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留下了一标守军看守,倒是颇为让人不解!

二十七日,为避免同时同河南、安徽两部北伐军交战,王士珍接袁世凯命令后照会唐牺支、季雨霖部,最终经过协商之后达成默契,二十八日双方以当前战线为停火线,实现停火。

同一时间,随着聚集南京的各省代表会议进入尾声,另外一件大事情吸引了人们全部的注意力。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以十五票赞同、一票反对、一票弃权,选举同盟会总理孙文先生为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并宣布南方临时政府将在1912年元月元日成立,而领导了国内数年革命的孙文先生也将在当日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南方辛亥举事以来,经过五个月的风云激荡,终于有了自己最终的成果。

12月30日,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的孙文先生乘火车由上海抵达南京,在火车站没有下车,直接换了市内小火车的车头,抵达将作为总统府的前太平天国天王府,清朝的两江衙门。

在南京的所有名流、军队、群众团体夹道欢迎。甚至江浙军队还临时组建了一队仪仗队在总统府门口列队肩枪欢迎,孙文先生面上带着柔和的笑意,尽快连日奔波、跟洋人各势力交涉耗去了他太多的精力,令他面色看上去有些苍白,却难掩他心中的兴奋,他一路不断的挥着手跟军队敬礼、同民众挥手,伴随着冲天的欢呼声,距离中华民国的成立,只剩下最后一日了!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394章 还是要封禅

听到皇帝最后一句,所有人都心中一凛,留在殿中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热血、正义感极强,又是皇帝一手提拨上来,对于皇帝可谓忠心耿耿,以前也与皇帝一起多次商议过减租减息之事,可是事到临头,心头依然不免有一丝慌乱。

减租减息,规定地租不得超过四成,各种借款利息一年不得超过三成,月息不得超过半成,这等于从天下各大地主壕强身上生生挖下一块肉来,填补到无地或少地的佃户手中,不但要与天下大部分士绅壕强为敌,甚至还要与他们的家族为敌,自己的利益为敌。

虽然殿中有不少人是寒门出身,以前也受过地主高额的地租和高利贷的盘剥,只是做官之后,朝廷提借给他们的高额薪俸足可以让他们过上不错的生活,还有余钱买地置业,当然,大家的田地还不多,即使受损也不大,可是数千年来,在大家心目中,土地都是根本,无论是官员,商人、地主还是其他,手中有余钱多是选择买田置地,可以想像,以他们的前途似锦,以后家中的地只会越来越多。

能够站在这里的人都是皇帝所信任之人,从这么长时间减租减息的政策并没有泄漏出去就知道,皇帝至少现在没有信错他们,面对损害自己利益之举,所有人都通过初步的考验,只是并不代表一些人心中并没有剌,而且皇帝宣布的太突然,以致殿中一时沉默。

“怎么,诸位爱卿可是退缩了。”见到众人不应,王福脸色一沉,声音严厉起来。

“回皇上,减租减息仍是利国利民之举,臣等深受皇恩,即使肝脑涂地也难予报答,又有何退缩之理?”夏完淳大声应道。

其余人也反应过来,皇上既然作出了决定,哪怕真要赴汤蹈火,这个时候也不能退缩,纷纷慷慨激昂的表态支持。

王福的脸色才和缓起来,开始相商具体的行动方略,要想减租减息成功,即使是皇帝也不能一味强硬蛮干,以前虽然相商过多次,只是计划永远赶不到变化,骤然之间要实施,许多人都感到麻烦无比。

整整数个时辰,王福一直在殿中与众人一起商议,几乎忘了眼下是年关将近,直到两名皇妃连派了数名宫女过来催促,王福才恍然大悟一般,挥手道:“今日已晚,各位爱卿先行告退吧,朕有点心急了,此事年后再议也不迟。”

天下即将一统,若是稳妥一点,减租减息之策再晚几年推行也不迟,只是想起自己微服私访时,地主壕强的醉生梦死与佃户几乎处于赤贫之地的对比,王福心中总有一种剌痛的感觉,盛世,盛世,若是占全国人口一半还多的佃户吃不饱,穿不暧,这算什么盛世?

