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佞幸的重生 作者:鸡鸭鱼肉 完结-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为男人的顾长华当然也明白这点,而且他对顾泰的性子很了解,顾泰是个很要面子的男人,哪怕作为交换的条件,他同意过继,他和离,他都不会答应,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把他和白氏拖死,等祖父一死,没有人能压制住他的时候,也许就像前世一样,白氏的嫁妆和顾家的所有的财产都到了顾泰的身上。
  
  他现在严重怀疑,是不是这也是自己一部分的死因。
  而过继对自己来说,真是求之不得,过继到大房,自己再也不用顾忌顾泰,前提是自己的母亲能和离的话。
  
  过继是顾泰为他送上的筹码,天时已经有了,地利有了,在加上人和,他就能达到他全部的目的。
  在这种几乎一面倒的情况下,他要是还需要赵熙的帮忙,他也就不用再朝堂上混了,乖乖的做佞臣不是更好,朝臣需要有一个好的头脑,而佞臣只需要一个好的身子。
  
  大概快要摆脱顾泰了,顾长华有了谈话的兴致,“其实要顾泰答应和离,很容易的,我母亲的嫁妆他一点也得不到,还要白白占住正妻的位置,只有有我祖父在一天,杨氏就必须乖乖的去我母亲面前立规矩,如果我和母亲任何一个人去和他淡和离,为了维护父亲或者丈夫的颜面,顾泰就是知道会两败俱伤,他也不会答应,但是如果换一个人去的话,他应该会很高兴杨氏头上没有了压制。”
  
  白氏的利用价值在顾泰被驱逐出官场的那一天就没有了,他已经不再需要一个正室在同僚夫人之间交际,而白氏的存在却压在杨氏的头上,如果没有了白氏,杨氏就是无名有实的顾二夫人。
  
  顾泰会同意和离,但是出面的人需要找一个合适的人,而且不能顾渔知道,顾渔绝不会同意白氏和顾泰和离的。
  
  “你是想让顾科做这个人?”赵熙诧异过后,却觉得理所当然。
  
  再也没有比顾科更合适的人选了,他是顾泰的大哥,长兄如父,而且对于出继,他绝对比顾长华更加的着急,天上掉馅饼,恐怕他现在正要张大嘴巴要吞下去。
  不是顾长华自恃甚高,以为他是块香馍馍,但是事实就是如此,顾科需要养老送终,继承香火,而于氏,就是为了给她留下的两个女儿,找个依靠,他们都会对于顾长华都是迫不及待。
  
  而现在过继的主动权在自己的手里,起码现在是。
  
  已经过去四天,顾科该急了。
  
  第二天,顾长华就被顾科堵在了顾宅。
  
  顾科是条老狐狸,他绝口不提过继之事,只是一个亲大伯的身份,来慰问自己久病痊愈的侄子,带来无数滋补调理的人参燕窝,哪怕他现在完全够不上面黄肌瘦的标准,他看着顾长华也犹如一颗小白菜,拉着顾长华的手满是慈爱,殷殷关切如同春风化雨,从顾长华初入官场的待人接物,说到他的日常起居。
  
  慈父般的温柔,把顾泰比出去十万里。
  这也恐怕就是顾科的目的。
  
  凭心而论,就是没有顾科摆过来的态度,顾长华也一万个愿意过继到大房,起码顾科的脑子要远比顾泰的脑子要清楚得多,哪怕以后顾科生出一个亲生儿子来,他对待顾长华也会一如既往。
  
  因为他的脑子更明白,嗣子与亲子的年纪相差如此悬殊,他只有更捧着自己的份,而不是像顾泰一样,在庶长子和嫡子之间,加剧裂痕,二房现在的局面,大半要算在顾泰头上,是他加剧了杨氏和子女的野心。
  
