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地师-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李先生留在军中,倒是一个主意。”苏昊慢悠悠地说道,他把头转向李贽,问道:“李先生,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有什么本事,值得我把你留在军中呢?”

反正大家也都放开了,苏昊也就不绕弯子了,这句话虽然问得粗鲁,却是最直接的。李贽听到苏昊此问并不恼火,而是用手捋着胡子说道:“老夫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这世间之事,无有老夫不通者,你说我有什么本事?”

“哦……博古通今,你能告诉我这副眼镜为什么能够把东西放大吗?”苏昊掏出一副老花镜,递给李贽,呵呵笑着说道。

“眼镜?”李贽接过老花镜,试着搁到眼前,眼前的各种东西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吃了一惊,问道:“这是何物?”

“可见也有你不懂的东西嘛。”苏昊得意地说道,“好吧,这副眼镜就送给先生了,算是晚辈给先生的见面礼。这样吧,李先生,你暂时就留在我军中。如果有空,就给我指点一下人情世故啥的,你毕竟也为官多年,想必有些心得。如果不愿意,那就呆在营中做你的学问,写点传世之作啥的。你看行不行?”

“恭敬不如从命,老朽就依改之小友之言。”李贽痛快地答应了。

苏昊点点头,对这个老头的表现表示满意。他最怕的是那种读书读得迂腐的老学究,现在看来,李贽完全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情商非常高的人,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事。

“歌伶,李先生是你的老师,你就留在营中负责侍候他吧。”苏昊毫不客气地向歌伶下达了命令,小丫头片子,这些事都是你惹出来的,你不去侍候李贽,还能轮到谁?

“凭什么是我?”歌伶不满地嘀咕道,说完,又自己给自己找台阶:“哼,谁要你吩咐,我本来也是打算留下来照顾老师的,根本用不着你多嘴。”

“歌伶,你自南京千里迢迢赶到河南来搭救老朽,老朽感激不尽。你家中尚有祖父需要侍奉,还是早早回去吧,省得我那老友惦记。”李贽对歌伶说道。听他话里的意思,歌伶的祖父应当是与李贽相识的,以李贽的社会地位来说,这位歌祖父应当也不是个平常人。

“我不回去,我一回去他就要我背那些汤头,烦死了。”歌伶嘀咕道。

“那你就留下吧。”苏昊霸道地说道,“我替你做了事,你也得替我做点事才行,要不我岂不是亏了?”

“什么?不是让我留下来照顾老师的吗,怎么又要给你做事了?”歌伶问道。

苏昊道:“李先生有手有脚,身体比我还好,需要照顾什么?你既然是歧黄世家出身,用药用毒都有一套,就留在我营中当个随军医生吧。我营中现在那两个医生都是半担水,关键时候顶不上大用。”

“留下就留下!”歌伶点点头,“就算我还你的人情好了。”

这一段小插曲就这样结束了,从此之后,勘舆营中多了一位名叫林执的老师爷和一位名叫林歌伶的女郎中。其实李贽原来就是姓林的,现在不过是恢复了旧姓而已。至于歌伶,索性就冒充李贽的孙女,也改成林姓了。老师爷带着自己的孙女一起从军,这个孙女恰好还懂点医术,这个说法至少是能够自圆其说的。

李贽爱上了苏昊送给他的老花镜,成天戴在鼻梁上,把眼睛给挡住了大半。歌伶又给他换了一下发型,修剪了一下胡子,还用药把他的脸色稍稍改变了一下,这样一来,即使是很熟悉他的人,乍一看也认不出他就是曾经的李贽了。

苏昊命令参与营救行动的那些官兵都不得再谈论此事,这些人原本也是邓奎挑选出来比较忠诚可靠的人,用不着苏昊多说,他们也知道该如何保密。

勘舆营没有过多停留,依然按着原定计划向南行军。

几天后,汝宁府的高高城门已经在勘舆营的视线之内了。

第273章崇王世子

“前面可是苏学士?”

