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烽-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进蔑视的看了曹操一眼,什么也没有说,迈开大步往门外走去!

袁绍见状,紧跟两步说道:“既如此,请让属下带领精兵护送大将军以防不测!”

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交给袁绍的弟弟袁术带领,跟随何进入宫。刚到青琐门,即有黄门宣旨:“太后只召大将军一人,其余人等在门外侯等!”何进对袁绍自信的一笑,大摇大摆进入内宫。

刚入宫门十余步,张让、段珪、赵忠三人立即指挥预先埋伏好的五十名刀手将何进团团围住,张让怒喝道:“狗贼鸠杀董太后,逼朝廷重臣自刎,擅立新君,今日即是你的死期!”

何进眼见不妙,急退两步撞开身后阻挡之人,转身往宫门处跑去。周围刀手即刻上前围堵,死亡的威胁让何进发挥出超常的力量。一刀手迎面举刀砍来,何进出拳直击打在其鼻梁之上将此人震退数步鼻口喷血。其他刀手看到何进如此厉害本能地放慢了脚步。

张让见状心下大急:何进一旦出宫,这里所有人都将没命!遂夺下身边刀手之刀向何进掷去……

突然,两道寒光直奔何进身后,一取后颈,一取心口……众人尚未反应过来那射向后颈之箭已然穿透何进的肥脖钉在不远处的门柱上!射向心口之箭扎入何进后心愈两寸!

没有什么政治头脑的何进当场毙命,他那肥大身躯瞬间被斩为数段。心脏还在怦怦跳动的张让即刻转身望向射箭之处,看到的仅仅是两个人影闪入门后……

青琐门外的众人久等何进不出,纷纷大声呼喊:“请大将军乘车!”片刻,墙内飞出一个人头,正是大将军何进!张让在墙内说道:“何进谋反,已经伏诛。余等众人,尽皆无罪!”

袁绍一听大怒,立刻带领士兵杀入皇宫之内。曹操也命令吴匡封闭城门,围杀宦官!张让等人见到事情败漏,劫持何太后、少帝和陈留王由北道向北宫逃串。

袁绍、曹操领兵杀入皇宫,见到宦官就杀,一路追赶。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人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带着何太后等人向后门跑去。卢植入宫交印尚未离开,看到宫前烟火冒起,知道出了大事,正要带领门卫前去。突然由前边慌慌张张跑过来两名卫兵,卢植拦住他们喝问:“前方出了何事?”

两名卫兵眼神慌乱,操着浓重的凉州口音回答道:“前方十常侍坐乱诛杀何大将军,属下特来报信搬兵!”

卢植没有丝毫的怀疑,一摆手斥责道:“以后不要如此慌张,快去搬兵保护皇上!”言罢带领几名卫兵向前跑去。那两名操着凉州口音的卫兵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恐惧,随后二人飞一般逃出皇宫奔向洛阳西门。

卢植刚过两门就见段珪挟持何太后而来。卢植大喝一声:“阉人哪里走!”段珪看是卢植,赶紧转向其他方向,何太后见机由车内跳出,被卢植所救。

曹操请何太后出面处理政务,另外派遣士兵追寻少帝和陈留王。张让等人挟持少帝、陈留王连夜奔跑,到北邙山才稍事休息。张让说道:“如今我们只能往北走,希望能够逃到辽东,到那里就没事了!”

恰在此时,河南掾吏闵贡带兵追来,张让看到没有逃跑的希望,只好眼望辽东投河自尽,段珪略一犹豫即被斩杀。少帝与陈留王由于不明情况,躲藏在草丛中。

闵贡不见少帝与陈留王,立即发散士兵寻找。这时西南方尘土滚滚,闵贡定睛一瞧只见一杆大旗上书:前将军&;amp;#8226;董!

