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构听完被惊得目瞪口呆,不过他也意识到自己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机遇,这对宋朝来说,几乎就是一场灭顶之灾,但对于赵构而言,将其称之为千载良机也绝不为过。道理很简单,因为此时中原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再有与赵构争夺皇位的资格了。
  过了好半天,赵构才派人把黄潜善、汪伯彦等几个心腹找了过来商议对策,但当时并没有人提议赵构马上即位。而是决定暂时先按兵不动,静待局势变化。其实这个时候,静观其变应该说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不管他去不去争,似乎皇位已经是非他莫属了,而宗泽却根本不知道赵构此时要置自己的父兄于死地,还在积极备战。
  可还是有一位头脑比较拎不清的宋国愤青向赵构上了一份千言书,这位哥们胆子可够大了,居然敢擅自劝说赵构御驾亲征。并顺便把黄潜善、汪伯彦两位亲信给得罪了,要知道宋国历史上敢劝说皇帝御驾亲征的也就两个人,一个是寇准,另一个是李纲。
  赵构看到这份千言书的第一反应是很生气。因为一个小小的青年居然敢如此对待他,真是目中无人,胆大在包天。然后他的第二反应是派人去调查这位愤青的身份,看谁有这么大胆子敢和自己叫真?
  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这位愤青是个军队中的小头目,属于真定宣抚使刘浩的部下。职务是承信郎。何为承信郎?宋国的武臣官职共分五十三级,这承信郎位居五十二级,也就是倒数第二级。赵构看到这个调查结果后是又能气又好笑,于是,他决定惩罚一下这个小小的承信郎,让他知道如何尊重自己的老大和上级。
  于是,这位承信郎被赵构以越职的罪名剥夺了承信郎的官职,变成了一个小兵。而这位承信郎的名字叫岳飞!
  ………
  在历史天翻地覆的时期,张邦昌因被历史所错位而陷入了尴尬的两难窘境,张邦昌本应在死节与称帝,忠烈与叛逆中做出一个选择,不能再有犹豫和动摇,更不能左右兼顾。米已成饭,木已成舟。不管什么选择,但他一朝做出决定,就得义无反顾的走下去了,即使背着黑锅,也不能有所反悔。
  对于这个儿皇帝兼傀儡皇帝,张邦昌无力抗争。称帝后,张邦昌当下封赏了一批拥立自己当皇帝的官员,并效仿历代新帝登基,宣布大赦天下。大臣吕好问向来看不起张邦昌,于是发难道:“京城四壁之外,都被金人占据,请问大赦天下是赦免哪个天下?”一句话搞得张邦昌哑口无言,面色难堪。
  名不正,言不顺,人心不服,民心不附,是摆在张邦昌面前的最大难题。鉴于这种情况,张邦昌不得不低调做人,谨慎做事。历代皇帝都是南面而坐,而张邦昌却东面拱立;张邦昌下发命令不称诏书,而是称手书;大臣们称其为陛下,他不敢应,反而大声斥责;接见百官时,张邦昌不称朕,而是称予。
  此时汴京城内的皇室成员都已经被金军掠走了,只剩下一个已被废掉多年的孟皇后还在。孟皇后是宋哲宗赵煦的皇后,辈分很高,但二十多年前就已经被废掉了,一直居住在瑶华宫,户口也迁到了那里,金军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人,所以这次她也因祸得福,没有被金军一起掠走。
  在金军撤走之后,尽管张邦昌百般低调,但是伪楚政权显然是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的,舆论不支持他,百官也不听他使唤,张邦昌本身也并没有称帝的野心和实力,所以金军前脚刚走后,他后脚就把孟皇后接进宫里想让她垂帘听政,自己退下去当太宰。
  此刻由一个前前朝的废后当政显然不合适,可现在只有赵构还没落入敌手,孟皇后便派自己的侄子,卫尉少卿孟忠厚拿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去济州请赵构回京继位,而张邦昌也派人给赵构送去了百官的劝进表。可派出的信使刚刚离京,就有人来报,大宋秦王的勤王军已经到了城外,孟皇后就觉一阵眩晕,秦王还活着,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五章 各自盘算

  张邦昌趴在城墙上向下张望,只见城外站满了军卒,旌旗招展,遮天蔽日,刀枪耀眼,乌泱泱的看不到边,一面大旗上书‘讨逆复国’四个大字。他有些傻了,自己刚给康王献上了劝进表,这秦王就又来了,如何是好啊?
