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警之索马里-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解的问题,但是答案在本文的前面已经给出,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
  当美国打下伊拉克时,首先出现的是什么情况?全球油价飙升。油价飙升,交易又以美元结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油价的飙升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也就是说,美国人通过战争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打伊拉克战争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了之后接近150美元,等于一场战争把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三倍。当全世界需要更多的美元去购买石油时,最高兴的当然除了产油国,就是美国政府了。因为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就能以给全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名义,开动印钞机,印刷更多的美元,而美国政府不是慈善家,不会白白把美元给你,你必须拿你的产品去换,从而再一次加入实物换绿纸的游戏。此时美国政府的印钞行为可以说名正言顺,而用不着像金融危机的今天,明目张胆也失信于人地在全世界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增发美元。
  如此这般,更多的美元流到了其他国家的手里,流到了产油国的手里,也流到了需要购买石油的国家手里。这么多美元攥在这些国家手里能干什么呢?除了作为财富的符号让人开心外,就是变为废纸的前景让人担心,因为美元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贬值,天天在贬值,天天都在变成废纸,这个时候你唯一的选择,就是美国人早就为你准备好的选择:购买美国的国债。
  购买美国国债使巨量的美元回流美国,也使美国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债务国。那么,美国为什么需要让流向全世界的美元,再以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呢?因为不担心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的美国,却十分担心短期的资本项目出现逆差,换句话说,一个几乎没有储蓄率的美国,必须始终保持资本项目的顺差,而这个顺差的额度在2001年前后的时候,大约是每年700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需要每天净流入美国20亿美元。因此,美国需要大量的世界资本回流美国,才能保持其正常经济生活的流动性,否则,大部分美国人刷卡透支的好日子就难以为继,因此,美国不怕经常项目逆差,惟恐资本项目逆差。
  为了保持资本项下的顺差,美国会不惜动用战争手段,去打坏别国、别的地区的投资环境,像驱赶羊群一样,把美元驱赶回美国。所以说,表面上看,两次伊拉克战争都和石油有关,但实际上主要是和美元有关。因为只要在产油区打仗,油价就会上升,美元的需求也就会随之上升。如此一来,美国人就可以开动印钞机,印更多的美元,从全球换回更多的实物财富,道理就这么简单。(未完待续。。)


第445章 石油绑定美元?

  美国要打索马里的理由有很多,世界战略格局是一个方面,这点是李岚一早就看到的。而美国经济结构更是让美国不得不发起这场战争的真正理由,奥巴马以和平的面孔上任,如果只是一场全球战略问题,他完全可以忍下来,但是涉及到美元的经济结构,美国忍不了。
  索马里有石油吗?
  不管有没有,对于美国来说,其实并不是关键的问题,而是索马里的石油会流向哪里,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结算,这才是美国考虑问题的根本。
  为什么美国对李岚华人的身份如此的抗拒,如果要是一个俄罗斯人,那情况就大大的不同了。俄罗斯本身就是石油大国,根本不需要进口。可中华进口的石油,一直居于世界榜首。
  这其中就给美国创造了无数的间接性财富。问题就出来了,如果中华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而是从索马里进口石油,那结果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加上石油航道,来至沙特个北非的石油线,都要经过亚丁湾,只要李岚时不时的捣乱一下,也可以让全世界的石油价格大幅度动荡起来。
  并非关键的问题。但也是大问题,索马里石油储量并不少。美国人很清楚,全世界也都很清楚。亚丁湾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一旦开发起来,那就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索马里具有高效开采石油的能力,这点早就不是秘密了,而且索马里自己的炼油设施在世界看来,也十分的先进。航空燃油,一滴都没有进口过,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旦让如此一个国家发展起来,就不是当初沙特那样了,打已经是打不得了。现在也只能通过谈判来进行了。
  理解到这一点,就不难理解美国真正的目的所在,所以,李岚在惊讶的同时,也明白如何去处理这场谈判。
  把索马里生产的石油去和美元挂钩,这点美国十分乐意,也就不会再为难索马里。可是今后要摆脱美元对索马里的影响就很难了。如果不满足美国这个真正的要求,那这场谈判也就没完没了的。
  “如果这场谈判的最终结果是,我们今后出口的石油都是用美元来结算。你认为我们亏了,还是赚了。”心中想法在左右摇摆,李岚一时间也下不定主意。
  “这怎么说呢?福祸相依吧!”娜塔莎很干脆的回了一句。
  “是啊!福祸相依,从时间来看。答应美国人对我们的好处十分的巨大,可要是今后,当我们度过不平稳的阶段。那对我们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把我们的对外经济支柱依赖在美国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此前我还有计划用华元来结算。现在……”李岚摇摇头,按道理来说,眼光要看长远,国家战略本来就需要极强的定力,特别是二十一世纪,战略的决胜关键不是你有多高明,而是谁能够时刻牢牢稳住自己。
  娜塔莎知道李岚制定的九年战略,这个战略目光所望,都是九年后。每三年的计划,都在如期完成,六年的规划也都在前面的三年准备中。所以,所谓的九年战略,是每过三年,综合一切形式而进行制定。
  如今,第一个九年战略已经变成了六年规划,下一个战略方向,李岚还未确定中,战略的延伸还有诸多的考虑。主要还是因为这场战争带来的未来许多不确定性,以及今后的国家政治和经济形式,目前都很不明朗。
  娜塔莎很清楚,李岚是不希望今后经常去调整战略,因为调整战略会让之前不少准备都变得毫无意义,这是为了避免浪费。
  “指挥官现在是在考虑,一旦谈判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候,是否要答应美国的要求?”