  “天色渐晚,伯父就是告辞了,想必你大伯母还是等我进晚膳呢。”没有得到顾长华的准话,顾科有些失望,却知道事情急不得,他该表的态已经表了,接下就是要他的选择了。
  
  “那就不留您了。”顾长华亲自送出门,并把准备的礼物奉上,“知道大伯喜欢书画,长华也没有什么好孝敬的大伯的,这些前些日子得到的一副古画,很有几分神韵妙处,请大伯不要嫌弃。”
  
  顾科真是有点上火,拿东西引诱他,偏偏又不能抓到手里,这好歹给个准信啊,更不要说大夫人于氏了,嘴里都起来的满口的泡,丈夫去找顾长华表明心意,自己成天在白氏面前晃悠,就差指天发誓绝对不会亏待顾长华了。
  
  “事情怎么样了?”于氏知道顾科今天去了顾宅,一整天的坐立不安。
  
  顾科坐下来灌了一口凉茶,“事情成了,不过有些麻烦。”
  
  事情成了,就代表顾长华不会反对过继,当事人同意,顾泰乐意,还有什么麻烦?
  “只要同意,有什么麻烦咱们也接着。”于氏捏着自己的手帕,“他是不是有什么条件?关于二夫人的?”
  
  顾泰父子的关系的他看在眼里,他们分明就是相看两生厌,顾长华也不会反对过继,唯一麻烦就是白氏,有儿子的白氏都被顾泰这么对待,等没有儿子的时候,恐怕会被死死的压在底下。
  
  于氏也是个女人,丈夫已经靠不住了,女人唯一指望的就是儿子,现在儿子也要没了。
  顾长华不可能不考虑这点,母亲无人奉养。
  
  顾科点点头,把顾长华送的字画递给于氏,“长华没有明说,但是这字画上说得明白。”
  
  “梨花山鹊图?”于氏打开画卷,上面梨花盛开,有一只山鹊栖于枝头,梨花笔画勾画细致,山鹊羽毛绚丽,书画晕染有度,清丽雅致,于氏未嫁也是颇负盛名的才女,自然知道是难得一见的上品。
  
  但是重点不是这个,她需要鉴赏的不是画,她要品的是顾长华通过这幅画要表达的意思。
  
  她仔细向下看,下面有着一行字,扁舟今夜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墨迹很新,与画卷的陈旧截然不同,让人一看这就是后加上的去的。
  
  梨花,喜鹊,加上这一句被引用的诗,她还不知道顾长华要干什么吗?
  
  “他要他母亲和离吗?”于氏放下画轴,只有梨花落地,他们才能喜鹊进门,画卷表达的意思再也明白不过了,再加上那句诗,连误解的余地的有没有了。
  
  “长华,这孩子做事不留余地啊。”顾泰对白氏再怎么不好,顾泰依旧是父亲,白氏依旧是母亲,还从来没有儿子管到父母房里的事,更不要说,儿子让母亲和离。
  
  从来都是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还没有说儿子这么隐晦的指责父亲,作为一个家长,顾科的心里也有了芥蒂,照他这么算,是不是天下,所有对自己正室不好的人,自己嫡子都要造父亲的反?
  
  于氏明白顾科的意思,顾科站在男人的角度,当然认为顾长华做的过分了,但是从女人的角度,绝对会为了这么一个儿子而顺畅百倍,这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儿子是多么的心疼母亲。
  为了这么一个儿子,白氏这辈子也值了。
  
  于氏把画轴卷起来,还没有吃晚饭,她拿了一块点心吃了起来,吃完了,顾科看着于氏有些讪讪的了。
  
  “为妻只问您一句,您希望把长华过继过来吗?”于氏擦干净手上渣滓,净手。
  在她看来,只要能把顾长华过继过来,一切都不是问题。
  
  顾科想都没想的说到,“当然。”
  那不就结了,于氏知道这些男人在某些方面都是有些天真的,比如顾泰,他的天真已经变成了愚蠢,比如,现在的顾科。
  
  “相公不喜,长华对二弟无情,但是从为妻看来,却看出了长华的有情有义,他对生父无情,对生母有情,相公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因吗?”于氏凉凉的说道。
  
