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出头,他俩也有备案,无论如何,都会想法把朱聪暂时调出去。

“朱聪那厮一走,也就不用担心把那些福佬弄回衢山时,有人出来唱反调。等他打下郑家老宅回来,这湄屿岛上可就没几个福建人了。不知到时他会有什么表情。”说着,赵武哈哈大笑。

朱聪可算是福建群盗的盟主,人又精明,有他在,赵瑜把福建海盗都弄回衢山整编的打算,肯定会有些麻烦。赵瑜不愿出乱子,失了人心,不得不想办法先把祸根调走。

赵瑜道:“等陆贾、朱聪一走,就把那些个福佬弄上船,跟着报信的一起回衢山。不过八百人,挤一点,两条船就可以装上。过一阵子,等衢山的援兵来了,你把疍民也安排了,分批弄回去。无论如何,这座岛子,都要掌在自家手里。”

赵武在赵瑜的话里听出点东西:“二郎,你要回衢山?”

“当然!”赵瑜道:“衢山事多且杂,光靠文兄弟一人,也支撑不了多久。等郑九两个儿子一到,我就回去。到时,也把我的那个便宜大嫂带走。”

“郑家大娘?”赵武皱眉,对于那个从通贤灵女庙里搜出来的道姑,他总觉得是个祸害,“何不杀了算了?!”

赵瑜摇头:“她虽是郑九之女,但毕竟是个节义女子。杀了她倒伤了我的名头。但留着她在湄屿,却也是个祸害。还是带回衢山安置。”

赵武点点头,既然赵瑜这么定了,也没什么好多说的,毕竟只是个女人。

“武兄弟,我回去后,这里便交予你掌管!我会从参谋室中挑几个人给你做助手,凡事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还有,占了湄屿,福建各方定有动作,你一定要小心。”

“俺知道!一定会提防着的。”赵武说道,参谋室的报告中,把攻下湄屿、灭了郑家后,福建各方势力的反应都做了预测。其中,福建官府和郑九控制下的几家势力都不会放过这块肥肉。尤其是官府,每年被郑家喂得饱饱,嘴都养刁了,肯定不愿失去这笔外快,定会指使人把湄屿夺回。

“那是最好!”赵瑜点头。他踱了两步,转身盯着赵武的双眼,沉声道:“记住,你将面对的战事,是衢山控制东海的最后一战!只要消灭了他们,福建外海就会彻底落入我们手中!届时,通向台湾、南洋的道路,就敞开在我们面前。这是关系到我家气运的一战,而这一仗,我交予了你。武兄弟,你可有信心?”

赵武跪倒,热血沸腾,高声道:“二郎放心,俺定不负二郎所望!”

第四十二章 余波(上)

政和三年六月二十三,壬申。

清晨。一轮红日刚刚从海平面上跳出,海风徐徐,凉爽宜人,正是夏日一天里最舒适的时刻。

别过送行的队伍,赵瑜踩着跳板,大步上了座船。两个亲兵各捧着一个盒子,跟在赵瑜身后,颤颤巍巍的走上跳板。

“小心一点!”赵武在下面叫着。

赵瑜回头对着船下,“没关系!不过是两个脑袋罢了!”

的确,仅仅是两个脑袋——撒了盐,抹了石灰,装在木盒子里干瘪发黑的两个脑袋。他们脖子以下的部分,十天前被丢进了宁海镇旁的木兰溪,现在应该已在海里被啃噬得一干二净。郑九最后的两个儿子,现在就只剩下盒子里的这点东西。

上船后,不待吩咐,两个亲兵小心翼翼地把盒子捧进了舱内,回衢山后,祭奠赵橹等人的仪式上,他们还有出场的机会。

座船的船长早已在甲板上候着,见赵瑜上船,便上前相询:“大当家,时候差不多了,可是要开船?”

赵瑜问道:“疍民都安顿好了吗?”

