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鹿鼎做王爷-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熙一听,红肿着眼睛坚定的道:“不行,朕以孝治天下,不守三年之丧,如何为天下表率。”

索额图默然无语,心里一阵焦虑,眼神示意其余大臣赶紧想法子。

一边的明珠见康熙要守丧三年,当然不行,于是上前引经据典,说天子居丧,以九为数,九天刚好合适。

此刻康熙头昏脑胀,想的全是如何为太皇太后尽孝的事,这些话那里听的进去,眼睛望着还跪伏在地上哭泣的张天宝。

众臣见无法说服康熙,个个急的虚汗直冒,这时一边一直默不作声的新进御前行走张廷玉开口奏道:

“皇上,臣以为,周礼和古制,说皇帝居丧不同于寻常百姓,其根本之意。在于礼丧和心丧之不同。礼丧是指守制的礼数多少。时间长短,而心丧则是心中对仙逝的祖宗的怀念。所以周礼上说‘居丧宁戚’。就是说最好的,最诚挚的悼念,是心存一片悲戚之意,而不是形式上的。外表上的礼数。据此理,臣以为皇上居丧,应以心丧为主,礼丧为辅。即在三年之内,每日瞻仰老佛爷遗像,敬献悼念之情;而礼丧,是可以日代月,即以二十七日代替二十七月,以不负天下众望。”

康熙没听明白意思,只是习惯的摇了摇头。

“圣上,不是二十七日,而是以日代月,二十七月。”张廷玉缓缓的又说了一遍。

康熙这时神情一愣,几位大臣一看心中不由松了口气,也都暗暗佩服。嗯,张廷玉这小伙子,行,他居然能说出心丧、礼丧的不同,以二十七天,代替二十七月,既不误国事,又照顾了人情,这办法好!

“皇上,国不可一日无君,臣愿代皇上守孝三年。”张天宝这时抬头也说道,自己代替康熙守孝自然是最简单的方法,免的康熙等下执拗起来误了国家大事。

众大臣愕然,这怎么可以,军国大事也离不开王爷您啊。

第207章御驾亲征

(开始更新!)

康熙听见张天宝这么说,心下不由一阵感动,不愧是朕的好兄弟啊。

“天宝,你无须再争,这件事就按廷玉说的来办吧。”

康熙这一开口说话,张天宝不好在说什么了,毕竟还有国家大事等着他们去商议,边疆战事也是一触及发,在这个关键时刻,康熙怎么也不会让张天宝去守三年孝的。

这件大事,总算这么定下了,下面重臣们不由轻舒一口气,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接着又议了如何给太皇太后上谥号,以及在康熙预定的陵墓旁边盖一座“暂奉安殿”,停放老佛爷灵枢。安排停当,几位大臣告辞出去。

二十七日后,由于康熙在古北口的增军,葛尔丹心慌之下不得不又忍痛送了上万的牛羊纳贡,表示臣服,永不背叛大清,康熙拿着葛尔丹的表书,脸上冷笑连连,如果不是朕还没准备好,早就发兵平了你这逆贼,等着吧,等朕军备完善了就要你的项上人头。

康熙二十九年正月。

乾清宫早朝。

这四年来大清经过海上的对外贸易和各项改革措施,大大的刺激了大清整个经济的发展,也让康熙知道了除了自己大清外,海外还有诸多的火器强国,如那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吉利舰队,荷兰舰队等,虽然这些舰队单个康熙都不放在眼中,但是如果联合起来也足与大清海军一拼,几次海上的摩擦,虽然都以自己海军完胜告终,但是经过情报显示,这些个火器强国似乎达成了某种协议竟然联合起来,给大清远洋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威胁,为此海军统帅施琅还亲自远征了一次,二年下来结果战了平手,最后几国看这样下去自己也没法航海贸易,就派特使和大清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凡是双方贸易船队到达双方的领土海域,必须派出舰队保护等等。

康熙也听从张天宝的建议,暂时以和为贵,先把身边的边患清除掉了,在来收拾这群海外蛮夷。

今天的早朝就是商议出兵平定越来越猖狂的葛尔丹,这几年葛尔丹从开始的恭敬、惧怕到现在胆敢在古北口城前耀武扬威,已经露出了赤裸裸的野心。

康熙坐在龙椅上目光灼灼的盯着殿下群臣,不由心下激动,四年啊,朕等了四年,如今朕手中兵精量足,战将如云,该是时候了。

“今日早朝,朕决定,出兵平定准葛尔一干叛逆。”

康熙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缓缓的道出今日早朝的大政决策。

殿下群臣一听,个个面露喜色,终于要打了么。

“吾皇圣明。”

康熙满意的看着下面的臣子们,爆出惊天动地的一句话,“朕要亲自统帅大军,御驾亲征,去消灭葛尔丹!”