苏昊带着邓奎等几人催马来到城门口,一名身着五品服色的官员领着几名随从疾步迎了上来,向苏昊拱手行礼,乐呵呵地问道。苏昊的头衔是翰林院侍读学士、都察院经历,前一个头衔比后一个头衔的品级高,所以别人称呼他的时候,都是按侍读学士这个头衔来说的。

苏昊赶紧滚鞍下马,同样拱手回礼道:“在下正是苏昊,敢问……”

“在下汝宁府同知杜惟明,奉刘知府委派,特在此恭候苏学士的大驾。”那官员答道。

“原来是杜同知,失敬失敬。”苏昊客套道。

接下来,就是互相介绍各自的随员了,杜惟明带来的人,不外乎是什么经历、知事、照磨啥的,一个个岁数都比苏昊大出两倍有余,在苏昊面前照样要以下官礼仪相见。苏昊一一以手相搀,拱手回礼,众人在心里好一阵羡慕嫉妒恨,自不必提。

礼节过后,就是安排苏昊和勘舆营的住宿事宜。勘舆营有2000人马,全部进城住是不现实的,也不合规制。汝宁府事先已经得到了兵部的通知,在城外找了一处罚没的田庄作为勘舆营的营地。

田庄里原本有一些房舍,等勘舆营住下之后,再新建一些,就足够让这些人驻扎了。在新房舍建成之前,勘舆营有一部分士兵还需要住在帐篷里。杜惟明就此事再三向苏昊道歉,苏昊知道这一次派勘舆营到汝宁很是仓促,人家来不及准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自然不会计较。

杜惟明见苏昊同意了这个方案,便指派一名经历带着勘舆营前往那处田庄去宿营。邓奎作为中军官,自然是要负责带队,而苏昊则与自己的亲兵和幕僚团队留了下来。

“苏学士,你的住处也已经安排好了,是一位原来的官员的宅子。这位官员致仕之后,宅子一直都没人住,荒了有七八年了。不过你放心,前几日刘知府已经专门差人去修缮、打扫过了,很是干净。你先去看看,若不合意,我再帮你重新找一处。”杜惟明说道。

“不用麻烦。有一处宅子住下就成了,岂敢让刘知府和杜同知再多费心。”苏昊说道。在淮安的时候,他住的也是旧宅子,可见各地的官府手上都掌握着一些这样的老宅,预备不时之需。

杜惟明在前面领路,苏昊与他并肩而行。一干人等前呼后拥地进了汝宁城,向着杜惟明说的那处官宅走去。一路上,杜惟明与苏昊只是谈论些闲话,并不涉及到苏昊此行的政务。

跟在苏昊身后的,有改换了面貌的李贽、陪伴李贽的歌伶,还有徐光祖、陈观鱼、周汝员等人,再就是由卫队长熊民范带领的几十人的亲兵卫队。簿记官程仪也被苏昊带在身边。他的理由是歌伶是个女孩子,需要有个人陪着才行。程仪老大不愿意地答应了这个要求,此时跟在队伍后面,脸色煞是难看。

走了大约有一刻钟光景,众人来到了一处府宅门口。宅子从外面看起来还挺大,白墙显然是新粉刷过的,大门也新刷了漆,门上还有斗大的“苏府”二字。看来汝宁府对于苏昊前来任职一事还是挺上心的,至少没有给他一个下马威。

宅子门前早已有两名衙役在等候着,看到杜惟明等人到来,衙役连忙推开大门,恭迎苏昊一行进入。苏昊与杜惟明互相客气了一句,然后便手挽着手一起走进去了,其他人跟在他们身后。鱼贯而行,也都进了宅子。

进宅子之后,苏昊自然不能忙着去看自己的卧室啥的,而是与杜惟明一道。坐在大堂上喝茶聊天,有杜惟明临时从同知衙门里派来的衙役侍候着。杜惟明告诉苏昊,汝宁城里就有牙行,可以买到一些不错的奴仆、丫环等等,苏昊如果要在汝宁常住,府里这些下人都是需要配备起来的。

陈观鱼兼着苏昊管家的职责,进门之后,就开始安排众人的住宿。歌伶和程仪两个女孩子被安排在内宅的一角,据说是原来那位官员家的小姐住的地方。李贽、徐光祖这些人,就毫不客气地占了主人的卧室、书房等地,只给苏昊留了一间屋子。

