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满唐春-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近刘远的风头正劲,清河崔氏看重、李二器重。再加上手里握着不少项目,这些天,登门造访的人,都快把门槛都踏平了,有人套交情、有人求前程、有人讨论学问、有人想承包项目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人带来了画像,都是一些美女的画像,不是自家闺女就是族中美人,说了一大堆像温驯、旺夫、宜生养之类的话,总之一句话。给刘远推荐偏房。

这些人,有些是认识的。有些是不识的,有些是认识的人介绍来的,为了应付这些人,刘远的头都大了,原来以为不用训练、不用上朝,可以轻松几天,没想到,为了应付这些人,简直就是比训练还要辛苦,这个递请柬、那个亲自上门邀请,刘远发现在一天要赴好几个宴会,每天光是喝酒都头大了。

好在,有崔敬那老小子在,一有什么事,就往他身上推,有了这个超级挡箭牌,省事事力,而拜堂之事,又是崔氏一力承办,刘远的日子这才好过多了。

难怪后世那么多人喜欢当衙内的,敢情这应酬多了,也是个活受罪。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六月初六到了。

今天是崔河崔氏与游击将军兼扬威将刘远联婚的大好日子,天刚刚亮,崔府就大门中开,而到崔府的人络绎不绝,一个个亲朋好友、名门望族、同僚门生等等,领着仆人、携着贺礼,排着长队到崔府祝贺,马车实在停放不下,就沿着府前的大街一直排下去,一眼望不到头,为了道路畅通,崔府还派了下人疏导人流,而当地官府也把捕快衙役全部出动,一来帮忙疏导人流,另一方面也防止有人浑水摸鱼,在婚礼上捣乱,要是今天出了事,估计以前做得再多再好,也没用了。

正是表现的好时机。

去年也办过一次,因为李二突然下旨把刘远召进京,以致拜不在堂,以致崔氏嫁一次女,办二次宴,按理说,上次已经来了,这次就是不来,也没人责怪,但是这次来的人,比上次还要多,规模还要大,很简单,去年清河崔氏虽说还是士族之首,但有太原王氏挑战他的地位,不少人顾忌的太原王氏,不敢大张旗鼓,但今日不同了,不到一年,清河崔氏的地位更加稳固,影响力、号召力更大,而原来的挑战者太原王氏,在到崔氏的打压下,也不敢再蹦跶了。

这样一来,来的人有增无减。

崔府内,打扫得一尘不凡、处处张灯挂彩,热闹非凡,奴婢下人们换上了新衣裳,显得神彩奕奕,一个个笑容满面迎接各方宾客、府内己重新粉刷一新,把碗筷、家什等物换了一遍,显得奢华大气,就连院中的古树,用红绸包着,为婚宴增添喜庆,崔尚留在京城,并没有回来,崔敬是岳丈大人,在大堂接受众人的祝贺顺便照顾崔老太太,而迎宾的重任就落在崔琏还有族中一干子身身上了:“王御史,欢迎,欢迎,百忙中还抽身前来,真是太客气,来人,快领客人上座。”

“卢兄,有些日子不见了,人到就行了嘛,还带了这么多礼,太见外,来人,把礼物拿去登记。”

“司徒侍郎,没想到你还老当益壮,这边请。”

“李伯父,刚才母亲大人还念叨着你呢,来,小侄领你去,母亲大人看到你,肯定很高兴。”

……

客人如流水一般涌入,接待、登记、把贺礼入库,还没到中午,那礼物已经堆满了六个房间,那登记的帐簿已经有厚厚的几大叠,这架式,就是崔老太太的上次大寿也没这么般隆重。

大堂内,早已高朋满座,崔老太太居坐在正中,崔敬作来岳丈大人,不用站着,而是坐在老太太的下首,接受宾客的祝贺,一脸老脸高兴得满脸红光,面对众人的赞颂,都有些忘乎所以了。

“崔尚书真是慧眼识才,替女儿觅了一个如意郎君。”

“就是,刘将军年纪轻轻,己是五品高官,而张某的犬儿,还在玩鹰遛狗,一事无成呢。”

