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如果这是宋史-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坚城,创造出比顺昌之战更辉煌的战绩。

可是他到达之后,绕着城墙转了一圈,之后对关师古说马上集合能跑路的人,立即撤!城防是一回事,金军杀来的速度更是一回事,顺昌至少留给了他六天的准备时间,现在金军的先锋部队已经快到了。

庐州大撤退,刘锜以最快的速度回缩至巢县东南方一个名叫东关的地方,那里依山傍水,形势坚固,可以结寨自保。

而此时,庐州已经被攻破,其周边的无为军、和州都受到了波及。至此,战争刚刚爆发,淮西已经沦丧大半,十天之内,长江防线都在威胁之下。

赵构慌了,不管有什么样的内幕,他都必须得保证长江防线的安全,有了这个才有谈判的筹码,才有他平静幸福的生活。他严令张俊立即从临安滚到前线去,并派出杨沂中率禁军渡江作战,之后心里仍然没底,习惯性地向鄂州求援。

赵构十万火急地发去了御札,要岳飞亲自率军渡江攻击金军,保证领袖的安全。

岳飞收到命令之后,感觉一阵阵的头晕。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淮西战区内,张俊、刘锜、杨沂中三部的军力,已经达到十三万以上。这是建炎南渡以后,第一次以优势兵力与金军作战,虽说张俊很软,杨沂中很少爷,但有刘锜在,怎么也能保证长江的安全吧!

趁此良机,应该由他出兵从鄂州直取京活。这样宋军将以岳飞部从北,张、刘、杨三部在南,形成合围之势,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全歼金国河南部精兵。如此,则一战定江山,比收复开封更直接有效。

岳飞把这个战略意图写成奏章,急报临安。赵构以更快的速度发来了回复,上面用一大堆的殷切希望包裹着一个中心议题:“……今江、浙驻跸,贼马近在淮西,势所当先。”

现在领袖在江浙一带,金兵已经杀到了淮西,这是最重要的。飞,你就别出什么幺蛾子了,快来救我!

面对赵构被吓得扑腾乱跳的小心胆,岳飞没再耽搁,放弃了这次难得的大好机会,立即领兵去淮西。这样,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里会变成一个经典的添油战场。

各方面不断往里加筹码,打群架,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岳飞于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二月十一日左右渡江,接近战场。可惜没等他真正靠近,事情发生了变化。淮西主将张俊给他写了封信,告诉他离远点,保持距离。

张俊、王德一起从临安赶往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在那儿与他的大部队会合之后,于二月初四渡江。过了长江之后,放眼一望,忽然找不到敌人了。

女真人不知在搞什么,只是占领了庐州、和州等地方后,就开始缓慢地撤军。在十多天的时间里,一步步把含山县、巢县、全椒县、昭关等中小城市都让了出来。张俊摸不清头脑,但是手里的兵本性很贪,有便宜为什么不占?

于是双方很默契地一退一进,在淮西平原上携手散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巢县以北的柘皋镇,这地方一马平川,地势平缓,女真人退到这儿之后就再也不走了。

九万对十三万,军团级决战,金军当然要选一块能跑得开马的地方。

至此,张俊等人知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了,他们已经跟着女真人走进了对方的主场里。不过也没什么,最近几年再也不是从前宋军畏女真人如虎的时代了,在数不清的大胜战役之后,连从来没有正面击败过金军的张俊、王德、杨沂中都充满了信心。

更何况阵中还有顺昌之战的孤胆英雄刘锜。

双方于二月十七日对阵激战。挑起第一轮攻击的人不是女真人,也不是刘锜,而是临安禁军大佬杨沂中。杨沂中早年号称“血汉”,单骑入城击败满城土匪,让赵构又惊又爱。这个传统一直保持着,这么多年以后变本加厉,到了这种场合仍然敢打敢拼,抢着上头阵。

多年来,在首都执法养成的威风的确厉害啊!

