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6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消息更令两人惶恐不安,因为他们已经毫无疑问的确定了宋军的去向:离开镇东,直取会宁城去了。而现在会宁府所属的军队大部分都在他们这里,城中仅有部分侍卫亲军及刚刚征发的几万族兵,那些人比之他们更加不堪,更难敌宋军的进攻。可如果汴京府被攻破,那就真的彻底完蛋了,大家都要成为金国灭亡的千古罪人。
  没有任何的犹豫和商议,大家思想高度统一,大军还未喘匀气便迅速从镇东出发,轻装上阵,全速追赶宋军赶往会宁城救驾。十几万大军除了吃饭和睡觉那是昼夜兼行,夜晚甚至都不下寨,从上到下都是和衣而眠,充分的发挥了过去的优良传统。
  连续三天急行军,金军走了百余里,到达乌只黑水北岸,这里距离会宁城还有不足七十里。而他们同时也得到消息,宋军天亮后刚刚徒涉过河,一切表明两军相距不到半日的路程,完颜彀英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令人马上寻找徒涉场的同时,先派侦骑过河察明宋军动向,免得被半渡而击……(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四章 无可挽回

  完颜彀英可能是命中犯水,他初出茅庐便两次惨败于宋军,而这两仗皆与水有关,所以他秉着小心无大错的心态先令侦骑查明宋军的动向,然后在过河。而副帅唐括辩却不以为然,他以为这里距京城不远,如果宋军敢在河边布阵接战,京师派出援军也会很快赶到,那么宋军将面临两面夹击的困境,因此对完颜彀英的小心谨慎嗤之以鼻。
  现在军中谁都明白,主帅做不了副帅的主,现在副帅态度如此,底下的人也乐于偷懒,派出的侦骑在河对岸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宋军停留的迹象便迅速回报。事实验证了自己的预测,唐括辩为了证明自己胆大无畏,首先率护**渡河以为前驱。十几万人过河绝不是小事,等全军过了河天已经黑了。
  依照完颜彀英的意思,过河后继续前进,离开这是非之地,毕竟背水而战也是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可唐括辩又发话了,宋军没有在他们渡河时发动攻击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更不会在全军安然渡河后接战。而众将连续急行军数日,又刚刚渡河都十分疲惫,不愿再行,现在副帅的话正合大家的心意,因此纷纷赞同要在河边扎营歇息一夜再行。
  完颜彀英虽说是主帅,可众意难违,又无法说服唐括辩,也只能同意依河下营,但他还是留了个心眼,没有下令拆掉浮桥,免得绝了自己的后路。而事实再次证明完颜彀英多心了,一夜安然宋军没有发动夜袭,随后派出的侦骑也搜素了周边二十里都没有发现宋军。
  完颜彀英免不了又被唐括辩冷嘲热讽了一番。他虽然不知宋军为何放弃了这大好的机会,但这也不是坏事。只能红着脸称赞副帅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吃过饭大军拔营起寨再次上路。可走到正午的时候,突然前军来报宋军在前列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两人都吃了一惊,宋军这是何来呢……
  赵礼率军前去镇东县意在调动敌军,伺机歼敌,绝不是想要攻下城池,想想以三万余骑兵去攻打城高墙厚,设防严密的坚城,除非他突然抽风,变成白痴了。所以他在吃掉金军一部后又迅速离开。直奔会宁城,再次调动金军。而赵礼相信完颜彀英即使知道是计也得追上来,因为他赌不起,更输不起。
  相比完颜彀英和唐括辩的性急火燎的赶路,赵礼则显得踌躇满志,胜似闲庭信步,因为不仅是因为会宁府的大军已经被自己吸引到镇东一带。且通过这段时间的捉迷藏,他已经了解到金军缺少马匹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现在的金军完颜彀英残部多为骑军。但是也只能做到一人一骑,只有护**保持过去的一人双骑的待遇,余者皆为步军。