“说起来真是丢人,去年时,卢某还暗中发笑,说崔兄怎么挑了一个无名小子,误了侄女的幸福,现在看来,那是传说中的火眼金睛呢。”

“说真的,刘远的确不错,文成武就,只是那么多军功,只升了一阶,可惜……”

别人嫁女是少一个女儿,因为刘远被逐出了家族,无依无靠,这样一来,自己可以得了一个“儿子”,去年之时,为了维护清河崔氏的名誉,力排众议,崔敬那是咬着牙把女儿嫁与刘远,心里别提多憋闷了,特别是听到那些质疑之声,只能装作听不到或有点苍白无力替刘远解释一番,没想到一年不到,形势都扭转了,刘远实在太争气了,原来的“败笔”变成“神来之笔”,真是太长脸了,崔敬心里都乐开花了。

清河崔氏现在走的是文臣路线,而刘远走的偏偏是武将路线,即使想帮,能力也有限,刘远却在武将哪里闯出一片天,用辉煌的战绩把别人的质疑通通击退,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别人想不服还不行,众人不是感到他官升得快,就是和清河崔氏的作对的人,也认为这官升得慢了。

毕竟那战功摆在那里。

“客气,客气,小婿年纪尚轻,以后还要诸位长辈多多督导、照顾呢,喝酒,喝酒。”崔敬一边客套,一边让下人把各式糕点、瓜果、美酒、点头等物给客人添上。

“敬儿,敬儿。”

“孩儿在”崔敬一听到,马上小跑着走回老太太身边,等候吩咐。

这个大堂里,能叫自己“敬儿”的,除了母亲大人,就没有第二个了,一听到这两个字,崔敬就知老太太有事要吩咐了。

崔老太太笑着说:“你陪宾客吧,我这个老太婆就不在这里掺和,抢你的风头了,老身要看看我的乖孙女去。”

这里来的,多是和崔敬平辈的,老太太在这里,不仅崔敬放不开,就是一些宾客说话也拘束,崔老太太虽然也喜欢热闹,但坐久了也感到心生厌倦,于是提出去看崔梦瑶,看看她准备得怎么样。

“孩儿陪母亲大人去吧。”崔敬恭敬地说。

“不用了”崔老太太摆摆手,在几个贴身丫环的搀扶下,往后堂走去。

果然,老太太一走,场面马上热闹了起来,有人猜枚、有人拿出箭筒玩起了投壶游戏,一时间热闹非凡。

“叔”这时崔雄走到崔敬面前,恭敬行了一个礼。

崔敬难得拍拍他的肩膀说:“嗯,很好,这几天辛苦你了,怎么,有事?”

“不敢”崔雄有点受宠若惊地说:“小远见天气炎热,特地让人弄了两大盘雪糕送来,小侄尝了一下,又清凉又好吃,是解暑妙品,你看……”

“拿一盆给大堂里的贵宾分一分,另一盆,拿着分给那些孩子吧,记得,这东西贵着呢,别给太多了。”崔敬连忙叮嘱道。

这东西好,是个稀罕物,拿出来吃,有品味有档次,估计大唐也就崔府有供应了,拿出来宴客那可是大大的长脸,刘远那小子还是挺有心,就是成本太贵,听说牛进达用一匹名马才换了几盒,后来他娘子还想问,牛进达舍不得名马,没同意,还争了起来呢。

第572章 刘远大婚(二)

“老祖宗,你怎么来了?”看到崔老太太来了,穿着大红嫁衣的崔梦瑶连忙去扶她坐下。

崔老太太轻轻捏了一下崔梦瑶小脸蛋说:“来看看我宝贝孙女啊,嗯,真是漂亮,刘远那小子真是福气,可以娶到这么漂亮的新娘子。”

崔梦瑶本来就天生丽质,明艳动人,穿上大红嫁衣、化个淡妆、戴上首饰珠宝,更是明艳动人,上天好像把所有美好的东西赋予了她:出身名门、环境优越、天生丽质、知书识礼,不仅是美丽、智慧与高贵的代表,还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光模样和崔老太太很像,就是经历也相似,年轻时的崔老太太,也是族中出类拔萃的美人儿,在崔梦瑶身上,崔老太太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这也是她一直偏爱崔梦瑶的原因。