  ‘嗖’,正当张邦昌发呆的时候,一支箭矢射了过来,擦着他的发髻钉在了楼柱上,张邦昌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浑身上下发软,冷汗直流,几个士兵赶紧上前用盾牌将他护住。
  “相爷,射上来一封书信!”他的一个亲随将钉在楼柱上的箭矢拔下来双手捧上说道。
  “念…”张邦昌稳稳心神颤声说道。
  “逆贼张邦昌勾结女真,卖国叛主…”亲随撕开封皮,抽出信笺念道。
  “给我!”张邦昌一听赶紧一把抢过,头两句自己就成贼了,后边恐怕也没有什么好听的,还是别丢人现眼了,自己拿过细读,越看脸色越不好,手打颤脸冒汗,突然一翻白眼晕了过去,随从们见了急忙扶住将他抢下城去。
  “这是为什么啊?老天为何不肯放过我啊!”张邦昌在众人的救护下醒了过来,发现自己已在宫中,周围却是徐秉哲、王时庸、范琼等一干大臣,他干嚎一声大哭起来。
  “张相还请节哀,外边的秦王军已经围了京城,让我们开城投降,否则就要攻城,如今还需早作主张啊!”徐秉哲见他醒了,急忙说道。
  “予已销帝号,归政于太后。并请康王回京主政,已是仁至义尽。开城迎他进城吧!”张邦昌止住悲声说道。
  “万万不可啊,秦王早已升仙。此来必是他人假冒其名,若是贼寇诈城,京师岂不又遭兵灾!”王时庸说道。
  “可城外兵马雄壮,我们如何能拒,若真是当年秦王诈死出城,此次回城勤王恐怕…”吴幵说道。
  众人听罢一阵沉默,现在城中缺粮少柴,更是兵无战心,而秦王又是有名的‘浑不楞’。现在他们把其父母兄弟都卖给了女真人,自己称帝,虽然其中也有无奈,但是以他的脾气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殿上这帮人恐怕没有一个能活。
  “为今之计,只能咬定秦王已经升仙之事不放,不管其是真死假死我们都不认,等康王回转后继承大统,我们也算有拥龙之功。其定不会对我们下狠手!”王时庸说道。
  “不错,秦王此时回京不外乎是想借机窃取帝位,而康王也有此心,只要等待康王到来。其有太后诏书,到时我们再一力拥康王为主,秦王能奈何我等!”徐秉哲击掌称是道。
  “诏书刚刚送出。康王不知何时才能到,当前危机又如何应对?”张邦昌说道。他心中现在是拔凉拔凉的,自己刚刚要求逊位。这帮人却又急忙找下家,真是世态炎凉啊!
  “为今之计,只有遣人出城与其周旋,没有旨意,其出兵名不正言不顺,即便秦王在军中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擅自领军进城,否则必将为天下之人唾弃!”徐秉哲说道,他知道秦王为人虽然混账,但是讲理,自己正好抓住其这个弱点,让他有苦难言。
  “禀丞相,太后遣人来问秦王之事如何处置?太后想见见秦王。”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想方设法拒秦王于城外之时,内侍禀告太后派人来了。
  “这…”张邦昌心猛地跳了一下,他们想得种种办法都是基于太后配合的基础之上,京中之人都知秦王当年为了赡养太后之事曾经闹得朝野不安,而其对太后确实不错,即便他不在京中,也有王妃上门嘘寒问暖,两人的关系自是不一般,如果外边真是秦王的话,那康王恐怕就没什么事儿了,他没什么事儿了,自己这帮人也就没事了!
