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烽-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批撤出交给地方警备队,如此造成兵力分散和机动兵力的减少。

不过,有一件事即值得高兴也令人悲哀,那就是新军装备的问题。抢来的钱刚刚好将督军府和警备部的部队彻底换装。以前换装都由督军府和商务部协商解决,高勇从未过问,只以为冷兵器的换装并不需要太多金钱,军队开支的大头应该在作战消耗上,可是实际接触后才明白自己的孤陋寡闻,也为战争的残酷与巨大消耗而震惊!

东汉时,军用剑=把/700~900钱,军用刀=把/660~800钱,弓=把/500~600钱,弩=把/2000钱,盔甲=套/6800~8200钱,马甲=套/7100~8600钱,战马=匹/2~10万钱。(注:某位大神根据几位历史牛人的著作统计的,主要出自《居延汉简研究系列》、《两汉军费研究》等等。)

而新军装备的刀、枪比之成本高出许多,每把刀要1500钱,每杆枪要8000钱,每支标枪要1000钱;弓、弩因为需要改装加固,成本增加不少,弓每把800钱,弩每把2200钱;至于盔甲、马甲考虑到工艺复杂和生产成本(包括采矿、炼制、打造),平均下来每名新军士兵的全部铠甲要15000(轻型甲)…18000(重型甲)钱,黑骑兵马甲要13000钱!

当高勇看到装备费用时几乎晕厥过去!全套装备下来:重步兵(刀、重型甲、枪)需要27500钱,轻步兵(刀、轻型甲、标枪x10、弓、弓箭x40)需要27700钱,弓弩兵(轻型甲、弩、弓、弩箭x40、弓箭x40)需要18800钱,龙骑兵(刀、轻型甲、弩、弓、弩箭x40、弓箭x40)需要20300钱,黑骑兵(刀、枪、重型甲、马甲)需要40500钱。若是加上战马,一名龙骑兵需要50000钱,而黑骑兵更高达100000钱!不愧许多人说重装甲骑兵是费效比最低的兵种。

粗略一算,一个步兵师全部装备下来需要金18000斤,机步师要金29000斤,黑骑师要金51500斤,龙骑师要金27800斤,弓弩师要金13700斤。

看着每名士兵需要差不多3斤黄金的天价,高勇险些吐血,暗自庆幸:“幸亏郡府几大行业赚的钱足够支撑,否则……只装备两个机步师都会让郡府破产的!怪不得东汉集十三州之力才勉强支撑三十万左右的精锐部队!战争打的是后勤,更是金钱啊!”

当然,虽然钱花光了,可占领东北平原的好处却是难以言喻的。几年之后,当东北平原的农业有了规模后,完全能够产出足够的粮食,不仅可以支持对南作战,还能开始向北继续占领新地。也许南边还没有拿下交州,北边已经攻到西伯利亚了!

三年时间,高勇终于将整个东北纳入掌控之中,成为东汉末期最强大的地方势力。只是洛阳朝廷对这边的情况并不清楚。

十月中旬,高勇率领得胜之军返回阔别半年的奉天城,面对再次倾城而出的百姓,高勇心中充满了成就与自豪。至少现在他们不必再担心有兵祸之灾,现在的东北可以说是东汉最安全的地方,各民族的人遵守着相同的法律,行使着相同的权利,有房子住,能吃饱穿暖。

几年快速发展,奉天城及其周边已经成为整个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是商品的集散地,粮食、药材、布匹、原料、毛皮、珠宝所有的一切都能在这里买到;这里是交通枢纽,通往各地的道路畅通宽阔,各种马车往来不绝;这里是政令和军令制定发出的地方,虽然洛阳朝廷经常有人花高价买这里的官位,但是他们的钱却全部打了水漂,一旦进入右北平他们就会被立刻监控起来,安排到一个秘密地点软禁。而情报部会借用他们的名字不定期给朝廷送上礼物,用他们的名号发出各种不真实的信息,让东汉朝廷难以摸清这里的真实情况。

