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能刑警-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的一切都是爸爸操劳着,又要照顾母亲,在那年清明节,母亲还是撒手人世离他而去。他清晰地记得母亲在弥留之际,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有千言万语却无法表达。在她逐渐消失的神采里,他看到了母亲的神情里有着对人世的眷恋,对亲人的不舍,更多的是无法看到他长大成人的遗憾。这遗憾就在她的眼神里,逐渐化成那浑浊的泪水沿着她枯瘦的脸颊滑落。他甚至于能感觉到母亲的手在渐渐变凉,生命体征逐渐消失。

泪水在他的眼里打转,但终于没有落下,他要让母亲看到他坚强的一面,他要让母亲走得安心,母亲的眼里也有了一丝满意的神色,那是对年幼的他的无限关怀与慈爱。

这个坚强的男孩,只是在一个人的时候,才跪到母亲的坟前痛哭。

年幼的王风,关于童年的所有欢乐,都被冰封在那个清明节的黄昏。那天的天空阴沉,像极了他的心情。直到有淅淅沥沥的小雨飘落,混合着他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咸咸的、涩涩的。因为那一天,他流了太多的泪,伤心的他,到后来已无泪可流。失去了母爱,也就失去了最后的依恋,从此以后,再没有呼唤“风儿、风儿”的声音回响在黄昏的小村,再没有送儿上学的母亲在门前驻望等待的身影。清明节的这一天成为母亲的祭日,也成为王风最沉痛的一天。

母亲的坟就埋在那片山坡上,每当春天到来时,那里就会开满鲜花,那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就陪伴着母亲。

不幸的是就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年,父亲也因病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了孤苦无依的王风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成了孤儿的他异常的孤独,性格也更加内向。姑姑成了他唯一的亲人。

姑父是一个道士,由于练了一种古代武功的功法出了偏差,姑姑也就无法怀孕生养,他们原本想收养一个孩子,但因当时姑父一心求道,几乎不管家里的事情,姑姑的生活也很难,收养孩子的念头也就淡了。

后来,父亲临终前将我托付给了姑父、姑姑,两人对王风视如己出,也就绝了再收养别的孩子的念头,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对于王风坎坷的经历,正应了那句话:“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古人对担当大任的人都十分迷信,认为这是一个成大事者的基本规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足以成材。

尽管生活对王风如此残忍无情,但王风却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要好好的活下去,自己活得好,才能使地下的父母亲感到欣慰。

第三章 王道士收徒

在王风居住的这个小村里,还有一个名人住着,他就是王道士,俗家名字叫王清,是王风姑父的一个师兄。

这个王清的俗家就住在山环里,离王风家并不是很远。在山村里,每家住的都不是太远,但都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建房子,原因是山高且陡,没有一块土地是平整的,家家都依着山势而建。

王道士人长得不是很英俊,小的时候得过一场怪病,家里人急病乱投医,结果吃了一个游方郎中的什么祖传偏方的药,病是好了,但也留下了一个病根。个子始终也没有长得很高。本来王清家都是大个子,结果遗传基因到他这里,就不在灵验了,加上吃错了药,只能以矮子的面目出现在村民的视线。成年的时候,本村的姑娘一个一个地逐渐在减少,都嫁给外村的小伙子了,而他却连一个介绍人都没有上门。

家里这个愁啊,到处托人,找对象。农村的习惯是介绍人一旦介绍成了,双方都会去介绍人家答谢的。当然,以男方为主。逢年过节的都得去人家串个门,而王清家是成与不成都要去串门的,为的是能有人给他当介绍人。

王清却不这么想,个矮怎么了,个矮就不能活吗?个矮就不能做出一番事业了,他不信。

一气之下,他就离开了家,那时,他才十几岁。他去学道去了,村里人对他的印象大变。

他很少回家,因为他一生未娶,也就毫无家的观念,只一心守在山上的道观里,沉浸在练气的意境中。

王清在武林也相当的有名气,他自幼习武,小的时候就到山上去,拜在一个道士门下,学习道术。后来又隐姓埋名去嵩山少林寺学艺8年,艺成后到武当山继续学习道家功法,拜当时的武当掌门为师,苦练内家功法,并表现出了对道术的偏爱。因此,更加执着地求道,锲而不舍之下,终有所成就。

30岁时执掌武当的一个门派,成为最年轻的掌门人,后来还当过武当掌教。他练的一套八卦掌,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并在硬气功上下过一番苦功,以铁臂功见长,被武林同道称为“铁臂王”,现在是武当山道教协会副会长,T县武术协会会长。

据说王清年轻的时候,几乎游历了中国境内的名山大川,拜访了无数的名人异士,收获甚大,不但增长了自己的阅历,还无形中加深了自己对道法的认识,他称此为入世。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也逐渐安稳下来,除了每年要回武当山参加一年一度的道法大会,他都居于闾山的三清观,这所道观始建于唐代,为闾山四大道观之一。这里有宋代道士陈转手书的“福寿”字中字,是闾山众多摩崖石刻中的精绝之作。他十分喜欢这里,他感觉这里就是他道法大成的根基所在。对于一个一心求道的人来说,没有哪个地方的环境会有这个地方更有灵性。他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为次他甚至都没有到武当山去修炼。