  根本的原因,就是顾泰对顾长华不慈。
  “长华这个孩子,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于氏看着顾科下来结论。
  
  她还有一句话没有说,谁对顾长华不好,他也不稀罕。
  
  无论哪一条,对他们这对不是顾长华亲生父母的人来说,都有好处。
  过继最怕的是什么,就怕嗣子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身在曹营心在汉。
  而顾长华好的的是不能再好了,前者的性情,注定他们只要对顾长华视如亲子,他也会视他们如同亲生,而后者的性子,以顾泰的所作所为,顾长华也会与他形同陌路。
  
  而白氏和离,那就更好了,他们的嗣子再也不会对二房有任何的眷恋。她害怕,顾泰会挟制白氏,逼迫白氏呢,这下子,全部解决了。
  
  如果顾泰长脑子了,他就知道哪怕是不过继,他绝不与白氏和离,不过他如果长脑子了,就不会主动提出要出继顾长华。
  
  “事情宜早不宜迟,明天我就去约二弟喝酒。”想清楚事情的关节,顾科顿时喜形于色。
  和离,过继,事情越早成为定局,自己的心才能早一天,落尽自己的肚子里,而和离还必须要瞒着自己的父亲才行。
  
  至于,顾泰会不会答应和离,顾科他一点都不担心,他知道他的软肋在哪里,急于过继还有杨氏母子。
  他不怕他答应。
   


42、游说
 
  和离?
  尽管顾科认为十拿九稳,但是并不代表没有麻烦。
  平心而论换做自己,哪怕就是自己再不喜欢正室,充其量就是晾着而已,更不用说,正室生有一子,以他们的年纪,他们的家世地位,和离,丢不起这个人啊。
  
  如果没有过继之事,顾科是绝对不会同意和离,哪怕白氏有这个念头,都是不可以的,更不用说在中间推波助澜,让他装聋作哑都不可能。虽然顾泰没有给白氏应得的体面,顾家也确实对不住她,但是她始终是顾家的人,哪怕死也要死在顾家。
  
  可偏偏的他想要一个儿子,而要儿子的前提,就是先要保证“儿子”的母亲和他的弟弟和离。
  
  顾科一晚已经分清楚了利害,白氏留在二房,对他们是有害无利,甭管,自己这个二弟是有意还是无意,白氏确实是顾长华的软肋,白氏在手,任何时候,无论顾长华飞多远,那根绳子都抓在顾泰的手里。
  
  弄不好,他们夫妻可能就是为人作嫁。
  
  不管是哪方面原因,对于白氏的和离,顾科都非常的积极。
  
  而顾泰,接到顾科的邀请,也猜到了所谓何事,他大哥对过继之事的急切,连瞎子都猜得出来,却是人之常情,加上,他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劝说白氏母子,一筹莫展之余,也欣然赴约,一个急于过继,一个急于出继,两个人站在同一阵营,“群策群力”,也许能想出万全的办法也说不定。
  
  泰和楼,包间之内,两个人频频劝酒,风花雪月,诗词歌赋,就是没有说到正题上。
  
  都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这劝亲弟弟和弟媳妇和离,作为亲大哥的顾科真是不好张口。
  
  顾泰则希望,自己大哥能给他出个主意,让顾长华心甘情愿的放弃几近一半的家产份额,这让“外人”出主意把自己的儿子过继出去,顾泰也张不了这个嘴,他完全没有想到,在他主动开口提起过继的那一刻,他的慈父形象已经荡然无存,他还想让人说他“慈爱”吗?
  