看看一切安排停当,杜惟明对苏昊说道:“苏学士一路辛苦否?若是不辛苦,可随在下前往汝宁府衙,刘知府设了便宴,说要为苏学士洗尘的。”

“岂敢岂敢,在下原本也该去拜见知府的,此时再去,已然是失礼了。”苏昊说道。

杜惟明笑道:“刘知府倒是个不拘俗礼之人,是他吩咐在下先带苏学士到府上歇息,然后再去府衙的。”

“那就多谢刘知府用心了。”苏昊说道。

去汝宁府署拜见知府刘其昌,自然不必带上太多的随从。苏昊只叫上了陈观鱼与自己一道前往,熊民范带着几名亲兵随同保护,那是另当别论的。

汝宁知府刘其昌是个50来岁的半大老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属于那种扔在人群里就很难找出来的类型。苏昊从淮安出发之前,曾经专门让人搜集过有关刘其昌的资料,得到的结果是,此人行事极为低调,执政的理念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到汝宁当知府已经有三年时间,几乎没有干过一件创新的事情,汝宁府的民生可以说是每况愈下,这与他的无能而治是不可分开的。

苏昊在杜惟明的引导下,来到府署的大堂,以下官礼节见过了刘其昌。刘其昌草草地问了几句苏昊此行的使命,然后便打着哈哈道:“苏学士年轻有为,身受圣命来到汝宁府,定能做出一番功业。来来来,本府已经安排下了一桌便宴,给苏学士洗尘,咱们边喝边聊。”

“多谢刘知府。”苏昊应道。

便宴就安排在府署的后堂,一共摆了两桌,一桌为主,一桌为次。苏昊自然是坐在主桌的,陈观鱼作为苏昊的随从,就只能坐在次桌了。

主桌上有两个主位,刘其昌作为知府,自然要占一个主位,至于另一个主位,苏昊有些迟疑,不知道会不会让给自己坐。从品级上说,杜惟明作为同知,是正五品,而苏昊是从五品,杜惟明算是上官,位次应当比苏昊更高。但从潜规则来说,苏昊是京里派来的官员,背后站的是万历和王锡爵,所以让他坐在上首也合理。苏昊想着,若是一会刘其昌让他坐另一个主位,他当如何假意推辞,才能显得不卑不亢,像是经常出席这种场合的样子。

谁知,就在苏昊纠结之时,刘其昌却不知从哪请出了一位20来岁的年轻人,把他让到了另一个主位上。这位年轻人对于这个安排似乎并不觉得有何不妥,他从容不迫地坐下去,然后抬起手向众人比划了一下:“各位不必拘礼,快快请坐吧。”

苏昊满腹狐疑地在给自己安排的位置上坐了下来,这是除主位之外的上首位置,正好与杜惟明面对面,倒省却了互相推辞的麻烦了。看着苏昊一脸困惑的样子,刘其昌笑道:“苏学士初来乍到,本府还是先向你介绍一下吧。这位就是崇王世子,想必苏学士也听说过他的大名吧?”

崇王世子!

苏昊一下子明白过来了,难怪这哥们年纪轻轻就能够坐在知府的身边,原来是皇亲。

崇王是明英宗年代分封的藩王,就藩地就是汝宁府。第一代崇王是英宗的嫡六子朱见泽,现任的崇王是朱见泽的第五代孙,名叫朱翊爵,与万历是同一个辈份的。朱翊爵没有嫡子,万历6年的时候,封了庶一子为世子,结果这个世子没等袭封就死了,于是在万历14年,又封了庶二子朱常津为世子,也就是苏昊现在见到的这个世子。

(说明:崇王和世子的名字都是异体字,打不出来,也没法念,于是修改了一下,史学爱好者请勿批判)

看到朱常津出现在知府的宴席上,苏昊心中五味杂陈,对于刘其昌这个人又多了几分不同的看法。

明代的规制中,对于藩王的权利限制得是非常严的。藩王不得结交地方官员,尤其不能与军队的将领深入交往,这个规定的用意非常明白,那就是避免藩王培育自己的势力,威胁皇权。按照规定,藩王除了生辰之外,不得会有司饮酒,也不得参加地方上的各种庆典。世子此时出现在这个宴席上,是非常犯忌讳的一件事情,如果被都察院的官员奏报上去,崇王和刘其昌都要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世子甚至有可能被贬为庶人。