而他在这里常驻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由于武当始祖张真人曾在这里练就了“洗髓功”,这种神奇的功法至今颇有流传。三清观上院的闾山天险十八蹬以及遗址中保留下来的石柱对联,更是世人皆知,仍然向后人传递着道教的历史文化信息。他很迷信这些,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情结,那就是说这里一定很有修炼者所需要的灵气。

关于王道士的传说很多,一次,他在一个城市云游,在那个城市的火车站,遇到一伙年轻人欺负一青年女子,他上前劝解,几个小痞子并不服气,其中有几个人抄起菜市场卖菜农民的扁担,气势汹汹地将王道士围在中间。

只见王道士气定神闲地站在他们中间,满脸冷笑地看着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后生。

周边的群众都十分担心地看着王道士,大家都受够了这伙人的气了,但苦于无法同这些敢于玩命的小青年辩解。只是在心里默默地给他祈祷,希望他好人有好报。

这几个人率先发难了,其中一个小子冲过来照着王道士的头上就是一扁担,只见王道士运气于臂上,以右臂向上迎挡,只听“咔嚓”一声巨响,一下子就将那人的扁担击断。

其余几人见此情景,大惊失色,连忙放下手中的家伙,乖乖地向那个女子赔礼道歉,一场混战瞬间被平息,铁臂王的声名大振。

在王风5岁的时候,王道士就来到王风家,告诉王风的父亲说自己今生注定与王风有师徒之缘,意欲收王风为徒,希望王父能答应他的请求,开始王父有些犹豫,但禁不住王道士的执着,还有王风的姑父从中说和,说什么师兄道法精深、武功高强之类的话,并只想收一个关门弟子,继承衣钵,无它。王父终被王道士的诚意所感动,就同意了。

其实王父还是藏着私心的,因王风小时候十分顽劣,身体也很瘦弱,而王父自知自己的身体不好,早晚都会离开这个世界,离开儿子,而留下王风一个人孤苦伶丁,怕他长大后一无所成或者被欺负,认定了一个理,也许儿子学了武功和道法就不会受欺负,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下来,从此王风就和这个平时很正经,一旦讲起道法句疯疯颠颠的老道有了师徒的情分。

这个疯疯颠颠的词,是王风送给他师父的一个“尊称”,古有张三疯,今有王老疯。

自从王风拜老道为师后,王道士的心也似乎稳定下来,最明显的就是他很少到外面去云游了,并将自己在山脚下离王风家不远的地方盖的那间茅草房收拾一下,居住了下来,甘于过着清贫的生活。

而王风更多的时候是在这里“受苦受难”,忍受他疯疯颠颠的“折磨”。

第四章 秘术追踪

王风虽然是一个天生顽皮的孩子,但在练功上却是极能吃苦的。王道士说王风是一个天生的练武奇才,在王风8岁之前,筑基功已有小成。武当百日筑基功,也是练好武当武术的基础内养功,是十分重要的配合功法。筑基功是练气功的最基本的东西,顾名思义就是要为以后的炼气打下基础,而这个基础是否扎实,对以后的练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武当内功可分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等几层功法,而这几层功法一层比一层高妙。百日筑基功是第一步功法,即练精化气小周天功法。

在严师的教导下,这里的严格是指王道士对王风的训练是十分残酷的,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他甚至特意为王风准备了一把戒尺。当王风记不住他教给的那些晦涩难懂的经书经文时,戒尺就会漫天飞舞,直到王风大叫:我明天早上就会背为止。在如此训练下,很快使王风小小年纪就掌握了10几套少林及武当拳法,对各类器械诸如剑术、棍术、刀术等等均有涉猎。

王风最感兴趣的就是飞刀,“满天星”手法也已初成,在转身的瞬间,8把飞刀准确地射中10米外8个方位的目标,这绝对需要一个好的身法和眼神。进入绝佳的境界时,他甚至仅仅凭借自己的灵觉,来抛掷飞刀,仍能准确击中目标。而这项绝技的练成应当得益于他在山顶上的静思,在静极无聊的时候,他的手常常下意识抓起石子打向远处树上的果实,不知不觉几年下来,我已能用左右手连发石子,并做到指哪打哪。到了用飞刀了,他只是觉得将石子换成了刀而已,对于他来说已是大同小异。由于他的双手异常灵活,对他后来练习散手、擒拿手等技术,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王风很聪明,与他过早练习武术和道法有关,所以他5岁的时候,就在山下小学里念书了,初中是在10里外的镇上的中学念的,但只念了2年,就提前一年完成了初中的课程,直接去县城读高中了。

空闲的时候,他喜欢看姑父的藏书,对那些道法道术上了瘾,开始是偷偷摸摸地看,因为姑父说他还没到看这些书的年龄,但他做的很隐蔽,姑父很常时间都没有发觉王风在看一些在他这个大人眼中被列为禁书的书,因为有些书他都很难看懂。但王风却不这么想,他看得懂,就像是那些书与他有缘似的。