  “你告诉来人,就说宰相正甄别城外秦王身份,待有了结果自会禀报!”徐秉哲反应快,抢先说道,他知道这件事必须对太后保密,绝不能让其插手此事。
  事态紧急,大家商量出了个办法,他们知道秦王在京城中素有名望,所以先令范琼领兵戒备,一旦有事立刻弹压,然后派大学士吴幵与尚书左丞冯澥出城谈判,要他们一是探明这个秦王的身份,二是想法拖延时间,等康王赴京…
  ………
  此刻城外的王府中几个首脑聚在帐中,他们也在等事态的变化,不过帐中却多了三个老头,少了赵仁。
  “何师傅,这都过去半天了,如果他们不开城门,那我们是不是要真打?”赵勇有些坐不住了,问坐在首位的何去非道。
  “不用着急,现在急的是张邦昌那班人,他们现在肯定正商量对策,稍事必有人出城相谈!”何去非笑道。
  “只是没想到张邦昌这狗贼居然将孟太后抬了出来,这也是我们的失误,早知便将她一并请出城去,便没了今日之事,以致束手束脚!”黄经臣叹了口气说道。
  “麻烦不止于此,太后下了诏书要请康王即位,众臣也上了劝进表,咱们还是晚到了一步,错失了良机!”许景衡说道。
  “只是多了些麻烦,却也无妨,张邦昌称帝便已失去了民心,一群叛臣劝进更是难正视听;而论出身和声望,王爷更是胜康王百倍,民心所归;孟后一向器重王爷,一旦知道王爷尚在人间,定会改变主意的!”何去非说道。
  “大家的意思是准备让王爷继承大宝?”几个人虽然说得云山雾罩,但是赵勇也听出了其中的意味,他疑惑地问道。
  “国不可一日无主,我们不过是发些感慨,有王爷这样的人为主,不也是天下之福吗?”何去非笑笑说道。
  “勇哥儿,你去看看,不要总是默不作声,出去放几炮,让儿郎们活动活动腿脚,城中的那些家伙动作才会快点,否则还以为咱家会去请他们呢!”黄经臣对赵勇说道。
  “是,大官,我这就去!”赵勇立刻起身说道,他知道黄经臣是王爷的心腹,也是最为信任之人,而他们是在其‘淫威’下长大的,虽然现在已经统领数万大军,但是幼时的阴影难消啊!
  “大官,事情的成败还需勇帅的配合,我们还有瞒着他吗?”看赵勇出了帐门,李峻才小声说道。
  “此是事关国运的大事,我们却瞒着他,可以王爷的机灵劲儿,他很快就会明白其中的秘密。但这事情太大了,即使王爷不追究,也必须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因此卷进来的人是越少越好。”黄经臣说道,“勇哥儿对王爷忠贞无比,又是员猛将,一直被王爷依为左膀右臂,将来是有大用的,所以不能把他毁在这件事情上!”
  “原本不想将你也卷入此事,但是我们几个老朽能力有限,也只能把你拖下了水,说起来委屈了你!”何去非看看李峻说道。
  “何师傅哪里话,于私王爷对小人有再造之恩,于公王爷可治国安邦恩泽天下,小人就是掉了脑袋也无憾!”李峻面色肃然地说道。
  “好,有如此忠义之士,此事何愁不成!”许景衡点头赞道。
  “现在还有一事须要尽快解决!”李峻道了声惭愧又说道,“如今金军北返,王爷已经占据了中山,而那正是翰离不必经之途,太上皇和诸位皇子便在其军中,一旦王爷获悉必将尽全力营救,怕又生变数!”
