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倒会推脱,我听说那个燕亲王在京中闹了个天翻地覆,他们招架不住,鼓动皇让他出京,想祸水东引,给咱们找麻烦”朱汝贤恨恨地说道。
  “混账,滚出去,都是你惹下的麻烦”朱勔吼道。
  “叔父不要生气,您打算到常州走一趟了?”朱汝舟给朱勔送杯道。
  “唉,如果我不去,那个愣头青定会打门来,那样就没法收拾了,今晚我成快船去常州会会他”朱勔叹口气说道,“我走这些日子,家中由汝舟你主持,尽快凑齐些花石,也好让那位爷交差”
  “爹,现在附近山中湖里的花石都几乎采尽,恐怕一时难以凑齐啊”朱汝贤说道。
  “这个我倒有个办法”朱汝舟笑笑说道。
  “哼,这方圆百里我都跑遍了难以找到,你难道还能变出来不成”朱汝贤对父亲让堂兄主持家务有些不满,冷笑着说道。
  “三弟,我们不用进山,这附近就有,足够我们交差了”朱汝舟不在意的笑笑,胸有成竹的说道,“我已派人打探清楚,郊县有个豪门,家主叫卫清叔,他府中花园有个假山连绵二十多亩地,尽是怪石堆砌。还有城中致仕的侍郎愈子清他府的假山更大,起伏延展有百余个封点,高的有两三丈,难得的是都没有过分修饰,还保持这山野风韵,其间犀株玉树,森列密布,俨如群玉之圃,奇奇怪怪,不可名状,这两家的花石就够编成一纲的了”
  “此事你办的很好,你等在我离开后再动手,如果有人告状问起,你就说是钦差催的紧,我到常州给他们说情去了”朱勔的脸终于有了笑容。
  “叔父之意,是想一箭双雕,将那燕亲王拉到我们的船,又让他坏了名声”朱汝舟想了下说道,朱勔微笑着点点头。
  常州驿馆钦差行辕,赵柽拒绝了常州知府让他下榻府中的好意,依然选择了驿馆。前船和赵柽的座船都在碰撞中受了损伤,不得不送到船厂修理,他们一行人林林总总的有五百来人,程僖绶带着水手依然守在船,随行的禁军和官员以及赵柽的人马都住到了驿馆,占了三处院落才勉强住下。
  赵柽与何去非、黄经臣相对而坐,品着当地的美酒,吃着当地的佳肴,这已经成了他每到一地必做的工作,美其名曰调查了解当地的风俗。“南方这时节真不是人待的,潮湿闷热,阴雨连绵”赵柽将啃了一半的螃蟹扔到了几,抿了口酒说道。
  “王爷想回去了?”何去非用竹签剔着蟹壳中的残肉笑着说道,这些日子老头过的美,万事不操心,整日和黄经臣带着亲卫们游山玩水,真把出差当旅游了。
  “这地方山清水秀,吃得好,喝的好,我倒想这么一辈子走下去了”黄经臣喝了杯酒笑着说。
  “无聊的很,你们可以出门玩乐,天天把我扔在驿馆中,我可是不想待下去了”赵柽苦着脸说道,因为得罪的人太多,大家都怕他出事,每次出门都是前呼后拥,刀枪出鞘,净街清场,搞得鸡飞狗跳,几次下来他宁愿待在屋里或是船读也不愿意街了。
  “王爷此行一路惩治庸官俗吏,行利国利民之事,颇受赞誉,但现在江南之地不比京师,我们不能不防那些宵小铤而走险”何去非听出王爷的话外音,笑着劝道。
  “算了,你们也是为我好,可我好不容易出来一趟,总不能下了船就车,下了车就进屋,那样如何体察民情,代皇巡察天下”赵柽‘慷慨激昂’地说道。
  “王爷此行的目的真是如您所说吗?”。何去非摇摇头笑着道。
  “这…”赵柽一阵气闷,知道怎么回事就得了,还非得说出来,这多让人下不来台啊
  “王爷,如果您只想搅乱东南官场,此行的目的已基本达到,又何必与朱勔结怨呢?”何去非说道。
  “老师,搅乱东南官场只是其一,朱勔在江南横征暴敛,他巧取豪夺,拆房毁屋分文不给,却将内库采买之财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惹得天怒人怨。现在江南之形势已如**,只要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民变,恐怕那时盗寇瞬间席卷江南”赵柽叹口气接着道,“现我朝在西北用兵,陈兵二十余万,耗费钱粮无数,全仗东南供给,却久拖不决,兵困马乏。而现在朝中联金灭辽之声又起,却行的是驱狼引虎之策,那时内外交困,恐怕我大宋危矣”
  第五十四章各打算盘


 第五十五章 榜样季子

  第五十五章榜样季子
  清晨,一顶双人抬小轿子冒着细雨从驿馆中出来,透过轿帘隐隐的可以看到王爷坐在里边,前后左右二三十个便衣护卫紧紧跟随看轿子过去,驿馆门口的几个闲汉立刻跟了上去,轿子颤颤悠悠的在城里转了半圈停在家酒楼门前,眼看着王爷一幅富家公子打扮摇着折扇进去了,几个闲汉上前却被守在门口的护卫拦住了,他们只好在门口找了茶棚远远的看着
  “二爷,车准备好了”赵柽进了酒楼的后院,那里停着辆马车,掌柜的给他施了个礼道,赵柽笑着冲他点点头,掌柜的搬下条凳,扶王爷上车,赵信和旺福两人随后上车撂下车帘,冲车夫一挥手,车夫摇摇鞭子,车从后门悄悄地驶出,行不多远,又有三辆马车若即若离的陆续跟了上来,像是同路一般出了城门,驶上官道
