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5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国第一批交换名单中就送上了两个重量级人物,正是靖康朝的宰相何粟和驸马都尉蔡絛,宋朝也履约送还部分被俘金将。第二批名单中不但有随赵桓在五国城受苦的几个近臣,还有几个小‘虾米’,而这次金国要求放回大将突合速,却被拒绝,只因其交换的筹码太低,但是依约送上了相当的俘虏。
  其实这两次交换双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试探对方,兀术对赵二突然惩奸一直持怀疑态度,担心是想营救宇文虚中和高士谈两人,因此前两批交换的人中并不包括两人,而南朝并没有提出特别要求依约履行。这让兀术打消了疑虑,抓捕两人已经实现了杀鸡儆猴,清除异党的目的。而用两个没有利用价值废物换回突合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另外这两人的在金国的名头远大于蔡松年等人,正好可以满足赵二要求惩奸的面子,于是宇文虚中两个人顶着在金最大汉奸的帽子出现在第三批名单之中!
  得到宇文虚中后,大宋方面果然是欣喜若狂也将突合速和两个万夫长送回,交换也顺利了许多。至十一月双方战俘交接完毕,签订了和议,似乎以皆大欢喜的结局落幕。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兀术一帮人目瞪口呆,宇文虚中两人并没有被当成汉奸对待,反而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两人回京之际,赵柽亲自在大庆殿设宴欢迎,并赐宇文虚中为淮安侯,封少师,龙图阁大学士;高士谈被赐为平南侯,封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而接着会宁城中接连发生数起暗杀案,目标皆是在朝中为官的宋朝降臣,六人殒命,蔡松年也挨了一枪侥幸未死,一时间在金降臣人心惶惶,称病不敢上朝。兀术接报万分沮丧,自己千算万算最后还是中了赵二声东击西之计,且早就料到自己不会将真正的降臣送还,不断发生的暗杀案才是大宋的惩奸行动……
  …………
  “陛下这几日为何闷闷不乐?”余里衍邀赵信在内苑赏雪,说起了皇帝这些天总是喜欢独坐,且往往一声不吭,她有些担心地问道。
  “陛下或是有心事吧?”赵信瞧了瞧余里衍忧心重重地样子答道。
  “现在和议已经达成,援高军也全部撤回,秋税也已全部入库,难道是因为宫内的事情?”余里衍接替皇后执掌内宫后尽心尽责唯恐有误,如今外事已决,她担心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公主不要多心,你处事公正得体,体恤下属,敬重朝臣,如今宫中秩序井然,众人尽责,并无不妥之事!”赵信和余里衍同是出身契丹,因此私下仍以公主称呼,她宽慰其道。
  “唉,皇帝继位后便少有闲暇,日日操持军国大事,而今年又是多事之秋,比往日更是操劳!”余里衍知道赵信是最为了解皇帝的,听她说自己所为并无不妥松了一口气,但是又为自己不能为皇帝分忧而焦急。
  “皇帝就是劳碌命,一心想当个闲人,却从那么小便开始忧国忧民,这些日子不知道又琢磨什么事情,打上了谁的主意……”赵信笑道,还想再说,却见皇帝迎面踏雪而来,几个内侍小心翼翼地远远跟在身后,不敢靠近一步。
  “陛下这是在跟谁生气?”看着皇帝脚步匆匆不像是在赏雪的样子,皱着眉头耷拉着脸倒像是在生气,余里衍轻声说道。
  “不对,像是出事了!”赵信摇摇头道。
  “会有什么事情,不会是西征军吧?”余里衍想了想道,今年还未决的大事只有西征高昌之战了。
