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昧恕爻そ拧拿烂
  按说就这么一个喜欢为人解忧,跑前跑后的优秀学生干部、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受到大家的喜欢,但事情恰恰相反,同学们却都瞧不起他,因为其爱耍两面三刀,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好听的是精于人情世故,难听点便是个‘两面派’,阴一套阳一套的小人!
  秦桧二十五岁中了进士,开始出仕,凭借其过人的‘才能’,到了靖康年间官为御史中丞。此时金军围城,主战派明显处于弱势,秦桧看见文武百官的反对态度,也听到属下马伸等人的慷慨陈词,自己作为御史台的长官,当然也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就独自写了一纸状文送到金营。这时他也在赌,将宝压在了金军无法破城上,但是按照他的性格和为人,不会不在其中为自己留下后路。
  写给金国女真人的状词的开头,秦桧首先表明他写此状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尽忠于赵宋王朝,也是为了替金国女真人着想,并帮助你们金国女真人权衡利弊。文中说
  赵宋建国已有一百多年。统辖地区辽阔,子孙蕃衍。“号令一统”。张邦昌作宰相时,只不过是一个“附会权幸之臣。共为蠹国之政”; 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如果把他立为皇帝,天卞的英雄豪杰必然会“共起而诛之”,最终还是不能成为金朝的屏障和藩属。
  你们女真人应该注意的是如果不顾一切,一定要立张邦昌为帝,那么“京师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而天下之宗子不可灭”。 所以,秦桧衷心地希望金国女真人要深思熟虑。最好还是恢复宋钦宗之位,让宋钦宗当个傀儡皇帝,这样“实大金万世之利也”。
  实际上,秦桧在状文中虽然已申明,他的反对状“非特忠其主也,且明两国之利害耳”, 在女真人面前给自己留了余地,打了个活结。但在当时仍是迷惑了不少人,一些人认为秦桧在靖康末年如何不顾安危。能“存忠”赵氏,是一个国家难得的忠臣。结果秦桧的状文未能打动女真人,反而激怒了他们,把他当做了反抗大金国的典型。将他带出京城,弄到了营中关押。
  其实当时女真人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也只是权宜之计。他们打算先巩固对辽东和黄河以北地区的统治后,再作南侵。所以。当时金国女真兵宗翰等人之所以特别指名要秦桧前往,从表面上看其理由是说他“以废立异议。故取之”。但其实是因为粘罕看了秦桧写的状书以后,不仅“自喜其为人”,而且“心嘉其忠,与之俱归”。
  秦桧过去装模作样地表示反对割地,也反对立异姓为帝,但这些都是为了他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做掩饰。所以当他一旦真当了俘虏,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其性格使然也就开始脱去伪装,原形毕露了。其与莫俦同在金营,由于宗翰怕赵氏他日复兴,要将赵宋宗室全部抓去,来个斩草除根,但又顾虑到“搜寻宗室,有所未尽”,忧心忡忡,不知怎么办?
  于是莫俦就先向粘罕献计,要他到“宗正寺取玉牒(皇族的谱牒),其中有名者尽行根刷,无能逃矣”。当时秦桧也在旁,他则认为:莫俦这个计谋不好,因有的人家宗族繁多,大家虽有宗族之亲,但情谊却很疏远。有的人虽同姓,但他们的恩情还比不上异姓,他们平时既然不能共富贵,一旦有了祸患,就想“与之均,以人情揆之,恐无此理”。
  秦桧的确是老谋深算,乍听起来,他好像是不同意莫俦的意见,而其实秦桧是在婉转地指点宗翰‘以单纯根括宗室的办法,是不可能防止赵宋政权的复兴的’。宗翰当然也听懂了秦桧的意思,而秦桧也成功的在其面前了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引起了宗翰的注意,从此‘异待之’!
