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烽-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遇到这种异常顽固分子高勇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正在烦心之际,大儒管宁站了出来,他亲自撰写了文章,详细解释了新币发行的种种好处,比如税收增加后,对于教育、道路以及农业设施的投入都大幅提高,百姓直接获利,以此表达对高勇的支持,指出发行新币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应当全力支持。

看到大儒管宁都支持发行新币,那些士子再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唉声叹气纷纷打起背包远徙他乡。

不久,邺城扩建完毕,规模堪比奉天,由此邺城成为了冀州的经济与交通中心,更是连接幽州与兖州、青州、并州的枢纽。

一月末,新年的欢乐气氛尚未散尽便又有两条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来:科学院的地质研究小分队在邯郸附近找到了一座拥有大量优质铁矿石的大型铁矿,是为邯郸铁矿;其后另一只小分队在右北平的土根附近找到了第二处大型煤矿——土根煤矿(也就是现在河北省的开滦煤矿)。

新的煤矿与铁矿极大地增强了高勇决战天下的信心,很快由高勇亲自选址位于冀州邯郸附近的邯郸钢铁厂与邯郸军械厂开始动工,而在土根煤矿附近则专门修建了焦炭厂,用来生产炼钢用的焦炭。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二月初,江南扬州依旧是风雨飘摇,孙策与刘繇还在不停地整军备战,庐江郡和丹阳郡硝烟弥漫,战争一触即发。袁术和刘表倒是一反常态地安静,没有任何敌对行动,荆襄与南阳一带歌舞升平。

黄河北岸,饱经战乱的冀州经过五个月的重建已经焕然一新。厚雪覆盖下的土地依稀可见新分农田的印迹,整齐的沟渠纵横田间,新设立的村落依山傍水,田园风情浓郁,袅袅炊烟腾空升起,在夕阳的映照下别有一番韵味。

冀州的主要道路基本修建完毕,主要的城市已经被宽大公路连接。主干道路面平坦光滑,由中间到两边呈现微微的弧形,路边还修有排水渠,既可以防水,又可以保证高速行驶的马车不会侧翻,不过却需要经常地维护修缮。

次一级的道路则采用青石修成,不需要经常地维护。不过由于路面不平整,使得马车无法高速行驶。

在通往上党壶关的官道上,一支没有任何旗号的车队不紧不慢的向着西北方向前进。这支车队使用的马车并非寻常的商人所用,更加坚固的车体以及更多的马匹牵拉是它明显的特征。车队前后左右不断出现巡逻的黑甲骑兵。

大约三十余辆四轮马车,沿着道路不断地前进。每到一处村庄,车队都会停下来。随后便会有人进入当地百姓的家里询问生活状况,询问土地分配情况和过冬粮食的储备等等……没有错这就是高勇。

冀州平定之后,高勇立即开始了在冀州全境的巡游,由南到北,由东到西,深入到每一个百姓的家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这一次来到了最后巡游的地方——高勇实际控制的并州上党郡东部地区。由于这里处于战乱的时间多达五年,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所以高勇特别着重的走访了几个村子,所见所闻让人倍感心酸。

这一日,当高勇一行刚刚出了潞城十余里,便在路上遇到了许多正在赶向冀州的人。看到这些衣衫褴褛、步履蹒跚、面黄肌瘦、显然是逃荒逃难的人,高勇命令车队停止前进,将所携带的部分粮食分发给了这些难民。

看他们饱餐一顿之后,高勇找到了其中的长者询问了情况。

原来这些人都是来自并州北部黑山贼控制区的人,在黑山贼的压迫下他们实在是没有办法活下去,只好逃离家乡,到没有战乱的冀州。

高勇看到他们的样子心里十分难过,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他们赶到赵国,到哪里后便会有人给他们食物与土地。这些百姓听到这个好消息欢腾鼓舞,纷纷跪拜。

当高勇示意他们起身并打算继续赶路时,跪拜恭送的百姓中间突然跑出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训练有素的两名卫兵即刻上前拦阻,谁知这个年轻人用力一撞便将两名魁梧的卫兵撞开!