  如此一来,金军的机动能力受到限制。而行军中如果没有骑兵的掩护,步军是很容易遭到袭击的,所以按照‘木桶原理’。长的只能迁就短的,使整个大军行军速度都得以步军为标准。也使得宋军一路上畅通无阻。沿着大路长驱直入的奔会宁府而来,为了能让后面的金军能跟上。他们还不得不放慢些脚步。
  赵礼这么折腾了一大圈,他的目的依然是歼灭金军在会宁府的机动力量,为下一步总攻打下基础,现在金军已经成了疲惫之师,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将战场放在了乌只黑水的南岸。可为了不使已成惊弓之鸟完颜彀英看出破绽,发现宋军决战的企图而退缩,赵礼没有选择在金军渡河时发动攻击,而是将战场后移了二十里,成功的骗过了金军的侦骑。
  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赵礼已经下令驻扎在宜春的步军向会宁城方向移动建立阻击线准备打援,龙将则与主力会合加入会战序列,沙漠军护送辎重归队后向东北机动,拦截溃逃的敌军。到昨夜各军已经悄然进入作战区域,张开大网等待金军的到来,至此宋军西路军尽数参战,兵力达到十万人,虽逊于金军,但总体实力远超金军……
  前有强敌阻挡,后有大河拦路,十数万金军顿时陷入了恐慌之中,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夺路逃生更重要的事情了。于是悲壮的突围行动开始了,但以其说这是一场突围行动,还不如说是一场夺命式的大逃亡行动!
  突围其实也是个十分有难度的技术活儿,甚至超过两军对阵,需要有着周密的安排。突围前主帅必须进行严格的分工,诸如谁负责打开突破口,谁负责殿后掩护,突围之后在何处集结等等诸多事项。
  问题是此时的金军已经不是刚刚出发之时了,从胡凯山,再到苏家海甸、镇东县,无论路途如何艰险,对手如何狡猾,他们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反而被处于劣势宋军不断的攻击,心里承受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但还能保持一定的纪律性,完颜彀英和唐括辩基本上还能掌控部队,并没有被拖垮。
  可自从救援镇东县后,尤其是渡河后心惊胆颤的度过一个不眠之夜,众将士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现在骤然获知宋军大军已经对己方完成合围,便成了压垮他们本已脆弱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
  绝境之中,众生平等!此时无论是主帅和小兵,大家都有着平等的求生权力和**。当主帅下达向会宁城突围的命令后,几乎所有金国将士再也无法控制体内被压抑许久的逃生**,大家再也不去理会那些所谓的军纪和命令,也不去理睬两位所谓的主帅,争先恐后的沿着通往京城的那条求生之路,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向前冲击,希望能闯出一条生路。
  ‘轰轰……’几乎整支金**队已经变成一群毫无阵形、毫无纪律的散兵游勇,无论主帅、将领还是小兵,大家都在慌不择路地上演一出悲壮的逃亡之路,而赵礼绝不会再放过机会,他下令集中所有火炮开火。
  宋军集中在正面上的两个炮旅和诸个直属炮营成梯次配备一起开火,他们几乎不需瞄准,因为敌人太多了,每落下的一颗炮弹都会给敌人造成伤亡,他们只需以最快的速度装弹、点火,以求给敌最大限度的杀伤。在毫无遮掩的旷野上,金军根本无处藏身,人马皆暴露于漫天的炮火之下,在一轮又一轮的爆炸中化作齑粉。这哪里是在突围,分明是送上门去等待屠宰的羔羊。
  转瞬间,通往会宁的大路上陈尸遍野,血流成河,冲天的硝烟中夹杂着刺鼻的人肉烧焦的味道。慌不择路的金军们为躲避漫天的炮火转向两翼突围。而当他们以为逃出了血火的炼狱,却发现前边等待他们的却是跃马横刀的精骑和铺天盖地的弹雨,几乎所有的金国将士在那一瞬间,身体和精神上同时彻底崩溃了,自然也就毫无战斗力可言了!