  “嗯,这确是个难题,但是如果救出太上皇也不是坏事,经此大变,恐其对那个座位再无兴趣,可其太上之名尚在,再传位于王爷正可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即便康王依太后诏即位也只是矫诏。现在难的是如果官家被人救出,那可就真是难以挽回了!”许景衡说道。
  “无妨,现在赵仁已经领军控制了西行路线,随后追击,以宗翰的狠辣,即使将官家杀了也绝不会让他再落入我们大宋之手;而其也十分狡诈,他那一路只有官家一行人随行,其余的都在翰离不一路,必会先一步回到金国!”黄经臣说道。
  “赵仁为人谨慎,即便追上也会想出稳妥之策才会动手,但他恰恰低估了宗翰的手段,要是派赵勇前往,他却不会想那么多,穷追猛打之下反倒可能将人抢了出来!”何去非笑笑说道。
  “现在事情已经逐渐明朗,我们是不是要知会王爷一声,那边已经月余没有得到过汴京方面的消息,一旦引起王爷的怀疑反倒不美了!”李峻说道,他又感到后脊梁冒冷汗了,这几个老家伙太能算计了,谈笑间就能左右国之大事,可这也难怪他们都是成精的人物,否则也入不了王爷的法眼,不过也幸亏他们也都是心怀天下,对王爷忠心耿耿之士,若有私心也可祸国殃民啊!
  “嗯,也好!”何去非说道,“不过有些事情要说得隐晦一些,有些可略作夸大,但不可失实,切勿让王爷看出破绽!”…(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六章 步骑会战

  赵柽解了中山之围,进入了城中,这是他第二次来到此处,但与上次却大不相同,那次是刚刚收复了燕京他送斜也北返,城中百姓也正沉浸在欢乐之中,可这次被围了三个多月,却是愁云惨淡,悲悲戚戚的。
  西京军的到来让知府陈遘欣喜若狂,他们还是中山被围后第一支到来的援军,而当他听王瑾说起大宋战神秦王就在军中时更是兴奋。可赵柽却不乐观,正如先前估计,城中粮草短缺无法得到补充,好在缴获金军的粮草,还可坚持些时日,能等到西京运来粮草。
  但让赵柽没想到的是,他们攻克了中山却像捅了马蜂窝,招来了大批的金军,这让他有些奇怪,金军的反应太大了吧,这么兴师动众的来讨伐自己,但是当他终于接到情报司送来的情报时明白了,自己的行动掐断了金军北归的道路,难怪人家不高兴。
  同时带到的还有二帝被废,正被押往北方的消息,这让赵柽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原来的计划,当初他设想的是让赵勇出洛阳,他出中山,两军南北夹击,实现歼敌于黄河两岸。
  但现在全乱了,自己是国破家亡了,这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行动。而自己现在要做的是先要巩固中山镇,形成一道屏障截住北返的金军,相机救出被俘获的家人,那么歼灭来犯之敌就是当务之急。
  此次奉命夺取中山的是由俄尔补和术列率领的三万金军,他们由真定出发快马疾行,真定和中山两地相距不过一百三十里。在傍晚就到达沙河南岸。侦骑回报说渡口已经被宋军控制,建议暂停前进。宿营过夜,以便明日找到可以泅渡的地点再向中山发起进攻。
  俄尔补想想便同意了。便在沙河岸边宿营,可是他的部队来自各个地方的守军,仓促之间指挥系统显然还没能捋顺,以致在下达命令的时候即引起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在皮鞭和长刀的威慑下总算安定下来了。
  次日清晨,两位金军都统都松了口气,他们担心的夜袭没有发生,这让他们不免暗称侥幸,若是宋军发起袭击。以他们当时的状况非得引起巨大的混乱不可,弄不好还未战便已经输了,不过这也让他们看出宋军的实力肯定也是不济,不敢分兵作战。
  当选择好了渡口,金军便打马下水渡河,这是他们的看家本领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可也不免担心,如果宋军趁他们半渡而击也会让他们难受,但是这种情况还是没有发生。连看守渡口的宋军都跑的没了踪影,更不要说宋军大队人马了。两人相视一笑,看来那野死的有点冤,这孩子怎么会让如此无能的宋将给大败了。白白的浪费了一次次可以给自己重击的机会。
  等金军赶到中山城下时却有些意外,只见宋军已经依城列阵完毕等待他们的到来,俄尔补下令在三箭之地外列阵。看着宋军薄薄的阵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