第五章 岳飞战场受排挤

杨沂中率禁军冲向金军的中军大阵,推锋直入堂皇正大,真不愧是宋朝皇帝精锐强悍的——仪仗队。这票人冲得快,败得更快,没一会儿就成群结队地跑了回来。

这也算是杨沂中的能耐,此人无论怎样大败,不仅自己不死,部下们也都不死。

仪仗队退场,正戏开唱。按常规概念,这时出场的应该是战力第一顺位的刘锜。由他当炮灰消耗金军实力,再由张大将军出面一锤定音,这才是正常的官场逻辑。可惜事实不是这样,张俊泡官场、泡军界这么多年,做事早就不是正常思维了,而是超常。

让刘锜打头阵,很可能会再搞出一个奇迹,扬名立万;把刘锜留在最后,万一失败了可以当逃跑时的盾牌。这两个选择哪个好?

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不然选后者!

于是去除杨沂中,排挤了刘锜,张俊是主将,绝不亲临第一线,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王德了。王德,原行营左护军刘光世手下第一将,人称“王夜叉”,是一位手段强硬的老行伍,按资历说威望,他有时敢和韩世忠叫板。当年行营左护军主将很萎,部将超强,说的就是他和郦琼。

这时王德出战,胆略非凡,选择的主攻方向是金军的右翼,那一方正是金军中的精锐部队拐子马。轻骑兵行动迅速,拐子马迎着王德冲了过来,却不料王德张弓搭箭,一箭射中金骑指挥官。战场一片哗然,王夜叉挥军鏖战,居然把拐子马给击溃了。

战局不利,金军向紫金山方向退却。张俊没有追,他率军先收复了淮西境内的重镇庐州,进城之后第一时间向临安报喜请功。

赵构闻讯大喜,传令嘉奖。

奖状还在途中,张俊觉得获奖名单要斟酌一下。这时金军还在淮西境内,战争很可能会继续,岳飞已经渡江到位,眼看着就会参战——这明显是下山摘桃子嘛,俺手握十三万重兵且旗开得胜,难道要平白分你岳飞一半功劳?

做梦,张俊给岳飞去了封信,告诉他原地不动。别想靠近了占便宜。

岳飞原地静止,没有再靠近。

这是当时军界内罕见的高素质表现,面对别人养大成熟的桃子,能忍住不伸手,是连同吴玠、韩世忠在内宋朝绝大部分将官所做不到的。

那么可以为岳飞鼓掌欢呼了吗?不,先等等,几个月之后,这件事会引发怎样的灾难,是这时谁也没法想象的。

回到淮西战场。柘皋之战大获全胜,正面击败近十万金军。这个成就不可谓不重大,一时间朝野振奋,张俊更振奋,连同后来的史书也非常振奋。宋人后来总结出“中兴十三处战功”,柘皋之战榜上有名,排在第八。

在这种局面下,没法不追击。可是怪事再次出现,张俊再一次找不到金军的去向了。他收复了庐州,休整了军队,向紫金山方向追击金军,结果发现金军去向不明。

近十万军在淮西大地上失去了踪迹。这让张俊心惊肉跳。尽管他总逃跑,尽管他总避战,可作为南宋资格最老的一个兵痞,他非常清楚这是战场上最要命的事情。

你不知道敌人是怎么消失的,就意味着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敌人会突然间跳出来!

为此他下了大本钱去搜索,而消息也如潮水一样涌来,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来自于濠州(今安徽省风阳县东)。那是庐州的北方,金军撤往淮水的必经之路。早在柘皋之战前,濠州就被重重围困了,这时它正是金军后撤必经之路,那里的战报可信度很高。

濠州的人前来求援,十万火急。说金军自开战之初就重兵围困,眼看着更多的金军到来,会顺手屠城泄愤的。

这让张俊不爽,屠城很严重,可追上去再来一次柘皋大战——穷寇莫追,逼急了会有大损失。他下令再探。

几天后消息再来,说濠州解围了,金军从这里路过,会合了围城部队一路向北,已经渡过了淮水,进入了河南界内。像是为了验证消息的可靠性似的,有几个从金军营地逃回来的宋军信誓旦旦地保证,金军渡淮是他们亲眼所见的。

张俊一声令下,追击!

