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秦朝当皇子-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始皇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鱼家叛军折翼于南门,同日,迅速凝结的冰墙将鱼家叛军阻拦于外,不得寸进。而此时,鱼家显然不知道扶苏已经在鱼家“铁扇公主”肚子里狠狠搅和起来了。

十二月二十六日,是冀县尤为转安的日子。因为冰墙的出现,鱼家再难发起强攻。因为数次攻城失利,鱼家的损伤已经达到了一个骇人的数字。为了强攻,尤其是在有一支强兵防守的冀县强攻,鱼家激励的军心下发起极其残酷的攻城战。

无论如何,城池守军在战斗之中都占有优势,如此,为了抵消这些优势,鱼家付出的代价极其沉重。在冀县城内修养的伤卒有近两千人,而鱼家为了取得这个战果,付出的伤亡则有将近六千人。三倍的付出才取得的击杀击伤数却并没有达到攻破哪怕一面城墙的战果。冀县纵然到了最危险的境地也没有被叛军攻下城墙。

鱼家付出了这么巨大的伤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战果。这对鱼家的士气是极其沉重的,而截止至二十六日的总攻让鱼家的军械、军粮、军资损耗都达到了一个庞大的数字。失败的结果让鱼家在短期之内再也没有力气发起进攻,甚至连一处发起猛攻的实力都没有。

被迫转为沉寂的鱼家终于发现,等到二十七日的时候。武陵后方在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应该发来的物资补给竟然没有一点一滴送到前线。而情报给出的线索竟然在接近狄道的时候就被截断。

冷寂的气氛凝滞了整个鱼家中军大帐内的空气,众人莫不惊骇地计算着最坏的结果。

二十八日,扶苏重归天日。在一月之内第一次站站到了地面上。与此同时,掌握了武陵的扶苏当然十分直截了当地截取了送往鱼家前线的军资。重新恢复对权势掌握的扶苏让特科联系了墨家力量,透过特科和李家、墨家残余势力的联合,扶苏救出了被困密牢中的李家族长李超以及诸多族老。率领扩编后的讨逆军,扶苏只用一千五百人便里应外合进入了郡城狄道。

始皇三十六年,正月初一。原本应当欢欢乐乐的新年被战争的鼓乐打破。停驻在北地郡义渠城的长城军团援军收到扶苏传来的密信后迅速拿起不过七日所需的军粮,择精锐五千急行军奔向陇西。

正月初五。距离冀县更近的凤翔。原本停滞已经有半月之久的朝廷援军在打听到狄道收复鱼家叛军孤魂野外外,迅速强行军“救援”冀县被困“友军。”

正月十三,东北五千余名精锐步卒在狄道野外向企图攻城的鱼家叛军发起进攻,激战一日,鱼家哀兵奋发数次击退九原援军。但损失颇大的鱼家叛军也失去了对狄道攻城的能力。

正月十五,正东方朝廷一万大军向鱼家疲卒发起进攻激战野外于日出至日落。日暮时分,狄道守军联合九原援军发起突袭,打破鱼家中军。乱军之中,鱼阳古身亡,鱼家核心子弟尽皆战力竭而亡。

始皇三十六年,二月初一最后一部分藏于山野的鱼家叛军归降。至此,动乱了秦朝腹心将近半年的陇西之乱至此终结。经历了小半年战事和政务锻炼的扶苏也将面临咸阳对他的决断。当然,这个决断扶苏在一年前就已经有了资格参与。只是……最终的结果仍旧要始皇去下结语。

扶苏在陇西的日子也将到了尽头,即将返回咸阳的扶苏也失去了继续滞留陇西的理由。同样……月芷也将回到神农大山。

用尽心力的扶苏终究没能将月芷留在身边,二月初七,扶苏一整日都坐在城头上,看着西去东升的太阳。那回眸的浅笑不停在脑海回访,许久许久。

【第二卷卷终。第三卷,龙潜北域即将开启】

【个人觉得第二卷实在超纲许多了……所以,这些上万人规模的大战就没写了。毕竟到这里鱼家叛军就是个傻子数面围攻下也能胜利,写了下去就乏了。第三卷就要开启,很多资料和人名都要找啊找。最近还发现了那个超级大BUG。这里更正一下,扶苏到眼下是始皇三十六年~~】