  “不错,我也有缓和下与美国的关系,毕竟整天兵锋相对,只会陷入双方都很痛苦的境地,我们今后的战略方向,有一条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发展经济。长期和美国进行对峙,这对我们经济战略,绝对没有任何好结果。”李岚点点头,问题其实都在一个方面上,那就是这场谈判,需要对手让步,那他也要做出让步,毕竟现在的他,还没有一味强硬的资本。
  “叮铃铃!”电话声打断了娜塔莎即将出口的话,接起电话没有多久,便挂了下去,她这才开口道:“指挥官,葬礼仪式已经准备完成。”
  “那就走吧!”李岚点点头,放下文件,起身走出了控制台。
  经过政府部门和索马里穆斯林众多教长的商榷,这场国家葬礼得到了索马里所有人的同意后,便立即开始准备。
  索马里国家陵墓的地址就选在了八卦城东南方向一片延绵起伏的丘陵中,三天的仓促准备时间,终于将陵墓简单修缮完毕。为了尽快安葬那些阵亡的将士,所以一切从简,等阵亡的士兵都入土为安之后,才会慢慢的修缮这片国家陵墓。
  以前,这里就埋葬着上百个阵亡的将士。今天这些阵亡的战士,将以另外一种方式在这里聚集。
  此次战争,三条战线,总共阵亡了将近三千个士兵,其中有七成的士兵都是红警兵团的士兵,剩下的三成是卫戍部队的普通索马里士兵。
  为了完成今天的葬礼仪式,索马里各个清真寺的教长都被请过来,根据穆斯林的习俗。他们要为入土为安的战士,完成净礼。然后战士们的遗体才会被安葬下去。
  回到房间,换上李岚专属的指挥官军装。与同样换上军装的娜塔莎和谭雅,一起走上专车,朝着八卦城西南城门出口驶去。
  沿途可见大量的索马里人,也正往西南方向赶去,宽阔的马路,甚至都出现了一点堵车的迹象。
  大半个小时后,专车便停靠在索马里国家烈士陵墓前。此刻,霍夫曼德、艾哈迈德、苏来曼、史密斯?凯、赛义德、战狼、庄志奋……等一系列红警兵团高级指挥官已经全部到场。
  下车后,李岚向一众军官点头示意。然后便走向了一众清真寺教长的聚集地,向他们亲自表达了自己的感谢,谢他们来主持这场葬礼。
  众人连忙做出回应:“能够为勇士们进行净礼,才是我们的荣幸。”
  李岚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和这些教长以及各族的酋长和长老,开始攀谈起来。
  在陵墓外面,大量的人群开始聚集,不少国际媒体也纷纷赶来。
  时间过去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左右,两根长长的杆子竖起来。降下两条白色的挽幛,白底黑字分别用华语和索马里语书写着:“舍生忘死奉献精神永驻,一心为民卫士风采长存。”
  在挽幛拉开后,远处的公路上。一排长长的车队出现在众人眼前,整整一千五百辆军卡,依次停靠在专用的空地上。由禁卫充当的三军仪仗队。和礼仪队在奏响的哀乐声中,开始了这场葬礼。
  陵墓的四周。近十万人开始安静下来,在低沉的哀乐声中。一副副披着索马里国旗的木质棺材从卡车上推出来,由礼仪队抬着,排成整齐的队伍,朝着陵墓内走去。
  “嘭……”二十二响代表最高礼仪的炮声依次响起,在炮声的迎接下,礼仪队的六个官兵抬着第一个棺木,走进的陵墓。
  李岚以及众多军官,就站在陵墓的入口,敬礼目视着一个个棺木从眼前经过。气氛庄重而严肃。
  在李岚后面,一众穆斯林教长,用清水一一点过从他们身前经过的棺木。这种净礼只是一种表示,因为不可能按照传统的净礼来,只能代表性的做一下。
  仪式并不繁琐,反而十分的简介,可是近三千个烈士,哪怕再简单的仪式,所耗费的时间也不短。
  当哀乐停止之后,近三千副棺木都摆放在已经安排好的墓穴旁,墓碑上面,尽管还有很多都没有雕刻姓名,但照片都已经贴好。
  “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瞻仰这些在卫国战争和人民族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花圈簇簇,白絮飞飞;声声哀乐,阵阵悲歌。
  此时此刻,天空失去了光彩,鸟儿不再吟唱,花儿褪去艳丽,天地似乎也为之动容。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的步伐,来到这块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的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陵园,隆重悼念勇士的英灵,告慰烈士的英魂。
  在这庄重的时刻,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样一个战火纷飞,魂魄托日月,肝胆照后人,砍头不要紧,只要真义在,这是你们的信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你们的梦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你们的气概,鹏展翅,陡蔽乌云;狂飓施威,恐飘鬼国,凭他随处为家,哪里回头是岸,这是你们的生活,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这是你们的胸怀。