其余守卫的兵士均大惊失色,立刻抽出刀剑布置盾墙将这个年轻人围住。高勇也是握刀在手凝神戒备。

看到这种架势,周围百姓全部目瞪口呆,几个孩童已然失声痛哭。

年轻人见到被围,放弃了继续前进的打算,扑通一声跪下,边磕头边大声说道:“草民想问将军可是那名振冀州的征北高将军?”

高勇看到这个年轻人竟然将自己近卫机步兵团的士兵撞开可见其力气非同一般,提高警惕的同时也生出些许好奇,此刻又听到个年轻人十分想要知道自己的身份,索性点头回答道:“不错,本将军便是皇帝亲封的征北将军!看你年纪轻轻问这些事情所为何故?”

年轻人再次磕头说道:“草民是并州太原人,姓郝名昭,字伯道。因为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高将军倍感激动,一时控制不住……故此……郝昭自幼习武,天生一身勇力,更在家父指导下略习兵书战策,今日看到高将军爱民如子,郝昭虽然年轻,却愿为国效力,血战疆场!”

高勇一听到‘郝昭’二字,顿时双眼圆睁,嘴巴拉得老长……“莫非此人是那个防守住诸葛亮使其无法进兵的郝昭,想不到……”

高勇急忙命令士兵后撤,亲自下车将郝昭扶起,高兴道:“我早就听过你的名号,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热血男儿正当征战四方建功立业!好,准你所请,以后你就跟着我干!”

郝昭闻言再次跪倒,呜咽着说道:“郝昭拜谢主公!”

高勇轻拍郝昭的肩膀说道:“天公护佑,我又得到了一员虎将。对了,伯道,你的家人?”

郝昭听到“家人”这两个字,眼睛瞬间湿红起来,双手握拳,低声说道:“黑山贼到村内抢劫粮草,家父不甘受辱,组织乡邻抵抗,结果寡不敌众,给黑山贼杀死了!”

高勇一愣,通红的双眼和紧握的双拳足可见证这份深仇大恨。看着这个仅比自己小几岁的人,高勇说道:“伯道,我先送你去奉天军校参加入学考试,通过后要认真学习。等到我们讨伐黑山贼时,你就是先锋大将!”

望见高勇真诚的双眼,郝昭再难抑制眼中的泪水痛哭起来,又一次跪拜磕头说道:“谢主公!谢主公!”

高勇再一次扶起了郝昭,转头望向西北太原方向,说道:“好好的学习知识,我们讨伐黑山贼的日子不远了!”

送别了郝昭后,高勇一行直奔目的地——壶关。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冀州边境以及战略要地陆续兴建了数座边防要塞,每一座都是按照高标准建造:五丈高的城墙,城墙上还筑有城楼以及用于弓箭射击的女墙和墙垛,而且这些女墙和墙垛均属加厚加固型,一般的石块无法将其轻易砸毁。城墙宽达三丈,可以放置霹雳车、弩车和投石器一类的大型器械。要塞内部修有地下粮仓、水库,房屋以石砌为主,有着良好的排水设施,做到了防火防水。

战略要地中最重要的壶关,现在已经被扩建成为了一座真正的关口,高达六丈的城墙,厚重的钢木关门,完善的关内设施,这些准备完全可以保证五千士兵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坚守一年。

当高勇到达壶关看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赵云时,热泪夺目而出,不等马车停稳便翻身落地抢步前行。

赵云同样眼含泪光奔跑过来行礼道:“大哥……”高勇也走向前去:“贤弟……”然后是长时间的相拥……

进入关内,赵云首先带领高勇参观了修缮一新的壶关。“大哥,你看这边……那里就是通往上党的官道,整修一新后由壶关到上党骑兵只有半日的路程,机步兵大概要一日。自从黑山贼撤走后,那个眭固便在上党周围设立了数个关卡严加盘查,士兵也已经恢复到了五万人,不过多半是不堪一击的散兵游勇。况且上党城防已经被黑山贼毁得差不多了,再加上百姓的大量逃往,如今的兵马规模眭固绝难坚持长久。我认为现在是进攻上党郡的最佳时机!”