奉天城内住着各个民族的人,街上随处可见他们身着异样服饰如汉人一样讨价还价或者四处游览。他们当中有的是商人、有的是游客,但是目的只有一个:亲眼看看这座北方最大最好最繁华的城市。

中平三年十一月,督军府开始在丸都组建第9步兵师,在三江郡组建第4龙骑师和第8步兵师,并且将第6步兵师、所有四个弩兵师升为机动师,这样虽然统治地域辽阔,却仍能在极短时间内将兵力迅速集中并投置于战场。

每个作战团只要300辆马车,每个师是1500辆,马匹在1500匹左右。包括组建中的部队,高勇治下总兵力达到十一万,接近东北八郡全部人口所能供养的极限。现在,东北最需要的就是人口,大量的能够劳动的人口!仅仅依靠自己的生育繁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外部想办法大量移民。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一月,仍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东北百姓又一次迎来新年。由这年开始,右北平以东的广大土地上再也没有大规模战乱的踪影,除少数仍在抵抗的死硬分子外,到处是和平的歌声,到处是欢乐的话语。不同民族的人操着或生涩或流利的汉语进行交谈,不同民族的儿童除了要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外还要学习汉语以及中原文化。在这里诸子百家可以畅所欲言,儒家不再居于主体地位。

都督府后院,高勇陪着苏雪莲、薛兰和任霜在园内散布,苏雪莲看着高勇成熟却不太俊朗的脸庞问道:“哥,今年还要出征吗?”薛兰拉着任霜也以目光询问。

高勇轻轻踩在白雪上,抬头欣赏院内一株雪松,片刻后说道:“不了,今年我要好好的在家陪你们,如何?不过你们还是要继续读书。”

苏雪莲听到高勇不再出征,慢慢将头埋在高勇的肩头,轻柔道:“雪莲有在用功读书啊!不信你可以看我的读书笔记,霜妹的课还是我一手教的呢。我倒是奇怪你是怎么知道那么多事情的呢?莫非你是神仙?”

高勇笑而不答,对着转头望向别处的薛兰问道:“你们姐弟的功课如何?薛奉有没有好好的习武?”

薛兰看到他们亲昵地样子红着脸回答道:“还好了,就是弟弟整日习武艺、看兵书,学业有些荒废。”

高勇伸手将薛兰揽过来与苏雪莲一起搂在怀里笑道:“又是一个好男儿!”随后指向南边说道:“今年我带你们去海边好吗?让你们看看美丽的海上日出!看一看壮丽的海天一色!还有海边的螃蟹、海星和海胆!”他们二人从没听过这些奇怪的名称,薛兰低头默不作声,苏雪莲却仰起头俏皮道:“不许反悔呦!”

新年假日刚过,高勇来到政务院与众人商议如何解决眼前面临的人口问题。

穿着红色正统大汉官服的荀彧最先说道:“现在东北最缺的就是人口,新设立的三江郡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多条河流交错利于灌溉,且地势平坦、气候怡人,唯一的缺憾是人烟稀少。可是现在治下百姓基本上安顿完毕,能够迁往三江郡得实在不多,头疼啊!”

青衣纶巾的陈群说道:“政务参赞的话一点都不错!主公,现在八郡百姓一共只有二百二十余万人,四十余万户。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外族人……”

高勇打断道:“不是外族,是少数民族!他们既然已经臣服于大汉,便是我们的兄弟,只有我们的敌人才是外族!”

陈群笑道:“又让主公见笑了。现在总人口比起中原各州还差得很远,要想办法让其他地方的人迁移过来。就算是流民甚至乞丐都好,只要他们能劳动能耕种就行!”

高勇仰起头看着屋顶,脑中开始努力回忆学习过的东西,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突然灵光一闪说道:“有了!这件事还要靠商人来完成。方法吗……由商务部出面要求那些信得过的商人外出经商时秘密的做宣传,鼓动贫穷或者无地的百姓到东北来。这些商人吗……也不能让他们白辛苦,告诉他们只要能够带回移民,官府会根据人数多少在金钱上给于适当补偿,带回来的越多补偿也就越多。”

荀彧对面的赵胜笑道:“主公,这不是拐卖人口吗!胜担心如果消息外漏会不会引来朝廷猜忌?”