  眼见时间渐渐晚了,饭吃完了,酒也喝了,两个人却没有人先提出离开。
  
  这样下去不行,谁让自己比他更着急呢,顾科也怕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顾泰的脑子清醒过来,可能自己就捡不着便宜了。
  
  “我记得弟媳是十五岁嫁入顾家,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吧。”顾科动之以情,“那时候弟媳刚刚行了笄礼,就上了花轿,然后为顾家传宗接代,生下了长华。”
  
  终于说到这了,顾泰精神一震,附和道,“是啊,大哥,白氏一向贤良,相夫教子,从无差错。”
  
  顾泰的话却让顾科齿冷,心里既然这么清楚明白,为何还要夺走她唯一的孩子,把人往死路上逼,如果是为了大房无男丁子嗣,为了他这个大哥忍痛过继,他理解并且感激,但是他不是,他为的就是顾家的家产,为了他的庶子,为了妾侍杨氏。
  这性子未免太过凉薄,让他看着齿冷,为顾长华叫屈。
  
  顾科开了个头就沉默不语,顾泰坐在椅子上就沉不住气了,“大哥,请您给我直条明路吧。”路通向哪里,自然不必多说。
  
  顾泰主动挑起来,让顾科高兴又失望,他为他即将得偿所愿而高兴,也为顾泰沉不住气,压不住性子而失望。
  在他回到京师时候,不,自他遇见杨氏之后,他那个聪明伶俐,见识不凡,知轻重,懂礼节的弟弟就已经不再了,是他的母亲把他原本有着远大前程的弟弟,变成了在脂粉堆里,看着女人眼色,只求美人一笑的情圣。
  第一次,他从心底里开始怨恨生他的母亲。
  
  “二弟,你知道为什么父亲必须要长华亲口同意,才答应过继吗?”
  顾泰若有所思,无论是过继还是不过继,对顾渔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顾长华在二房,他是顾家无名有实的顾家嫡长孙,在大房,就是名正言顺的顾家长房长孙,顾长华始终要叫顾渔爷爷的,在顾泰看来,自己割舍掉自己的唯一的嫡子,过继给没有子嗣的大哥,父亲应该求之不得才对。
  
  而不会给自己出了这么一个难题,他要顾长华自己同意。论理,这种事情长辈做主即可,没有人会征求晚辈的同意,当然,以顾长华的情况,论情确实需要和他商量一下,因为他唯一嫡子的身份,但是事情就卡在这里了,顾长华根本就不可能同意。过继的好处一点都没有,反而让他损失一大堆。
  
  顾泰就是能猜到顾长华的态度,所以拖了五天,都没有开口。
  
  “二弟,你以为父亲是考虑到弟媳膝下无子,才不忍夺取他唯一的儿子,明知道长华不可能同意,才提出这个条件,让你知难而退?”所谓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对于自己弟弟失望透顶的顾科,拿出耐心来,对顾泰循循善诱。
  
  顾泰摇了摇头。
  自己父亲的性子,作为亲生儿子,怎么会不了解,顾渔要是如此妇人之仁,也不会再朝堂上屹立不倒,他的心里只有顾家,顾家的名声,顾家的地位,顾家的利益,顾家的传承,对顾渔的狠辣,顾泰很了解,二十年前,杨氏怀着顾长亭的时候,要不是母亲的极力隐瞒,和自己的维护,顾长亭根本就生不下来,早就被一碗药弄下去了。
  
  而亲孙子都可以扼杀,顾渔怎么会站在白氏的角度考虑?
  
  “二弟,你考虑到长华是你的儿子,所以你没有和他商量就想要把他出继,你就没有想过,如果长华不愿意被出继,而又被强制出继的后果吗?”顾科慢慢的说道。
  
  “难道他还要违逆我这个父亲吗?”顾泰气急而怒,父母可以不慈,子女不可以不孝,而且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对顾长华不慈。
  
  马上就是不是了,顾科横了一眼,“二弟,我们是长华的长辈,哪怕是过继了,你也是长华的生父,他不会对长辈不敬,对,父亲之命不可违,你是可以命令长华愿意过继,长华也一定会听。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长华才学,能力,圣宠,样样都不差,只要他稳扎稳打,二十年后,就是朝堂上的一名重臣,顾家要靠长华支撑,长华其他的兄弟,也要长华帮扶。”
  
  二十年后,长辈们都不在了,如果顾长华对过继之事心怀怨恨,到时候,位高权重,不要说他不报复了,哪怕对顾长亭他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