  所以,秦桧到金国后,自然能够享受其他俘虏所不能得到的礼遇,一路上能吃饱穿暖,有车坐。归国后,宗翰本来就看中了秦桧,对其早已有好感,正是由于他的推荐和庇护,在流放赵宋宗室大臣时,惟独秦桧不被流放,其也变节投敌,真心实意的当起了女真人的奴才。
  如今秦桧出谋划策帮助宗翰除掉了斜也,成功的引起了皇室两族的争斗,使宗翰成了双方争先拉拢的对象,不但摆脱了当前因为兵败引起的颓势,反而通过在双方间斡旋赚取了更大的权力,如此赢得了宗翰更大的信任,成为了其心腹,也为自己找到了另一个舞台…
  谙音勃极烈斜也之死在宗翰等人的努力下‘真相大白’,结果令人震惊,原来斜也早已与南朝赵二有所勾结,并被其用金丹所控制,成为他的内线。而真正导致斜也死亡的却是他最信任的亲兵统领勿古鲁,其给斜也服用了过量的金丹,导致斜也兴奋过度,不顾身体纵欲而亡,其后勿古鲁害怕被追究责任,杀了侍寝的美姬并伪造了自杀现场。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已经清楚,但是在抓捕勿古鲁时却扑了个空,其得到了风声畏罪潜逃不知所踪。关键人物的失踪又让这事情变得扑朔迷离,疑雾重重,到底是勿古鲁无意给主子误服过量的金丹。还是受人指使故意为之呢?现在说不清楚了。
  如此一来吴乞买杀弟的嫌疑也便洗不清了,可又无法认定是皇帝指使勿古鲁杀人。案子也就成了无头案!可现在大家嘴上虽然不说,但是不能不往那上边想。说什么勾结赵二不过是往斜也身上泼脏水,给外界造成一种锄奸的假象。这样一来调查了半天不但没能缓解吴乞买被动的局面,反而有众叛亲离之相。
  不知道是这些年吴乞买油水太大了患上了高血压,还是内外交困之下着急上火,一向身体健康的吴乞买突然中风瘫痪在床了。皇太弟刚刚不明不白的死了,现在皇帝也重病不起,而现在国无储君,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岂不陷入国家无主的境地!
  于是乎完颜宗干、完颜宗翰、完颜宗辅及完颜希尹金国最具实力的四大金刚一同上奏。请皇帝早立储君。面对‘逼宫’,吴乞买也不得不谨慎对待这一极具政治敏感度的问题。
  按照宗干等人的提议,候选人应该在阿骨打的后代中产生的,那么按照中原汉族王朝的惯例,应该阿骨打的嫡子来继续皇位。阿骨打的正妻唐括氏共有两个儿子,完颜宗峻和完颜宗杰。但这哥俩可能天生没有当真命天子的福气,在天会五年时,哥俩好象事先约好似的一同去见他们的父亲阿骨打了。
  那么再按照中原汉族王朝的第二个惯例,“无嫡立长”。似乎完颜宗干应该是目前为止最合适的人选。但出乎意料的是,宗干本人却反对这种意见,他表示对当不当皇帝没什么兴趣,因此他们四人提出了另一个候选人——完颜亶。
  这个结果有些出人意料。但是却在宗翰掌握之中,他之所以肯同他们联合上演‘逼宫’的戏码,那是早有考虑的。现在吴乞买看着病情严重。但是也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死的病,他正可利用这点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在秦桧的点拨下对宗干进行了一番游说,提出了这个人选。当然也能够让宗辅和完颜希尹无话可说。
  这完颜亶是何许人也?此时的完颜亶只是个十岁的少年,不过虽然年纪很小,但他的地位身份却不低。因为他的父亲是完颜宗峻,爷爷是阿骨打,也就是说他是阿骨打的镝长孙,如果论身份,他的确也是继承人的有力竞争者。
  不过为什么宗干会同意宗翰的建议自己不当皇帝,而非要把这个十岁的侄子推上皇位呢?原因很其实很简单,由于完颜亶少时就失去了父亲,因此宗干就开始收养完颜亶,并且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所以,宗干极力推荐自己的养子当皇帝也顺理成章。
  傻子都能想到完颜亶只是个十岁的小孩,还属于未成年儿童,且完颜亶从小与宗干生活在一起,从感情上自然与他亲近,而他现在又是国相理所当然的可以掌控一切,摄理朝政,不但可以减少吴乞买一方的阻力,还能显示自己的高尚品德。
