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不需要!要做生意,去港外地镇子上就可以。南北信口虽然离复州近,但现在可没人敢去!”

蔡倬一奇,哪有放着水程最短的海路不走地道理:“此话怎讲?”

李晖咧了咧嘴,形容间透着一股冷意:“虽然长生岛开埠才一年,但富庶已闻名辽东。所以去岁入冬后。趁着海面冻结。有不少贼人偷上了长生岛。不过都是些乌合之众,费了点手脚也就杀光了。一个冬天下来。被宰掉的有两三千之多。这么多死尸,放在镇子边太碍眼,所以就都堆去了南北信口。天冷的时候还好,但现在天气渐热,几千具尸首都在那里烂着,疫气甚重。乌鸦老鼠喜欢那儿,人可都没一个敢去。”

‘两三千吗?’蔡倬有些吃惊这个数字,放在大宋,三五个月就斩获了这么多,怎么说都是一场大捷了。东海此举当然不是因为什么碍眼,而是有震慑宵小之意。“既然如此,那现在就不会再有贼子敢打长生岛的主意了罢?”

“就是有也不惧!”李晖傲然一笑。转头见到一个水手向他招手,“啊,该卸货了……”他朝蔡倬一揖,“蔡官人,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与李晖别后,蔡倬主仆二人转身下船。走上码头,看着脚下的黄土,他不由自主的跺了跺脚,这还是他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

港外地市镇,只有一里方圆。被一道丈多高的土墙围着,大屋小屋也有百十间。在市镇中的一处高地上,建有一座不大的寨子,寨墙不高,但四角突出,形制与他在湄屿见到的军寨极似,应该就是东海人的兵营。镇子虽不大,但建起也不过一年,能有这般气象,也是难能可贵。

走进镇子,伴当问着:“老爷,先去哪里?”

“先逛逛,再找个客栈安顿下。”

此时,天已透亮,镇子中央的十字大道上,行人渐多,沿街的商铺也开了门。

蔡倬在街上边走边看,各个商铺中都卖着丝绸瓷器等物,人参貂皮等特产一个也无。不过蔡倬不急,能在租下铺子地肯定都是有本钱的宋人或东海人,他们做生意的对象也是这里的番人,而女真人、契丹人,肯定是在哪处摆个地摊,卖自家带来的土产。

没了打量商铺的兴头,蔡倬便把注意力转移到行人身上。与他擦身而过地,有宽袖袍服、束发戴花的宋人——三月时,不分男女在发鬓上簪花,这是宋人的习俗,就算在异国他乡也没有改变;也有圆领窄衫、髡发结辫的契丹人;还有一些同样是髡发结辫,但没有刘海。只在脑后留了一撮系了金环地长辫的女真人——蔡倬早前曾在汴京见过几个女真的使节,却不会误认。这些人在街上走着,各自相安无事,很有几个互相之间大声谈笑,也不见半点仇怨。

转过街角,一队士兵持枪披甲,迎面走来。蔡倬连忙让过。只见那队士兵,沿路而走。目不斜视,脚步同起同落,整齐划一,显是久经训练的精兵。不过从相貌上看,十个巡丁,除了队首、队尾二人,其余皆不似汉人。倒有许多北地番人的味道。

东海人在此修寨建港,已有一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收编一些番人为东海出力,也是理所当然。不过,如果仅仅是收编倒也罢了,但蔡倬看这几个入了东海军的番人,被汉儿领着。亦步亦趋,连步幅大小都一模一样,不敢有半丝偏差。这哪里是收编,分明已经被驯服了。

北方异族,无论党项、契丹,又或是女真。皆是桀骜不驯,畏威而不怀德,若不是被打得服服帖帖,光靠厚禄重赏,绝不会如此服帖。蔡倬心中暗惊,东海军这一年来,在辽东做地,绝不是杀了两三千强盗那么简单。

“早知东海练兵有方,想不到连驯兽也有一手……”

几乎就在蔡倬耳边,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蔡倬吓了一跳。转头看去。只见一个中年汉子正瞪着那队远去的巡丁。那人感觉到蔡倬地目光,冷冷瞥了他一眼。立刻带着从人转身离开。

