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医卫-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魏国公府送礼的时候,徐邦瑞和小公爷徐维志态度极其热情,留秦林在府中吃饭的时候父子俩都来相陪……公爵乃超品,徐家又是与国同休戚、手握重权的武勋显贵,哪怕当朝一品来拜,都不一定有这待遇。

这两爷子不脱纨绔习气,拿着很大的金酒杯劝秦林喝酒,肴馔珍馐美味不提,酒也是陈酿的百花醉,秦林却不过情面多喝了几杯,登时面红耳赤。

徐邦瑞和徐维志使了个眼色,笑容非常“诡异”。

“父子两个笨蛋,真要醉倒了怎生叫他开口?”国公夫人吴氏躲在远处一架珍珠屏风后面,跌着脚埋怨。

儿媳王氏把她胳膊一挽:“婆婆,维志也是心急嘛。”

“他?”吴氏撇撇嘴,“亏你替他说话,其实他也不是个好的,我生的儿子自己还不知道?所以你可得盯紧点,别让他出去胡混。”

后面的丫鬟、婆子、姑奶奶、姨奶奶笑翻一大片,又不能出声,全都捂着嘴憋着笑,肚子都忍得疼了。

躲着看秦长官的当然不只国公夫人和小公爷夫人,徐家两位夫人的贴身丫鬟和老妈子,暂住在府里的亲戚,什么姑太太、姨奶奶、舅夫人、表小姐不知多少人,都来一睹秦长官的风采。

嗯,这个阵容,很好,很强大。

女儿到了十六岁还没说定婆家,父母就得开始着急了,达官显贵人家像徐辛夷这样没裹小脚的女儿,又还整天四处乱跑骑着高头大马抛头露面,长相也不是皮肤白皙细眉弯眼小鼻子小嘴那种惹人爱的,确实就有点剩女的意思了。

当然也不是真嫁不出去,以魏国公的权势地位,愿意娶徐大小姐的人可以从紫金山排到雨花台,可徐家又岂能看得上那些家伙?

又要女儿自己喜欢,又要人才出众,确实不好找啊……幸好,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目标。

这不,得知秦林上门送礼,吴氏立刻安排丈夫和儿子出马陪酒,自己和儿媳妇躲着看看“未来女婿”的人品相貌,而吴氏的嘴巴管不住的,所以整个国公府的三姑六婆也就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情。

真是有其女必有其母啊!

小公爷夫人王氏往外头张了张,沉吟道:“这位秦长官的气度是很不错的,儿媳妇见过那些二三品的大官似乎也不如他;但论起文采风流、英俊儒雅,觉得前次随王府尹来拜的那位,嗯,叫什么来着,对了,王士骐公子还要胜上三分。”

殊不知吴氏十六岁起嫁到魏国公府,几十年早已习惯了丈夫外向洒脱的纨绔性子,论起来秦林的自然随性倒合她的脾胃,而王士骐那种儒雅才子就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了。

“媳妇你不晓得,王公子那号人是绣花枕头外面光,其实是个银样镴枪头……”吴氏撇撇嘴,反问道:“没听说刘戡之那家伙的事情?以前那家伙也是什么金陵四公子,论名气只怕比王士骐还要大些呢!”

几个姑太太舅奶奶都是善于察言观色的角色,听听吴夫人口气,便七嘴八舌的扯顺风旗:

“是啊,刘戡之相貌算得第一等了,可后来成个什么样子?还是这位秦长官亲手把他缉拿归案的呢!”

“对,什么狗屁倒灶的金陵四公子?缺了咱们小公爷,他也好意思自称四公子?”

甚至有个说话最泼辣的表嫂子直截了当地道:“刘戡之那号人长相虽俊,结果是个天阉,以嫂子瞧来,那些个文绉绉的公子哥儿,跟大姑娘似的,只怕那话儿有些靠不住,倒是这位秦长官鼻梁挺直……”

相熟的三姑六婆赶紧把她嘴捂住,这位话再说下去越发不堪了。

其实这话倒真说到了吴氏心坎上,暗思女儿健康活泼,若是找个病恹恹的才子,大雪天扶着丫鬟肩膀看梅花还往丝巾上咳着两口血那种,若是作诗作画嘛意境倒是幽远凄婉,和他做两口子那可就倒霉到姥姥家去了。

