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烽-第6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将军,接下来该如何应对?陈宫果然出兵,看情形,巴西太守庞羲已经投向汉中了。这一手很不赖,仿效当年纪灵,说不得就成为一军之长,地位只升不降。”糜芳讪讪道,说不出是妒忌还是恼怒。

关羽收回目光,迈步走向垫江城,“管它作甚,先把垫江守好,这里是交通要冲,汉中兵马欲南下必经此地,卡住这里,陈宫再是三头六臂也只能憋在宕渠。你派人加强巡逻,防备敌军偷袭,特别是夜间,高勇军擅长夜战。此外,再把垫江城墙加高加固,多准备木盾、水土,炮弩急袭可是要命的”

关羽负责的北线一力加强守备,而陈到负责的南线在得到后方运来的粮草辎重兵员的补给后,继续推进。九月二十八日夺取牛専,留下左军校尉刘敏驻守;十月十日夺取广都,陈到率领主力驻扎;十月十五日,前军校尉魏延攻克江原,三方成半包围形式威逼成都

这一次成都真的慌了,百姓奔走相告,世族冷眼旁观,刘璋也从钞票仿造屋钻了出来,“这…这…这…这是怎么说的?我进去前不是这样的啊?”拉着张肃的手,刘璋好似被欺负的孩子,眼泪婆娑。

张肃心中五味杂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将刘焉的大好基业带向深渊。“刘州牧,一切还有转机。”

“如何转机?刘备都兵临城下了”刘璋哀嚎,“高勇不是说会出兵相救吗?他的兵马呢?”

张肃哀叹,“兵马已经进入益州了,不过被阻挡在剑阁,守将吴壹上报,没有州牧命令,绝不放过一个敌人过关。”

刘璋傻吗?答案是否定的。刚才的哭嚎不过是样子,听到汉中兵马进入益州,立刻反应过来,“你不是说没有谈成吗?为何汉中还发兵了?莫非……”想到这后一种可能,刘璋险些摔倒。

张肃微微摇头:“庞羲已经投向汉中方面,陈宫麾下第二师已经与关羽对峙于垫江。州牧,最后的时刻了,该做何选择,请示下”

刘璋怔了一怔,眼泪汪汪的问道:“刘备、高勇谁更好一点?”

“落在高勇手里,还能做个闲散别驾,可若落在刘备手中,十有八九会被拿出来安抚益州本土势力。”张肃心里倾向于高勇,毕竟北方见闻对他的影响很大。“而且,跟着一个注定会平定天下的人,总好过跟随注定失败的人。”

刘璋闭目想了许久,挥了挥手:“告诉吴壹,放行吧,剑阁交出去。张别驾,我们是不是也该北上躲一躲了?”

就这样刘璋走了,匆忙离开成都,带上一应心腹家眷,仓皇逃奔汉中。州牧一走,成都上下更加慌乱,百姓纷纷出逃,不少大户人家也看到了危险,举家躲避。成都一时间群龙无首,只有本土派控制的兵马坚守,对他们来讲,成都将会是讨价还价的筹码,无论对象是高勇还是刘备

可惜的是,高勇给陈宫定下的目标底线仅仅是梓潼、广汉、巴西三郡,其他的都被刘备夺取也没关系,守着关隘要道,进可攻退可守,头疼的一定是刘备。当然,成都能够拿下更好。

通过安插在成都的黑鹰卫送出的消息,陈宫敏锐的察觉到时机到来,“郝师将,健锐营应该抵达绵竹附近了吧?”

郝昭点头,“可以行动了?”

陈宫露出一丝微笑:“下令吧,夺取绵竹,控制刘璋,进而控制成都”

这时,帐外士兵突然禀报敌将吴壹求见

陈宫一愣,旋即面露喜色,“好,看来刘璋想通了郝师将立即安排大军增援绵竹控制广汉,我来会会这位中郎将”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一章 汉廷将倾(3)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一章 汉廷将倾(3)

分宾主落座后,吴壹平静的打量这座临时指挥所,除了几把椅子、两张桌子等简单的摆设外,就只有一张硕大无比的地图,上面清晰的描绘着整个益州的山川地形图,道路、隘口、城池详细列出,更有本土势力划分,清晰明了。将之与自己掌握的益州情况对比,吴壹心中顿时涌起惊涛骇浪,也不禁悲叹,高勇对于益州早有图谋,可怜的刘璋还以为能虚与委蛇。