  宋军从三面前后夹击,而金军的后方,也已包抄到位。他们对几乎丧失战斗能力的十五万金军发起了致命的攻击,金**队彻底溃散了,痛苦而又恐慌地四处逃散,再也无力组织起像样的抵抗。激战一天,十五万金国将士几乎全部长眠在了旷野之中,生还者不到十分之一……
  继五虎山、燕京、泰州、锦州、肇州之后,金国在乌只黑水又一次遭受了战争悲剧,再次出现了十数万军队一次性被宋军消灭的记录。不过以战争规律来说没有百战百胜的军队,但只要有种子在就有恢复的希望,这也就是常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完颜彀英和唐括辩的大军中不乏有这样的猛将,只要他们能成功突围逃生,金国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事实是死亡面前,众生同样平等。相比十数万金军士兵的惨死,金国的那些精英们的遭遇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主帅完颜彀英自受命出战后就一直苦苦支撑危局,虽然几经挫折,但是还在坚持着,即使合兵后多次被副帅唐括辩所压制,嘲讽,其仍然努力不懈的行使自己的职责,希望能一挽狂澜,拯救大金国。在意识到自己中伏后,也许他后悔没有坚持渡河后连夜行军,可如今其知道已经难以全身而退,可他并没有放弃,只希望能够将这十数万将士安全带回会宁,哪怕能够带回一半都是成功。
  而事实上,战斗一开始完颜彀英就发现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副帅唐括辩和最为精锐的护**统军蒲昌海率先跑路,自己手下的骁将完颜阿虎领兵冲锋试图打开突破口时死于猛烈的炮火,全体将士已经处于杂乱无序的逃生状态,所谓的主帅也无人理睬!
  没有办法了,败局已经无法挽回,完颜彀英也没有了退路,只能率领自己的亲兵寻路突围……(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五章 群星陨落

  大金国的诸位臣僚们可能不知道宋军的统领以上的军官手中都有一份黑名单,哪个是必须除掉的,哪个是可以利用,哪个是必须留神的等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而像完颜彀英这种青年才俊,优质潜力股,现在金军的中流砥柱,怎么会将其忘记,待他一露头便被宋军盯上了。
  完颜彀英领着亲兵们见缝就钻,见孔就入,可依然难以摆脱宋军的追杀,身边的亲兵也越来越少,他知道附近有一座废弃的堡寨,便带着剩下的百十个亲兵一头扎了进去,想坚守到会宁城派出的援兵到来。但就凭他们这几个人如何能守得住,一队宋军将城堡围住,用炸药将一段堡墙炸开后冲了进去。
  可完颜彀英绝不会投降的,他率领残部与宋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直至力竭而死,身上负创十余处,而跟随他的亲兵也无一人投降全部战死。对于完颜彀英战死沙场,很多金国的将士悲伤欲绝。他是一名几乎豪无缺点的宗室将领,通晓军事、习于行阵、重义轻财、爱护下属、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堪称女真族年轻一代将领的楷模,他的死使金军士气大受打击!