  宗翰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能游说成功,使宗干推荐完颜亶的真实原因。其它三人和宗干的想法基本雷同,所以他们一致向吴乞买推荐了一个十岁的小孩作为皇室继承人。
  吴乞买身体有病,但是没有影响到脑子,自然很清楚他们的真实意图,让一个十岁的小孩当金国的掌门人,这不是开玩笑吗?虽然完颜亶从身份上讲当接班人也无可厚非,但这个小孩从小在皇宫内基本上是娇生惯养什么也不懂,别说治理国家了,到时肯定会成为其中某位仁兄的玩偶。
  所以吴乞买的态度是继续采取拖延战术,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跟他们四人大打太极拳。但这次“阿骨打派”的几位骨干似乎铁了心要和吴乞买干到底,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三次向吴乞买施加压力,要求册立完颜亶为皇室继承人。年老体迈的吴乞买却发挥了愈老愈坚的作风,在强大的压力下就是不吐口,坚决和他们周旋到底。
  事情又陷入了僵局,能力超强的宗翰便主动请缨单独去见吴乞买,跟他摆事实讲道理。结果吴乞买终于打破了沉默,于四月底下诏正式册封完颜亶为金国的第二任谙班勃极烈。阿骨打派自然兴奋不已,而对非阿骨打派来说,这也并非是一个坏结果,至少皇室继承人没有落到宗干、宗辅等一帮猛人手里,他们应该还有翻身的机会。
  储位已定,吴乞买又对人事进行了调整,让宗翰留在了朝中打理朝政,而将前方军权全部交给了刚刚崭露头角的完颜兀术。可一颗新星升起的同时,必然遮住了另一颗星星的光芒…(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九章 钱紧啊

  宗翰这些年在阿骨打的扶植和吴乞买的纵容下势力进一步得到发展,其实力甚至可与朝廷相抗衡,只是这次南侵遭到了赵柽的沉重打击而一蹶不振,可他过快飞发展还是引起了吴乞买的警惕,本准备借此剥夺他控制的元帅府的某些权力。
  同样,宗干等人也不是瞎子,宗翰的势力过大也已经影响到了他们一系的发展,如今翰离不身死,为了争夺储位也不得不借助宗翰的帮助,但是也是心怀戒心。可他们毕竟与吴乞买是一家人,储位尘埃落定,两派的人便将矛头齐齐转向宗翰。
  此次‘逼宫’事件,最大的受益者看似是宗翰,不仅担任右相,又从宗本手中拿过了内外都统军之职,看似军政大权都落入其手,在朝中的位置举足轻重,再次崛起指日可待。但是有失必有得,他失去了经营多年的地盘,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也失去了大翻身的资本,只是陶醉在‘胜利’中的他却还没有觉察。
  另一个获益者便是秦桧,他在整个事件中在幕后策划,赢得了宗翰的信任成了其的心腹幕僚,成为府中执事之一。秦桧得到了这样的‘知遇’,自然受宠若惊,更加卑躬屈膝的投靠了女真人…
  现在斜也死了,而且查出了其和南朝有所勾结,立储也尘埃落定,那么议和之事也无人再提起,毕竟换回宗罄对大家似乎也没有好处。但是吴乞买不愿意自己的儿子‘长留南朝’,大家也不能不给皇帝面子,而种种迹象表明。单纯靠军事手段,是不可能灭亡南朝的。
  于是乎对宋政策就需要调整。放弃了短期内消灭宋政权的不切实际的计划,而要转过头去。倾力经营已经占领的燕京地区和辽国的大片国土,休养生息,以利再战,依此原则制定了新的对宋策略。
  此前扶植张邦昌为傀儡皇帝,统治中原地区作为宋金之间的缓冲地带虽然失败了,但只是当时决策性的错误,若是要从南朝宗室中找一个也不会出现赵二这种强人为帝的情况。大家经过检讨,认为从俘获的宗室中挑选一个恰当的人立为皇帝效忠大金还是可行的,可前提是必须依靠军事上的胜利重新夺得中原地区才行。也只能缓图了。