  “嗯,想来便是高昌的事情了!”赵信点点头道,皇帝这个模样她很熟悉,当年征讨西夏赵仁独领一军穿越沙漠,两个月信息不通,他便是如今坐卧不安的样子。
  “哦,你们也在赏雪吗?”说着话皇帝已经到了近前,两人上前见礼,赵柽似乎被吓了一跳,愣了下说道。
  “陛下也是在赏雪吗?”赵信笑着反问道。
  “嗯……呵呵,本来是出来想看看这雪景的,可突然想起我们这里都降下一尺深的大雪,西北的雪便会更大,一下便没了心情!”赵柽想到自己刚才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赏雪,苦笑着说道。
  “皇帝是在担心高将军的西征军吧?”赵信问道。
  “是啊,西征军已经有两个月没有消息传回,算时间他们早应该进入了高昌,我担心的是天降大雪往来道路更加难行,辎重粮草供给不上,或是战事不顺归途被断!”赵柽叹口气说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漫漫西征路(一)

  高宠早年虽跟随皇帝在西北征战数年,但此后便被调回京师禁军任职,脱离了襄邑军系统,即没有赶上开创和巩固大同根据地的战斗,也未赶上后来的扩军及一系列对金战斗。在多年后才在金军第一次南下之时‘护送’皇帝前往金营为质时参加了场对女真人的战斗,算是重新回归,但皇帝却并未因为高宠‘离队’多年而轻视他,登基后重新启用并赋予重任。
  高宠复出后随即被派往长江以南清剿匪寇,整编禁军,但也错过了这期间宋军接连发起的数次对金战争,只是受命指挥了对大理高氏的平叛作战,可皇帝依此功授予其高位,排位仅次于赵仁和赵勇,俨然成为大宋军中的三号人物。面对皇帝的恩宠,高宠虽为建军元老,可深知一个军人若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战功是难以服众的,所以面对昔日战功赫赫的老部下时也觉得底气不足。
  让其主持西征之役,高宠明白这是皇帝在给他确立在军中地位的机会,避免自己的尴尬。可这是大宋立国以来第一次远征西域,此战不仅关系到能否将西域划入中原政权的版图,而且也涉及到中原地区的安全,皇帝的话依然如在耳畔‘西域不复,则西北难安,故重西域以保西北,保西北者固中原以卫京师。’一句话,西域不稳固,北方安全就无着落,整个国家安全也将面临随之崩塌的危险。
  高宠在受命全权负责西征事宜后深感责任重大,对面临的困难也是心知肚明,在临行前赵仁直言相告远征西域是‘任天下之至重。处天下之至难’。别的不说,光是朝中那帮文臣就够受的。进军稍慢就会出现各种非议,“按兵不动”“拥兵自重”的帽子就会纷纷飞来。他有皇帝的信任虽无损自身,可也够让人烦恼的。
  高宠自接受这个任务后就承受着巨大的无形压力外,现实中的压力同样不少,他明白打仗实际打的就是粮饷,边塞作战更是如此,充足的军饷是进军高昌的基本保障。好在有皇帝和众兄弟帮忙,为此拨出专款五百万贯,两河转运使赵智又给他调拨了大批粮草,各军调兵调物都不含糊。加上堂中在西北几个商队的支持,得以在西征军行军路线上设置了数个补给站,使他不会为这些钱粮琐事操心,可以专心对敌。
  至于怎么打,高宠已经成竹在胸,凭借他对高昌地区地形的研究,再加上情报司和商队带回的情报及绘制的高昌地图,他以为,高昌被天山分为南北两部。‘北可制南,南却不能制北’。据此他制定了先北后南的作战方略并得到了皇帝和朝廷的批准,在召集西征各军商讨具体作战问题时,他们定下了‘缓进速战’的策略。出兵后现在大漠南北猛打几仗,扫清外围震慑周边各族,挫败敌人的锐气。待摆平了这些小霸后再南下与高昌决战。
  经过半年的积极备战,在兴国十二年春。高宠离开大同挥师西进。他以熟悉西北地区作战的沙漠旅为先锋;擅于游动作战的猎骑旅及蒙兀和汪古两部弓箭手为两翼;以两个步兵旅、炮兵旅、辎重支队及直属队为中军;以两个龙骑旅和契丹、党项弓箭手为后军,总兵力七万的大军踏入了行走千年的回鹘路。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西征军越过阴山,赶在风沙到来之前穿越了大漠数千里无人区到达镇州……