那人虽然穿着平民的服饰,但一身的官气却掩饰不住。何况此人,蔡倬几月前曾在他堂兄府邸的宴会上,有过一面之缘。蔡倬久在江湖上奔波,早练出了一副毒眼,无论何人,只要见过一次面、打过招呼,那就是过目不忘,不论多少年后再碰面,依然能记起。

“呼庆!”蔡倬压低了声音。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曾经出使过金国的平海指挥使呼庆。

自从政和七年初,辽国汉人高药师到了京中,面见了道君皇帝后,联金灭辽的呼声变成了汴京城中的主流。而原本极力反对地蔡太师,也变成了默认——蔡倬知道,在这其中,蔡攸出力良多。

政和七年七月的时候,赵佶便遣高药师假作奉旨买马,前去联络金人。不过此人胆小如鼠,没靠岸就跑了回来。赵佶因而大怒,所有同行的将校官吏都被刺配远恶军州,只有高药师因为还有用处,没被惩处。

到了去岁二月,道君皇帝第二次派遣使者,由武义大夫马政、和驻扎在登州的平海军指挥使呼庆领队,由高药师做向导,再次使金。这次行动,却是成功了。宋使经过一番波折,终于见到了金主阿骨打。一番商议之后,阿骨打便派了撒睹、李庆善携国书回访。

而今年正月初,马政、呼庆携金使抵达汴京。赵佶因此大喜,大肆封赏,童贯、蔡攸也多次设宴款待。等过了上元节,蔡倬和第三次使金的团队前后脚离京。这次带队的等级更高了一层,乃是直秘阁的赵有开。而前次出使的马政、呼庆二人也再次随队出使,同时护送金人使节回国。

蔡倬在这里看到呼庆,自然就知道,大宋使团、金人使团现在就都在这岛上。不过算算时间,他是到衢山绕了一圈才过来,而使团是出京之后,直奔登州渡海。从脚程上看,这些人走得未免忒慢了一点。

看着呼庆走远,蔡倬转过身,准备换个方向离开。他不想与使节团碰面,虽然呼庆不记得他,但正使赵有开和副使王瑰可是与他打过多次照面。

刚转身,一个十五六岁地胖小子脚步匆匆,与他擦肩而过。蔡倬被蹭了一下,心一惊,连忙摸了摸怀里的钱袋,见还好好的在腰间,方放下心来。他回头看去,却又发现那个小子脚步忽快忽慢,看似在各家商铺中闲逛,但双眼却一直吊着前面的呼庆一行。

看他的衣着打扮,不似盯上肥羊的贼人。‘是东海地探子罢!’蔡倬猜着,不论两国的使节再怎么伪装,也很难瞒得过地头蛇的眼睛,派人来盯梢也在情理之中。

但蔡倬心中还有点疑惑,总觉得这小子在哪里见过。但怎么都回想不起,这对他一直自傲的记忆力,可是个不小的打击。不过这时,他却看到,一个商铺的老板在向那小子打招呼,声音传来,却是唤作“高兄弟!”

‘高兄弟!’蔡倬猛然停步:“高明辉?!”

第三章 使团(上)

高明辉一边貌似悠闲的与街道两边的熟人打着招呼,一边远远的吊着前面的呼庆一行。宋国使金团的正使赵友开,刚出京城没几天就病死了。等到了登州,道君皇帝又把两个副使马政、王瑰给招了回去,还收回准备带去的国书。现在宋人使节就以呼庆为尊。为了盯着呼庆,高明辉已经连续三天没睡懒觉了。

利用着行人、商铺做掩护,以防呼庆等人惊觉,高明辉把在早前实习时学到的一点盯梢本事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过前面的几人,脚步匆匆,头也没回,径自进了岛上最大的客栈。

高明辉见呼庆一行回到驻地,也不再跟上去,向左一转,就进了客栈旁的一间铺子。在这岛上,他的身份并非职方司东北房的副主事,而是杭州陈家商号长生分号的二掌柜,商号主人的远房表亲。