不过,即使再急,正式的政令下达也要再过一段时间,不可能在年前下达,倒是没有必要现在就拿出具体方略。

“臣等告退。”众人心中都有缓了一口气的感觉,若是皇帝真要在年前就将方略拿出来,这个年就没法过了。

“皇上,臣……”夏完淳没有跟随其余大臣一起出殿,而是留在最后,有点欲言又止的道。

“夏爱卿,你们君臣一体,有话不妨直说。”王福眉头微皱,不知道夏完淳为何会期期哎哎的样子。

“微臣遵旨,皇上,微臣以为皇上当封禅泰山。”夏完淳一口气说完,脸上一阵细汗冒了出来,仿佛用了很大力气一般,这也难怪,皇帝刚刚拒绝了所有大臣封禅的要求,若是再提出,等于自扫脸面,夏完淳虽然与皇帝一向亲近,也忍不住心头忐忑。

“咦。”王福奇怪的看了看夏完淳,若是别人提出来,王福说不定会勃然大怒,只是夏完淳明知自己先前不是推脱还提,必定有他的用意,既使如此,王福还是有点心头不快的问道:“为何?”

“禀皇上,减租减息之事,事关天下士绅,如今天下虽然平定,朝廷安稳,只是难免还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会借机生事,皇上不可不防,若是能借助天意,必定会减轻不少阻力。”

“这……”王福马上明白了夏完淳言中之意,封禅本来就是上达天听之事,若是封禅归来再宣布,将减租减息与天意联系起来,虽然许多牵涉到切身利益的官员士绅还是会反对,但也有一部分人会变得摆摇不定,肯定可以减少部分阻力。

若是可以让减租减息更加顺利推行,既使是自己面子有损,王福也不会太过在意,何况自己若是同意,各个大臣只会欢鼓舞,又哪会在意皇帝是否出尔反尔,只是王福顾忌的并非是面子,而是自己的安危,这种安危又不能和外人道出。

“臣知皇上不慕虚名,拒绝封禅只是防止劳民伤财,又怕后世子孙效防,只是皇上大可不必顾忌,万历、天启、崇祯年间朝廷岁入只有三千万两左右,皇室用度每年占二至三成,即使崇祯帝厉行节约,皇室用度也需每年三四百万两,皇上即位以来,国库日渐充盈,今年朝廷岁入折合白银近一亿五千万两,皇室开支却只有三百万两,可谓节俭之极,封禅一次,所费数百万两足予,以朝廷财力,犹如九牛一毛,至于后世子孙,若无皇上之功绩,又何敢封禅?”

夏完淳说的王福老脸微微发红,以前宫中人少,每年所费不足一百余万两,今年清冷的皇宫充进数千宫女之后,比往年要热闹的多,随之开支也大增,一下子增至三百万两,差不多一天要花费万两之巨,夏完淳还一个劲的说自己节俭。

不过,若是和万历、祟祯帝等人比起来,自己还当真节俭,以今年赋税计,若是皇室用度占二成就是三千万两,自己只用十分之一,若是他们有灵,恐怕会羡慕的直流口水,朝廷如此富裕,还需要考虑国事干什么,只需每天想尽办法玩乐就行了,哪会去自讨苦吃,搞什么减租减息。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四十二章 1911年的最后一天

这是西方历1911年的最后一天,混乱的一年在走过了几天之后,将迈入一个全新的纪元。原本,这洋人的西历算法,大清朝是很少有人去记它的。更别提紫禁皇城之中,那些自夸天朝上国、贵胄血统的满清皇族了。然而,在今天这个偌大帝国的一帮曾经的决策者们,却聚在一起为了这一天而发愁。愁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整个大清国在这一年中战火纷飞、星火黯淡,让人根本瞧不见它的未来在什么地方吧。

“要下雪了吧?”

