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帝国1908-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省、县、乡三级行政机关以外,其余之道、府、州等行政区划一律裁撤。
内阁刚设立不久,金宰阗又任命沈家本为大理院院长,在全国各地,依照《大理院组织令》,组织各级法院。
乡一级为初等法院,有权审判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
县一级设中等法院,有权审判民事、一切刑事案件及县及县以下的行政案件。
省一级为高等法院,有权审判一切民事及刑事案件,省及省以下的行政案件。
同时设立中央巡回法院,与省高等法院平级,有权审判一切民事及刑事案件,省及省以下的行政案件。
中央一级的最高法院为大理院,有权审判一切民事、刑事及行政案件。
法院实行四级三审制,即初审不服,可以上诉,二审不服,还可以上诉。三审和大理院审结的案件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但可以请求皇帝特赦。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六十六章 万紫千红总是春(一)
(更新时间:2005…8…11 16:29:00  本章字数:2214)

每一次,当本书的作者登录起点,看到有关《中华帝国1908》的时候,都会感到一种深刻的痛苦和无奈。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的文章会受到如此多的批评。这让我十分沮丧,几乎想就这样停笔,不再写一丁一点的东西。
《中华帝国1908》不是一般的架空历史的小说,它并不类似于《中华再起》、《我回到了清朝》这样让人看来激动不已的大作,它只是一个架构,一个国家的架构,从政权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法律法规到军事制度,这是它主要的东西;当然,它也是一部历史,一部关于中华帝国的简史,这就注定了它有一些空洞的说教,难免让有些人看了不满意。
但我还是想要把这部小说完成,毕竟残缺不是一件美事,即使是虎头蛇尾,也要比有头无尾好得多。只是希望看这本书的读者,不要再对作者加以无情的打击了。
以下为本章的正文:
在这一段时间里,身为中华帝国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的金宰阗皇帝陛下,过得并不轻松,首先是废除军机处,建立责任内阁的事情,虽然有康有为、梁启超、杨度等人的协助,仍然繁多而琐碎,一件小事情常常就会引起巨大的纷争,甚至闹出执政风潮来,让金宰阗极为头痛。其次,有一件事情让金宰阗既欢喜又有些担忧,那就是伊蓝怀孕了。
这并不是一个坏消息。金宰阗已经快四十岁了,以前一直没有子嗣,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事情。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富有天下,家事就是国事,一点也马虎不得。更何况,皇帝的子嗣是未来的一国之君,倘若皇帝绝后,中华帝国的传承也就有了问题,说不定某些后世的历史学家会写上:大中华帝国,国力昌隆,世界瞩目,万邦来朝,最后一世而亡。这岂不是一个大笑话。
金宰阗绝不想落这么大一个笑话的。所以,他每天晚上都要在皇后和伊蓝这些肥沃的田野上耕耘,结果,皇后没有什么动静,伊蓝倒先怀上了。
当然,伊蓝也不是不可以怀孕,问题在于,她是一个法国女子,在某些固执古板的老顽固看来,就比畜牲禽兽好那么一点点,怎么能为堂堂的中华帝国皇帝生孩子呢?按照《中华帝国宪法》,假如伊蓝生下来一个男孩,那以后岂不是有可能成为中华帝国皇帝么?
就为了这样一件事,金宰阗没有少受大臣的折磨。当然,伊蓝的心情也不会太好。
在即将生产和改变生活规律的时刻,凡善于反思自己行为的女人常常会产生一种忧闷的心绪。在这种时刻,她们通常是检查往事,制订长远规划。伊蓝皇贵妃脸部流露出沉思和感伤的表情。她把手放在背后。从房间的一角向另一角迈着疾速的脚步,张开眼睛向身前望去,沉思默想地晃着脑袋。她莫非是害怕生小孩时的疼痛,抑或是为生产时的危险而忧心忡忡,——也许二者兼而有之,显然,她只是不想让人家望见她有这种心境;她听见门斗里的步履声,就连忙放开倒背着的手,在桌旁停步了,好像正在捆扎匣子上的布套,脸上带有平常那种宁静和神秘莫测的表情。这时分,可以听见中华帝国皇帝的沉重的步履声。
时候又是晚上,金宰阗又来到了伊蓝的寝宫,他很想再在这里度过一晚。
太监和宫女们连忙跪下来请安,而伊蓝也准备按照法国的礼仪行屈膝礼,却被金宰阗拦住了:“你怀孕了,就不要这样多礼了。”——这段话是法语。接着,他又含笑对着太监宫女们说道:“起来吧。”
伊蓝也笑了笑,偏身坐在金宰阗对面的炕沿上。金宰阗慢慢走近,发现屋中新挂了一幅国画,却是一幅《洛神车马图》。画的是洛水之滨,曹子建肃然悚立于秋叶凋零的杨柳之下,怅然仰望对面,中间隔着一泓秋水。河对岸云腾雾罩,一辆龙车,饱马怒腾,隐约间万神相随,宝幡、衣带随风飘摇。中间簇拥着洛神,云鬓妙发,风环垂苏尊贵无比。洛神双眉颦蹙,斜对下方曹植,似乎在轻轻谆嘱着什么。曹植却一脸茫然,双手略略平摊,似乎在嗟叹,又似乎在呼唤……画图已经很旧,纸边发黄变得有些焦脆,卷轴却是新的,画儿左下方题跋已漫患不清,上下天地押着密密麻麻不计其数的图章,显见是一幅极为名贵的古画。金宰阗不禁问道:“这画是哪里来的?”
