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约莫距离这一行清军过处小路的百米开外,有一处长势茂密的杂草丛。

隐隐,从那杂草丛之间深处一个圆筒状物品,若有人离得近些瞧去,只怕立刻便能认出来,那玩意乃是千里眼,就是新军军官们口中的望远镜!

一个男音低沉的不但口中抱着数…这一处杂草丛十分的茂盛,毕竟临近长江水系,加上正处于一年中雨水最旺盛的时间段,因此这草丛中却是不止潜伏着一人,而是两个人!只要清兵不上前细看,根本难瞧其中隐秘。

而放在两人身边的,赫然还有一个木笼子,里面放着两只灰白色羽翼的信鸽。

可能是怕信鸽闹将起来引来清兵,那两只信鸽的嘴上都被绑上了一根纤细的红绳,当然,这也是革命军情报司的联络暗号之一!

这两人,正是鄂中革命军分军政府情报司的两员情报官,他二人于几日前跟随情报司李东来麾下的另一员干将南下,负责监督襄阳南下清军。

“明白,全部记录…还有吗?”

手上拿着一杆铅笔快速的记下了同伴观察到的情报之后,其中一人低声提醒了一声,他一抬起头,只见一张略显黝黑的年轻脸庞上尽是疲惫、汉水以及一个个蚊蝇毒虫叮咬过后留下的疙瘩,嘴唇也干裂了几道口子。

“再等等……还没看到对方有多少火炮、机枪呢!”

举着望远镜的另一人看到那长长的队伍才不过有一营路过了他们这里,心里估摸着火炮等武器应该被安置在行伍中央的他也是松了口气,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然后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回头看向同伴。

“怎么样,小六。跟你说跟着老大他们去宜昌才是最舒服的事情,虽然要穿过几处清军封锁的重镇十分困难,不过比起咱们这边却也说得上舒服…”

他笑了笑,“你啊,十几个小时没睡了吧。回头等咱们军政府击溃了南下清军之后,去跟老大说一声,咱们好好睡上两天吧!”

他打了个哈欠,不过却十分谨慎的又拿过那望远镜往百米外的小路上正在行军的清兵看了一眼,发现还是没有火炮的影子之后,才打了个哈欠,按了按人中给自己提神。

“四哥…老大他们为什么要去宜昌啊?”

被他称之为小六的是个明显年龄不大的年轻人,相比他这个08年入伍的老兵,今天年初才进来的小六太年轻了,不过人倒是勤快,起码这几天的苦日子折腾的,一般很少有人能够挺过来。

叹了口气,他是第一批被招募进情报司的老人了,虽然也就只比后面的两批早不了几天,但是在刚来到鄂中的那段时间,情报司的权力凌驾于军政府如今的所有机关部门之上,自然他知道的信息也要比后面的两批多得多。

没办法,军政府的压力太大了、自大帅西进一来敌视的目光不但只有这鄂中一地才有,武昌、京山、襄樊、甚至军政府内也有不少逐渐多出的杂声,若是不行些非常手段,如今的鄂中估计早就换了大旗了。

与他一批被招募的有近百人,如今都已经四散的被安排到了各处去,跟他有联系的两人,其中一人他已经联系不上了,而另一个则去了武昌,据他隐晦的说道,跟他同行的不在少数,很显然这段时间军政府内逐渐多出来的一些异声引起了大帅的警惕,他们跟武昌虽然同属革命势力,但是在那位明显胸中暗藏万千壮志的大帅心中,显然不愿永远甘当武昌手中的一把屠刀。

他楞想着有些出神了,直到他口中的小六又推了他一下,方才回过神来,先是拿起望远镜往那边瞅了一眼,方才笑着回答了年轻同伴刚才的问题。

“照规定,咱们情报司是不允许私下透露与自己不相干的任务情报的。不过给你说说也无妨,老大他们这会早该混过清军防线,兴许到了宜昌也说不定。老大他们身上的担子可不比咱们轻多少,听说是大人亲自下的命令,派他们混进宜昌,联系宜昌起义的革命军…大帅需要他们配合咱们,争取把这一伙来袭的清军全歼于此。省内如今鞑子兵力不足,武昌一乱清军势弱六分,再去了襄樊六营精锐,除非陕西清军入鄂,否则仅靠各地剩余的城防、巡防之流,我军政府兵锋过境无人敢挡!”

