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当守城的大顺军将领正在祈祷援军快来时,前面的烟尘突然好象掉转了方向,离城越来越远,守将擦了擦眼睛,怀疑是不是看错。

“大人,快看,敌人好象走了。”他身边的亲兵也嚷了起来,接着城头其他士兵也发现,虽然不知为何敌人还没有到城下就走,却不妨碍他们欢声庆祝起来。

“王爷,洛阳空虚,为何不攻下洛阳再走?”一名总兵不解的向吴三桂问道。

吴三桂笑而不语,旁边的方献廷哈哈一笑:“夏总兵,王爷又不是要和流寇真打,只不过要让多尔衮明白,王爷不可能离开关宁军。”

“原来如此。”那名夏总兵点了点头,只是脑中多了一个念头,王爷不想打,难道流寇就会不打不成,这次行军会不会惹出一场大麻烦?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一百五十章 恶战一家岭(2)

这忙碌的一行人不是别人,正是隶属鄂中革命军分军政府情报司的情报人员,能爬上八九米高的大树上观察一家岭那边民军情况的情报人员乃是情报司另一员大将红犬麾下,代号红七……他出身猎物家庭,自小有一手爬高上低的本事,还擅长模仿数十种鸟叫声,枪法也不错……红犬有心培养他,便命他带队盯住民军,并随时向后方报告民军情报。

而红犬本人则因为另有要职在身,暂时不在这里。

那一员擅长模仿狗叫并与红七搭档的是他的搭档——红八,他的枪法神准,又有的一手好骑术,因此由他来接应红七,并负责传递情报。

杜马飞奔,约莫疾行了半刻钟的时间,红八骑马来到位于一家岭东北方向约十里外的一处废弃谷神庙,来不及将马拴上,他便从衣兜中取出那页记载着情报的纸,口中却是喊道:“快些准备,有急电……速度送到后方大军处……”

这谷神庙已经废弃了很久了,他们今天发现这里的时候,庙里已经生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看样子起码有几年都没有人烟到访了,设置连老鼠之流的也甚少有足迹,不过庙内横梁上,神像上,甚至大殿内的各处角落都是密布的蜘蛛网,看上去倒是有几分妖精洞府的感觉。

没人到访最好,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之前选择将最是金贵的电报机安置在这里的原因,周围还有两人散开保护里面打印、接受电报的测绘学堂的学生兵,所以他才会还没进来就高声喊道。

“迥电、急电还是密电?”

他才方入了山神庙,就有一微微有些瘸腿的大汉从谷神庙的隐蔽处走了出来,冲他点了点头也不说话,然后就走了出去警戒。

开口询问的是另一人负责警戒的汉子,他看上去最多不过三十,人长得倒也壮实,脸上横肉丛生,给人一种此人极恶的感觉。不过比起那个有些瘸腿的大汉,他明显的好相处的多了,起码两人倒是经常交流。

他口中所说的迥电、急电跟密电乃是情报司的内部衡量标准,分别代表着电文的重要等级。比如说‘迥电’就意味着不甚明确的传闻或小道情报,这一类情报直接拍发到随军电报处,哪里自然会有参谋军官会专门校准然后评级;‘急电’则代表可能会对计划造成影响或必须改变计划的重要情报,必须拍发到最近的情报处或领兵大将处;而‘密电’则有几种情况,但都不外乎会关乎鄂中革命军分军政府甚至大帅的安危或者来自武昌那边的最新武昌军政府情报,这些都是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送至大帅手上的情报。

“急电……张帅他们到了什么地方了,速度发给他们,对第一标、第二标十分重要!”

红八进来后就将写有情报的那页纸递给了等在电报机旁边的那汉子手中,他口中喘着粗气,显然一路着急赶路消耗了不少的气力,许是因为天气太热有点渴了吧,看到旁边有一个水壶便走过去拿起晃了晃,发现里面竟然有水之后顿时眼睛一亮,拧开便喝了起来。

“慢一点喝,不够还有呢!根据十分钟之前的电报,大军已距一家岭只有不足三十里了。不过这午时天气太热,加上还要携带笨重的火炮,大军可能不能在两个小时内抵达!会不会影响战斗一家岭那边的民军?”