高勇站立在关墙前举目眺望上党方向,微笑着说道:“贤弟,如果我给你四个军的兵力,部队将令任你挑选……多长时间攻下并州全境?”

赵云手扶关墙望向西北回答道:“两个月!”

高勇“呃?”了一声,大为惊奇,等待赵云的后话。

赵云接着解释道:“并州北部人烟稀少,山地相对较多,不利于骑兵的奔袭作战。况且山路多半缺少修缮,狭窄而危险。此外山地战斗不适宜大部队的集团作战,只能够以团级单位为主,正是此点延长了作战时间,我所说的两个月还要是天气晴朗没有雨雪的天气。至于并州南部要相对容易些,那里地势趋缓,平地多余山地,可以发挥骑兵的优势,再加上守军孱弱,估计多半月便能够解决。”

高勇满意地拍了拍赵云的肩膀,继续问道:“黑山贼的战斗力如何?那个张燕又是什么样的人?”

提到黑山军赵云双目放光,详细地说道:“黑山贼由于是黄巾军演化而来,故此其一直沿用黄巾军的组织战斗方式,不断裹挟百姓以补充数量,虽然现在号称百万,其实不过三十余万能够战斗的人员,其余的全部是老弱妇孺。黑山贼的战斗力比黄巾军要强出许多,有几个能力颇强的将领,比如廖化、杨风等,其主力部队训练要好于上党守军,懂得基本的战法,这也是他们能够生存到现在的原因。根据我军侦查得到的情报:黑山贼的精锐约有五万,此次进攻上党并没有出动,而其它兵马均不堪一击。那个张燕也算是一个人物,领兵作战颇有一套,只是优柔寡断、没有主见、遇事不够果断。”

高勇听完后知道了大概的情况,说道:“贤弟,短时间内我们还没有办法对黑山贼用兵,不过我还是要求你做好准备,特别是这并州的地形一定要探查清楚,我们也许会在明年进攻并州。”

赵云闻言当即摩拳擦掌说道:“大哥放心,这些事我占领壶关后便开始做了。保证在年底前将并州的情况调查清楚。”

高勇转过身望向远处的青山,沉默许久才说道:“如无意外,今年天下将会大乱。秋收过后我打算再次出兵,到时候会抽调大批士兵,那时并州这一带的防御全都靠这座壶关了!”

赵云坚定地回答道:“大哥放心!壶关固若金汤!”

高勇哈哈一笑说道:“好,今天我们就好好的大喝一顿!无醉无休!”

之后数日,高勇着重考察了壶关附近的地形地势,随后便进入了赵国和常山国,探访那里的百姓,直到一月下旬才返回邺城。

为了庆祝新年,督军府的主要将领均赶到邺城。高勇便趁着高级官员齐聚邺城的机会,说出了自己对于改进士兵服装的设想。

“我打算对我军士兵的服装进行改进,以后我军士兵全部改用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新款服饰,分为夏装和冬装。夏装分为两种:常服和作战服。冬装也同样分为常服和作战服。”

高顺听出了一些门道立即问道:“请主公详细说明一下作战服和常服。”

高勇起身拿出了自己画好的四幅草图,详细地说道:“夏装就是在春夏之际穿着的军服,它要求衣料耐用、轻薄舒适,其裁减方式便如这幅图——分为上衣和长裤,这一条是牛皮做的皮带,用于固定长裤和束紧腰身。上衣由四个铁纽扣系紧,袖口和衣领处也要封紧。”

众人边听边看,表情多种多样。

高勇继续说道:“冬装则要采用棉衣以做御寒之用。常服主要用于平时生活所用,比如士兵回家探亲或者休息日外出之用;作战服则用于作战和训练之用。”

贾诩当即拍手道:“主公这个设想十分巧妙,将士兵的军服进行统一,既可以方便管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训练效果,而且特制的军服还可以增加士兵的荣誉感。”

高勇接着说道:“不错,我就是想要培养士兵的荣誉感,让他们为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而感到骄傲。各个军种的军服颜色稍有不同,便于协同作战。”

沮授赞扬道:“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那预备役部队和警备部队也要有自己的服装了?”