他耐心的为这年轻后生指点着。

“四哥…军政府有大动作了吗?”

那小六听他这么一解释,顿时眼睛一亮,声音也不自觉的高了几分,就连手上不停挠向身上瘙痒处的手也停了下来,跟他询问道。

加入情报司也有几天了,他已经从寻常的一些基本细节中分析出了军政府只怕要有大动作,不过到底是什么动作就不知道了,除非他到了四恶犬跟李东来那样的高度,否则即使情报司掌握太多有关军政府的情报,他也不可能完全分析出什么来的!

“嘘,小点声!”

那年轻稍微大他一些的情报官突然猛地何止了他,只见他又拿出了望远镜,窥向了不远处的行进的清军!

“记录…快一点!”

他的声音有些急不可耐,小六知道来正主了,连忙应了一声,又铺开了一张纸,拿出铅笔忙着记录!

“小口径山炮……等等…10…不14……16门,机关枪……24挺……嘶…好家伙……小六,快…立刻放信鸽,通知张帅那边……不然他们肯定要吃亏的!”

“等……好咧…我马上准备……”

小六快速的抄写完了数据之后,然后自己的检查一番……发现没有错误之后,方才将两张纸一起卷成条状,从腰间掏出了一个小巧的木制卷筒,就要将它放进去。

却不想给四哥拦了下来。

“你这混小子又毛手毛脚了,下次注意了……”

他笑骂了一声,从小六手上夺过铅笔跟纸卷,打开说道:“跟你说了千万别忘记……你总是忘了……下一次若是我不跟在身边,大人那里免不了回去你要问责的…这次给我记清楚了!”

他一沉吟,口中却是指点道:“以这清军目前的脚程,与一家岭的民军接触最多一个半钟头的时间!不过我若没猜错,这大军行军至此也走了两三个钟头,清军辎重甚多,士兵消耗体力更多一些。那刘温玉到底名声在外,想来必然明白个中深浅,最多再行十里,他将命大军休息一刻钟甚至半个钟头的时间……”

快速的在纸上写了两行字,他重又将那纸张卷成纸卷,递给了小六。

“因此,清军抵达一家岭的时间应该是两个钟头后……”

抬头望了下天空,此时天气已经过了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差不多有两点半了,松了口气…看来沙洋那边的拖延几乎到底还是争取了一些时间,不然这清军按计划差不多一个钟头前就该过了他们这个点。

示意小六装上之后,他又举起望远镜,远远的盯着清军那边没有动静之后,方才提醒他快些准备通知后面的弟兄……电台那种金贵的东西,他们原本也因为任务分到了一台,不过在老大前往宜昌的时候给他们带了去,只留下了两只情报司请得鄂中训鸽名手帮忙训练的信鸽了。

“好的…四哥…你先撤退到下个点……我放了信鸽就回来!”

“好!”

小六将情报装好之后,提起装着信鸽的笼子,一点一点的慢慢爬了过去,直到退出了隐蔽草丛老远之后,方才像是松了一口气一样,借助着周围的杂草掩护,矮着身子快速的消失在了四哥的视野之中。

他们的身上都带着一种那鄂中训鸽名手按照祖传秘方配制的奇异香囊,那种香囊人的鼻子很难问道,也只有一直接受训练的信鸽才能闻得到,外出的情报人员多身上配备一些,他们跟一家岭那边的情报人员身上带着的乃是同一种,因此这信鸽只要接近那个训练了一次的训练地点五里范围内,便能问道香囊发出的味道,倒是不担心会走失了情报!