“已在底舱安排住下了,都顺服得紧,没一个添麻烦的。”

赵瑜点点头,道了声好。半个月时间没有白花,千余家疍民都在劝说下放弃了自家的船屋,跟着上了船。这也多亏了赵瑜派去给伤员疗伤的郎中医术了得,救活了不少人,使得赵瑜在疍民中有了些声望,收服起来才这么容易。

衢山的医疗水平,尤其是外科,在这个时代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一方面得益于赵瑜在衢山推广的医疗卫生观念和来自后世的一些粗浅的医学常识,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岛上从不缺少的奴工尸首。汉人讲究入土为安,亵渎尸体,不论从道德和法律讲,都是重罪。但奴工的尸体就没那么多忌讳。每个月,都有几十具尸体供衢山岛上的百多名郎中解剖研究,几年下来,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资料,至少堆满了半间屋子,而郎中们的外科医术,也自然随之大涨。

虽然一开始,解剖尸体的工作是在赵瑜的逼迫下进行,但习惯成自然,切开过几十具尸首后,所有人都已麻木了,而飞涨的医术,更给了他们继续解剖的动力。以现在衢山的外科医疗水准,只要不是伤到要害,失血不多,一般都能救得回来。在湄屿之战中受伤的疍民不少,按这时代的标准,不少人已是没救了。但衢山的郎中,妙手回春,却救回了许多,最后仅仅只有寥寥数人伤重不治,疍民对此无不感恩戴德,赵瑜只派人稍加劝诱,皆纷纷同意加入衢山。

湄屿岛上的疍民有千余户,接近衢山户口的两成,他们的加入,对衢山紧缺的人力资源是极大的补充,而且,福建、广南两路,疍民户口近十万,都是潜在的招揽对象。只要能招募到其中的三分之一,至少在正式起兵前,不用再担心人手不够的问题。

赵瑜正思虑间,船身一震,渐渐移动了起来。他扶着船帮,向下挥手致意。码头上,人人行礼欢送,有总管湄屿事务的赵武,有执掌湄屿防卫的陆贾,当然,还有新任湄屿副总管朱聪。

看见朱聪,赵瑜忍不住要赞叹,这家伙实在太能屈能伸了。当他和陆贾带着郑九二子的首级回到湄屿,发现八百海盗都去了衢山时,朱聪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抗议争吵,而是很干脆的把仅余的三十名手下也交了上来。如此有决断,赵瑜也自叹不如。这种人如能用得好,日后未必不是一个助力。

赵瑜座船慢慢移出港中,紧随其后,还有五条海船依次前行。千多户疍民把六条船塞得满满,留在湄屿岛上的,就只剩下两百步兵,十条千料衢山战船——那些福建海盗的旧船和疍民的船屋都不能算作战力,以及七百名水手。他们大半是昨日刚从衢山抵达湄屿,赵瑜能留给赵武也就这么多人了。而赵武,就要凭这九百人去迎接将要到来的战事。

不过,赵瑜对此没有丝毫担忧。福建各州水军数年前全军覆没后,实力始终未复——有郑九拼命剿寇,福建沿海各州对重组水军并没有多少动力;而海商们对郑家覆亡只会拍手称快,绝不会出头相助,因此,那些对湄屿垂涎三尺的官吏和势力,能动用的就只有郑九留下的旧部。

郑九曾经号称部众三千,但除去作为骨干的一千郑家子弟,剩下的都是外系的杂兵。装备、训练不要说跟衢山比,就是同郑家的子弟兵比起来也差得甚远。而且湄屿岛上现在正在组装四架刚从衢山拆散了运来的石砲,用来防卫敌军登岛,再适合不过。同时赵武还有十艘战船,七百精兵,凭这实力,肯定能给那些一门心思想接下郑家营生的白痴们一个惊喜。

五日后。政和三年六月二十八,没有大张旗鼓,北上的船队悄悄的驶进船坊港,阔别近月,赵瑜终于回到衢山岛。先去祠堂祭奠了父兄,再把安置疍民的工作交待,到了晚间,当赵瑜坐下来喘口气,赵琦陪在他身边,兄弟两个聊着天的时候,赵文却来了。

一进门,赵文劈头就道:“二郎,我们快没钱了!”