“是皇后差人送过来的。”一个太监回道。金宰阗望了望伊蓝,用法语问道:“在这里还住得习惯么?”
伊蓝微微点了点头:“还行,就是我到现在还不会用筷子。”
金宰阗转头问太监:“皇贵妃吃的是什么,还是中餐么?”
太监回道:“回皇上话,是中餐!”
“昏聩!”金宰阗气得拍起了桌子,“皇贵妃是法兰西人,怎么吃得惯中餐。还有,皇贵妃就要生产了,怎么还挂这幅画?你们莫不是以为皇贵妃来自域外,在朝中没有靠山,才这样欺负她!告诉你们,整个法兰西国,都是皇贵妃的靠山!”
太监见金宰阗发火,双膝一软跪了下来,连连叩头,口称死罪不已。
“算了!”金宰阗火气消了一些,“以后皇贵妃的伙食,都改成西餐,这幅画,也换成西方的圣母画,你们明白了没有?”
“明白了,明白了。”
“若是让朕知道你们再对皇贵妃不利的话,小心你们的脑袋!”
伊蓝很少见金宰阗如此发火。说实在话,她并不喜欢他那种奇怪的激烈的脾气。在伊蓝的心目中,金宰阗应该是一个非常富有、聪敏、出身望族,再加上中华帝国皇帝的尊贵身份,而且是一个迷人的男子。再好也没有了。可是,他却不喜欢金宰阗发火,那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啊。愤怒是魔鬼,一种可以吞噬人们纯洁心灵的魔鬼,她可不想自己的丈夫就这样被魔鬼给吞噬了。
“My lord。”伊蓝说道,“您为什么要发火呢?”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六十七章 万紫千红总是春(二)
(更新时间:2005…8…12 9:46:00  本章字数:3527)

“没什么,伊蓝,”金宰阗的口气温和了下来,“朕只是让他们好好照顾你。”
伊蓝脸上露出了笑容:“既然是这样,那就谢谢你了,my lord。今天晚上,你要留在我这里吗?”
金宰阗尴尬地摇了摇头。伊蓝怀孕了,为了她们母子的健康,这段日子,金宰阗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留在伊蓝这里过夜了。
“朕还有些公务要办,所以今晚得留在乾清宫。”
“是这样啊。”伊蓝叹了口气,道,“公务是紧要的,皇上不必陪着我了。”
她的语气有些不豫,其实在伊蓝的心里面,还是希望金宰阗能够留在自己的身边,即使什么也不做,她也满足了。
金宰阗知道伊蓝不高兴,劝道:“你不要叹气,忙过了这段时间,朕就会来陪你的。”
伊蓝轻轻摇头,道:“不要叹气,不要叹气……你说的对,my lord,我为什么要叹气呢?”说着,伊蓝就轻轻唱了起来:
Sigh no more; ladies; sigh no more;
Men were deceivers ever;
One foot in sea; and one on shore;
To one thing constant never。
Then sigh not so;
But let them go;
And be you blithe and bonny;
Converting all your sounds of woe
Into Hey nonny; nonny。
Sing no more ditties; sing no mo
Of dumps so dull and heavy;
The fraud of men was ever so;
Since summer first was leavy。
Then sigh not so;
But let them go;
And be you blithe and bonny;
Vonverting all your sounds of woe
Into Hey nonny; nonny。
这是莎士比亚写的一首诗,金宰阗明白它的意思就是:
不要叹气,姑娘,不要叹气,
男人们都是些骗子,
一脚在岸上,一脚在海里,
他天性是朝三暮四。
不要叹息,让他们去,
你何必愁眉不展?
收起你的哀丝怨绪,
唱一曲清歌婉转。
莫再悲吟,姑娘,莫再悲吟,
停住你沉重的哀音;
哪一个夏天不绿叶成荫?
哪一个男子不负心?
不要叹息,让他们去,
你何必愁眉不展?