  “二爷,何翊善他们跟上来了”旺福手里端着支霰弹枪在车帘上拉开条缝观察了片刻道
  “嗯,咱们这不像是出门倒跟做贼差不多”赵柽笑笑道,他其实知道现在自己很安全,因为和朱勔发生冲突后,最担心自己安全的反倒是他,因为不论是谁对自己不利,帐都会算到他头上那些守在驿馆门口的小贩,跟踪自己的闲汉多半都是他派来保护自己的,赵柽也相信以朱勔现在对江南的掌控,他不说话没有人在江南敢动自己一根头发,但是大家还是采取了措施
  车沿着江岸疾驰,赵柽和赵信两人说着闲话,心里却琢磨着老师要带自己去见那个和自己相似的人是哪方神圣,可走了一个多时辰离府城越来越远,却还没到地方车拐下官道,驶向条乡间石板路,前边已是人烟稀少,“这个人难道是个隐士,藏身于乡野间”
  又行了一段,车来到一座院落前停了下来,车夫撩开车帘道“二爷,到了”说着他搬过条凳,搀着赵柽下车
  “这是什么地方?”赵柽下车看看,这院子怎么看着这么荒凉,也不像人住的地方,倒像是座祠堂
  “二爷,这是延陵季子祠”幸亏车夫是过去襄邑府中的老人,虽说出来两年了,可还记得王爷不傻,赶紧回答道,却纳闷王爷出来半天却不知道去哪
  “嗯?”赵柽听了一愣,暗自琢磨,“老师为啥糊nòng我,怎么带我来拜访个死人啊,难道老师也知道我也曾经死过?”
  “王爷可知道此人是谁?”这时何去非也下了车,走过来问道
  “不知?”赵柽摇摇头,自己的历史知识主要来源于上学时的历史课本和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丰富’的宋朝历史知识还是得益于‘死前’那本没读完的《宋史》,这个什么延陵季子在自己的脑子中根本没地位
  “唉”何去非未语先叹息,那样子就像现在的人不知道‘黄岩岛’似的,“季子哪是chūn秋时期的人物,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孔子曾亲自为其书写墓碑”
  “哦”赵柽点头成是,表示受教,暗地里掐指一算,chūn秋至现在也千年有余了,那个时期的人也就是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加上个孟子,别的子还真没听说过,可在自己穿越过来那个时代连蔡京、秦桧这样的人都被挖掘出来搞旅游了,但是自己却真没听说过这个季子
  这时随车来的亲卫们先将祠堂周围及其墓地搜索了便,这才引着他们进了祭祠,赵柽看看这里还比较,保护的还好,可看了边上的碑记才知道崇宁元年由常州任知府派人寻找后重修了塑像,刻了墓碑,又禁樵牧耕作,让史士诸生四时祭拜,可现在看祭堂中已是蛛网挂满四壁,塑像门g尘,香案上只有几滴红烛的残泪,看样子有日子没人来了
  本着尊古敬贤的原则,赵柽叫亲卫们找来笤帚抹布,一边动手打扫祭堂,一边听老师讲故事,这才知道季子的事迹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也十个牛人,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数代后,其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他哥吴王诸樊也是个执拗的性子,一直到过世之前,都还念念不忘弟弟季札他留下遗训,让后人将王位依次传给几位弟弟,这样最终就能传到幼弟季札的手里,以满先王寿梦生前的遗愿继位的吴王夷昧临终前,要把王位传给季札,但被季札再一次拒绝了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他再度归隐而去
  “王爷为维护大义,将储位拱手让出,在京中整治失德官员,士人中的败类,无良的道士,让世风一,代圣上出巡又一路铁腕惩处那些欺君罔上,蛊huò圣上的官吏,现在颇受朝中,士林之中有识之士赞誉”何去非与赵柽将祭台打扫干净,点上蜡烛,焚香祭拜后说道
  听了何去非的话,赵柽脸难得的又红了,不过心中还有的沾沾自喜,怎么说自己在群众心中有了点地位可自己让位的目的绝谈不上老师说的那么高尚,当然也不排除其中包含着自己为国为民之心,但怎么说把自己和那位具有高尚节cào的季子先生相提并论,还是有点不好意思‘不过他也可能是天生洒脱,不愿为王当个自由人呢?’赵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暗暗的想,如果自己不是生在这民族危亡的时代,他愿意做个逍遥王爷,绝不会为此远避隐居
