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5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虽情有可原,但她也难逃其咎,而朕也有不可推卸之责!”赵柽苦笑着说道,他听出了李峻为了不让他太难堪,话中有皇后开脱之意,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与她是有莫大的关系。而自己无论作为皇帝,还是丈夫都没有发现其中的异常,也是有责任的,也许正是由于自己冷落让其产生了强烈的不安,从而做出了过激反应……(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三章 技高一筹

  赵柽沉浸在内疚之中,看来自己真不是一个好丈夫,手握数十万雄兵,掌握着一个泱泱大国,却未能给自己的妻子带来安全感,以致暗自做出这种有害社稷之事。‘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己都没有能管好自己的家,还奢谈什么治理国家,建立一个大同世界,
  “陛下不要过分自责,事情在这一步其实只是为了能留住皇帝,即便有些过激也是善意的,不过是为了各自些许利益,没有太多的政治目的。”李峻见皇帝神色不对,知道他听闻皇后卷入此事,心情大坏,接下来的事情又不能不说,“可其后便有人发现这是一个能颠覆社稷,扳倒陛下的机会,他们便参与了进来,事情也就变得复杂了……”
  “其中是不是有皇族之人参与其中?”赵柽长出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问道。
  “陛下说得不错,我们发现康王府和中山郡王府的人在商会上书之后活跃起来,且两府有联手的迹象!”李峻说道。
  “呵呵,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能隐忍不发却也不易。”赵柽冷笑着说道,自己的这位好兄弟这么多年闭门不出,看来并没有闲着。
  “陛下,康王确实不简单,他故布疑云使我们这些年放松了警惕,暗中却积蓄力量,一下打了我们个措手不及。”李峻有些丧气地说道,皇帝继位初期,因为根基不稳对那些不稳定因素一直实施严密的监视,近几年皇帝根基日渐牢固,而其也一直是十分低调。便解除了对其严管,转为日常监视。没想到却让他钻了空子。
  “哦,查出些什么事情?”赵柽很好奇地问道。他明白皇位的诱惑力之大,可以让人不惜血流千里,也可以让父子兄弟成仇,他在登上皇位的那一天就明白自己已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清楚自己与赵构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但他还是手下留情并没有下杀手,只希望他能安分守己替自己实现当个逍遥王爷的愿望。
  “康王,他模仿陛下当年在襄邑所为,在京外收买大批土地建立庄园。表面上是种地收租补贴府中之用,其实却另有它途!”李峻说道……
  权力就像鸦片一样,曾经拥有便很难再放下。赵构虽然只当了几个月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其中也颇受惊吓,吃了不少苦头。但是那种众星捧月般的感受,君临台下手操亿万人生死的无上权威都让他无比痴迷,难以忘怀。即便多年后每每想起距离权力的巅峰不过一步之遥,心中便被万蚁噬咬般的难以忍受。
  赵构十分后悔当初自己的优柔寡断,没有在汴京城破二帝北行的时候立刻奉废太后之命回京继位。以致被赵柽抢了先手,得了衣带诏、救回太后、抢占了京城。此后自己便处处陷于被动,刚刚建立起来的势力迅速被其瓦解、分化,一夜间又回到了从前。成了一个倍受冷落的王爷。
  一次次在煎熬般的反思中,赵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当初犯下的错误,而是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自己的运气不好和部下的不忠以及二哥儿的阴险狡诈。随着幽禁生活日久,怨念也日益加深。即便往日其对他的种种好处也化作了冲天的怨气。成为其早就心怀不轨的证据。