但是,这样的事情偏偏就发生了,而且是当着苏昊的面。苏昊现在的身份是考察院的经历,而且与刘其昌也是初次见面,他就真的不怕苏昊会把这件事捅到宗人府去吗?刘其昌敢这样做,就说明他有恃无恐,而且很明显是做给苏昊看的,那么,他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向苏昊暗示什么呢?

这一瞬间,苏昊飞快地想了许多,也犹豫了一下是否应当拂袖而去,避免与世子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喝酒。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这样做,既然这一桌子的官员都敢留下来,世子也敢堂而皇之地出席,那么就说明他们是评估过风险的,自己马上离开的话,与当地官员以及崇王府的关系就完全割断了,自己在汝宁府的差使也就告吹了。

没准刘其昌就是想用这样的办法来把自己挤走呢?

既是如此,那我就更要留下来了,且看你们还有什么把戏要演。苏昊迅速地做出了决定。

第274章低调行事

“原来是世子,失敬了!”

苏昊站起身来,向朱常津拱手行礼,脸上和语气中都没有流露出任何异样。

朱常津的脸上倒是掠过了一丝诧异,他也抬起手来,对苏昊拱手还礼,淡淡地说道:“这位就是刘知府所说的苏学士吧?确是年轻有为,见教了。”

“苏学士是连圣上都夸奖过的青年才俊,他这个侍读学士的职位,还是申首辅亲自推荐的呢。依本府看来,苏学士不出10年,必能入阁为相啊。”刘其昌呵呵笑着说道。

“岂敢岂敢,世子和刘知府都缪赞了,下官只是机缘巧合,做了几件让圣上还算满意的事情,方能得此圣眷。此处领了都察院的差使到汝宁府来,还要仰仗世子和刘知府鼎力相助。”苏昊客套道。

“哈哈,好说,好说。”刘其昌道,“诸位,咱们先开席吧,边喝边叙。”

宴会开席的套路都差不多,刘其昌说了几句欢迎世子大驾光临、欢迎苏学士远道而来之类的祝酒辞,然后分别是朱常津、苏昊答谢,接着就是众人举杯共饮。佣人们像流水一样往来穿梭,把各色菜肴端上来,官员们频频举杯,不觉就已经喝了五六轮了。

“苏学士此次到汝宁来,公文上说的是督查豪强侵占田亩之事,不知苏学士对此事有何考虑,又打算如何操作啊。”

劝酒告一段落之后,刘其昌终于把话题扯到了公务上。刚才在公堂上,他与苏昊只是简单地交流了一下朝廷的旨意,现在他要问的,是苏昊自己的态度。当着这么多官员,还有崇王世子的面,这就是要苏昊表态的意思了。

苏昊微微一笑,说道:“刘知府考问下官,倒真把下官给问住了。下官以往从来没有到过汝宁府。此次来到汝宁府,从进城至今,也不过是两个时辰,仓促之间要下官说一个章程出来,还真是有些为难。”

“哎,不是让你说章程,只是随便聊聊嘛。听闻苏学士在淮安府清丈田亩。雷厉风行,豪强望之无不丧胆,此次汝宁之行,必然是要再续辉煌了。”刘其昌依然是笑呵呵地说道。

苏昊知道,刘其昌这话绝对是笑里藏刀,雷厉风行这样的词。表面上听起来是褒义,但如果细细琢磨,其实就是说苏昊行事粗鲁、不留情面。像这样的行为,在明代的官场上其实是非常忌讳的。苏昊如果敢当着汝宁府的这些官员说自己要在汝宁府雷厉风行地做事,只怕话一出口,就已经把大家给得罪死了。

照着刘其昌的想法,苏昊不过是一个18岁的少年。血气方刚,也没什么城府,让别人夸几句,肯定就飘飘然找不着北了,必然会说出一番豪言壮语,然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