“老祖宗……”

崔梦瑶面色一红,把头埋进老太太的怀里,撒起娇来,崔老太太抱着她,不停地叫乖孙女,显得温情无限。

而在崔府旁边的刘远,却是被快那些人帮忙化妆打扮的人烦死了。

“姑爷,你不要动,很快就好。”

“姑爷,前天不是做得好好的吗?今儿怎么突然忘记了?记得那杯子是斜向上放的。”

“这步子不太对,步伐大了,显得轻浮、步伐小了,又显得刚强之气不足。”

“姑爷,你怎么这么紧张的。汗水把妆都化了,来人啊。快点给姑爷补妆。”

几个崔氏派来,专门教导刘远礼议的老婆子在刘远的耳边七嘴八舌,刘远在她们的“轰炸”下,一会坐下让她们在自己的脸上涂脂抹粉,一会又要练习一会行礼议的动作,头都大了,好像上次还没有这么麻烦,这样说为了照顾清河崔氏的体面。不能在一个宾客前失礼,所以在礼仪上,要做到足,天刚刚亮就开始折腾,刘远都有些不胜其烦了。

名门望族都有一套很严格的礼仪,像怎么说话、怎么讨喜、怎么走路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刘远前二天做得还可以的,没想到今天刚起应床不久,这些老婆子又要求刘远做多一次,睡完一觉后,好像忘记了不少,做得又不能让那些老婆子满意了。于是那些老婆子如临大敌,二话不说,当场恶补起来,要不是为了抱得美人归,刘远都想逃跑了。

规矩还真多。

“怎么。小远,怎么一脸不高兴的样子。今天是你的大婚之日哦。”被崔敬派来负责协助刘远的崔雄调侃道。

这是明知故问,刘远白了他一眼,无奈地说:“哎,你都看到了,那个,叔父,你以前成亲,也是这般麻烦的吗?”

“呵呵,很多人想这般隆重还得不到呢,不同的人,有不同规格的,梦瑶是三叔之独女,又讨老太太喜欢,这才以最高规格来筹办,到时你不仅要一一向诸位长辈敬酒,还要进崔氏的祠堂祭拜崔氏的列祖列宗,规矩还多着呢,崔某不才,在族中地位一般,成亲之时尚没飞黄腾达,所以只是拜完天地、双亲,摆了几桌宴请姻亲,再在祠堂里烧上几柱清香,也就算是礼毕。”

这崔雄出自偏房,地位不高,做了扬州刺史时,尚算一个小角色,可想而知,他还没入仕之时,地位有多低,穷庙出富和尚,就是名门望族,也有几门穷亲戚呢,刘远不再追问,只是好奇地说:“那小侄今天不是还有很多事要做?”

“至于有多少事,我也不大清楚。”崔雄有点幸灾乐祸地说:“其它的俗礼先不说,光是敬酒一项,你需要敬的崔氏长辈就超过百位。”

刘远听到头都大了,别的不说,敬一杯酒,说几句吉祥如意的话,打个招呼、聆听几声教导、收个红包什么的,一个就是二三分钟,那估计也得几个小时了,同样的话说过百次、同样的礼要估过百次,光是想想就吓人了。

“姑爷,你不是说喝口水吗?怎么又闲聊上了,快快快,过来,把那礼仪再练习一遍,老妇把要注意的事再说一遍,要不然到时礼数做得不足,老爷夫人们可不肯放过小的。”刘远刚聊了二句,那教导刘远礼仪的老婆子看到,马上又叫了起。

一听那声音,刘远在苦着脸回去接受那些人培训礼仪,而崔雄则是一脸悠闲地喝着茶。

不知为什么,一看刘远一脸吃瘪的样子,崔雄就感到好笑。

又折腾了近大个半时辰,终于到了迎接新娘的吉时,那两个负责教导礼仪的老婆子虽说有点意犹未尽,但也不能误了吉日,只好放过刘远,不过有一个人到跟着刘远,等到有必要的时候指点。

刘远这才算是脱了难,打扮一番后,就骑着高头大马出发。

“葛大娘,这是去哪?”刘远穿着一身红衣的新郎袍,头戴新郎帽,胸前挂着一朵大红花,骑着一匹枣红色的良驹,在仪仗队的开路下,开始迎亲,只是走的方向不是向崔府,而是向另一个方向,于是忍不住发问道。