那汉子见他好似很久没有喝过水了一般,连忙又从旁边拿过一个递给他,笑着询问道。

红八白了他一眼,几人这些日子基本上都是一起行动,倒也混熟了,接过那汉子递过来的水壶,不过他却没有再喝,将它挂在了自己身上,“等会我带走,红七也半天都没沾半滴水了,那张纸你没看吗?”

急电一般经手的情报人员是有资格查看的,因为他们要经手负责传送,不过这汉子显然没看,摇了摇头,目光询问。

“算了,也不是什么太过重要的情报,还记得之前长官交代的命令吧?”

红八问道。

那汉子点了点头,不确定的询问道:“司长?”

“正是”红八肯定道,“红七选了一处好地方,刚巧能够将京山民军的一侧防线尽收眼底,按照他的计算,差不多最多一个半小时后,民军的新防线就能建成。我之前也摸进了过去查看了一番,很不错。清军的火炮跟咱们一样跟不上来,只靠这防线阻挡清军两三个小时完全不成问题!”

那汉子面上恍然,他是知道那位长官临行前交代的内容的,只不过,他心中仍有些不安,他询问道:“沙洋距离一家岭跟京山到这里的距离差不多,红帅(红犬)那边又为了安全断了联系,咱们如今也不知道清军现在到了什么地方,还有清军的火炮,万一他们早一步赶来,以民军临时修筑的公事,恐怕挡不住清军的兵锋吧?!”

红八摇头提醒道:“你忘了他们之前才方经过了一场大战,民军几乎丢弃了全部的辎重,才能逃出来。而且那刘氏兄弟中的刘铁也是跟狠角色,民军北渡之后,他可是命人将搜集到的所有木船全部凿沉,这一手足够阻挡清军几个小时了,无论火药还是炮弹都最怕水,汉江水流虽不算急,但也不是那么容易过来的……”

那汉子这次这才恍然大悟,佩服道:“到底都是读过书的,比我们这些只懂玩枪的大老粗要有见识的多!”

红八摇了摇头,对他的奉承毫不在意。

他略微休息了一阵,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苦着脸询问道:“身上还有驱蚊药没?那树林中多有蚊虫,我这几天起码要被吸了两斤血,浑身痒的难受,别提多窝心了!”

见大汉摇了摇头,他方才叹了口气,整了整身上的衣服,“好好守住这里,别让电报员跟电报机有失,我先走了,那边现在只有红七一人我不放心!”

“成,你们小心一点,去吧!这里有我跟老壮,保证不会让人靠近了……”

那汉子拍着自己的胸口保证到,这周围十里内根本就没有人烟,他们已经查看过了,因此倒也不担心。

“走了!”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45章 交易

听到围攻洛阳的清军退军,李过松了一口气,清军倒象是过来游玩一番似的,不过,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哪有那么便宜,李过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不但没有停止调集军队,反而加快调军的速度,在吴三桂退军数天之后,一支两万人组成的大顺军就杀向山西,连连攻城拨寨。

大顺军号称百万,只是现在真正能打的其实也就七八万人,当初李自成迎战吴三桂时,大顺军要强上不少,能征善战之卒至少超过二十万,只是李自成迎战的兵马不过六万,若是李自成有耐心,将二十余万强兵老卒全部调集起来,即使吴三桂与清军联手,鹿死谁手亦未可知,这六万兵马一败,大顺军马上起了连锁反应,呈雪崩之式,结果许多大顺军的强兵老卒根没有发挥战力就冤死在清军的追击下或者自行逃散。