“啊。。”

下面的群臣不由齐齐惊呼。

“不可啊,皇上您乃九五之尊,怎么可以亲自出征。”

“皇上,那葛尔丹不过是一小跳蚤,有诸位将军出马即可啊。”

“皇上,您金贵之体,不宜远征沙漠,受那颠沛之苦啊。”

“皇上。。。。。。”

“嗯!朕决定的事不容更改。”康熙打断殿下群臣的上奏,冷喝一声。

下面群臣见康熙如此坚决,不由面面相窥,随后齐齐望向张天宝,希望这位当朝第一人能劝说皇上改变主意。

张天宝还未开口,康熙盯着张天宝又道:“朕意已决,不容在议!”张天宝看出康熙眼中的含义,暗叹一声,默默的退下。

康熙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昂首道:“从今年起,在全国各地,永不加赋,与民生息,并命礼部、兵部、吏部会同上书房大臣,立即草拟讨贼诏书和随驾、留守人员名单,以及皇子监国事宜,定于五天之后,出征讨贼。”

康熙二十九年正月二十日。

北京城内满天大雪。午门外广场上,红妆素裹,琼玉铺地。十万名顶盔带甲的军士,在广场的东、西、南三面,排成了三个方队,在瑞雪纷扬的寒冷中,如钢浇铜铸一般,一动不动地站着。

奉命镇守京城的大将军张天宝和几位上书房大臣,率领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簇拥着监国二皇子胤礽,站在右掖门前等候着恭送康熙御驾亲征。

前一天,接连传下两道圣旨,一是大赦天下,一是永不加赋。这两道圣旨,使京城百姓无不感激涕零。今儿个,又听到皇上要冲风冒雪,远征沙漠,平定葛尔丹叛乱的消息,谁不心情激动啊。人们纷纷拥上街头,提上花烛,等候着恭送皇上,瞻仰御驾出征的雄壮军威。一句话,整个北京城都轰动了,别说是天下了大雪,就是下刀子,也阻拦不住康熙的车驾和激动的百姓了。

午时正刻,随着一阵悠扬的钟鼓乐声,五凤楼下,响起震天动地的大炮声,一队队举着龙旗,宝幡的内侍从午门走了出来。随后,又有二十一队‘忠勇军御林军’列成的火器方队,威风凛凛地走过。

随后大皇子胤禔、高士奇、索额图等随驾出征的人员,骑着高头大马,戎装佩剑,率领几百剽悍的光头武僧走了出来,当先五人正是五祖。

站在广场中央的从古北口调回的西征主将飞扬古知道,皇上就要出来了,便向身旁的两位副将军点头示意。这两位将领,一位是忠勇军副将吴三,一位是在在古北口立功的年轻将领年羹尧。

他们俩接到飞扬古的暗示,立刻把皇上亲赐的宝剑高高举起。

霎时间,号角震天响,军乐队奏起了雄壮的军歌。监国二皇子率领张天宝及百官俯伏在地,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扬尘舞拜,山呼万岁。十万铁甲军士,也同时发出了山呼海啸似的喊声: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208章不落的军旗(一)

在这一片欢呼声中,康熙头顶金盔,豹尾饰甲,宽大的披风下,是一身明黄鲜亮的龙袍。腰间扎着一条镶金饰红、宝石闪光的玉带。

就见康熙手按宝剑,迈着沉稳的步伐,登上了五凤楼。漆黑的浓眉下一对明亮的眼睛,在白雪映照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精神。今天,康熙心中的激动,不亚于广场上的百官、军士,更不亚于街头几十万北京市民。看着下面这严整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听着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他的心里,充满了豪情,充满了自信。他轻轻地举起手来,向三军致意。楼下,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只有漫天飘洒的大雪,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将士们!葛尔丹贼子野心勃勃,十余年来与罗刹勾结,兼并蒙古,东侵中原,屠我城池,杀我子民,坏我华夏一统,扰我百姓生业,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朕亲统三军以满蒙汉铁骑三十万讨此国贼。不灭逆贼,誓不还朝!”说着,从腰间箭中,抽出一支镶金的雕翎箭来,“啪”的一声,撅为两段:“有临阵怯敌,不遵号令贻误军机者,犹如此箭!”