  另一项就是集中兵力攻取西北,以图先攻取秦川五路,然后从陕西进入四川,顺流而下,从而形成对中原地区的迂回包围,再两边夹攻夺取整个南朝地盘。可这个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成功的。谁都知道西北地区赵二在那儿经营多年,那是他的老根据地,不仅人头熟,而且多忠心于他。其必会部署重兵守护,连当年太祖都碰的头破血流,肯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再一个便是老招儿了,采用‘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的谋略。所谓以和议佐攻战其实就是一种烟幕弹,是想诱惑宋朝放松警惕,丧失斗志。最后乘机一举而灭之,所以和议仅仅是金朝作为侵宋战争和满足皇帝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所谓以僭逆诱叛党 就是扶立傀儡给予高官厚禄。以此来引诱宋内部的投降派,分化瓦解。进而破坏抗金斗争。
  金人企图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措施,来达到他们在战场上不可能达到全部占领和统治宋领土的侵略目的,但是每一项实施起来都是困难重重!
  ………
  兴国元年转眼过去了,可对于赵柽来说是过的极其艰难,也极为重要。这一年他可以说连吃奶的劲儿都使上了,正的、邪的、软的、硬的,反正是为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虽说有的方法不大光彩,可他也明白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再比政治这东西肮脏了,就算是以毒攻毒了。
  在赵柽拳打脚踢下,大宋的军队整编完毕,个地方政权基本上都换了血,政令通顺,民心也逐渐稳定下来安于生产。沿海四大通商港口都设立了市舶司,港口开始扩建,有些船队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开始出海试航。交子局的筹备工作已经完成,开始在四大堂的柜坊承办兑换旧钞的业务。此外还有沿边城池的休整,流民、裁减下来的剩员,弱兵的安置等工作等等,每一项工作都是困难重重,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如果现在有人问赵柽世界上最穷的人是谁?他会毫不犹豫的举手回答:是我,是我,还是我!每天他一睁眼就要面对各处要钱的奏表,而朝中的几个大佬也真把他当成了提款机,以为官家真是大款,兜里随时都能掏出金元宝来。
  赵柽也知道现在如果不坚持,不掏出这笔钱,那么自己先前的努力就好半途而废,也只能咬着后槽牙掏出自己兜里最后的一个铜板。尽管赵柽为钱愁得恨不得当了自己的皇宫,可他顶住了宰执们的一再劝说,并没有增加一文的税,还裁减掉了一些他爹、他哥和老几辈儿的苛捐杂税。
  可就在财政如此紧张的状态下赵柽也没有欠发一个月的军饷和减少军费的支出,反而一直对金国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因为他知道自己困难,大金国也富裕不到哪里去,连年的征战和贵族们日趋奢侈的生活消耗了金国大量的财力,一旦对外掠夺失败,就会产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金国要解决眼前的危机不外乎三条途径,一是继续发动战争,继续靠掠夺他人财富渡过眼前的困难;二是加重本国百姓的税赋,压榨占领地的被征服的民众,以维持脆弱的财政;三是罢兵停战,休养生息,逐渐恢复民生,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税赋收入。
  赵柽要做的就是将金国拖进一场军备竞赛,让他们失去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达到拖垮他们的经济的目的。为此他在两国边界线上陈兵十数万。摆出一副随时会发起进攻的态势,使金国不得不放弃过去‘寓兵于民’的游牧民族传统习惯。帮助他们‘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常备军,部署在燕京和中京一带。
  与此同时。宋金两军的边境冲突不断,时不时的打上一仗,一般规模都不会太大,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