进了铺子,随口嘱咐了店员几句——他们都是东北房成员,高明辉的手下——便向后走去。穿过有些的货摊,掀开一整张熊皮做的门帘,高明辉走进后院,拉了拉正屋大门旁的一根绳索。不一会儿,一个二十出头、长得像只猴子的年轻人从房里走了出来,他手里拿着本册子,身上还有一股浓重阴湿的泥土味道。

“黄二哥!”见那人出来,高明辉忙迎上去。

那人便是黄洋,两年前还在昌化管理港务,后得赵瑜青眼。调到了这里主持东北房的情报工作。他是高明辉在义学里地队正,现在又是东北房的主事,同窗加同事,两人关系算得上极亲近。

东海缺乏人才,尤其是职方司这种情报机构,不能从来投奔的人中招募,只能从义学的毕业生里挑选人手。这些新人。一般只要实习一年,就会被安排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不过。一般情况下,还是一老一少搭档的比较多,而让黄洋、高明辉这两个毛头小子领导一方情报,却是独此一例,也足见这东北房在职方司中的地位并不算高。

黄洋见高明辉早早地就一身穿戴整齐,皱眉道:“又去盯人了?……让下面的人去不就行了?”

高明辉嘻嘻而笑:“学到地东西不经常练一练,俺怕会忘掉。这岛上太平得很。难得有盯梢的机会……”

“太平?!”黄洋一哼:“马上就不太平了!”

高明辉惊道:“难道二哥你在下面听到了什么消息?”与这间商铺一墙之隔,便是岛上最大的客栈。这两间建筑在开埠便同时建起。在这商铺后院的正房之下,有一间密室,通过几根铜管,便可以窃听到客栈中几间上房里住客的对话。

黄洋刚刚从下面上来,手里拿着的正是窃听到的记录。

黄洋点头,把记录本递过去:“昨夜和今早,金国地副使李庆善几次询问从人。宋国的呼庆几天来。天天在镇子里闲逛,也是为了查探消息。……呼庆不是蠢货,李庆善也是个精细人,就算那个充门面的完颜撒睹,也都知道辽南这地儿不对劲了。”

高明辉撇了撇嘴:“苏州港正月时莫名其妙的烧掉了,来苏县也莫名其妙的烧掉了。使节团的船没处停,只能转道来长生岛,谁人不知道辽南这儿出事了!”

“是啊!”黄洋叹了口气,抱怨着:“苏州的来苏、怀化都被烧了,复州的永宁、德胜也被毁了,还有宁州地新安县,镇海府的平南县都在几天里被屠了城。不过一个月,辰州以南,穆州以西,辽南的三州一府。总共六个城池(注1)。几千户人家莫名其妙的都不见了踪影,金国在辽南的几个谋克也都完了。猪都知道这里出了事……那些家伙。下手也不知道轻一点!金人的南部都统现下在辽西与契丹对峙,脱不开身,但等金主收到消息,说不定便会大军南下!”

“这有什么办法?谁叫他们逼得太紧,装个盗匪连旗帜都不改地。我们东海向来睚眦必报。南女真来抢我们,我们当然得反杀回去。(注2)”高明辉说着,不由得摸起了耳朵:“说起来,那些天还真够冷的,脸上涂了厚厚的熊油,又套了双层皮袄,头盔里都垫了层狗皮,照样冻得生疼。”

“你抱怨个什么?三营被冻坏手脚的兄弟有百十个,伤了耳朵、手指就更多,五六十人不得不退役回家,你不过是耳朵肿了一点罢了。”

高明辉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看了看左右,凑过去压低声音道:“听说为这事,大王把参谋部上下骂了个遍,是不是真的?”

黄洋反问:“你从哪儿听到的?”

“前几天不是来了联络船吗?随口扯了几句。”高明辉笑道,在黄洋面前也没什么好忌讳的:“邸报上怎么说?”

黄洋看了看翘首以待的高明辉,现在参谋部内部刊发的邸报只下发到他这一级,高明辉并没资格看上一眼,不过这些消息也不是什么好保密地,“大王亲口说地,将士们战死疆场,那是死得其所,但还没打仗,就冻死冻伤一大批人,那肯定是准备不周的错。从文枢密到作战司地朱中郎都被罚了半年的俸。武备司的刘致果外调去守堡子。两个司的参谋们,都挨了训诫。三营三个主官的军功也都减了一等——原本能涨一级军衔的功劳,现在只能再熬年资了……够重的罢?”