发现清军那边没有觉察到之后,他方才松了口气,躲藏在这么近的地方,老实说危险是肯定的,如今已经送走了军政府最需要的清军情报,他也松了一口气……

爬出了之前躲藏的茂密杂草丛之后,四哥确定了一下方向,快速的消失在了杂草之间。

不久后,一只长着灰白色羽翼的信鸽展翼高飞,往那东北方向飞去!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49章 谢迁起义(二)

对于赵束乡的歉意,丁可泽自然接受,又交谈了数句,丁可泽道:“谢大哥,县城驻有三百兵马,加上衙役又有二百多人,这几天我还见到城中来了十几名鞑子,我们才三百多人,是不是有点少?”

赵束乡以为丁可泽心中有点害怕,心中对丁可泽有一点瞧不起来,不过,丁可泽在高苑县名声响亮,有他相助对义军的后续发展大为有利,耐心解释道:“丁兄弟放心,县城虽然有三百兵马,可是要驻扎在四门,分到每门也只有七十来人,我们三百多人完全可以攻其一点,至于衙役,这些狗腿子欺负百姓还行,完全没有战力,等到攻进县城,抓住了武振华那个狗县令,我们就赢了。”

“谢大哥,赵军师,你们安排妥当,我倒是不担心攻下不县城,只是我在城中还有数名兄弟,都是有过命的交情,虽然操作贱业,以杀猪屠狗为生,可是手底功夫不含糊,若是两位大哥相信我,我马上回城与他们联络,到时城里城外一起发难。”

谢迁抬头看了看天色,眼下差不多到了未时底,最多还有一个半时辰县城大门就要关闭,这段时间要走二十多里路到县城去联络,就是进了城天色也差不多快黑了:“英雄多是屠狗辈,能和丁兄弟交往,肯定不是凡人,只是现在时间已晚,不知丁兄弟是否来得及?”

“不瞒谢大哥,小弟天生就长了一条飞毛腿,若是甩开步子,半个时辰足可以赶到县城。”

赵束乡拼命打着眼色,示意谢迁不能同意,再过一个时辰义军也就要向县城出发了,虽然丁可泽不太可能向官府告秘,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几个区区助力就将整个义军带入危险,智者不为。

“好,那就拜托丁兄弟了,今晚子夜我们在东门发起进攻,城中也有我们三十多人,他们就住在东门附近。到时丁兄弟听到喊杀声就可以与我们的人马汇合,一起杀向城门,只要将守城的士兵杀散,我们就成功了大半。”

赵束乡暗叹了一声,没想到谢迁把内应的事也告诉了丁可泽,好在没有说具体的地址,眼下这支队伍刚刚建立,不但兵器不足,粮饷更是几乎没有,全靠谢迁的名声支撑起来,若是今晚进攻不顺,明天这支队伍就要崩溃,只是他不能质疑谢迁的决定,否则没打起来,内部就要产生裂痕,更加不妙。

“谢大哥,赵军师放心,此去联络,我一人即可,这两位兄弟就和诸位在一起,也好为攻城出一把力。”

赵束乡松了一口气,这两人等于是人质的意思,顿时将对丁可泽的怀疑减消大半,谢迁却仿佛根本没有留意到其中的弯弯绕,脸色不变,爽然大笑起来:“好,事不宜迟,丁兄弟就放心去吧。”

“丁某告辞。”丁可泽抱了抱拳,转身离去。

当晚,刚过戌时,正是华灯初上之时,整个高苑县城却陷入一片黑暗,偶有大户人家才露出一丝灯光,至于一般的小户人家,则早早上床休息,眼下日子艰难,点灯费油,能少点灯就少点灯,大街上隔着老远才点着一两盏气死灯笼,发出昏暗的灯光。

县衙里面却是另外一种景象,这里点火通明,仆役们在院中穿梭忙碌,各种酒菜的香味飘出院外老远,不时传来猜拳喝酒的声音,中间还夹杂着女人的笑声,整个县衙倒象是勾栏瓦肆一般。

县衙正堂内,十几名鞑子们正一人搂着一名青楼女子,正在海吃胡喝,知县武振华活象一名龟公,手中提着一个酒壶,不时替一名鞑子添酒加菜,嘴里谄词如潮。

这十余名鞑子是来高苑县催粮的,为了供应大军军需,清军主帅满达海几乎在每个县城都派了催粮队,高苑刚刚征过三万石粮,可是半个月内又要增加二万石,就是武振华再能对百姓剥皮拆骨也无法在短时间变出这么多粮食,武振华一边抓紧搜刮,一边却是每天陪酒,陪喝,希望能宽限日子。