葛大娘就是负责教导刘远的礼仪的一位“福人”,所谓福人,就是一些运气很好的女人,嫁得好、儿孙满堂、平日夫唱妇随,白头到老、羡煞旁人,很多人家嫁女,都喜欢请这类妇人为小两口教导、祝福,据说这样可以沾点福气,像这个葛大娘据说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福人”,嫁入夫家后旺丁又旺财,普通人家还很难请得动呢。

当然,清河崔氏可不是普通人家,主动请缨的不知多少。

“姑爷,府上离崔府太近了,像这么得大的事,肯定要好好转一圈的,老太太的意思是,绕着清河城转一圈较好。”葛大娘笑着说。

原来是这样,刘远点点头,这个也可以了解,像清河崔氏嫁女这么大的事,自然是大张旗鼓,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娶了崔梦瑶,那自然是清河的女婿,就这么游一圈清河城,就算不能有幸被邀进崔府吃席的人也可以看看,认个脸熟,这样也不怕到时大水冲了龙王庙,弄出误会,自家人不认自家人。

“看,这是崔家的女婿。”

“好年轻啊。”

“就是,看到了没有,真年轻啊。”

“真是俊,果然一表人才。”

“看起来瘦瘦弱弱的,这个没关系吧?”

“瘦弱?你没听说吗?他是将军呢,带兵到吐蕃和那些蕃奴打仗,立了无数的战功,听说死在他手上的百户长都有十几人呢,你敢说他瘦弱?你敢和试试吗?”

“对,这事我听说了,现在还封了扬威将军。”

刘远骑着高头大马,一边慢慢在走,一边不停向四周行礼,而一路上,不少人对着自己指指点点。

可以总结为,男的多是眼红加妒忌,多是眼红刘远可以抱得美人妇,妒忌刘远可以靠上清河崔氏这棵大树,而女的则是一脸兴奋地讨论着刘远的样貌和才学,不一而足,有的女子还偷偷向刘远暗送秋波,可惜刘远全部无视了。

“新郎倌,快点给喜钱。”

“祝新郎和新郎白头偕老。”

“恭喜,恭喜。”

“新郎哥哥,快点给喜钱啊。”

不知什么时候旁边跟了一大群的孩子,一个个大声叫着,一个比一个一说得好听,叫刘远散喜钱喜糖,就是不少大人也纷纷讨要喜,这样一个占了便宜,二来也叫沾点喜气。

“刘全,东西拿来。”刘远在马上大声叫道。

对于这些事,刘远一早就准备好了,今天是这么高兴的日子,这些小钱,自然不会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一早就准备了一大袋子银豆子,就是用来散喜钱。

用铜钱太小家了,用黄金太奢侈,用银子刚刚好,刘远一早就让人准备好了,弄了几大包银豆子。

“是,少爷。”在旁边听从吩咐的刘全马上把一大袋银豆子递给刘远。

刘远拿过袋子,二话不说,伸手抓了一大把,朝那些小孩子散去,那银子在阳光闪闪发亮,众从感到眼前一亮,一大把银豆子就从天而降了。

“快捡,散喜钱了。”

“这是我的,别抢。”

银豆子一散下,那一群跟着刘远转的娃儿轰的声,吼声连天去抢银豆子。

“啊,那是银豆子,快捡。”不知谁叫了一声,不一会,大人小孩都一起出动,一个个弯下腰,急忙找这从天而降的横财了。

清河是崔氏的大本营,这里民风纯朴,因为有崔氏在这里,逢年过节也会施财施粥,修桥铺路、出资办私塾,供贫苦百姓子弟免费就读,也算是造福乡邻,平日也多以身作则,对当地百礼待有加,这也叫兔子不吃窝边草吧,在崔氏的带动下,清河百姓的素质很好,虽说很多人都在捡银豆子,但没有争吵,显得彬彬有礼。

这和后世一有好处,一个个抢得不顾仪态、甚至还起来截然不同,那素质让人悚然起敬。

“呜呜……”突然间,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因为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