当皇宫内张让诛杀何进时,董卓正在帐内与李儒对饮。李儒用崇拜的目光看着董卓说道:“父亲(还没有找到汉时的叫法)果然神机妙算!如此那何进必然身首异处!”董卓嘿嘿笑道:“此乃天意!哈哈哈!”

不久,两名皇宫禁卫风尘仆仆的跑进营帐禀报道:“回将军,何进已遭诛杀!”

董卓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拿起宝剑起身走向帐外,口中激动道:“立刻出发!封锁北邙山!”

一万人马很快将少帝和陈留王寻到,董卓亲自来迎,看到陈留王傲然站立,少帝躲在其身后瑟瑟发抖,便存了废立之心。

何进被杀后十天,消息传到奉天,而这要比同在幽州的刘虞提早至少五天。高勇看着手中洛阳事变的详细报告,再与记忆中的相关印象一一对照,觉得历史并没有多大改变,不由的对郭嘉的智慧感到钦佩。自己仅仅是指出十常侍与何进之间的深层次利益冲突以及董卓的不良居心,郭嘉便完美的推测出了与历史相差不大的过程,而且还提出分别给张让、何进和董卓支招的计策,制造谣言的诡计。唯一没有算准的便是张让拐带少帝逃往北邙山!不过这一点高勇为他做了补足。

郡府会议厅,高勇将洛阳事变的全过程讲给手下众人。除事先知道详情的郭嘉、马成外所有人都是一脸震惊!

荀彧眼中满是失望,叹息道:“想不到大汉要经历如此磨难!董卓护主有功,如果按照主公评价,其很有可能扰乱朝纲成为大汉祸乱之源!如果主公能早些得到消息发兵平乱就好了……”

高勇看着一脸孤寂落寞的荀彧,心中为没有事先告知他而感到愧疚,但是……高勇说道:“现在知道也不晚!诸公要做好准备,平静日子恐怕到头了。”

陈群不解,问道:“主公此话何意?”

荀彧也仰头望向高勇说道:“主公可是要……”

高勇扫视众人,又望向窗外遥远的天边,意味深长的说道:“天下大乱了!”众人顺着高勇的目光望向窗外,只见远处一只雄鹰缓缓盘旋升上浩渺的天空……

凝望片刻,高勇严肃道:“高都尉,出右北平到洛阳与弘农之间的隐蔽道路可打探清楚?”

高顺起身道:“一切顺利,现已经有三条路线可选,保证一个月内秘密到达。”

高勇赞道:“好!如勇所料不错,明年二月洛阳必将遭受兵乱之灾!更会有外族趁机劫掠,到时候一切都要看高都尉的了!督军府做好出征准备,从十月起,东北八郡进入三级战备。政务院务必在十月前准备好军需物资,明年可能会有几场大仗。另外还有在三江郡、辽南郡、汉东郡建设好新的居住区,到时候会有大量的流民涌入,我们正好将他们安置,为将来做好准备。孙泰的三江郡、王信的辽南、汉东二郡务必高度警戒,防止兵马调离后发生叛乱,三江郡还要防备素利、宇文莫槐的偷袭。”

孙泰、王信同时起身傲然道:“请主公放心!”

会议结束后天色已晚,高勇信步来到后院花园内。听着风吹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内心也变得安静祥和。这时一名身手敏捷的黑衣人突然翻墙而入站立到高勇身边。高勇双手抬起摆出太极拳的起手式,问道:“洛阳布置的怎么样?”

黑衣人自信的回答道:“一切准备就绪!皇宫地形已经打探清楚,撤退路线也安排完毕!”