这十余名鞑子,为首之人不过是一名佐领,却被县令武振华当成太上皇一样,天天大宴小宴不断,而且每晚都要请来十几名青楼女子,侍候的这些鞑子舒舒服服。

虽然满人打下北京,这些鞑子也算有了见识,只是好处大多是上层满人得去,他们这些人也只能喝点残羹剩水,哪有这里被一名县令侍候的如此舒服,他们倒是想就此住下来不走了,只是他们却还没有糊涂,对于军粮供应的日期一天也不松口。

再过三天就是军粮交运的日期,可是离二万石还有五千石的差距,这粮草越到后面越难征,武振华心急如焚,对于这些鞑子的供应却不敢稍差。

鞑子长于北方,饮酒甚豪,一直喝到快接近子时,一个个才醉惺惺的搂着一名女子回房间休息,武振华的龟公生涯才算结束,忍不住唤来两名娇俏的丫环替自己擦汗捶肩,恢复一下疲劳。

“狗鞑子,累死老子了。”武振华骂了一口气,抓住替自己擦汗的丫环小手抚摸起来,那名丫环红着脸却不敢挣脱,这几天好几名不顺老爷意的丫环都被送给了那十几名鞑子玩弄,那些鞑子一个个粗鲁无礼,而且身上长年不洗澡,光是一身骚味就让人受不了,几名姐妹先后跳井自尽,也只有那些青楼女子生熟不禁,面对那些鞑子还能笑起来。

别看武振华在这些鞑子面前有如一只哈趴狗,只是私下里对于鞑子依然看不起,武振华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知县,却是进士出身,也算饱读诗书。

与大明相比,鞑子野蛮,愚味不堪,而且不知礼仪,女人竟然能够父子兄弟相继,听说当今摄政王就和皇太后有一腿,唯一能够胜过大明的就只有武力,可是数月前一场大战,最精锐的鞑子兵马好象也被大明皇帝御驾亲征击败,听说死了数万人,鞑子的武力好象也不可持了。

对于这场大败,鞑子上下虽然忌讳莫深,严禁随意谈论,可是还是传遍了几乎所有汉人耳中,历史上,原本谢迁等人的起义要到明年年底,由于多尔衮的施政错误,推行剃发易服,在江南大肆屠杀,受到江南反抗满人暴政的影响,谢迁才抓住时机,一呼百应,席卷数个州府,波及的人口数百万之多。

可是这次,看出了满人的外强中干,加上由于满人南征的失败,对山东的盘剥比历史上严重了许多,谢迁自不愿等到明年年底,竟然现在就打高苑县城的主意。

武振华虽然从内心看不起鞑子,可是对于鞑子的要求还是有求必应,残酷的压榨着辖下民众,无他,眼下山东是鞑子当家,他只有抱住鞑子的大腿才能升官发财,至于读书人的气节,早已被武振华抛到脑后了。

高苑城东门,一片寂静,整个东门才不过七十多人,守夜的士兵就更少,只有七八个人影在城门两旁的耳洞里打屯,高苑在以前一直过着太平日子,尽管山东一年内几易旗帜,对高苑县却没有什么影响,反正县令是贼来降贼,官来降官,鞑子来了就降鞑子,换了以前,这七八名士兵也早就回去睡了,哪需要守住耳洞里,如今鞑子太狠,征起粮来是大明的几倍,大顺朝根本就没有征粮,县令怕有刁民闹事,严令士兵晚间必须派人看守城门,这些士兵才不情愿的睡在耳洞里。

主街道上,数十名黑影从街道慢慢向城门溜去,另一处街道也有十多名黑影正借着两旁房屋的阴影向城门方向急走,一只不知哪里的家犬低唔了一声,接着狂叫起来,随着这声狗叫,各家各户的狗也跟着大叫起来。

“不好,被发现了,该死的狗,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