一次他正偷偷地看那些书,被姑父发现了。

姑父就问他:“你看得懂吗?这些书都很邪门的,不是你能研读的,别自己走入误区,难以回头。”

王风也一本正经地说:“姑父,你放心吧,我没事的,这些书我能看的懂,也没有发现什么古怪和幻像,一切都很平常。”

听王风这么一说,姑父由起初严厉地训斥,到后来见着王风还是执着地偷看这些书,便也不再限制王风了。

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风在姑父的书架上发现一本古书,当他拿起那本书的瞬间,就好象有一股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他感觉自己与这本书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关联。就如同一个人在等另一个人一样,一千年,一万年,直到等到为止。看到这本书,王风的感觉正是如此。

开始的时候,他并不完全认识那上面的古文字。但王风是一个十分执着的人,对于不明白的东西总是要能明白才罢休。这本书的文字并不多,封面都在这个时代,被收藏它的家伙们蚕食得差不多了。但王风却知道这本书的价值,并感到这本书绝对不这么简单。

只要赶上休息日,他就从县城跑回来,到山上去找那些道士们请教。山上的道士中,也有大学毕业的,并且对古文很有研究,经过千辛万苦,他才将这本书弄明白,原来是道家的一种追踪术,是一种失传很久的古本。

经过钻研,他学会了上面的内容,开始研究起追踪与反追踪的奇术,他吃得准,学得透。这只是前一部分的内容,后一部分的内容很难懂,但在他的坚持下,还是渐渐地将那些文字一点一点地翻译过来。叫轩辕真解18式,只有文字说明,却无图画什么的作为注解,但应该可以肯定这是一套关于擒拿与反擒拿的武学书籍。

轩辕真解,共18式,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熟悉。想了想,才弄明白,这是师父曾经提到过的一种古武术,是一种极为简单易学,又十分实用的类似于现在散手的武功秘籍,是失传了几百年的一本书。王风将它的一招一式,完全地印在大脑里,直到无法忘记,才算万事大吉。

师父说的好:艺多不压身。

但王风所学的这些东西太过旁杂,旁杂既是旁门左道、杂乱无章的综合意思。他怕师父会因为他的不务正业,而促使戒尺再次上下飞舞,那可不是好玩的一件事,所以,现在他是能瞒多久,是多久。

但他常常偷看道家书籍的一切,连师父都不清楚,师父只知道他喜欢看些道家的书籍。有时候,见他遇到了不懂的地方,师父还能对他进行一番指点。如果王道士出去了,就换成了是姑父指点他。好为人师,也是也是人类的通病,连对道家各类功法颇有研究的姑父来说也一样不能免俗。

武术上讲: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这里的“功”指的就是武术气功,即硬气功。王风14岁的时候就已基本上继承了师父的衣钵,身兼少林、武当两家之长,对头、拳、掌、指、膝、肘、脚等身体部位的锻炼也有所增强,10年来的艰苦训练,使他浑身的各个关节都可以作为攻击对手的有利武器。这一切看在师父的眼里,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却打心眼里高兴。

王风喜欢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地来到这处俗称“大石棚”的“道隐谷”里练功,静静的体会着大自然的恩赐。这里有一块从石壁中伸出的巨石,并天然形成了一个能容纳上百人天然石窟,雨水季节,清泉会从山顶落下,犹如《西游记》中花果山的水帘洞一样,状如仙境,这里有水流声声,颇为嘈杂,原本不适合修炼内丹功,因为道家的内丹功修炼是需要极为清静之地,或盘坐或站桩,凝思默想方能进入静极之状。这时若有任何惊扰,不小心会使练功者走火入魔,神经错乱,这是练功者的大忌,开始的时候,他也一样循规蹈矩,去按照师父教的要领一字不差地做下去,但有一次,仍然出了偏差,是因他在意守丹田时,用意过重,致使在做周天循环时出现了偏差,导致胸闷,后来经过师父以自身气功导引,才算纠正过来。

后来,他认真地看了一些道家关于练丹的功法书籍,又根据自己的练功实践,终于恍然大悟,意守丹田时应似有似无,不可过重,就是说静与动都是相对的,当入静之时,无论外界多么的纷乱,都要收入思想之中,所谓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绝不能刻意去阻止与拒绝外界环境的干扰,那样就更加难以达到效果。

外面水声哗哗,洞内尽收心底。他喜欢在这里练功,这更能提高他对意境的把握。

而选择在这里练功的另一方面是因这处“道隐谷”,是那些道德高尚道士隐居之地。乾隆四年的时候,有一个叫钱学洙的题写了天然幽谷几个字,笔法暗藏锋芒,沉着雄浑大气,使人看了很是享受。在一侧还有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名,在下面就是圣水盆奇景。有人说只要把一点东西放到圣水盆里,就会很快长满。古老相传说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