“没钱?!”赵瑜累了一天,头脑昏昏,一时没反应过来。

“不但没钱,连粮也快没了!”赵文补充道。

赵瑜用双手拍拍脸,清醒了一下,问道:“粮食的事我知道,连海盗带疍民突然多了几千人,再加上运去湄屿的,粮库的确要见底了。但钱是怎么回事?一个月前不还有三万多贯吗?”

“就算现在也还有两万八千贯!”赵文道:“但要保证粮库充裕,至少要外购万石粮食。现在两浙路上,斗米百二十钱,而一斗麦也要七十钱,像我们这样大批购买,价格肯定还要涨,至少要花上一万贯!而剩下的一万八千贯,要支撑到年底收账,根本不够!而且船行现在没了营收;郑家偷袭上岛的消息传出去后,港口也冷清了许多;而……”

他看了眼赵琦,接着道:“而琉球遭了兵,甘蔗地今年是没指望了,糖坊只能停工;其他杂用作坊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计;今年下半年,岛上就只剩船坊有收入。按二郎你的说法,今年的收支赤字定了!”

赵瑜皱眉:“那这些日子,你们有没有想过什么对策?”

赵琦从旁插嘴道:“只能开源节流!”

“废话!”赵瑜心情不好,张口骂道:“我问的是具体对策,说什么空话!”

赵琦被骂得一缩头,呐呐不敢言,赵文从旁解围道:“节流有些难办,岛上的支出都是省之又省,军中兵饷,劳工薪资都没法儿扣减,疍民和海盗的新建屋舍也是一笔支出,虽然多用奴工可以省些人工,但材料费却减不下去。倒是开源,的确有些办法!”

赵瑜问:“是湄屿吗?”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地方了。

赵文点头:“正是湄屿。”

赵瑜一摆手:“学郑家收买路钱的方案,可以不用提。我可不想把海商们都得罪了。日后用到他们的地方很多,不能因一点眼前之利,把他们变成敌人。”

“当然不是!”赵文摇头,递上一份公文,说道:“俺同船行的一些老帐房商议过了,要想在短期内增加营收,只有在湄屿开回易私港。”

“开回易私港?”赵瑜接过公文,只翻看了几页,便放下问道:“泉州南面的围头澳(注1),是最大的回易私港,不解决他们,开了港也没人会来。你有什么办法?”

赵文摇头笑道:“不用我们动手。围头澳这几年被郑家控制,在郑家的搜刮下已经破败不成样子。而现在郑家一倒,剩下的势力必然会大打出手,争夺控制权。这么一来,围头澳又要乱上半年。只要湄屿开港的消息传出去,那些走私海商必然会蜂拥而至,三月之内,就能有两千到两千五百贯营收,到明年,每月五千贯不成问题。”

赵瑜考虑了一下:“既然这样,你挑两个人去湄屿,帮武兄弟把管理私港的工作担起来。三个月后,我要看到现钱。”

赵文应了,看赵瑜有些困顿,便起身告辞。走到门边,突然回头道:“对了,二郎。还有件事。”

“什么事?”

“陈先生罢课了!”

注1:围头澳:位处泉州港南,对面即是金门。在宋时,是福建最大的走私港。

第四十三章 余波(中)

“陈先生?罢课?”赵瑜冷笑了一声,“他还真的做出来了!”

“是啊。”赵文道:“就跟二郎你早前预计的那样。自从出兵湄屿的那天起,陈先生就再没说过一句话。就像四年前他刚被大郎从海岛牢城掳来时一样,”他语带讥讽的说着,“大概是不屑与我们这些叛逆为伍罢!”

赵琦听得大叫:“郑家私启战端,先动手的是他们,我们只是还击罢了!怎么我们倒成了叛逆!”

“谁叫郑九是官,我们是民呢!”赵文冷笑道,他一摊手,“看来只有我们再次被招安,陈先生才会再说话了。”

“招什么鸟安!”赵琦骂道,“我们又没有攻州占县,只不过夺了个外海的小岛,又不是什么要紧地方,官府会理才怪!”