陈宫占据主动,自然沉得住气,端起茶杯细细品尝等待。

吴壹见状,轻咳一声率先道:“陈中郎将,刘州牧已经离开成都,希望进入汉中躲避兵乱,且已经同意放弃关隘控制,任由贵军通行。只是有一点,恳请贵军爱护益州百姓,使其免于兵灾。”说到这里,吴壹脸色微黯,“数年来天灾人祸不断,使得益州百姓生活日苦,令人心痛。曾听张别驾论起北方富足生活,希望贵军亦能将之带给益州百姓。”

陈宫微微点头,放下茶杯回道:“这一点吴校尉尽管放心,秦王爱民世人皆知,断不会允许祸害无辜百姓的情况出现。不过,对于那些心存反念,意图不轨者,只怕要刀兵加身了。”

“我等清楚,当年刘州牧在时,也曾为抱团排外的地方世族头疼,费尽心思才拉拢安抚,不想到了现州牧这一代,情况逐步恶化,才给了刘备可乘之机。”

陈宫轻笑:“刘备跳梁小丑罢了,我军兵锋所向,其必退让。说来……”稍顿一下,陈宫走到地图前,拿起笔将一条虚线描实,“说来我军特遣部队已经攻占了绵竹,此刻正在向成都行军,或许要不了几日刘州牧就能重新返回家园了。”

吴壹心头一震,敌军的动作怎会如此之快?那支特遣部队是怎么回事?为何自己日防夜防仍被突破?一连串的问题涌出,令吴壹心气尽丧。

此时,剑阁正在进行着换防,这座益州最重要最难攻克的关隘兵不血刃的被拿下,也预示着益州腹地向北方敞开了大门。第一机步师稍作调整即全军杀奔梓潼、涪县,以与健锐营汇合。151师尾随其后,152师则横向铺开,迅速控制梓潼郡,打通与154师之间的联络,一切都在按照陈宫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送走了吴壹,陈宫信步走入剑阁,仰望这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不输给虎牢关的雄关,“与其修筑雄关、长城,不若爱惜百姓,在天下百姓的心上筑起长城如此,任何人都别想轻易攻克,民心所向,才是真正的万夫莫敌”

洛阳,高勇抽出时间亲自巡查黄河堤坝,看一看这条给后世带来无尽痛苦的母亲河是否能在自己手中成为造福万民的真正的母亲河。滔滔河水滚滚东去,此时的黄河还没有后世那种泥沙浑浊的模样,可因为多次战乱以及北方匈奴的入侵,使得黄河脊部的植被破坏严重,泥沙开始出现,淡黄色中清晰可见。为此,高勇才特别下令保护黄河两岸植被,更鼓励百姓植树保护河岸,每年拨付专项经费数亿,清理河道、植树造林。

如今,多年的辛苦有了结果,几期工程下来,黄河大堤可以说是固若金汤,清淤后的河道内,滚滚河水成了温顺的绵羊。两岸灌溉引渠、防洪水库遍布,平日蓄水,汛期防洪。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绿色长廊好似棉衣,将黄河紧紧包裹。也许用不了几年,泛舟黄河上也会成为别样的情趣。

看到突兀出现的车队走走停停,沿岸百姓纷纷驻足,等到发现许多朝廷官员后,纷纷涌上前来,由里正出面,献上农家果蔬,表达感激之情。曾饱受黄河之苦的沿岸百姓,在治黄工程启动后,成为了首先受益的群体。农闲时可以上工赚钱,农忙时能借助引渠、水库灌溉,产量节节攀升,日子一天天好过。特别是县令、太守,兢兢业业勤勉尽责。尽管官府已经开始进行民选县令的推进工作,可在这些淳朴的百姓心中,这些北方调来的官吏仍然占据着重要位置。

高勇欣喜,亦在警醒,历史上但凡是改朝换代之处无不是吏治清明、政通人和,可往往数年后就开始迅速腐败堕落,引发官民对立,直至朝代再度更迭。如何能够维持吏治清明、政通人和这八个字,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信步走上河堤,眺望宽阔通畅的黄河,高勇不禁回想起了过去,想起了另一个世界的历史,想起了那一幕幕令人悲愤的结局……“终此一生,我也要找出这样一条路来”