李过调集的二万人几乎是河南能拿出来的最大力量,全是大顺军精锐老卒组成,由国舅高立功和李过亲领,分成两路,互相呼应,一入山西就将整个山西搅得一片大乱。

这种情况下,阿济格就是再不想与大顺军交战也不成了,满人可以让出河南,却不可能让出山西,山西的重要性对于满人来说远大于河南,是目前能够给清廷带来最大收益的地方。

山西虽然土地不如江南肥沃,可是矿业丰富,各种手工业和加工业发达,论起财力就是与南方最富裕的省份相比也不逊多让。

数百年山西来一直充当大明与蒙古的边贸场所,本来就积攒了大量财富,明末时,随着满人崛起,山西商人更是依靠与满人的联系,大发战争财,他们一方面向草原上输入朝廷严禁的铁器、药材、甚至是各种直接的武器装备,换取满人出产的人参、皮毛、从中原抢来的金银,短短数十年间,山西形成以范家为首的范、二王、靳、梁、田、翟、黄八大家,这些人无不是靠着与满人的交易大发其财。

满人是大明敌人,这些商人做起事来却是毫无顾忌,满人一天比一天强大,与他们从中原抢来的物资都能通过山西商人及时换回各种战略物资不无关系,可是说这些山西商人就是依附在大明身上的吸血虫,并用血管输送给大明的敌人,通过吸食大明血肉,不但让满人从一个小部落日益壮大成可以威胁整个中原的强势军团,中间的商人也变得财大气粗。

大明上下不是没有人知道这种情况,无奈无论是驻守的兵将还是当地的官员,都被这些商人用银子喂饱了,查过几次都不了了之,山西商人唯一受到的一次大的损失,无疑就是去年闯军席卷天下之时,当时整个山西都落入闯军手中,不过,这些山西商人手眼通天,和闯军也有交情,他们不但卖兵器,药材给蒙古人,满人,也卖给各式各样的义军,在捐献出大笔军资后,又加上李自成急于进攻北京,除了一些小商家,大部分大商家都保存了下来。

满人入关拿下山西后,这些山西商人不但得到了安全保证,而且还得到了政治上的好处,顺治亲自在紫禁军接见他们,将范、二王、靳、梁、田、翟、黄八大家封为皇帝,许予各种顺利,让其继续为满人服务。

八大皇商不负满人的期待,他们的关系网络早已覆盖各地,虽然中原战得热火朝天,这些人依然可以用金银变出各种满人急需的物资,满人这一年来能在关内站住脚,这八家商人贡献巨大。

如今大顺军又重新杀了回来,想起上次所受到的损失,山西商人都心有余悸,他们一方面放弃南面生意向北面跑,一方面就催促满清朝廷赶快进兵,至少要将大顺军赶出山西。

自山海关打败大顺军后,关宁军一直将大顺军撵兔子一样撵着跑,若不是因为潼关挡着,又加上清军将红衣大炮都调集给多铎,吴三桂相信,关宁军早将李自成灭了,对于大顺军的战力,关宁军上下未免有几分轻视。吴三桂根本就没想到大顺军竟然敢进入山西,吴三桂本人甚至应阿济格相招跑到了太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等到吴三桂从太原返回时,大顺军已经相继攻下泽州、潞安以及诸多县城,关宁军要想一时半刻将大顺军赶出去根本不可能,让吴三桂感觉到麻烦的是李自成的大军正在从陕西调出来,李自成并没有与李过、高立功两人汇合的意图,而是从延安方向出发,准备渡过黄河从西面向山西进攻。

无奈之下,吴三桂只得亲自领兵准备迎战李自成,而留下一部分兵马和姜襄合作,对付高立功与李过。

这次进入山西,大顺军并不死守城池,除了因为吴三桂先行挑衅外,主要还是为了措施军需,大顺军攻下一个城池,往往将城中物资搬空之后,马上攻向下一个城池。这种蝗虫一般的战法,让姜襄和关宁军都疲于奔命,更主要是对山西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不但那些大小商人受不了,就是清廷上下也都急得跳脚,拼命催促阿济格、吴三桂加紧对大顺军征剿。