  赵构虽然对赵柽愈加愤恨,但是对他白手起家的经历却十分佩服。决心效仿其法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可他也知道自己作为二哥儿的‘头号’敌人,必定会受到严密的监视,于是他闭门不出,沉默了三年之久。待大家都已经将他淡忘的时候,才决定实施自己的计划。
  首先赵构以补贴家用为借口在京西购买了个庄子,然后又以他人名义将附近大片土地全部买下。在常人看来一个仅靠俸禄过活的失势亲王是没有那么多钱购买那么多的土地的,所以这并没有引起情报司的重视,躲过了赵柽无处不在的耳目。但是大家都疏忽了一个问题,赵构曾经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此名义聚敛了巨额财富,而帅府被迫解散后,这笔钱就下落不明,实际上却是在赵构手中。
  赵构有了土地和钱财便开始收拢旧部,招揽失意政客和那些对当今皇帝不满的士人,而赵柽一系列动作正好给了他机会。
  在靖康年间帅府为了扩充兵力,招收了大批乡勇、溃兵和绿林匪寇,但帅府被解散后这些人被整编,一些人加入州军,一些人回乡,还有一些人不堪军纪的约束重新落草为寇,活跃在两河宋金边界地带。可随着燕京被收复,这些人便失去了生存的根本在宋军的围剿下很快土崩瓦解,流散四方,一些人走投无路便重投赵构门下,埋名隐姓成为他手下的一支武装。
  赵柽登基后,整顿吏治解决冗官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处罚和裁撤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尸位素餐的庸官;而为了消耗安置大宋多年来积压下来的闲散官员,大宋多年未开科举,这当然也引起了一部分一部分苦读多年的士子不满;再有他实行文武并重的政策又引起一批抱残守缺的士人和官员的愤恨。于是这些对皇帝不满的人便成了赵构招揽的对象,很快在其手下聚起了一批人,成了给他出谋划策的幕僚。
  赵构虽然拼凑起了班底,但他也不傻,当然不会在对手如日中天的时候贸然动手。他将大部的人安置在庄园中,并招兵买马秘密展开训练,作为自己起事的本钱。一些心腹则已管家、塾师等名义带在身边。除了这些,赵构还资助一些士子将他们送入书院以名师教导,并设法让进入国子监,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后备力量和内应,……
  “那太学生伏阙上书便是康王的人从中串联发起的了?”赵柽听完李峻的汇报,沉声问道。
  “陛下,经过调查领头的确与康王府有关,正是他们从中推波助澜发起了上书,联络州学学生阻挡辽王进京的人也和他们有关!”李峻回答道。
  “康王越发不简单了,居然想得如此深远!”赵柽不由的感慨道,看来**和仇恨也能让人进步。
  “与陛下相比他还差得远,康王想效仿陛下当年所为,却只得形式,未知精髓!”李峻笑道,“其招揽的都是些流贼巨寇,好勇斗狠,杀人越货都是好手,但是论行军打仗却是差远了,以他们那一套训练出来的军队可想而知;至于那些投到他门下的士人们也未见有奇谋之人,都是些贪赃枉法,愤世嫉俗之人,不过是贪图钱财,被康王收买罢了!”
  “不要小瞧这些人,正因为他们心中无忠孝仁义之心,行事也就无所顾忌,擅耍阴谋诡计,出手也必然狠辣,绝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吃亏的是咱们!”赵柽却不同意其说法,他提醒李峻道。
  “是,属下受教了!”李峻连忙应道。
  “康王手下能动用的兵力有多少,装备如何?”赵柽点点头又问道。
  “禀陛下,因为事出仓促,其又设防甚严,我们的探子不及详查,只能根据人口推算他们最少能动员三千人的兵力。但探子发现他们居然在仿制我们的连珠枪,所以推算其战斗力应当相当于我们一个旅的战斗力!”李峻说道。