倒是秦林锦衣卫武官,虽没听说他练什么武功,身体底子总是好的……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吴氏瞧着秦林连连点头。

那边席面上,徐邦瑞爷俩没怎么提到常和秦林往来的徐辛夷,反而不停地问张家三兄妹为何不在南京,说要请他们到府中一叙什么的。

秦林已喝得有些发飘,反正南京的事情没有什么瞒得过这位国公爷,便告诉他已有好久没有见到张紫萱了,她和两位兄长都去了京师。

魏国公父子连连奸笑,瞧着秦林的眼神就像大灰狼看小红帽。

“咦,你们这是?”徐辛夷得到消息说父兄在请秦林吃酒,走过来的时候却在屏风后面看见母亲、嫂子和一大堆亲戚。

“哈哈,没人和我女儿抢夫婿啦,你老爹从京里得到消息,张家……”吴氏眉飞色舞地说着,发觉女儿红着脸儿、瞪着眼睛,立刻讪笑着率众三姑六婆作鸟兽散。

第257章 天意难测

徐辛夷被母亲和嫂子的举动弄得害羞,没见秦林就跑回了自己居住的房间。

魏国公爷俩则一个劲儿的对着秦林灌酒,自己也喝得醉醺醺的,脸上通红。

徐邦瑞到底年纪大了,酒力不像年轻时那么宏大,睁着醉眼打着酒嗝道:“秦哥儿在锦衣卫那边,呵呵,要是受了什么委屈,嗝……调到我南京大营也可以的,只要不嫌屈才,嗝,本公替秦哥儿弄个正三品指挥使……”

正三品指挥使已是高级武官,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升不上去,虽然秦林是锦衣卫,权势比各京卫大得多,可由从五品一跃为正三品,这速度也足够让人瞠目结舌了。

这话换了任何人都是狂言乱语,唯有徐邦瑞说来理所当然,他掌管南京四十九个京卫禁军、一百一十八千户所、外加浙兵四大营,随便什么天策卫、豹韬卫,挪个指挥使得位置出来,不要太轻松哦……

不过秦林自己倒是奇怪,为嘛无端端说到要调动?他也喝了不少酒,就笑道:“劳国公爷挂心,下官在锦衣卫虽位卑职小,赖国公爷和诸位上官赏识,尚不致被谁欺负。”

“哈哈,年轻人有冲劲儿!”徐邦瑞大拇指一竖。

他正待继续说下去,徐维志在旁边捅他腰眼,一个劲儿地打眼色:“爹,你喝多了。”

“老子没醉,再喝三杯也没事儿,不信你看……”徐邦瑞端起硕大的金酒杯,咕咚咕咚灌进了喉咙,然后笑着将空酒杯翻过来:“看,你老子的酒量还过得去吧?哈哈……嗝。”

笑声戛然而止,因为魏国公已经歪着脑袋溜到桌子底下去了。

徐维志一边叫丫鬟来扶父亲,一边朝秦林笑:“酒逢知己千杯少,家父很久没有这样开怀畅饮了,倒叫秦世兄见笑。”

秦林忍着酒意,拱手道:“岂敢,国公爷豪饮气概非凡,依稀可见当年令祖中山王跃马横枪,北逐蒙元出朔漠的风采。”

徐维志听秦林赞他祖上丰功伟绩,自是满心欢喜,叮嘱丫鬟把父亲送回房中、熬醒酒汤来解酒,自己则亲自把着秦林手臂,开中门将他送了出去。

回府在床上眯了一阵,青黛又亲手熬了碗解酒的茶汤送来喝了,秦林倒头睡到了第二天早晨。

和别处不同,魏国公府没有送回礼,秦林稍有纳罕:并非他希图回报,而是想到魏国公父子慷慨大方的性子,这次似乎有点不同寻常?

殊不知魏国公府中,夫人吴氏已将秦林所赠的明珠、宝玉、翡翠、玳瑁等礼物摆了一床,儿媳妇和众多三姑六婆陪着一样一样地看。

这些东西虽然价值不菲,但在富甲江南的魏国公府实在算不得什么,之所以大伙儿围着兴致勃勃地看,只因送礼的人与众不同……

“呀,傻小子连这个都送来了,还说不是提亲吗?哼哼,女儿你要瞒到什么时候?”吴氏从大堆礼物里面挑出了观音送子图案的漆器盒子、双明珠珰、鸳鸯戏水玳瑁插屏,满脸“我全明白了”的表情。

秦林自是不知道因所赠的礼物已经被徐家误会了……倒不是他不够细心,而是只要吴氏带着“误会”去挑,在上百件礼物当中总能挑出几件带着特别含义的宝贝。

除了魏国公府没有回礼之外,席上还有几件事情,秦林酒醒之后回忆起来觉得奇怪:徐家父子一再追问张紫萱和她兄长的去向,有何用意?后来为什么又很没来由的提到把自己从锦衣卫调到南京大营?