五凤楼下,十余万接受检阅的军士,全都是训练多年的精兵悍将,听皇上说出此话,随着这次领军大将飞扬古一齐,单膝跪下,大声吼道:

“不灭逆贼,誓不还朝!”

吼声过毕,飞扬古站起身来,眼神一扫三军将士,大喝一声:“升旗!”

军乐号角之声再次响起,一面明黄的龙旗,在广场中央冉冉升起,迎着狂风怒雪,直达竿顶。

留守京师的将士,在二皇子和张天宝的指挥下,抬着几千大酒坛来到了广场,给每个出征的将士都斟满了一大碗酒。

随后二皇子和张天宝及一众留在京城的皇子们一同来到五凤楼上。

二皇子上的楼来就跪在康熙面前,将一酒樽高举过头,大声说道:“儿臣敬请阿玛满饮此杯,愿阿玛此去旗开得胜。儿臣将遵从阿玛皇命,在京督办粮草,静待皇上捷报!”

康熙见二皇子和一众小皇子们激动得绯红的脸,心里一阵欣慰。他接过酒樽:“好,这酒,朕用了!皇儿,你留守京师,责任重大,凡事都要与你二叔及众大臣商议,有委决不了大事,要飞马报与朕知道,还有,不要忘了读书和习武,照顾好众位皇弟,你可记下了吗?”

“儿臣谨遵圣谕,请阿玛放心。”二皇子肃然道。

“嗯,天宝,京城大小事务你要多多操心,别在懒散了!”

康熙对着张天宝这位发小笑说道,这次没带张天宝去,完全是顾虑到京师要留一个能镇的住场面的人坐镇,好免去康熙的后顾之忧。

“臣遵旨!”张天宝眼中流露出关心之色,征战不是好玩的,何况是堂堂一国之君御驾亲征。

康熙读出张天宝眼中的意思,伸手在张天宝肩上重重的拍了拍。

“皇上,臣已让何修彦进入军中,时刻伴随左右,以护周全。”

“恩,有何先生在朕身边,朕放心的很。”

说毕,康熙举起酒樽一饮而尽。十万官兵也都将酒喝完,就听康熙大喝一声:“三军出发!”

龙旗飘荡,鼓乐高奏,康熙疾步走下五凤楼,翻身上马,率领着十余万精锐将士,迎着呼啸的北风和漫天的飞雪,浩浩荡荡地出京了。

康熙在五凤楼检阅三军时说“葛尔丹野心勃勃”,这话一点儿不假。十几年来,他远交近攻,东杀西砍,在西蒙古称雄称霸,又与罗刹国暗中勾结。在一切都准备停当之后,康熙二十六年的秋天,葛尔丹他率二十万大兵东进,占领了东蒙古的乌兰布通。他计划得很周密,只要在乌兰布通站稳了脚跟,东蒙、西蒙、漠南、漠北,全都不在话下。然后,进一步杀进关内,用不了几年,就能夺过康熙的江山,建成像当年成吉思汗那样的广袤无边的大帝国。

葛尔丹占领了东蒙古乌兰布通后,那罗刹国也按照约定送给了他二万只火枪,这使的葛尔丹势力大增,随后靠着这二万只火枪和几十万铁骑,很快的就把东蒙古征服,此时他的野心也极度膨胀,麾下军队达到了五十万之多,日日操练,准备与康熙一争长短,好做那天下之主。

罗刹国见葛尔丹势力强大,就唆使他进攻大清,葛尔丹自不是傻子,就是迟迟不动,最后罗刹国一咬牙,说如果进攻大清,他们将派出四万精锐火枪手相助,葛尔丹等的就是这句话,随即整军准备进攻大清,夺取天下。