  “呵呵,这个倒不必担心,即便其装备了连珠枪也只是个鸡肋,反而限制了其战斗力!”赵柽笑笑道,在他将这种跨时代的武器带入这个年代他就考虑到这个问题。
  在使用的初期由于能接触到火器的人很少,保密不成问题,但在大规模装备之后,以万计的枪支管理就很成问题。要学会用枪就必须熟知枪的结构,知道的人多了,秘密也就无从谈起,另外战场上厮杀难免有枪支遗落,被敌人缴获,只要花些功夫研究就不难仿制成功。
  但有枪就必须有弹,子弹的发射是以火药为动力的,火药在这个时代也已经出现,只是配方和枪弹使用的配方有很大的区别。而赵柽只要保守住火药配方的秘密,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是无法破译的,那别人即使造出了枪,也只能是个半残,射程和威力都会大受影响,甚至炸膛伤了自己。他一直将火药配方列为最高机密,只掌控在几个人手中,这保密工作就容易多了,所以他不担心火器制造技术的外泄。
  “陛下,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那康王肯定也发现他们仿制的火器上的缺陷,那他下一步想怎么做呢?”李峻却是知道火器的威力的,一旦叛军成批的造出来对他们将是极大的威胁,听皇帝一说大松了口气道。
  “我猜地方州府纷纷上书也是他在其中倒得鬼,其唆使一些自己控制的官员上书,而大部分人不知道真相,纷纷跟风上书以示忠诚。从而使让位之事天下皆知,借此倒逼朕让位,现在让位的话我已经放出去了,他就是在等禅位诏书下达的那一天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四章 敲山震虎

  “康王自以为很了解朕,以为我是视脸面如命的人,宁让可别人负朕,朕却不会负于人,以为只要将让位之事搞得天下皆知,朕就会乖乖地让出帝位。而无论是上皇,还是辽王重登宝座,给他留了机会,那我就给他个将戏看完的机会!”现在‘让位’事件的起因、经过和主使人及目的都已经查清,李峻请求果断处置,抓捕康王以防生变,但是赵柽拒绝了。
  “陛下,属下担心的是康王一旦发现其中有诈会铤而走险,做出不利于陛下的事情来!”李峻说道,心中却不住感叹康王真是瞎了眼现在还把陛下当‘好人’,这么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他坑死了,不过其中却没有好人。
  “你说得有理,不过以我的估计他下手的对象是辽王而不是朕!”赵柽撇嘴笑笑说道。
  “这是为何啊?陛下才是他登基的最大障碍,而辽王将是他上位的台阶,他要对辽王不利岂不是自毁前程啊!”李峻的脑子又有些跟不上皇帝的思维了,求解释道。
  “朕说对辽王不利,又没说一定要杀了他!”赵柽坏笑道,“康王判定朕会让位,可也明白我不会让给他。现在其将朕塑造成了一个忠勇仁义的明君,可同时又担心弄假成真,反而使我在朝野的一致拥戴下继续留任。所以他必须在恰当的时候再出手,将朕变成一个出尔反尔的伪君子,成为讨伐的对象,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刺杀辽王!”
  “嗯。陛下分析的很对,康王使人演一出刺杀辽王的戏码。然后嫁祸陛下便可轻易达到诋毁圣誉的目的,其心可诛!”李峻恨恨地说道。“既然陛下已经识破康王的诡计,为何将其拿下呢?”
  “哼,这个时候如果将其抓了,不正坐实了朕戕害兄弟的罪名吗?”赵柽言道。
  “陛下,咱们总不能无动于衷,看着康王的计划得以实施吧?”李峻说道,他知道现在的事情不仅涉及到国事,而且牵扯到了皇帝的家事,而皇帝没有通过朝中的各部司。而是通过情报司去调查处理这件事,不外乎还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考虑,所以他觉得言多必失,还是皇帝拿大主意的好。
  “我们当然不能坐视他将一个个屎盆子扣到咱们的脑袋上,咱们也要给他们个警告!”赵柽冷笑着说道,被动防守不是他的性格,他要开始反击了,“康王咱们现在不能动,但是咱们可以斩断他的爪牙。拔掉他的喉舌!”