难道张家那边有什么变故?

秦林越想心头越不踏实,正准备出门找王世贞打探消息,外边守门的亲兵就拖长声音叫道:“江陵相府三位公子来拜!”

所谓的三位公子,其实是两位公子加上一位女扮男装的小姐,张敬修、张懋修兄弟微有风霜之色,张紫萱则容颜清减,虽身着男装,丝毫不掩丽色,叫人见了比平日越发多了几分怜意。

知道这三位同来必有机密事情,秦林把他们引到书房之中,丫鬟奉茶之后便让她退下,只留宾主四人。

张敬修与张懋修对视一眼,两位都面带尴尬之色,到底弟弟张懋修性子急些,从袖中取出一份手卷递给秦林:“这是从家父处抄得圣旨的底稿,我们比颁旨中使来得快两天,先带来给秦世兄看看。”

张居正手眼通天,据说他把自己的意见授意给各位朝臣,由他们写成奏章,再由自己在内阁“票拟”同意,之后送入内廷,由同党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批红”,最后发回内阁执行。

实际上张居正的意思就是圣旨,所以张懋修有底稿根本不足为奇。

这份底稿上,主要写了对瀛洲女土司金氏的褒扬,说了“海上夷人慕我圣天子之德,遂千里来归,金氏恭敬勤谨,实为诸夷表率”之类的套话。

另准金氏所请,仿俺答封贡九边通商的旧例,开杭州为商港,允许各国海商自由贸易,重开市舶司管理通商税收,税率仍按旧制执行三十税一,此前另外一处通商口岸福建月港,也特许瀛洲夷商往来贸易。

这个条件不错,虽然没有争取到全国范围的开海通商……事实上那也不是短期能做到的,之前张居正主持的“隆庆开海”也只开放了月港一处,且只许漳州泉州本地居民出海,并设置“船引”(外贸许可证)来控制出海船只数量,像现在这样不限数量、不设船引,开放杭州为自由贸易港,对五峰海商已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另外大明的名义税率一直很低,三十税一也就是百分之三点三,比后世任何一个时代的税率都低。

可是圣旨上缺了两条:秦林的升赏和对王本固的惩罚。

黄公公是宦官、霍重楼是东厂,这两处由内廷直接管理,升赏可以不经圣旨;但秦林是外官,立下如此大功,圣旨上应该有所体现啊?

难怪魏国公徐邦瑞会那么想了……目前朝廷圣旨几乎就等于张居正的意思,既然圣旨上没有升赏秦林,便是张居正对他不感兴趣嘛!

真是的这样吗?

秦林面色古井不波,只是看看张紫萱。

相府千金白皙如雪的脸蛋儿就红了,又是羞愧、又是不好意思的从袖中取出另外几份书信。

第258章 张居正的权衡

第一封书信竟是张居正亲笔所写!

那一手馆阁体的小楷典雅庄重,笔架间没有丝毫的飞扬肆意,却隐隐带着端严的气度和凛然之威,相比之下,张紫萱模仿其父笔迹替《本草纲目》写的序言,就有其形而失其神了。

这封信洋洋洒洒一大篇,张居正首先说他祖父张镇当年是在荆州辽王府做侍卫,得知秦林的祖父是武昌楚王府的侍卫,两家实乃通家世好,称秦林为“世侄”,并说湖广家乡又出了位了不起的小同乡,他很是欣慰,盛赞秦林公忠体国、办事勤谨,将来必为朝廷栋梁之才。

据说张居正身居高位,常用内容隐晦的书信对官员作出暗示,以秉承他的意思呈递奏折和做出人事任免。

不过秦林可不是元辅少师张先生肚子里的蛔虫,看了这封云山雾罩的信,他完全一头雾水:因为信上面好像说了很多,好像又什么都没说。

身为帝师、首辅的张居正,总不会写封信就是为了拿几顶高帽子给秦林戴吧?