高勇继续打着太极拳,接着说道:“很好!祝你们成功,我在这里等你们的好消息!”言罢,黑衣人对高勇敬了一个军礼,退后几步躲进墙角的黑暗之中,随后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没有错,这就是高勇一手组建的特种部队,专门负责刺杀、绑架、解救人质、协助作战等任务。鉴于这支部队的特殊性,为防止自己的继承人滥用这支部队,高勇准备在以后推行一套全新的体制:特别规定如果要调用这支部队必须经过政务院和督军府两道关,要向这两个机构的参赞进行申请,获得许可后才能调用。当然现在还不是给自己增加绳索的时候。

第四卷 乱世英雄 第一章 灵帝归天(下)

救护少帝有功的董卓将所带士兵屯于洛阳城外,而他为确保安全更将长安留守的十万兵马陆续调往洛阳。每日上朝,董卓均由铁甲骑兵护卫招摇过市横行洛阳,其西凉士兵军纪败坏,到处抢劫、*本地百姓。洛阳居民惶惶不可终日,逃亡之人越来越多,昔日繁华的洛阳城也伴随着西凉铁蹄的践踏迅速衰败。

奇怪的是,此时仍有人敢于踏进洛阳。这些人身材魁梧健硕,满口的辽东口音,多半作为商队雇用的保镖混进城内。他们进入洛阳后很快分散在各个商铺和民居之中。横行无忌的西凉兵在遇到这些操着辽东口音的壮汉时全部退避三舍。不为别的,只因董卓念及高勇早年相助之情,特别叮嘱手下兵将不许对辽东人动粗。

八月初,后军校尉鲍信来找袁绍愤慨言道:“董卓每日勒兵入城,招摇过市,必有异心。应当尽快除去!”

袁绍却冷冷的回应道:“朝廷新定,不可轻举妄动!”

不甘心的鲍信又跑到王允那里述说这一情况,王允也是言之无物的胡说一通,最后答复道:“容后再议!”

鲍信无奈,私自带领部曲返回泰山。

董卓见朝廷没有反对自己的声音,便软硬兼施,将原何进部曲统统招降。由此兵权在握他更加肆无忌惮,野心急速膨胀。终有一日,董卓找来百官,于宴席上借着酒意说道:“天子为万民之主,不可无威仪!而当今皇上十分懦弱,不及陈留王十分之一,吾欲改立陈留王为帝,诸公以为如何?”

众大臣听到后均默不作声,更有隐隐哭泣者。这时一人推桌而起,怒道:“汝是何人?敢妄言废立!少帝乃是先帝嫡子,刚刚继位,并无过错,焉敢乱言废立!”

董卓一看原来是年前升任荆州刺史的丁原。大怒,起身上前欲取其性命,忽见丁原身后一人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董卓看到那冷峻的目光打了一个激灵,心道:“此人是谁?怎让人有畏惧之心!”

李儒看到气氛尴尬,马上打圆场,举起酒杯说道:“今日家宴,仅为饮酒,不谈国事!”

晚上,董卓问那人是谁,李儒道:“此人乃丁原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

董卓哀叹道:“此人如为吾有,何愁大事不成!”

第二日清晨,刚刚睡醒的丁原突然发现床头放有一竹简,细看上面写道:董贼盛怒,欲于今日讨伐使君!丁原看罢大骂道:“董卓国贼,吾与汝势不两立!”遂点齐所带兵马到城西董卓军营外搦战。董卓此时目空一切,立刻提兵迎战。

两军摆开雁形阵对峙,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持戟,随丁原出战。丁原见到董卓来到阵前,破口大骂:“国家不幸,宦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汝无半分功劳,焉敢妄言废立!”

董卓大怒,还未及答话,却见吕布拍马而来,董军一名部将催马迎战,此人本打算在董卓面前立功,故冒死前往。没想到吕布举戟直刺,部将举枪去磕。吕布是谁,那是一员无敌猛将!这部将的本事差远了,全力一枪竟没撼动方天画戟分毫,眼看大戟透胸而过。吕布没有半分停顿直奔董卓杀来。

董卓大惊失色,拨马转头便跑。丁原随即引兵掩杀。董卓大败,回到营帐后唉声叹气,言道:“想不到吕布厉害至此!可惜不为吾所用!”

这时帐下一员将领出班奏道:“主公毋扰,吾与吕布本是同乡。此人见利忘义,勇而无谋。属下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其来降!”