【这章发的早,早上就发了。等会再跟上一个卷末感言,是个人想对大家说说的事情……】

龙潜北域

第一章:恩典未及国患深

袅袅青烟升起之后迅速飘散全无,融入空中全无踪迹只留下沁人心脾的香气提神醒脑。檀香炉子外,是肃穆沉静的大殿,冬日的朝阳懒洋洋地散发着光芒,斜照入户,房内却无需她的温暖依然温暖如春。

显然,这是一座宫殿,是冬日亦不曾断绝阿房宫工程下新建好的一处行宫。无需感叹秦人的智慧,这个终结天下六国的有史以来最强国度拥有着的是这天下最丰富的技术储备,不过大半年过去,供给始皇享受的寝宫和行宫已然修建完毕。只不过,帝国的各个官署办公场地仍旧没有落幕,在咸阳旧宫的各个官署来往阿房宫实在有些麻烦了。

也仅仅是麻烦了些,扶苏站在高耸宫殿的台阶上回首远望远处天际的那些旧宫,心中这般想着。

今天已经是始皇三十四年三月十三日。关于陇西那场动乱似乎徒然沉寂了下来,从引起火星到最终覆灭,经历了小半年的陇西之祸却消失在了众人的记忆之间,沉默在诸人的口舌深处。

当然,这仅是对于民众而言;因为他们终是善忘的。但对于朝廷而言却根本不可能忘记、漠视。

陇西是秦国国土的腹心之地,虽说单纯地理上的腹心应当是河洛之地。可事实上崤山以西的秦土才应该是秦国的根基,如此,陇西郡自然是秦国的腹心之地。

秦国能雄霸天下离不开其国民的支持,秦人淳朴,好战嗜血勇于公斗怯于私斗这些都是秦人的优点当然还有更多的来不及赘述了。但就在如此腹心之地,老秦人聚集之所,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秦人跟随叛军。除去那些参与叛乱的门阀大族的子弟,竟然有许多平民子弟,普通良家之子也入了鱼家叛军反叛,这让咸阳的高官们心中之惊悚难以想象。

秦国不是没有经历过叛乱,事实上朝堂之上的诸多大臣们心中都清楚,住在六国宫内的那些六国王族们一日都没有放弃对六国故地的渴望。同样,留在六国故地的那些前六国贵族们也一直留着不轨的心思。可有多少一心为国大臣会将这些事情告之皇帝,然后去彻查此事?

跟六国遗族勾结起来的高级官员或许没有几个,但被六国遗族喂饱的中级官员或者贪鄙的中高级军官绝对不少。居于朝堂之上的九卿高官不会跟六国遗族勾搭到一起引起皇帝的猜忌,但他们隐秘人群之中的门徒,党羽会是如何,谁又能知?此番,陇西鱼家能如此轻易掀起大祸如何不是帝国官僚下那些蛀虫的功劳?

陇西鱼家的叛乱也许是扶苏来之后引发历史大车轮的扭动,从而走向了另一条道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其间的前因后果的确可循。

帝国的统治根基被动摇了,这是一个令人黯然神伤却有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尽管朝堂将事情控制得不错,而且一郡之内的叛乱始终没有蔓延到陇西之外。但民众之间的闲言碎语和诡秘表情下的恶意揣度仍旧是一个令人着恼的事情。好在,这个帝国依旧昌盛,当然,若是始皇帝能过节俭一些那就会更加昌盛了。扶苏这般想着,摇头失笑起来。

鱼家叛乱的结果当然是鱼家被夷九族,虽说是夷九族,却并非所有鱼家人都被杀了个干净。比如原陇西郡丞鱼朴,这个被鱼家放逐到月氏人部落的前朝廷高官。

鱼朴没死,第一是身在月氏人部落朝堂的人还管不到那里去,当然,朝廷若真的下了决心大军过去,月氏人若是交了当然皆大欢喜,若是不交兵戎相见也不含糊。不过这些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有许多鱼氏族人在叛乱之中是立功了的。