  “陛下之意是断掉康王在京外的庄子,清除混在国子监中的太学生!”李峻说道。
  “嗯,赵忠已经率近卫四旅前往登州护卫辽王沿途的安全,你们情报司行动队也要派出人手暗中协助。缉拿潜伏的刺客;庄子那边的事情就交给二娃去处理;康王府安插在朝中的官员先不要动,不过你们可以给他们点暗示,待事情平息后由吏部处理;至于那几个太学生就让他们消失吧!”赵柽想了想说道。
  “陛下。康王府那边如何处理?”李峻点点头又问道。
  “一支没有了爪牙的老虎还能做什么,将我们的人全部从康王府撤出来!”赵柽喝了口凉茶说道。他将其府中的钉子全部撤出就等于告诉了康王有本事你就折腾,看我能不能收拾不了你。
  “陛下这招敲山震虎厉害!”李峻不得不佩服皇帝。你暗着来我就暗着去,即办了你,还无伤皇家的面子……
  …………
  京中的几路人马分头开始行动,自登州迎接赵桓的一行人也已经踏上回返的路程。李纲曾任靖康朝的宰相,按说与赵桓有着君臣之谊,但是两人见面却都觉尴尬,可以说正是由于赵桓轻信谗言排挤、罢免了李纲之职,才导致了他城防失守,被俘北行的下场。而赵柽继位后重新启用李纲,在他的协助下实现了大宋的中兴。两朝同一个人为相,结果却大不相同,这本身就是极具讽刺的一幕。
  李纲并没有因为过去的恩怨而慢待赵桓,接赵桓下船后先以臣子之礼拜迎,算是全了当初的君臣之谊。宣读敕封其为辽王的诏书后,赵桓和李纲相互施礼,可此时已是平礼相见了,按大宋礼法宰相和亲王虽都为一品,但是宰相的地位却要高于亲王,可李纲表现的仍十分恭谨,却已无法改版两人同殿为臣的事实了。
  由于赵桓从五国城到登州一路马不停蹄,不免劳顿,在登州歇了几日才再次上路返京。现在正是酷暑时节,他们也不多行,逢驿馆便歇。开始几日赵桓还是唯唯诺诺,一切皆听安排,对谁都是客客气气的。可越往前走李纲发现越不对劲,辽王开始摆起谱儿来了,也对衣食开始挑三拣四,对随从们也是吆五喝六,可能碍于李纲地位才没有对他如何。
  对赵桓前后巨大的变化,李纲十分纳闷,按说其搞的国破家亡被虏到了异国,好不容易回来了也该夹着尾巴做人,对皇帝感恩戴德,可他接到敕封后本应上表谢恩,表表忠心,但现在其似乎没有当臣子的觉悟,像是忘了还有这么回事儿,以为自己回来还是当皇上的,甚至开始对几位兄弟也指手画脚。李纲觉得事情蹊跷,将随侍辽王的人找来一问算是明白怎么回事了。
  原来是迎接辽王的队伍摆出这么大的排场,足见皇帝的重视,所经地方官员当然不敢怠慢要前来慰问下,无意间说起了风传皇帝退位,众人上书相阻的事情。这下惹了祸了,赵桓开始倒是未觉得是真的,可架不住走到每一地都这样传,他也便觉得老二是怕了自己了,不自觉的端起了架子。又行了几日已经有皇帝在小朝会上表明让位态度的消息,加上有官员竟私下向其示好,使赵桓更加确信自己回京后便能复位……
  “赵都统,朝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李纲因为远离朝廷难以知道确切消息,而皇帝又无旨意,他虽然着急也无可奈何,不敢擅自采取措施,这下等到了从京中来的赵忠便将他抓住要问个究竟。
  “李相,旨意上不是说了吗,有人欲对辽王不利,命行驾转走水路,由近卫都统赵忠负责沿途护卫!”赵忠嬉皮笑脸地说道。
  “我说的不是此事,皇帝退位的传言是不是真的?”李纲沉下脸低声问道。
  “嗯,传言不虚,陛下是准备退位带着我们云游四海,您去不去啊?”赵忠拉着李纲的胳膊向自己的屋子走去。
  “说什么混话,到底是怎么回事?”李纲知道赵忠是皇帝的心腹,而且俩人混得不错,他进了屋挣脱了拉扯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