高明辉沉默了,继而又感叹道:“说实话,大王对我们下面的这些人真是没话说。换作是大宋,那些文臣武将,只求军功,谁会在乎下面的兵士们地死活。”

“这还用说。大宋群臣都是一堆烂货,皇帝又是那个鸟样……”黄洋啐了一口,“一群杂碎哪能跟大王比?!去年的东南水灾,江淮荆浙全淹了,多少流民准备逃难东海?但那个道君皇帝却禁止流民出境。他派去赈灾的官吏贪了无数,没受灾的各州又禁止受灾州县入境购粮(注3),若不是大王心慈。在沿海各路用几个商号的名义施粥,饿死的流民不知会有多少!”

高明辉跟着骂了两句:“契丹皇帝是个只知游猎的白痴。汴京城地道君皇帝也好不到哪里去,都他娘的是一幅亡国相。辽国现下快完了,这大宋……”他哼了哼,凑近了道:“二哥,你说说,女真蛮子起兵这才几年工夫啊,都称了帝建了制。我们东海论兵论财论人,不比女真稍差,阿骨打能当皇帝,大王不更有资格?大王可是堂堂正正地……”

“闭嘴!”黄洋见高明辉越说越过,急急的骂道:“这话是能乱说的吗?!”

高明辉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这里就只有哥哥和俺两人,有何不能说?”

黄洋冷冷的瞪起了眼:“这事是你我有资格说的吗?这话以后不许再提!”

见黄洋真的生气了,高明辉忙笑道:“我这不是随口说说吗?不说就不说!”

黄洋又瞪了高明辉几眼,脸色缓和下来。问道:“刚才说到哪儿了?”

高明辉小心翼翼道:“……邸报地事?”

“不是!”黄洋摇摇头,“啊,对了!是金国!”

“金国?”

黄洋皱眉道:“前面不是说辽南这里出了事,金国会有什么反应吗?”

“啊,是啊,是说了。”高明辉点点头。继而恍然:“怎么,要派人去打探?”

“没错!金人若要南下辽南,我们在这岛上无法提前预警,必得去金人老巢探一探。只要能探到一些有价值的情报,我们东北房,也不会在职方司里再排在最后!”

高明辉的表情严肃起来:“去哪查探?黄龙府吗?”

“不,还是去辽阳!”黄洋摇头道,“金人若要来辽南,必然要先至东京,粮草物资也都要从那里走。去那里探听一下风声。很快就能得到准信!”

“这次谁去?”

黄洋指指自己:“当然是俺!”

高明辉想了想:“……二哥。这次还让俺去好了!前面几次,都是二哥你出马。也该轮到俺了。俺这个副主事也不是吃白饭的!”见黄洋要反对,他连忙又道,“趁这次机会,俺正好顺便把辽阳一带的地图再改正一下,现在用的还是太粗糙了。”

黄洋低头想了一下,终于点了点头。职方司的任务不仅仅是搜集情报,地图的绘制也是重要地工作之一。而高明辉的制图技术,放在整个职方司也是第一流的,“好罢,这次就让你去好了。不过现在是兵荒马乱,没有孤身上路的规矩。但这几天没有去辽阳的商队,要等人凑齐怕要拖上半个月……”

“难道说……”高明辉已经猜到黄洋想说什么了。

“没错!”黄洋点头:“正好宋金使团在岛上扮作客商,你就跟着他们走,他们肯定要先去辽阳……不过,李庆善和呼庆都是个精明人,你别凑得太近。跟在后面就好了。”

高明辉笑道:“二哥,你担心太多了。李庆善是精明,但那个完颜撒睹可是傻蛮子,被道君皇帝封了个团练使,天天在那儿炫耀。那白痴,哪有出使外国,还受了外国官封的道理。等他回去肯定有他好看。”

黄洋也笑道:“李庆善也够倒霉,摊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