  何去非接下来的话让赵柽汗颜,自己和他除了都是男人外,他实在找不出与他的相似之处那季札不但德行无可挑剔,而且还堪称为一位杰出的家,一年楚国名将子期进攻陈国,吴王派季札救援陈国,季札传言给子期,明确表达自己的反战态度,经季札三言两语的调停,平息了一场战luàn又一年季札奉命出使鲁、齐、郑、卫、晋五国,他同齐国的晏婴,郑国的子产及鲁、卫、晋等国的重要政治家会晤,高谈政事,评论时势,使中原国家了解并通好吴国,结成了友好国家同时季札又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艺评论家,奉命通好北方诸侯时,在鲁国欣赏了周代的经典音乐、诗歌、舞蹈,他当场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作了精辟的分析和评价
  季札还是重信守义的模范,一次途经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难于启齿相求,季札因自己还要遍访列国,当时未便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shì从不解他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
  “多谢老师教诲,自后老师再不要拿我与圣贤相提并论了,我的德行与之相去甚远”赵柽对何去非深施一礼说道“瞧人家这事情做的,一把剑、一句话就把全天下的人感动了,这就是神啊赵柽此时已经不只是汗颜了,那是瀑布汗,这季札可谓礼乐的化身,他身上体现的和谐、诚信、礼让、睿智正是中华千年的道德标准,大家学习的典范,自己刚才那点沾沾自喜早就飞出银河系了,与其相比自己两世加起来也不敢跟他比呀
  “王爷不必自谦”何去非和黄经臣相视一笑道,“季札内心想要将剑送给徐君,但是他并没有言语上的承诺,何况当时徐君已经过世了然而他仍然信守着内心的诺言,挂剑而去,并且说道我的心中有过对徐君的许诺,怎么能够因为朋友的离去,而背弃曾有的诚信呢?这落落数言、掷地有声,信义的精神确已传扬万古不朽”
  “王爷,人心善,行为就善;心恶,行为自然偏颇,我们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王爷做事手段乖张,多用奇谋,虽也是做得为国为民之事,但还应学习先贤,不要被某些事门g住心”黄经臣也说道
  “雨师懂了”赵柽这回明白了他们的苦心,两个老头是变着法的劝谏自己呢,想想自己这些年所做的事情,却如他们所说自己做事未达目的往往不择手段,为了庄子的发展,他不惜敲诈勒索,虽然蔡攸和陈汤也不是什么好人;为了获得一直合法的武装力量他制造假案,门g蔽皇上;与赵楷的争斗中,为了削弱他,自己装乖nòng巧,搬nòng是非,取信皇上,手段说不上光明;就是何去非都是他暗施诡计给骗来的两位前辈是怕自己日久走入极端,失去本心啊
  第五十五章榜样季子


 第五十六章 若无其事

  e^看「域名请大家熟知」第五十六章若无其事
  朱勔不愧是个老油子,将人心mō的很透,他一到立刻上门请安,不等赵柽开口,已经将肇事的纲卒送到门前请赵柽发落,撞坏的船他也是立刻安排人修理重装修,当然所huā费用一字不提,只是将修理‘发票’交给了见喜王爷的吃喝拉撒他都要亲自过问,简直是无微不至,安排的妥妥当当跟随王爷出行的上到属官,下到水手,朱勔都送上红包,以示慰问,上街吃喝玩乐,甚至找小姐的费用全部由他买单,几天功夫下来,钦差随行人员上下人等没有不说朱大人好的
  赵柽在常州住了五天,船已经修理完毕,重粉刷一,从驿馆到码头短短一段路,已是堵得风雨不透,码头上也是人山人海,常州知府率大小官员,城中士绅、耄老夹道欢送,他们是送钦差移驾苏州,不过赵柽知道这一切又都是出自朱勔之手
  “诸位请回”赵柽上了船站在甲板上挥手向送行的人群告别
  “恭送燕亲王”随着礼官的吼声,码头上的人跪倒一片,高高在上的赵柽忽然有种飘飘yù仙的感觉,不过他很快清醒过来,心中感叹怪不得有点权力的人都愿意站在前边训话,检阅仪仗队,没有主席台的也要搬把椅子站在上头,这种君临天下的味道太让人着mí了
  在水手的号子声中,船缓慢驶离码头,升帆起航,船队中又多了两艘高大的客船,这回开路的变成了常州知府的座船,朱勔的座船在后,随州观察使,提举江南应奉局的‘朱’字大旗迎风飘舞真是人的名树的影,江上的所有船不论官民,只看到立刻远远的靠边停船,沿途州县也是派人迎送,到了地方就换一拨,就像交接替似的,那架势皇上出巡可能也不过如此
  船行半日,远远一支船队飞迎了上来,旌旗招展,甲板上站满了甲兵,刀枪锃亮,闪着寒光耀人眼,“王爷,前边来船载满全副武装的纲卒”无事欣赏江景的见喜说道
  赵柽拿过见喜递给他的望远镜向舱外观察,前方出现的船头低尾高,前大后小,船舷两侧都置有起平衡作用的浮板,如同水鸟的双翼,整条船看起来就像一只贴水滑行的海鹘这是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