“会理会的,我们也早有准备……”赵瑜说着,突然话音一顿,整个人都怔住了。而后眉头皱起,不住摇头苦笑。赵琦的话提醒了他,让他想起一个被忽视的极严重的问题。当年浪港寨横行东海,占了大小海岛十几个,杀败的官军也有上千,但直到攻下昌国县城,才被真正重视起来。如果这次死的只是个普通的都巡,丢个屁大的小岛,在大宋当道诸公眼里的确不算什么。

但郑九不同,郑家在福建早编织起千丝万缕的利益网络。郑九一死,湄屿一丢,这些被利益网络联起的势力定然要反扑,而赵瑜在湄屿的布置也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切。但当赵武击败了来犯之敌后,接下来,衢山军定然会成为众矢之的,福建向朝中请兵,衢山再度被宋廷全力围剿也在意料之中。对此,不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物质上,赵瑜也早有准备。

但这些准备现在却出了意外。打仗拼的是钱粮,衢山却没钱没粮了。招来几千疍民、海盗,对赵瑜来说是意外之喜,但对于衢山财政却是横祸飞灾。原本就很紧张的用度,一下就被捅出个大窟窿。虽有聚敛钱财的应急措施,但湄屿开港,要得是和平稳定,而战事一起,又有哪个海商会来?前面他和赵文在那计算着,却是一厢情愿。而赵文让几个老帐房弄出的报告,自然也是笑话,若是从参谋室调几个参谋一同来撰写,定不会犯这等最基本的战略错误。赵瑜拍拍脑袋,他刚才真是昏了头了。

赵瑜抬头,看见赵文一脸凝重的看着他——赵文也想到了。“二郎,这下如何是好?”他问道。

赵瑜哈哈一笑,洒然道:“怕什么?不让我们做正经生意,我们就做没本生意。如果官府想要来攻,我们就先打出去,两浙、福建几千里海疆,随便挑两个州城,用火药炸开了洗城,钱粮要多少有多少!我不愿杀戮太重,害了百姓,但逼得急了,什么事我也做得出来。”

“这?”赵文迟疑。按照一开始的计划,只要利用海战优势,击败来围剿的官家水军,逼得宋廷再次招安就够了——无论如何,福建一地官僚的利益,不可能凌驾于大宋整体利益之上,再怎么说也仅是攻下一个小岛,杀了一个都巡罢了——衢山军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开发台湾上。

但要是要是按赵瑜所言,情况就完全两样。凭衢山现在的兵力人数能不能攻开州城暂且不论。洗劫州城后,要面对疯狂报复的官军,其战事必然绵长日久,无论胜败,海外开国的计划,肯定要延后。

赵瑜看出赵文的顾虑,笑道:“不要想太多,这只是最坏的打算!不一定会走到这一步。若说一仗不打,也不是没可能的。”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并不是作伪,而是真的从眼前之事上,连带的想通了许多,就像打开了一扇门,原先都忘掉的东西,都一下想了起来。

“怎么说?!”赵文立刻追问。

赵瑜轻轻拍着扶手,貌似悠闲:“那要看在童太尉眼里,一个死掉的都巡检和契丹、女真的线报孰轻孰重了!”

“童太尉?”赵文恍然大喜,但很快又皱起眉头,“但我们根本就没有契丹、女真的消息啊!”

“我们没有,童贯就有吗?虽是信口开河,但也不惧童贯找人来对质。”赵瑜大笑,“只要童贯上了当,帮我们把福建请兵的要求压下过一次,他也不可能再提议出兵,难道童太尉会自打耳光吗?何况,我们只要拖过半年,把资金周转回来就能缓过气了。”

赵文想了想,觉得赵瑜说得的确有理,便问道:“那这情报该怎么写?”

“就说从辽东来的高丽商人口中得知,世居混同江(松花江)畔的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即将起兵叛辽,东京道内一片混乱,货物转运困难,东珠、人参的价格因而翻了一番。所以准备着明年派船绕过高丽,从北海入混同江口,直接去产地购买。”赵瑜笑着说道,在赵文赵琦眼中他是信口开河,但实际上却是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史实。

当此时,完颜阿骨打虽然尚未继承族长之位,但他的名号在契丹国内的却流传甚广。敢在头鱼宴上不从辽主之命,不起舞庆贺的也只有他一人。驱兵吞并周围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