董卓一看原来是虎贲中郎将李肃,立时高兴道:“如此甚好!”

李肃看到董卓已然同意,便要求道:“既如此,属下想借主公一匹宝马,千两黄金!”

董卓立即命人取来赤菟宝马和千两黄金外带宝珠(PS:就是玻璃珠。)十余颗交与李肃。

夜里,吕布见到赤菟宝马和宝珠数颗果然心动。二更时分,吕布偷偷潜入丁原账内,杀了熟睡中的丁原,然后大声宣布:“反贼丁原已被吾诛杀!愿意跟随的留下,不愿意的离开!”于是大部分的士兵当然选择了离开。

第二日吕布拿着丁原的人头投降董卓,并且拜董卓为义父。此时董卓在洛阳已经没有敌手,于是李儒建议早定废立之计!

三日后,董卓再次摆开宴席邀请百官,由于丁原被杀,百官慑于董卓威势,来得很齐。宴上董卓再次提到另立新君。本以为这一次没有人会阻止了,不想那太傅袁隗之侄袁绍站起来怒喝道:“当今天子并无过错,汝要废嫡立庶,想要造反不成?”

董卓这一次冷冷的说道:“天下事在吾!谁敢不从?汝是不是看吾手中宝剑不够锋利!”言罢抽出宝剑砍下案角。

袁绍也不甘示弱,立刻执剑在手高声应道:“吾剑也未必不够锋利!”

李儒急忙在董卓轻声言道:“现今不宜妄杀!”袁绍遂辞别百官,投奔冀州而去。

回去后,董卓大怒,非要杀掉袁绍。这时,侍中周毖、校尉伍琼说道:“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如果将其逼急聚众而起,天下响应者肯定不少,不若给他一个郡守,以安其心!”不久朝廷下旨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九月朔,董卓请少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卓拔剑在手,对众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乃命李儒读策曰:“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

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李儒读策毕,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号哭,群臣无不悲惨。

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曰:“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此人乃尚书丁管也。卓命牵出斩之。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转自《三国演义》第四回)

随后,董卓请陈留王继位,是为献帝,改年号为初平。太后与弘农王被安排进永安宫,由董卓派兵把守,群臣不得擅入。自此董卓开始专擅朝政。

弘农王被关入永安宫后,每日衣食不足,与唐妃和太后艰难度日。一日看到双燕齐飞,弘农王刘辨轻吟一首诗:“嫩草绿凝烟,袅袅双fei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不巧被董卓安排的下人听到,报告给了董卓。

董卓大喜,对部下言道:“哈哈!终于有了杀他们的借口了!”于是立即命令李儒连夜带领十名侍卫前去永安宫。

此时的弘农王正准备与唐妃休息,突见李儒带领侍卫闯进。弘农王大惊,何太后也急忙赶了过来。只见李儒手中拿着红口小瓶,来到三人面前,李儒用淫邪的目光打量了何太后与唐妃许久,才冷冷的对弘农王说道:“奉相国之命,特来送弘农王升天!”

唐妃闻听此言当即痛哭出来,何太后脸色惨白摇晃着退后两步靠在墙上。

刘辨反而异常镇定,平静的说道:“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说完回头深情的望着唐妃轻言道:“希望来世不要生于帝王家!那时你我再继续做夫妻。”言罢转身准备去拿毒酒。

恰在此时,房顶上传来几声轻微响动。李儒乃习武之人,自然知道这是房顶上有人走动的声音。可是永安宫周围有重兵把守,何人有如此本领?李儒猛然紧张起来,张口欲喊:“什么人?”

话未出口,却见窗户“咔嚓”一声被踢破,断片四散飞落。随后黑黑的窗外滑进几个黑影,与此同时“嗖嗖”几下弩箭破空之声传来……李儒身边十名侍卫当即有八人喉咙中箭倒地身亡!

这几个黑影身手矫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