开追之前,张俊于百忙之中意识清醒,作了另外两个决定:第一,传令岳飞,让他继续原地待命;第二,告诉刘锜没他什么事了,追击任务由张俊本人和王德、杨沂中来完成,刘锜必须第一时间向南撤军,返回驻地太平州。

摁住岳飞,踢跑刘锜,如此这般,才能保住功劳只攥在自己的手心里。

看着很怒吧,偏偏两个当事人都听话了。不为别的,只因为张俊是淮西主将,只因为这两个人都有纪律、有原则。不然的话,两者随便哪个,都有屠了张俊的把握!

而这也要记录下来,因为它和前一次岳飞听令静止一样,会引发之后的灾难。

追击开始,张俊、王德、杨沂中三位高资历兵痞兴高采烈地向前追,想着“收复”濠州,兵临淮水,耀兵国境。这是很牛的一件事,只是在国境线上盔明甲亮地遛一圈马,回临安后就会再一次升官发财得奖状。多好的事啊,多便宜的买卖!

可惜的是,才跑了一天,前方忽然传来最新战报。金军突然出现在濠州区域,开始重兵攻城了。三位兵痞立即出了一身冷汗,停下了脚步。

有情况,把刘锜追回来,让他去打仗。

刘锜听命令,又赶了过来。四将合兵,杀向濠州。距离还有六十里时,传来战报,濠州陷落了。面对这一噩耗,四个将军各有主张。

张俊、刘锜发觉这一次金军的行动太诡谲,变幻不定,一定得慎重对待。而且濠州已经陷落,赶过去意义不大。

王德弃权,他本就不是这方面的大将,在军事会议上底气不足。而禁军的大衙内杨沂中火了,仪仗队的特色再一次展现出来,他要进攻,趁金军刚刚攻下濠州,立足未定之机全力反击,既抢回城池,也救回百姓,更趁机扩大胜利果实,打一场比柘皋之战更辉煌的战斗!

张俊等人郁闷,柘皋之战有你啥事,仪仗队长阁下?

可不管别人怎么劝,连张俊以淮西主将的身份反对,都没法阻止杨沂中的进攻决心。在守原则的人那儿,原则是锁链;在没原则的人这儿,原则、命令什么也不是。张俊还怕禁军主将随时给他打小报告呢。

杨沂中率军冲向了濠州城。

冲进濠州城毫无障碍。

人呢?城里原有的居民,还有金军,都跑哪儿去了?难道在杨将军进城前都跑光了?这让杨沂中警觉,他放慢了速度,派出了前哨,向纵深处打探。

前哨回报,全城都没人,一个都没有。

像是印证这一点似的,当天濠州全城“寂然无所闻”。有点邪门,不过仪仗队队长长期在首都领袖身边工作,各种高深理论学了很多,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等道理早就熟透了,还能被女真人盗版的空城计给吓住?这时他下令继续前进,占领全城,肃清残敌。

就在全军都进城了之后,北门突然间伏兵四起,大批的金军冲了进来。禁军仪仗队的素质再一次显露,冲锋时很猛,对决时脆败,遇伏之后慌张!他们没等真正接战,就像被枪惊着的兔子一样,一窝蜂地拥向了南门。

南门外是张俊、刘锜等率领的全军大队,这时“南奔无复纪律”的禁军们成了金军的前锋,用来冲散宋军主阵。

关键时刻,张俊难得地展示了一次军中宿将的经验,他命令全军前进,与败军逆向而行,哪怕把娇嫩的禁军挤成馅饼,也不能动摇主阵。

这个决定很有效,也很残忍,阵地保住了,同时宋军重新获得了优势,毕竟在淮西战场上宋军的战力以及数量都超过了金军。可杨沂中的部下们就没那么幸运,首尾两端的步兵们大量伤损,仪仗队严重减员。