对于大顺军与满人突然之意暴发出来的战争,王福自然是乐得其成,为了鼓励大顺军与清军作战,朝廷还秘密加大了售粮的规模,并将一部分火绳枪也以大顺军能够接受的价格卖给他们。

这批火绳枪正是从羽林卫手中换装下来的,随着军器局的生产走上了正轨,大明每月燧发枪的产量已经跃升到每月三千多支的规模,经过数个月的积累,羽林卫迎来一次大换装,其中有七千多支火绳枪换了下来。

这些火绳枪质量尚可,大多数只开了数十枪,由于保养得宜,基本上还和新的差不多,明军对火器还有巨大的需求,这些火器本可以流向羽林卫外的部队,可惜火器对后勤太过依赖,而且费钱,除了羽林卫,王福已不打算在其他军中大规模推广火器,这部分淘汰下来的火绳枪便成了鸡肋。

如今大顺军与清军的战事一起,刚好需要大规模的军械,朝廷正可以将这批军械买给他们,至于以后大顺军会不会拿这批火枪与明军作战,王福并不用担心,以大顺军的能力,没有朝廷供给火药,他们自己绝对无法大规模供应火药,至多打个几次就要成为烧火棍,何况若用燧发枪的羽林卫若是不能击败用火绳枪的顺军,王福干脆把羽林卫解散算了。

军器局是一只吞金的怪兽,虽然几乎将工匠的工资压到了最低,可是生产用的煤炭、矿石、铁、木炭、硝石、硫磺……无不需要钱,尤其是硫磺大部分需要从海外购入,价钱更是海里去。

以前军器局半死不活时,朝廷每年尚需要近百万两银子投入,如今军器局改进了生产方式,各种武器产量大增,单是半年多的时间,王福就投了进两百万两,当然,换来的成绩也是可喜的,半年时间军器局生产了一万多支燧发枪,数十万枚手雷,子弹数百万发,大小火炮近百门。

南明一年的赋税不过七百万两,虽然王福手中还有一点存银,可是用钱的地方太多,如今顾三麻子的船队每月能够带给王福十万两左右的进项,只是光硫磺一个月的交易就需要十几万两,王福每月还需要掏银子补贴,若是不拓宽财政,增加进项,光是一个军器局就能让南明的财政拖垮。

与大顺军的交易还是见不得光,这些东西都是秘密进行,南京码头上,一船一船的东西悄悄向上方启运,船上装载的是大米、布匹、药材、武器……换回来的是一船船的真金白银还有几乎相当于白银的盐货,这些船只混杂在各种运输煤、铁、矿石、硫磺等庞大船队里,毫不起眼。

前几次与大顺军的交易,朝廷得到了近百万两银子的收入,扣除各项费用,纯收入就达到了七十多万两,却远没有这次多,光是七千余支火枪就卖了近五十万两白银,加上弹药,又是数十万两,其余东西加起来也和火枪差不多,不得不让人感叹,还是军火的利益大。

如今军器局生产一支燧发枪的成本只需要二十多两,卖一支火绳枪,完全可以生产出两至三支燧发枪,可是就这个价格,顺军还是欢喜异常,大顺军的工匠也可以打造火枪,可是威力远没有明军用流水线方式生产出来的大,而且生产一支火枪的价钱也不比从明军手中购买的便宜,当初听说可以从朝廷手中买到火枪时,顾君恩还将信将疑,以为朝廷肯定会给一批破烂货,没想到一试之后比自己做的要好,马上作主,将这批火绳枪全部购下。

进入五月,关宁军陡然发现,与他们作战的大顺军越来越强,甚至火器数量还胜过他们,实在大为郁闷,又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一百五十一章 恶战一家岭(3)

约莫一个半小时以后!

下午两点时分。

“来了!”

不知道谁一声惊呼,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放眼望去在这片一马平川的汉江平原之上,宛若数个世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