  镇州古称可敦城,原为回鹘故地,唐天宝中于此置横塞军,移安北都护府到此,唐亡后为契丹所占,改称镇州,在此屯驻重兵。金灭辽后,为了延续辽祚,耶律大石领百骑到此打算召集各路力量,抵抗大金的攻击。这个时候大金朝与宋之战爆发,金国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在宋朝,耶律大石从可敦城出发,两度打败金朝部队。吴乞买闻知后,派辽朝降将攻打耶律大石,第一次未能到达可敦城,第二次被击败。
  虽然战胜金军,但耶律大石意识到这里不能久留,决定自此地西征重建大辽,欲待国力强盛之时再东征金国,其离开后可敦城很快被金国占领。但接下来宋金两国战事不断,金国连番失败下已无力继续经营漠北,不断收缩防线只留契丹降军驻守,金国势力逐步退出漠北,这里重新成为草原各势力争夺的对象,几经争夺如今此处被鞑靼人北阻卜部所控制。
  大宋派兵西征的消息早在年前便商队带回了高昌,也都护毕勒哥被吓了一跳,他本想敲诈点好处没想到却惹来了大祸。面对将要到来的大军,毕勒哥明白自己兵微将寡难以抵挡大宋的‘入侵’,当然也不会束手待毙,他遣使联络周边各部共同抗宋,并以重金贿赂北阻卜部首领磨世尔让他阻断大宋西征军的道路,御敌于国门之外。
  磨世尔收钱就得办事,得知宋军越过大漠兵锋直逼镇州,他急忙调兵遣将前往迎战。自大漠镇州的道路有两条可走:大路平坦,却要经过百里荒无人烟的戈壁,路途艰险;另一条路是沿着土兀剌河而行,水源充足,但是要途经重镇防州城。磨世尔便故意放出防州城有重兵把守的消息,希望西征军走大道进戈壁,自己率军隐于戈壁之中伺机偷袭,将西征军歼灭于茫茫沙漠之中。
  高宠通过侦骑和过往商队获得了消息,但他以为其中有诈,谁没事儿会大肆宣扬自己的作战计划啊!于是他将计就计,派人佯装走大道,并遣沙漠军暗伏于其后。实际大军悄然走防州,袭取城池,断敌归路。磨世尔领兵伏于戈壁之中正准备偷袭,却被宋军来了个反偷袭突然杀至防州城下,趁其兵力空虚之际占领防州城,然后迎战阻卜部军。
  在宋军犀利的火器打击下,阻卜族军一战即溃,西征军乘势追击,磨世尔向西北败走。宋军兵临镇州城下发起攻击,以炮兵轰击城池两昼夜,炸开城池攻入城中,以极小的代价歼敌六千余人。次日高宠挥军长驱大进,数日间连下维州和招州两城。磨世尔败走后纠集起各部兵马,又联络达密里部和耶覩刮部共同出兵增援,但是还未等到集结完毕,三城已失,只能退守阻卜大王府所在的窝鲁朵城,同时遣兵骚扰宋军,袭击辎重部队,想以此让西征军不胜其扰,早日撤离。
  西征军远来又连接作战人马疲惫,高宠命在此休整,并再次申明军纪,严禁杀掠,对于依附敌军的各部只要放弃抵抗,诚心归附,一律宽待。对在作战中被胁迫附敌者一律发放衣物粮食放归原籍,不予追究。由于此地曾为契丹旧地,而女真人在此占领的时间短暂,对故主尚有留恋之心。高宠又命人将契丹蜀国公主手书传谕各部,劝他们不要与大宋为敌。
  在实施怀柔的政策的同时高宠派出猎骑旅及部族军出击清剿残敌,打击袭扰的敌军。在宋军软硬兼施下,有些部落不再与宋军为敌,高宠抓住时机进行休整并对归附的部族进行封赏,任命地方官员,巩固新占之地,将此地变成自己西征的后勤补给基地……
  窝鲁朵城是西进的必经之路,其得失关乎全局,所以必须攻下。经过一个月的休整后西征军再次出兵。为了阻挡宋军攻城,磨世尔下令掘开乌古鲁河,破坏河上的桥梁。川急的河水淹没了大路,阻断了西进的道路,高宠只能暂停进军派人寻找道路,可这时有人主动给西征军当向导,找到乌古鲁河的浅滩处,大军得以顺利渡河包围了窝鲁朵城。