如此一番折腾,濠州城重新寂静了。宋、金两方在城内外对峙,都保持了足够的耐心。而战争的重点在三天之后转移到了淮河水道上。

楚州方面的韩世忠派出数百条战船逆淮而上,要截断金军的退路。这是韩世忠的风格以及特长,他每一次的作战目的都是欲置敌于死地。而水军是金国永远的痛,女真人直至亡国都没能完善这一领域。这样,就形成了宋军水陆两方面前后夹击金军的态势,以军力战绩参考,完全能把金兀术困在淮西境内。

形势大好,又急转直下。金兀术没有分兵去淮河边上准备迎战,而是在旱路迎着韩世忠的水军插向了楚州方向,也就是运动到了水军的后方。

金军在赤龙洲附近停了下来,开始砍大树设水障,要把韩世忠的水军截住。金兀术的意思很清楚,你不是要断我的退路吗?我先把你的退路给断掉。想在淮西吞了我,那么咱们就拼个鱼死网破!

这是多年以来,金兀术罕见的勇敢表现。他实在是输不起了,再输的话金国将失去上位国的资格,他本人也会名誉扫地、身败名裂。

这也给了宋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淮西大地上,张俊以十三万重兵挟胜势逼迫金军后退,韩世忠断水路成关门打狗之势,并且就在淮西境内还有岳飞这一终极战士随时会参战。这是自宋、金开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只要各方面正常运作,金兀术必将全军覆灭。

可各方面运作的结果是,什么都没有发生。没有作战、没有流血、没有堵截、没有谁全军覆灭,什么都没有。

韩世忠得到金军设水障的消息后,就令水军撤退。水军撤得很快,本是逆流而上,只要顺水漂回去就行。张俊始终按兵不动。金兀术也没有死磕到底,带着濠州胜利赚回来的面子,顺势回国。

岳飞始终被隔离在战场之外,等这一切都发生之后,只能拿着这段时间里他收到的来自各方面的各种文件发呆。

有张俊的命令,有赵构的诏书。里边的内容错乱得让人发疯。

按时间顺序排列,金军侵入淮西,岳飞接到临安命令渡江驰援,其间有六份来往信函,分别是临安传令、岳飞申请长驱中原(两次)、临安否决要他火速救淮西、岳飞接令、临安嘉奖。

柘皋之战大胜,临安传令三军,内容是:“……捷书累至,军声大张,盖自军兴以来,未有今日之盛。尚思困兽之斗,务保全功。”

这份诏书抄送给淮西境内的所有军方人员,岳飞、韩世忠也各得到一份。意思很清楚,告诫各将军见好就收,别惹更大的麻烦。

之后张俊令岳飞离远点,岳飞听从了,也抄送一份交给临安,以此证明自己为啥不直接进入战区。临安方面非常欣赏这一点,赵构特意亲笔写了一份御札给他。

“得卿奏,知卿属官自张俊处归报,虏已渡淮,卿只在舒州听候朝廷指挥,以此见卿小心恭慎,不敢专辄进退,深为得体,朕所嘉叹。”

在赵构来看,岳飞这回没有看见金军就眼红,冲过去搞得血肉横飞,不可收拾,而是很克制地听话了,这是巨大的进步,是转变的开始,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征兆。他要表扬这个一直倔强的部下。

接下来,诏书里的笔锋一转,他甚至难得地与岳飞有了共同语言。

“据报,兀术用郦琼计,复来窥伺濠州。韩世忠已与张俊、杨沂中会于濠上,刘锜在庐州柘皋一带屯军。卿可星夜提精兵裹粮起发,前来庐州就粮,直趋寿春,与韩世忠等夹击,可望擒杀兀术,以定大功。此一机会,不可失也。

“庐州通水运,有诸路漕臣在彼运粮。

“急遣亲札,卿切体悉。十日二更。”

从上面这段可以看出,这份诏书对岳飞来说简直是喜从天降。这是自从淮西兵变、刘光世的左护军叛变,导致岳飞与赵构隔阂之后,岳飞第一次重新看到了曙光。赵构在主导这次机会,要趁此天赐良机,把金兀术毁灭在淮西境内。他为岳飞铺好了所有的路,只等着岳飞杀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