高勇无奈的摇摇头说道:“我们这也是给那些穷人一条活路,不然等一两年后战事再起,或者出现饥荒,到时生灵涂炭悔之晚矣!”

荀彧听出高勇话中含意,试探着问道:“主公,招收流民历来都会引起朝廷注意,彧也担心会不会让朝廷误以为玄菟郡有不臣之心?”

高勇听到荀彧如此在乎朝廷的态度立即想起了一件事,心道:“荀彧是一位典型保皇派,历史上他因为曹操有不臣之心抑郁而终,那么今后会不会也……”高勇转念又想:“哼!如果连这位铁杆保皇派都无法同化,还谈何建立新制度!”遂说道:“这一点不用担心,现在冀州暴乱刚刚平定,朝廷正在为如何安置流民、乞丐头痛,我们这样做也是为朝廷分忧。不过你们说的也不无道理,这样吧……再给张让送些厚礼,现在只能暂时依靠他们了!”

首任税务总局一把手田畴不明高勇话中的意思问道:“高太守,太平道不是被镇压了吗?怎么一两年之后中原还要大乱?”高勇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略作提醒的叹息道:“都是黄巾惹得祸啊!”

不久之后,从东北出发到中原各州经商的商人开始秘密宣传东北的召集流民垦荒的新政,那些饱受压迫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听说还有官府给土地、给房屋、税又少的好地方,当即便有一部分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随商人来到东北。

一踏上这片陌生的地方,他们如堕雾中。这里的官吏没有喝斥打骂与敲诈,没有严查审讯与盘剥;反而态度和蔼的将他们分好队在专人带领下向北方前进,一路之上管吃管住,还有人教他们识字以及告诉他们这里应该遵守的法律。

几天的奇异旅途之后,他们被带到一片一望无际平原,当地官员将他们安置在事先准备好的房屋内,并在分给他们的土地上亲手交给他们地契,告诉他们这五十亩的土地是郡府租给他们耕种的,除五十税一的租金农税外,再不用交任何其他税赋!当然,作为回报,除播种粮食之外,不打算耕种的土地要种上果树或者其他的树木。

当拿到地契并被告知脚下的土地已经归他们使用时,许多人失去了反应,在北方的寒风中站立许久,呆呆的望着脚下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人趴在上面痛哭,有人在土地上奔跑,有人脱下衣服,将黑土抠下包裹起来准备带回住处供奉。

他们不敢相信,或者说不愿相信,这么多年只有官府前来收地、收税、抢粮,却没有见过官府给土地、给房屋、给粮食的,这真的像是在梦中。这些人起初不敢相信,但是当看到周围的邻居也是同样情况后,全部兴奋的安顿下来,而且还托人回到家乡告诉乡亲们这里真的和那些商人说的一样,甚至还要更好。

当这个人回到家乡之后,很开成为一个点,带动周围乡亲举家迁徙,于是中原各州许多底层百姓开始向东北迁移。特别是冀州和青州两个饱受黄巾暴乱影响大州,当地百姓有些还是当年黄巾俘虏的亲属,那些黄巾俘虏获得普通身份后立即得到了土地、房屋,过上了好生活,这些消息也同样被传回了家乡,心动的亲属、邻居也开始偷偷往东北走。当地官府懒得管,经过黄巾暴乱,这些官吏想的就是自己管辖的地方穷人越少越好,不为别的,只图个安全。