  ……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我们——依然活着的人,必须继承和发扬双手掺明月,巧手绣乾坤,勤劳致富的精神,为这个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继承烈士们的遗志,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铸就高尚灵魂,时刻听从正义的召唤……”(未完待续。。)


第446章 情感不会打折

  简单的讲述过后,李岚走下了演讲台,他的脚步没有停歇,径直来到家属区域。
  红警兵团的战士是没有家属的,而在这近三千阵亡将士中,有近九百人是索马里士兵,他们都是属于卫戍部队,这这场战争中,哪怕没有去负责战场正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而这九百多人,其中大半都是有家属,死亡通知书早在三天前就已经下达,今天是他们与自己的亲人最后的告别。
  轻声哭泣的人群,并没有因为李岚的到来而停止。死亡对于每一个索马里家庭来说,在以前就真的跟呼吸一样,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情。
  一个索马里家庭,一般都会生最少五六个小孩,而真正能够长大成人的,其实还不到两个。索马里小孩成长的概率小于三分之一,这是以前的数字,而且这还是一个十分残酷的平均数字。也就是说,在个别地区,小孩的成长率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在与亲人彻底永别的事情上,索马里人看得很开,因为哪怕是那些逐渐长大的孩子,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被抓去当兵。面对这种情况,基本上家人都可以当他已经死了。因为被抓去当兵的人,再也不可能回家。
  如今。他们面对着亲人的永别,是在战场上,为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而牺牲,心中的分量自然很不同。因为这是他们心中的骄傲,不再是庸庸碌碌的去死,而是很有荣幸的葬在这片陵墓中,永远被刻上了英雄的称号。
  他们的哭泣是为了心中的骄傲而哭泣,也是对于一个亲人离去后的伤心之情。
  来到家属圈内,李岚有序的向每一个家庭传递节哀的慰问。
  看着他们怀中拥抱的照片。李岚心中也有深深的沉重。
  一路走来,亲属们的激动以及眼神,给李岚极其深刻的印象。
  当他的脚步走到一个年轻的女子面前时,眼前这个女子和每一个索马里未嫁的女性一般,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了一双灵动的大眼镜。只不过,今天这双眼睛,早已经没有任何灵动的色彩。布满血丝的眼睛,露出了三分哀怨还有六分的悲伤以及一分的绝望。
  这双眼睛。给他带来很大的心灵震动,当李岚把目光放在女子胸前紧紧抱住的照片时,心中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照片上这个一脸微笑的军人,李岚认识。也见过好几次面,现在他还能很清楚的叫出这名战士的名字——库拉塔,一个很阳光的战斗机师。
  战争的残酷。空军是这场战争中最有发言权的,三个战机联队。到战争结束,只剩下了两个联队。其中一个联队已经彻底消失了。六十个优秀的战斗机师连同战机消失在战场上空。
  眼前,照片上的这个库拉塔正是其中之一,他是第一批黑鹰战机飞行员,在李岚第一次视察空军指挥中心的时候,他就站在李岚的身边,如今那张合影,还依然悬挂在李岚的房间中。
  尽管李岚和他并没有太深入的交谈,但是对于库拉塔,他的印象却十分的深刻。到现在,他还很清楚的记得,库拉塔那种活泼的劲头,言行举止都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活力。
  脑海中,李岚也闪过库拉塔的战绩,在经历的十二次空战中,库拉塔击毁了两架法国阵风,一架f…15,一架f…16,最后他是驾驶战机与美军的一架f…18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同归于尽。五架的战绩,如果库拉塔还活着,他就会荣升为王牌飞行员,继续在空军中服役。
  今天,库拉塔依然被授以了英雄飞行员和王牌飞行员的荣誉,只不过他已经不在这人世间了。
  当初,基地一句“他们每一个都是鲜活的生命”让李岚明白红警士兵的价值,现在他更加沉重的去面对战士的生死。对待敌人,李岚可以无顾忌的使用手段,可对于自己的士兵,他一颗心始终在牵挂。
  所以,一直以来,他尽管可以称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