你说这罗刹国为何对此事如此上心,原来这罗刹国早在几年前入侵黑龙江,结果被巴海带领东北三省军民在朝廷的精锐火器帮助下,给赶了出去,让沙皇彼得大帝甚是恼怒,时值彼得大帝正在处理西部和南部的边界纠纷,无暇他顾,加上传回来的消息,知道大清火器精锐,此事就此罢了。这次葛尔丹的强大,让沙皇彼得看到了希望,于是就下了血本,亲自带领了4万精锐火枪手来助战。

“皇阿玛,这一路上,只有几股来骚扰的叛逆,儿臣认为这似乎有点不妥啊。”已经十九岁身材修长的大皇子骑在马上皱眉说道。

“哈哈,有何不妥,据情报显示,那葛尔丹见朕御驾亲征,就收拢兵力在乌兰布通,准备与朕决战,殊不知,朕早在古北口屯兵十万,就是为这次出征悄悄的带出来,让葛尔丹不知底细,加上这次还有四万火枪手,上百门野战小炮,哈哈。”康熙得意的说完,随后一阵大笑,笑那葛尔丹不自量力。

大皇子皱皱眉头没有说话,他感觉事情似乎不是父皇说的这般简单,但是又不知道到底在担心什么,随即甩甩头,力图把不好的想法甩出去。

第209章不落的军旗(二)

康熙这边大军每日前进的行迹早被准葛尔的斥候报告给了葛尔丹。

“哈哈,看来那康熙小儿急着把江山拱手相让与本汗啊。”葛尔丹拿着情报坐在大帐中仰天哈哈大笑。

“大汗,这次总算可以把康熙小儿的二十万大军一举歼灭在乌兰布通城下,到时候大清听闻此消息必要大乱啊,哈哈。”葛尔丹手下大将达尔罕大声叫道,眼神中的一股杀气毫不掩饰的流露而出,看上去格外狰狞。

“哼,大清是那么好灭的么,我看肯本就不应该发动这场战争。”帐中一名健壮魁梧的汉子冷哼一声道。

“穆萨尔,你是什么意思。”达尔罕听完站起身盯着那青年怒声道,眼中凶光闪露。

“哼,达尔罕,就是你们这群人在一边唆使大汗与天朝上国作对,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穆萨尔冷冷看了眼达尔罕说道。

“你,你这个懦夫。。。”达尔罕一脚踢翻桌子,就要上前扭打穆萨尔。

“好了,达尔罕。”葛尔丹这时轻轻开口道,“穆萨尔,你退下吧。”

“哼。”穆萨尔不屑的对着达尔罕冷哼一声,踏步走出帐内。

达尔罕紧握双拳瞪着穆萨尔的背影,眼中杀气闪现。

这穆萨尔为何如此不给葛尔丹手下大将达尔罕的面子呢,原来他是葛尔丹的女婿。

葛尔丹有个独生女儿,汉名叫做小珍。葛尔丹这些年来,到处杀人放火,抢掠民女,把小珍的生母活活气死了,所以小珍对他这位父王表面上尊敬,心里却不服。现在小珍已经结婚了,丈夫就是穆萨尔,是一位蒙古勇士,也是位有正义感的血性汉子。

这穆萨尔统率着一支五千人的铁骑劲旅。在葛尔丹的数十万大军中,数他的这支铁骑部队战斗力最强。可是,这穆萨尔有个条件,就是只保护老丈人葛尔丹的安全,从不接受攻打其他部落的任务。

这回,他们小两口见葛尔丹要和天朝上国大清作战,不知劝了多少回,可是这葛尔丹是铁了心要做那天下之主,所以穆萨尔小两口无奈,总不能看着老丈人挂掉吧,于是还是老一套:“如果打败了,被围困了,我只救你一人,其余的我不管,还有我的兵绝不主动与清军开战!”

葛尔丹知道这女婿对自己的孝心,加上对女儿的愧疚,所以也就由他们,加上自己身边多一只无敌的铁骑保护不是更安全一些么。

“达尔罕,坐下吧,穆萨尔是个什么样子你不是不知道,干什么和他做那口舌之争。”葛尔丹拿起酒碗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