望着阴蒙蒙的天西六宫之一的太极殿外,一个小太监紧了紧身上的衣服,望着灰蒙蒙的天喃语了一句。却老实的站在寒风中守着,没办法,自打今天下了早朝,十数位满蒙亲贵大臣们便似约定好的一般,联谊来到了隆裕太后居住的太极殿求见,自打众大臣进去了之后,到现在都没一个出来的人呢。这一晃眼大中午的就要到了,虽说阴沉沉的分不出现在的时间来。

望着寒风中显得十分萧瑟的皇城,小太监不安的缩了缩身子。虽说他打小家里因为贫穷,为了养活生计,便把他给送进宫来净身当了小太监,大字不识几个。不过,在皇城这个整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相互算计的地方待了十几个年头,再纯洁的人也给磨练的跟老狐狸一般的精明了。他不傻,这些时日来耳听目闻,已经明白了这大清朝怕是要走到头了!

紫禁城在这不足短短的五个月中,完全丧失了帝都皇城的威严。曾几何时,在这个地方居住的人,掌控着远东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天子的威严无人可以触犯,他们一声命令。就有北到唐努乌梁海、南到南海,无数的各族勇士为他们上战场拼杀。朝鲜、日本、琉球、安南、暹罗、尼泊尔、缅甸、文莱等东亚、东南亚、南亚十数个国家需要每年朝贡,天朝威严远播。

然而,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印记了!

两个小太监有些颤颤噩噩的给殿内昏暗的长明灯加了些灯油之后,这才松了一口气,赶忙倒退着出了太极殿。在殿内摇曳的灯光之下,大清朝如今名义上的最高掌权者,脸色有些枯黄难看的隆裕皇太后抱着红肿着眼睛,才刚刚睡过去的宣统小皇帝,一边拍打着他的后背轻轻的哼着轻柔的小调哄他入睡,一边还不忘腾出手来给自己抹抹眼泪。看她双眼红肿的样子,显然刚刚也才哭过,这一双眼睛红肿的样子,这几天估计没少抹过眼泪。

太极殿内的气氛十分尴尬与压抑,殿内十余人都是身上流着爱新觉罗血液的宗亲,即便是两个蒙古王爷也是咸丰爷的叔侄辈,才刚被良弼闹腾着从北边给寻来,他两人各掌蒙古八旗中的一旗,跟其他六旗中的五旗关系都不错,良弼倒是打了个好算计,自打冯国璋入京之后,他这个禁卫军统帅位子就给夺了去,如今似乎有什么想法了!

一帮亲贵们在一旁尴尬的看着隆裕太后在那里便哄着宣统小皇帝睡去,便哀哀哭泣、抹着眼泪,也只能面面相觑。半晌才由最近低调、收敛了许多的小恭王溥伟开口道:“太后保重凤体要紧,上海唐少川那个卖国贼出卖我大清的利益,私自跟南方的乱党签署了这份协议。这个吃里扒外的狗东西,就跟那个活曹操一样该杀。奴才等以为这有辱我皇族尊严的屈膝和谈该停下来了。乱党欲亡我大清,京城里面也有人打得这个鬼主意。眼下他们相互勾结,指不定已经跟南边的乱党达成了什么无耻的协议。否则南边的那些报纸上,为什么宣传的都是只要那活曹操在北方响应,这南方欲成立的民国大总统都要给了他!现下这个局面,是乱党欲亡我大清、欲灭我爱新觉罗,除了打之外,奴才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别个办法了!”

这小恭王不说也好,他这一开口,隆裕太后顿时又开始哭了起来,眼泪哗哗的,一直抹个不停。一众人哪个是傻子,何况便是两个蒙古旗主也不过稍稍迟疑下便明白了,这小恭王口中的‘活曹操’不是别人,正是如今权倾朝野压得一帮皇族宗贵们喘不过气来的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了!