株连九族的确是要全部杀头,不过鱼朴因为在陇西帮过扶苏许多,而且鱼朴之子鱼楠最后也投诚而来,也就没杀了。最后,加上武陵地下的鱼澶和投诚而来的房翩这些跟鱼家有牵连的人都被赦免的罪过。

不过鱼朴鱼楠父子和鱼澶因为和鱼家有血缘关系都被贬为平民,永不得入官封爵等于是断了鱼家崛起的道路。

至于房翩,则因为投诚了扶苏,被扶苏保了下来眼下是扶苏幕僚集团之中的一号积极分子,和蒯彻一起负责对西行商路的开发。扶苏在武陵地下大捞一笔,得钱近百万,珠宝金银锦帛值钱近三百万!若是不算那些海量的粮米、武器扶苏只怕身家已然过了千万,就是临淄的那些豪商也没有这么多的家产。

扶苏从造纸术到缺钱打开西行商路,这一系列的事情实在想不到竟然逼得陇西里这个几乎是国内顶级豪门的鱼家造反。当然,鱼家本就有造反之心,只不过阴差阳错被扶苏给牵引出心中恶念提前发动罢了。

说到底,扶苏近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已然是没了财政危机。当初区区不过二十万不到的特科预算只不过是小意思而已,就是一次性将整个天下的特科网络都铺开扶苏也有足够的财力了。

当然,在现阶段的情况下,扶苏是没有那个人力和精力去布局覆盖天下的情报网络了。而且眼下身居咸阳,扶苏又不得不装低调。毕竟,眼下扶苏在朝臣的眼中形象已然大变。原先的温润君子成了铁血战将,任谁也心中嘀咕。

叛乱之后,平乱之功当然是一大热门话题。不过这个热门已经被解决了,但依旧是众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先是扶苏,被免去陇西监察御史的头衔带着扩充至一千人的卫队回了咸阳。这个卫队就是以前的讨逆军,不过被扶苏收编成了卫队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被始皇下令解散,而期泽原先的军侯身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因为,这一千人在战后被当做奖励成了扶苏的私人卫队。一千人,差不多也就一个千人主领导兵力,比起先前三百人也多不到哪里去。但在扶苏坚持的精英化使得眼下扶苏这支军队虽是一千人,战力却堪比一支成建制的三千人规模的军队。

扶苏身份特殊,年纪尚小挂一个一郡监察御史的职位已经是从权从巧处置了。毕竟,纵然是皇子年纪轻轻不过冠礼之年就担任千石高官,实在让人非议。周公尚俱谣言,朝廷眼下皇子派里胡亥领先许多,扶苏若不聪明点,岂不是树立靶子挨打吗?况且,陇西鱼家也是有被扶苏逼反嫌疑的,只要是消息灵通的明眼人,如何看不出期间的问题。这个非议,在朝廷之中流传颇,一定程度上让扶苏受到了一层莫名的阻碍。

扶苏身份特殊,加官晋爵是不可能的了。可光是赏赐钱帛扶苏又不缺,而且还显得不甚肃穆尊重。官禄扶苏都不缺,这个事情还真难办了。

这时候可没有荣誉奖励的,若说有类似的,那就只有二十等军功爵了。可那玩意更不适合扶苏了,作为皇帝的顺位继承人,扶苏天然上拥有对全国军队的统帅效力只等一登基就能实现。你若弄上这军功爵,那岂不是将扶苏绑在了一介臣子的身份上?

思来想去,可是让李斯冯去疾诸多执宰想破了头。好在,最后还是始皇金口一开,以皇帝的身份下诏嘉奖,虽说全是口头上的奖励,末尾却是将这一千人的卫队送了过来而且好授予了适量扩充的权利。不要小看这一千人的军队,尽管各个豪族拉上庞大的宗族子弟和门客就能组织起军队好几千,但天下间还是政府强大皇权昌盛的。你一个豪族,无论如何私兵也只能在黑暗之中存在,顶破天百十人的护卫罢了。

一千人,还是精锐,踏破一个郡中豪族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知道,依照秦律,调动五十人以上的军队就需要皇帝的许可了!