反正张家三兄妹总会作出解释,秦林也不急着问,又看另外两份书信,从信封里面取出来一看,竟然是两份公文。

其一是兵部发下的部照,内容是锦衣卫副千户赏授四品骑都尉秦林,深入海疆、招抚蛮夷,其为官之勇略、功勋之卓著实与冲锋陷阵所立之战功无异,着令勋官转实授,升锦衣卫指挥佥事!

其二则是掌锦衣卫事刘守有亲笔标红的委札,查知新任锦衣卫指挥佥事办事得力恭敬忠谨,特委该员协掌本卫南镇抚司!

锦衣卫指挥佥事,协掌南镇抚司!

指挥佥事是锦衣堂上官的最低一档,可入锦衣卫衙门大堂办事,凡是锦衣军官走到这一阶级,就有了指挥调动整个锦衣卫系统、并凭借手中权力参与朝堂政争的初步资格,可以说已经迈出了权倾朝野的第一步。

协掌南镇抚司更不得了,虽然控制诏狱和缇骑四出的北镇抚司有权奉旨抓捕关押拷打犯罪官民,影响更广、名声更大,但南镇抚司是掌管军匠、研发兵器以及查办锦衣卫内部贪墨通敌各项情弊的专门机关,锦衣官员犯罪都归它查办,可谓特务中的特务、宪兵中的宪兵。

秦林由布衣百姓起家,年未弱冠便官居锦衣卫指挥佥事、协掌南镇抚司,绝对是大明朝二百年未有之异数。

那么,张家兄弟为什么还要面带尴尬之色,张紫萱为什么低着头红着脸,好像很对不起秦林一样?

王本固!

秦林心头一沉,缓缓问道:“不知对里通外国、冤杀汪直、害死沿海十万军民的罪魁祸首王本固,究竟如何处置?”

张敬修和张懋修面面相觑,实不知如何开口,张紫萱深邃迷离宛如星空的双眸,也闪过了几许迷惘。

十余天前,京师东华门灯市口大纱帽胡同相府,富丽堂皇非同凡响,门前奔走的官员几如过江之鲫。

相府内,一位身材高挑、面容清俊的老者,于池塘边垂钓,盘膝而坐腰背挺得笔直。

时值春天北方冷风还大,他也只戴顶素纱忠靖冠、身穿薄薄的燕服,久坐依然面色红润,半开半闭的眼睛,时有神光闪烁。

张家两兄弟规规矩矩地坐在后面,就连飞扬跳脱的张懋修也双手按着膝头,老实得不像话。

张紫萱则笑眯眯地站在老者旁边,替他摆弄鱼饵、整理钓线,另有两名碧眼雪肤的波斯胡姬侍立一旁,参茶和几样别致的点心摆在矮几上。

忽地浮漂一动,老者眼明手快将钓竿提起,一尾肥肥的大鲤鱼便扑腾着尾巴,摔在了草地上。

两名波斯胡姬嬉笑着扑过去,将拍拍乱跳的大鲤鱼按住。

“好啦,爹爹的钓技还过得去吧?”老者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笑眯眯地对着女儿炫耀……他就是张紫萱的父亲,以帝师首辅身份执掌大明朝政的张居正。

“爹爹春秋正盛。”张紫萱笑了笑,有些儿心不在焉。

知女莫如父,张居正朝那两位波斯胡姬挥挥手:“阿古丽、布丽雅,把鱼送到厨房去,老夫亲手钓的鱼,今晚和儿女们同享!”

两名胡姬笑嘻嘻地拿着鱼走了,池塘边只剩下张居正和他的三位儿女,他随随便便的捡了块太湖石坐下,以父亲对儿女的亲热口气问道:“说吧,有什么事情?”

张懋修是最沉不住气的,抢着道:“父亲大人,不严厉处置王本固,说不过去吧?这厮身为朝廷命官竟然结交真倭,冤杀汪直、陷害胡宗宪,东南沿海十年倭乱、牺牲十万军民,实由此人而起,以儿看来,实应千刀万剐。”

张居正浓黑的眉毛微微皱起,不悦地道:“朝堂之上国家大政,凡道与术两途,只有权衡利、害之后的抉择,并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为父教的东西,徐阁老的故事,你都忘了吗?”

张懋修哑然,朝堂政争绝对没有什么道义可讲,迂腐的所谓君子必然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