没办法,12月初,也就是载沣下台的第二天,上谕“著袁世凯为全权大臣,由该大臣委托代表人驰赴南方,切实讨论,以定大局”。袁世凯的如意算盘终于有了些眉目,次日,便发布内阁咨文,派唐绍仪为北方议和全权代表,令其率人离京赴上海跟南方代表伍廷芳商谈这帮子宗贵们根本就不愿意的和谈大局。

几日后,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市政厅,在英、日、美、德、法、俄6国驻沪总领事及外商代表李德利的参与下,南北议和会议正式开始。但是这次议和说来也稀奇,北方根本不是代表清廷来谈的,对于共和的态度,唐绍仪是双手赞成承认共和的,甚至连袁世凯都给他蒙在鼓里几天。和谈、谈就谈吧,他袁世凯要谈,仗打到这个份上,半年的税收收不上来,能收上来的一点还给洋人拿去做赔款了。国库早就空虚了半个月了,甚至最近的皇城内,连菜色油水都少了不少。当然,倒不是清廷真的没钱了,怎么可能呢!爱新觉罗氏统治这个国家近三百年,从天下搜刮的珍奇珠宝、古董字画,甚至金银玉器等,价值何止数百亿两,其中不少字画、古玩甚至还有先秦时代的珍宝都是无价珍宝,却给爱新觉罗氏的十数位皇帝,用各种手段从全国各地掠夺来,最后打上了‘皇室珍宝’的名号,公然私吞了。这些且不说,单只是一个帮皇帝管理内务府,十二月甚至爆出采购一件皮袄花费七千两、一顶皮帽四千两,皇城储备三月燃烧的木柴花费一百一十四万两,临近年根的这寒冬几个月,内务府采购支出赫然已经达到四五百万之巨,这里面的猫腻……呵呵……但是这帮子宗贵们心疼,即便是眼看着国家都要亡了,还死抓着钱不愿放出来,甚至最后在袁世凯要么支付巨额军费继续打,要么坐下来南北谈一谈的选择下,一个利益集团妥协了!

南北议和这么久,对于无关紧要的问题,例如召开国民大会表决国体,和平解决办法这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上,唐绍仪是满口答应,而且还乐于答应,不涉及切身利益的还拽着它作甚?但是对于国民会议的召集时间,地点和组成的问题,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唐绍仪是死不松口。先说这个时间,时间就是金钱,谁的准备时间长,谁就掌握了全局主动权,谈不好还可以打嘛;这个地点,也是重要,在谁的势力范围内开,毫无疑问谁得利,正所谓强龙斗不过地头蛇,何况两条大龙斗智斗勇;还有组成,更是重要,既然要实行什么民主制度,自然占多数的有利了,只要有点智商的人都会考虑到。唐绍仪果然不愧是精通外交的老手,什么地方紧,什么地方松,是做的天衣无缝,难怪近代以来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国和墨西哥的条约,是出自于此人手中。

照理说他之前的表现,北方清廷实际上已经对他十分放心了,甚至还有人笑呵呵的待在北边,笑看着南方闹出来的笑话。却是南方通过了一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出台就出台罢了,结果还闹出不少笑话来。先是大元帅一职爆发争执,开始暂定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结果黎元洪不服,同盟会里的孙派也不服气,还好黄兴对于此职不甚有意,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并且还亲自出面说服了同盟会的一些孙派成员。最终结果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北方的一帮满脑子除了算计就是鬼点子的宗贵们看到了笑话、看到了南方也不安生。自感他们的底线‘君主立宪制’应该能够达成,于是便笑着看南方闹出的下一幕笑话,为了国旗的事情南方又大吵起来,湖北要十八星旗,福建要青天白日旗,江浙要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结果南方又因此上演了一处口舌之辩。

本来他们都以为,最多出让些权利未来几十年南方一些省份,他们的控制力稍微弱一些,但毕竟还在朝廷的掌控之下。谁知道湖北来一场鄂军北伐,攻入了河南省内。借着又是皖、苏、粤联军北伐,把张勋的江防军都给从安徽打得连连败退甚至联军兵锋都抵达徐州城下了。京城的一帮人是真的吓坏了,连连命令袁世凯尽快派兵遣将,决不能给南方的乱党再闹到直隶、闹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