高勇点头道:“没有错,他们也要有自己特色的服装,这些就要靠今后不断的设计与改进了!红色代表热血,黑色代表死亡!这便是战士生活的真实写照…军人便是要血战疆场、永远与死神为伴!”

稍顿一下,高勇又说道:“还有,我打算将我们的海军陆战队进行扩编,作为我们海军一支可以独立进行陆地作战的力量。如此一来海军除了可以称霸海上之外还可以进行敌后的登陆偷袭,协助陆军作战;一旦条件允许更可以独立进行进攻作战。”

戏志才点头微笑道:“主公打算如何扩编?”

高勇说道:“我打算首先组建海陆1军,驻扎在……夷州东港。”

贾诩听完,闭目沉思旋即笑问道:“主公是不是计划趁火打劫啊?”这一问,众人都露出了疑惑的眼神。

高勇笑而不答,神秘地说道:“这个嘛到时候自会明白。张颌,任命你为海军陆战队总长官兼第一军军长,邹丹、赵弘二人为副官,即日起在幽州、冀州的海港招募新兵,三月后务必成军,之后等待命令进入夷州东港训练。我的要求是:半年内形成战斗力。甘宁将军的第五舰队则要负责夷州的防务,同时还要加强对扬州吴郡、会稽郡和九江郡的监视。还有就是尽快扩大我们运输船队的规模,以便能够支撑起夷州军队的消耗。”

“是,主公!”

第五卷 逐鹿中原 第二章 江东混战(上)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二月中旬,高勇治下另一项改革开始。几天时间,幽冀二州的布匹几乎全被官府收购,各地裁缝被紧急征调至府衙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赶工,新军服的制作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

即将换装新军服的消息不胫而走,由军校毕业的年轻军官以及普通士兵当然高兴,纷纷猜测新军服的样子。可是有两个人确是闷闷不乐,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其一是身居督军府装备部主官的皇室宗亲刘晔,他闻听高勇即将换装新军服后立刻马不停蹄由奉天赶到邺城,连夜求见高勇。

进入高勇的院落,刘晔几步走进正厅。看到坐在案前审阅批文的高勇,刘晔半跪地急切问道:“主公,听说您要让幽冀二州的兵马全部换装新军服?不知此事……”

高勇仰起头,看着满头大汗的刘晔微笑道:“子扬来的正好,我这里刚刚拿到了新军服的样服,来,帮我参谋参谋这种款式如何?是不是能够显示出我大汉军威?”说着,高勇由身边拿起一件红底黑边的半身上衣。

“嗯?”刘晔惊讶地望向那件新式军服,随着高勇将这件上衣前后反转,刘晔瞪着大眼:“主公,这新军服与现在的大汉军服并无多大差别啊……只是……由中间断开分为上衣和长裤而已。不过……这种改变确实有利于行军作战……这……主公是如何想到的?”

高勇哈哈一笑,说道:“想不到子扬的眼光如此锐利,哈哈,不愧是才学无双。其实啊,这种新式军服整体来说与现行军服并无二致,惟其去掉松垮拖沓之处,使衣物更加贴身。这条皮带可以束紧长裤,如此上衣与长裤分开有利于增加士兵的灵活性。此外还有这种我刚刚设计的背心、短裤,夏天穿着最为舒适了!”

刘晔走上前来拿起图纸仔细端详,不时点头道:“这背心确实是别有新意!夏天穿起来肯定凉爽异常!”二人相视而笑。

第二日,送走刘晔后,高勇来到政务院的临时办公点开会。刚刚踏进门便遇到了脸色阴郁低头叹息的荀彧。高勇大是奇怪,当即问道:“荀大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