一支允许扶苏调动的千人卫队自然是对扶苏极重要的实质性奖励,可比起平叛之功,似乎还缺了些什么。扶苏这般想着,也回想起了平叛后其余的嘉奖和任免。

首先,阻碍了北地郡义渠城援军进发的那名军需官当然是被撸了,至于会不会复起那就另说了。

还有就是在凤翔停步不前的那一万人军队的主将,那主将身后背景也不弱,而且也是受到了胡亥一系的影响又有军功,不痛不痒的一批嘉奖既不升也不降也算是两方打平了。

不过若算上周校那一局,就是扶苏微胜了。汉中郡是大郡,也是一个富庶且地理极其重要重要的大郡。周校从郡尉升职郡守,而且还战时领军,这对周校影响力的提升和地位的提高都是十分闪耀的。而周校的墨家背景和扶苏背景又是刻得深刻的,如此,扶苏在这一局胜了。一负一平一胜,倒是知耻后勇,又恢复不少以往的声势。

九原援军上官牟、凤翔军的主将【名字暂且按下】、周校、李超等等一系列的嘉奖调动下来在今日早朝到已经下来。在各式目光下,扶苏面色平静,看不出丝毫情绪涌动。

前面这些人的嘉奖、任命都出来,扶苏一直安静等着,却到早朝散去之后仍旧没有得到他的结果。扶苏心中想不明白,也猜不出始皇心中那些沟壑。平白的,心中却有想逃脱咸阳这个大牢笼的感慨。

咸阳城中仍旧是盛世之象,可扶苏却亲眼目睹过陇西乡村内、坊市间的情形。对这个国家眼下的病征知晓已然要超过高坐皇位的那个父亲,甚至,扶苏都有些后悔从九原回来了。至少,在九原扶苏还可以帮助那些修筑长城劳役下的百姓。可身在帝都,身份尊崇的扶苏却束手束脚根本施展不开。

阶梯很长,也很漂亮,光滑洁净的地板上几乎要映出扶苏的影子。此刻,扶苏将刚才想得有些多的东西抛出脑后。接下来,也许就要面临始皇对他儿子的结语了。

他,很想听听父亲的判词。扶苏心中想着,也许始皇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帝王!

第二章:谁知帝王心

焚香沐浴的嬴政在书房之中召见了他的大儿子扶苏。身在帝王家,感情上的东西就要较一般人淡然许多。不过始皇心中也是疑惑为何会生出扶苏这么一个性子软弱的儿子来。

一直以来,到焚书坑儒那段时间,扶苏给人的印象就是性子软。要做帝王,性子软弱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也是始皇一直以来没有定下帝国继承人的原因之一。

始皇因为对郑妃的歉疚心理,在称帝之后仍旧没有立下皇后,没有皇后,当然也就不存在嫡长子的意思。扶苏的确是长子,胡亥是幼子,可在嫡庶未确立的时候严格上说双方的差距并不大。也就是说,扶苏帝国继承人的身份在法理性上并非不可推翻。

不过始皇至死也没有立谁为皇后,所以,到眼下,嫡子依旧是一个没有确立的事情。

嬴政手中把玩着白子,晶莹如玉的棋子上在手指尖上蹿下跳飞舞起来煞是美观。

对扶苏,嬴政心中竟然有些猜不透。你说扶苏变了,自扶苏北去北域后性子大变,的确是如此胆气有了,也敢担当了。甚至扶苏一力掀起将陇西一大豪族给连根拔了,这种人当然不是性子软弱的人。哪个性子软弱的人能手下染血数千人却依旧气度温和如温润君子的?

身在皇室,扶苏天生就有一股子皇家气度。天下间能与扶苏比拟气质风度的,屈指可数。

可要说扶苏性子不是软弱,嬴政同样也不觉得。

在监牢之中,竟然还想着对身份卑贱低微的人予以照顾从不漠视,这样的行为让嬴政颇为费解。若是其他人做的,你可以说他邀名故作仁义。可这是扶苏做的,扶苏有何需要邀名的?况且这事几乎就始皇和当事人才知道,不传出去能卖甚么名?

以至于扶苏激战时几乎每战必争先就更是对前面的鲜活驳斥了,能身先士卒勇猛作战的军人如何会性子软弱?

眼下扶苏虽说身上还染了些恶名,有逼反朝廷重臣的嫌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