  金军中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当然是唐括辩,他是参议政事、会宁府尹,还有一个驸马的身份,不过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肆意妄为,并不为众将喜欢,甚至十分厌恶,如果没有他的参与,现在受困也许就是宋军,而不是自己。所以唐括辩应该为此次失败负起责任。但他却在战斗刚刚开始便似乎感受到了世界末日的来临,自己的性命可能会随着金国的命运一起终结。于是在护**的保护下悄悄的溜了。
  厄运似乎找上了唐括辩,护**是金军中最为精锐的所在。即便在严重缺马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配备着一人双骑,而士兵也都是百里挑一的弓马娴熟之辈,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皆是来自女真各部,战斗力和忠心都有保证。可倒霉的是他们刚刚不惜伤亡的闯过阻击线,便迎头撞上了宋军龙将的骠骑兵们。
  一阵厮杀后,唐括辩幸运的躲过了骠骑的骑枪,趁乱钻出了包围圈,而他的身边也只剩下几十个人追随。昏头转向之中其选择了向会宁方向逃命。因为他明白无论此战如何惨,只要能够逃回京城,凭着自己和皇帝的关系,必然能够东山再起,重掌大权。但他运气很差,半路上遇到游弋在外围截杀溃兵的蒙兀部骑兵。
  蒙兀人和女真人势如水火,有着血海深仇,凡是落到他们手里的女真人岂有好果子吃。短暂的交锋后,唐括辩被蒙兀人俘获。他立刻报出了自己的身份希望蒙兀能放过他。可这下却坏了事儿,抓住他的蒙兀人将其送到了首领忽图剌马前。
  按说抓了这么条大鱼正好可以向大宋皇帝请功,但忽图剌没有那么做,他以为大宋皇帝一向仁慈。在得到唐括辩后一定会劝降他,然后通过他打击金军的士气,那不但要不了其性命。还会安然度过后半生。这怎么能让忽图剌甘心,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以当年女真人处死俺巴孩和其长兄的方式将唐括辩酷刑处死。然后将其首级送到赵礼面前。
  两位金军主帅之下死于这场屠杀中的还有悍将夹谷谢奴、徙三单图、蒲昌海等数位万夫长,十数名千夫长。百夫长之类的基层军官更是以百计,降者数万。可以说这一仗将金上京路的机动部队尽数歼灭,而对金国朝野上下产生的震动更是不言而喻。而赵礼在取得大胜后,即刻向会宁城进军,他们将成为最早到达敌京城的部队……
  …………
  在赵礼彻夜转战镇东县的时候,在二百里外的济州城也渡过了个血火之夜。那晚谋衍受阿邻之邀前往总管府,石古乃担心其与阿邻发生冲突便一齐前往。阿邻急着召见谋衍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日前为了粮饷分配的问题,驻济州的府军因为发放不及时与谋衍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谋衍认为府军是受了阿邻的挑唆才会没事找事,一气之下停发了他们的粮草,阿邻找他来也只是设宴为他们调解。
  大战将至,谋衍也不愿与其僵持下去,既然阿邻给了台阶他也愿就坡下驴,让石古乃明天按时按量发放。事情解决了,宾主尽欢,酒席至两更才散。阿邻又将喝得晕头转向的哥俩儿送出府门,一切都是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度过的。
  但就在谋衍两人在亲卫们的护卫下离开总管府回家的一条窄巷中,突然从两边的屋顶上闪出一队弓箭手,不等他们反应如蝗的箭雨激射而来。行在前边的石古乃当场被射死,谋衍虽然喝多了,可终归有武功的底子在身,他见事不好立刻藏身于马下,躲过了第一轮射杀。
  谋衍的卫士们当然都是族中的精英,没死的亲卫们立刻摘下弓箭进行反击,同时护着他冲出了巷口,而刺客们就是要置谋衍兄弟于死地,巷口外埋伏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将他们又团团围住。生死关头,谋衍爆发出了巨大的战力,竟然率领残余的几个亲卫背着石古乃的尸体杀出了重围,此时海里听到示警声也带人前来接应,护着谋衍退到大营中。
  不用琢磨,谋衍就断定刺杀自己的就是阿邻,府军就是其帮凶,其意就是想掌握济州城的大权。想明白了怎么回事儿后,谋衍和海里即刻点起一万精兵杀向总管府。而等他们到达时,总管府外已经集结着大量的府军,谋衍见此更加断定刚刚的刺杀是阿邻派人干的,否则怎么会调集重兵于此,显然是准备在刺杀成功后镇压奥吉部的。
  想通了其中关键,谋衍更加愤怒,领兵上前就开干。而骤然受到友军袭击的府军虽然不清楚怎么回事,可也不能等着挨刀。立刻奋起反击,转眼间两军已经混战在一起。这里毕竟是奥吉部的老巢。石古乃又深受族民的爱戴,得知其被总管派人暗杀也纷纷赶来,追杀城中的府军。一时间城中大乱,城上城下四处都是喊杀之声,更有流氓地痞趁乱抢劫,胡乱杀人,城中局面已然失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