  原来磨世尔这个土皇帝并不得人心,他仪仗自己兵马强盛欺压少数民族,强占他们的草场、田地,劫掠他们的牲畜、人口,并垄断对外贸易收取重税,引得各族已对其残暴统治深恶痛绝,只是因为他们实力羸弱打不过他。现在有强援在后,这些部族便群起而攻之,欲借宋军的力量推翻磨世尔,摆脱阻卜部的统治。眼见宋军在内奸的引导下渡过乌古鲁河,磨世尔虽然恨的牙痒痒,却还算不傻自知不敌宋军,命各军严守城池不得出战。
  窝鲁朵城早在秦汉之时便以存在,虽然主人换了几茬,但是谁都没有放弃修葺城池,千年过后已成为一座城高皮厚的坚城。高宠和赵礼两人商议,在缺乏重炮支援的情况下,若是强攻必然会伤亡惨重,可如今远离本土兵员难以补充,那是死一个少一个,而真正的战斗还未开始,不能在此图耗实力。于是宋军只是以炮火轰城使敌恐慌,他们绕城而过继续西行。
  就在大军准备撤围绕路时,又有人冒死自城中送出消息,称磨世尔在不断的炮击下惶恐至极,正在城中各处烧杀抢掠,准备弃城逃跑,城中百姓希望大军速速进攻,以救民于水火……(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漫漫西征路(二)

  面对突然而来的变化,高宠和赵礼紧急商议后,立刻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连夜攻城,两个步兵旅在炮火的掩护下分别自东门和南门发起攻击,龙骑旅守住西门,猎骑旅和各族弓箭手在北门外十里设伏。窝鲁朵城中的敌军早已并无战心,连一个时辰都没抗住便开始从北门突围,宋军龙骑兵随后追击掩杀将他们赶入伏击圈。
  经过一夜的激战,敌军溃不成军,磨世尔利用熟悉地理的优势逃脱,其心腹及达密里部和耶覩刮部两部首领一下三千多人被活捉。此战北阻卜部不仅丢了自己的老巢,部族精锐也折损大半,各部拒绝接纳他们,磨世尔知道大势,自己已去难以抵挡大宋的兵锋,惊恐之中日夜哭泣,最终绝望的服毒自杀。他死后,其几个儿子各领一部相互争斗,北阻卜部重新陷入分裂状态,在西征军的围剿下向北方逃去。
  大宋西征军通过一系列的战斗击败了与宋为敌的北阻卜部,打开了继续西进的道路,并在漠北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达密里部和耶覩刮部请降,愿意以重金赎回自己的首领,其他小部族更是蜂拥来投,表示愿归附大宋,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纷纷捐献粮草和马匹,并愿随军出征。
  正当在这形势一片大好之时,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高宠突然接到了朝廷暂停西进的命令,一直信誓旦旦协同出兵的西夏动摇了,他们并没有如约出兵。原来高昌也都护毕勒哥除了游说阻卜部结盟对抗大宋外,也向西辽发出了求救。希望重修旧好共同抗宋。耶律大石一直对被宋夏联手驱逐出高昌耿耿于怀,现在有了机会怎么会放过。立刻遣三万军兵进入高昌,屯兵于高昌与西夏的边界蒲昌海地区。
  高昌引西辽兵入境屯兵边境。这让一直准备捡便宜的西夏慌了手脚,加上毕勒哥又请来一直与西夏交好的甘州回鹘到兴庆府传递愿与西夏修好的信息,使李乾顺三心二意起来。多方游说的同时,毕勒哥还命人携带大批珠宝、美女在西夏活动,贿赂西夏朝臣、大族首领,而力主共同出兵讨伐高昌的察哥恰恰此时在与吐蕃解决边界冲突不在京中,罢兵的意见便占了上风,使西夏迟迟不能如约出兵攻击高昌南部,实现南北夹击的构想。
  而此时国内正是‘让位风波’闹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皇帝在小朝会上公开表示了让位的意愿,任谁都明白没有了皇帝的支持西征是很难完成的。这让一部分‘不明真相’的官员以为西征充满不确定性,更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