当然,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很不正常,引起一些人的注意。首先是一直留意高勇的平原令刘备。自打高勇开始进攻高句丽后,刘备已察觉到高勇目的绝非这么简单,但是至于多少时间能够消灭高句丽以及消灭之后的事,他就无从知晓了。后来尽管高勇尽量封锁吞并沃沮、夫余、挹娄的消息,刘备还是听到了一点风声,虽然不很准确,却也被高勇的举动震惊,两年时间啊!刘备心道,紧紧两年时间就能平定东北并且压得乌桓抬不起头,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现在又开始有大量百姓向东北迁徙,刘备治下的平原每天都有向北方走去的百姓经过。刘备看着奇怪,随便找了几人打听,结果这些人异口同声:“东北官府给土地、给房屋、还给粮食,只要种地都会过上好日子。这位公子,您还是去看看吧,或者你还可以做官呢,听说那里官民平等,官员也是百姓选出来的。呵呵!好地方啊!”尽管刘备听不懂选举、平等,但还是明白了一件事:高勇正在通过给地、给房吸引大量百姓迁到东北。刘备也开始注意平原情况,尽管也有百姓离开,却并不多,再怎么说刘备也是爱民如子,平原县治理的井井有条,对比周围的地方算是富庶之地了。

还有一位关注高勇的人便是在洛阳任职的曹操。黄巾之乱后,曹操能力突出,获得许多朝廷大员赏识,升官迅速。可是由于洛阳消息的局限性,曹操只是知道高勇在四月发兵攻打高句丽,至于其后的事就再不清楚了。

这两人到还好说,最生气的却是公孙瓒。虽然升了官,可是现在幽州他能管辖的也只有西部几郡,还有一位上司刘虞,至于渔阳以东的郡县如铁板一块,他根本无办法控制影响,为这事公孙瓒几次上表,却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更为气恼的是皇上居然下旨将高勇攻占的周边土地作为他的名义封地,而让身为别驾的他无法插手。

至于刘虞虽然是皇族并且位居州牧之职拥有视察幽州所有地域的权力,但是自打上一次被高勇出兵所救之后,自尊心强烈的他一直无法理直气壮的进入右北平,而他派出的特使一进右北平就会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在专人护送下进入玄菟老城,没有一点机会接触外边的真实情况。除此之外,州府对东部几郡的合理合法要求全部得到满意的回复,而不合理的要求全部遭到拒绝。税赋、粮草每年按时送来,分文不少,还额外送给各级官吏许多好处,弄得州府大小吏员全都念玄菟、右北平的好,刘虞命令多被大打折扣或提前泄露。

此次大量移民涌向辽东,公孙瓒知道这是一个扳道高勇的绝佳机会,立即将情况报告给王允。王允得到如此珍贵的情报大喜过望,连夜觐见汉帝。汉帝刘宏听王允说到高勇在北方大肆攻击边族收留移民很有自立的倾向,当即光火起来,立刻请大将军前来,准备商讨对策。

旁边垂手陪侍的张让听到王允的指责后心底大惊,高勇正是他举荐的,而且其后更是不断收到钱财礼物。如今高勇已是张让等人的摇钱树,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失去。于是,趁王允在外等候的间隙进言道:“皇上,臣也曾闻听高勇收留流民、出兵边族,可这些都是好事啊!为何皇上要如此焦急不安呢?”

刘宏奇怪,问道:“爱卿做何解释?”

张让说道:“前几年的黄巾之乱便是因为流民无处安置贫苦难当才让那张角有了可乘之机,其后几年各地陆续发生暴乱也是因为这些无地流民。现在高勇招收流民到边地垦荒、让流民得到安置,不仅能稳定边疆局势,还能减少中原流民数量,这是为了大汉的安宁着想啊!至于那出兵边族,不仅能扩大疆域,也是扬大汉天威之壮举啊!”

刘宏边听边点头,一番言辞后喜上眉梢,忘乎所以道:“嗯!爱卿之言甚是在理!想不到高勇还有如此用心,看来爱卿推荐的都是国之栋梁啊!”遂立刻下旨要高勇一定消灭高句丽纳其土地扬大汉威仪!同时还是听取了王允的意见,谨慎的命令各地禁止百姓迁徙。结果后面的这一条导致官府与百姓的对立更加严重,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王允仅仅在殿外等候片刻,皇帝的态度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大将军不用找了,反而是对王允一通大骂:“好你个王允!朕平日待你不薄,怎的你几次三番要陷朕于不仁不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