收起你的哀丝怨绪,
唱一曲清歌婉转。
于是金宰阗微笑了一下,道:“别担心,伊蓝,朕不是去找其他女人。尽管世上女人无数,但只有你才是金宰阗心上情人。”
我眼睛扮作画家,把你的肖像
描画在我的心版上,我的肉体
就是那嵌着你的姣颜的镜框,
而画家的无上的法宝是透视。
你要透过画家的巧妙去发见
那珍藏你的奕奕真容的地方;
它长挂在我胸内的画室中间,
你的眼睛却是画室的玻璃窗。
试看眼睛多么会帮眼睛的忙:
我的眼睛画你的像,你的却是
开向我胸中的窗,从那里太阳
喜欢去偷看那藏在里面的你。
金宰阗也对着伊蓝念了一首莎士比亚的诗,才离开这里,回到乾清宫。
这一晚的公务并不多,金宰阗所要做的,只是签署两项法典:《中华帝国民法典》和《中华帝国刑法典》。
其中,刑法典的编制和修订要容易一些。中国本身就有一套完备的刑法体系,形成了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国法系。这从世界上来看,也是很有特色的。中华法系在历史上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而且对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的法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华法系开始形成于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到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成熟。最初的国家与法产生于夏朝,以后经商朝到西周时期逐渐完备。经过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大变革,成文法在各国颁布,到秦朝时中华法系有了雏形。秦朝的法律制度从现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来看,已经很完备,初步确立了中国古代各项法律的原则。
此后,经过西汉和东汉,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八百多年的发展,到隋唐时,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都很成熟,自成体系了。代表性的法典就是保存至今的《唐律疏议》,这是中华法系完备的标志。唐朝以后,宋元明清各朝都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朝代的法律制度。日本所学的正是隋唐的法制,至今日本还用的省(相当于中国的部)、地方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府、道都是学习隋唐法制的结果。
中华法系的特点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第二,礼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则。第三,刑法发达,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
一,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中国古代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国家最高立法权。一切法典,法规皆以君主名义颁行。皇帝的诏敕往往直接成为法律,皇帝可修改,废止任何法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治阶级的总代表,皇帝的人身和权威皆受法律的严密保护,不论有意无意,稍有触犯,即是重罪,。皇帝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不承担任何法律义务,
历史上从无治君之法,虽言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很少有见刑法皇帝的。而法律一直是皇帝治理臣民的工具。皇帝又拥有最高司法权,一切重案,要案,疑案,以及一切死刑案件(隋唐以后)皆须皇帝裁决批准。皇帝可以法外用刑,也可法施恩,赦免任何罪犯。
二,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法律不受宗教影响,而强调遵循礼教,强调维护纲纪伦常。礼原是氏族社会末期祭祀祖先神灵的习惯,后来逐渐演化为阶级社会确定人们血缘关系亲疏尊卑和社会等级的行为规范。经过汉儒改造,礼融进了诸子中的可取成分,又成为礼教,成为指导立法,司法的原则和理论依据。其要旨即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由此衍生的“亲亲”,“尊尊”的政治和伦理原则。在这种原则下,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定为法律,“七弃三不去”,“八议”以及丧服制度等,相继入律,并为后世法典很沿用。同样的行为不一定同罪,同样的罪名不一定同样处刑。行为人的的等级身份和血缘关系成为定罪量刑的必要前提。在民事案件中,直接以礼教原则处断,更屡见不鲜,“三纲”强调维护君,父,夫的特权,而君权高于一切,皇帝之下,尽人皆臣妾,根本无所谓法律权利。礼教力倡“无讼”,“息讼”,也导致人们的权利意思非常淡漠。
三,法律以刑为主:《说文》:“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之不直者去之,从去。”夏,商,周文献中的“刑”即是法。春秋时一些著名的成文法还称《刑鼎》,《刑书》,《竹刑》。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法”才具有法律的涵义,而律也作为成文法的主要形式出现,并逐渐被普遍采用,承传下来,则是战国中期以后的事。古人刑,法,律三字往往通用。历代正史记述立法,司法活动的“志”,称《刑法志》(《魏书》称《刑罚志》),律条繁简,刑罚轻重,往往与德礼隆替相对,作为关系王朝盛衰存亡的大事,大书待书。法官司通称刑官,。自隋至清末改制前,中央主管司法行政,审判的官署通称刑部。总之,刑始终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主题。古代没有部门法的划分,历代法典…………律通称刑律,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统统规定于此,统犯罪,处以刑罚。另一方面,专制君主无视下民的主体权利,平民百姓也不具有这种意识,并以“对簿公堂”为耻,为累,一般民事纠纷也无关政权安危大局,商品经济又长期不发达,如是等等,致使中国古代民事立法偏枯,与刑法畸重形成强烈反差。
四,司法从属于行政:皇帝“口含天宪”,握有国家最高司法权,已如前述。历代中央虽设司法机构,但辅佐皇帝的重臣,如冢宰,丞相,宰相,内阁大臣等,完全可以过问司法。中央某些行政机构长官也可干预或参与司法,而司法长官无一般无权过问行政。在地方,一地行政长官即兼理同级司法审判。宋元明清对地方路,省一级虽专设司法机构,但仍处于地方行政长官控制之下。狱讼是否得平,自汉以来便是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主要项目之一。历来中央地及地方的循吏,清官,除廉洁勤政之外,不少以执法公正,不阿权贵,善于审断疑案,敢于一反冤假错案而著称。正因其作为“民之父母”官,而掌握了司法权。

第二卷 光华维新 第六十八章 万紫千红总是春(三)
(更新时间:2005…8…13 8:56:00  本章字数:2675)

正因为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大清律例》也就让位于《中华帝国刑法典》了。
《中华帝国刑法典》是英美法系(海洋法系)和大陆法系相结合的产物。中华帝国制定的法律,大多以德国和日本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