根据刚报送上来的统计,河套地区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大丰收,不但缓解了并州的粮食输入压力,也降低了西域远征军的后勤保障难度。受益于此,河套地区的几个县准备联合组建粮食共同体,除了国家收购外,其余粮食买卖全部通过大宗交易或是期货市场实现,以求保证治下百姓的利益。

此举虽然受到高勇的赞赏,却仍严令官府退出,将一切权益交由民间自行决断,并重申官府的职责是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不得做出任何越线举动。

于是,继三江郡粮农会、冀州粮农会以及秦川粮农会之后,第四大粮农组织河套粮农会诞生。四方主导下的粮食现货市场价格稳定,成为了多方共赢的局面。等到将来中原地区的司州、兖州、青州成立了粮农会,整个粮食市场恐怕会成为国家稳定的基石。有了充足的粮食保障,可以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工坊,促进工商业发展,从而加快社会进步。

十月二十五日,远东降下了今年的第一场冬雪,鹅毛大雪很快将外兴安岭染成了白色。换防至此的第六军将士穿上了配发的最新款冬棉衣、冬棉靴以及防风镜,轻量、厚实、保暖,即使站在寒风中也无所畏惧。再配以白色披风,隐身于白雪皑皑的松林中,几乎难觅踪迹。

管亥正在与将军卫队尝试滑雪,这种在北方猎户中逐渐普及的运动方式,在高勇参与改进后,正式列为驻守远东部队的必修科目之一。高速、高负重、节省体力,诸般好处使它迅速攻占了第六军将士的心,常年驻守北疆的他们十分清楚这种滑板的巨大优势,即使遭遇鲜卑的巡逻队也能与之周旋甚至聚而歼之。

鉴于远东恶劣的气候,以及近半年时间覆盖积雪的现实,管亥提交申请,建议给驻守远东的部队额外配备便于雪地运动的雪橇以及培养拉雪橇的猎狗。申请一路上行,最终落到高勇案头,提笔落下“批准”两字,也表明远东地区的势在必得。除第六军外,三江郡的预备役也开始加强训练,特别是农闲期较长的优势,允许暂编师进行更精细的训练。

十月二十六日,孙泰正式移交第十四军的指挥权,交予因功晋升为虎贲将军的原142师师将孙观。同日,孙泰晋升为平北将军,任远东地区第六军团军团长,负责整个远东地区军事。第六军团辖第六军(管亥)、第十四军(孙观)和第三骑军(太史慈),总兵力十三万。组建第六军团为第一步,其后还将组建负责北疆中段(并州、河套)防务的第三军团。而孙泰最有可能受命担任整个北疆防线的总司令。

军事上的变革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人,军官定期赴奉天军大轮训,优秀士兵也有到蓟县陆军士官学校深造的机会,从思想入手,剔除旧思想,树立全新的军事理念,以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

至十月底,中原地区的防务交接结束,各军进入相对稳定期,军事活动主要是探查地形、侦查敌情,整训部队。由此,带给曹操、孙策的压力大减,使其长出口气的同时,加快了经济建设。

※※※※※※

豫州汝南,战事结束后次日,王信的身影便出现在这里,听取鹰扬府豫州卫负责人汇报工作。

“这么说短短一个月内已经抓捕了四十余名敌人奸细,战果不错,只是与预想的尚有差距。如果我是曹操,绝不会留下这么一点火种。”王信斜躺在靠椅上,一边翻阅名单,一边挑起眉梢,“庐江郡的搜捕情况也不是很好,看来孙策经营的很好,从名单上看,约三成世族仍心系之。你的担子很重,要趁整理名册的有利时机,加快清理速度。我会责成警备部队配合,务必减少潜在危险。”

“是,属下立即督促。”

“除此之外,还要加派人手,增强南岸的信息收集能力。”王信站到窗前,望着街上来往的人流,锐利的目光仔细扫过每一个可疑人物的脸,“豫州境内鱼龙混杂,擦亮你们的眼睛,减少犯错。毕竟你们都是各卫精锐,要对得起秦王给你们的俸禄。”

“请鹰扬中郎将放心,属下必尽忠职守”

离开平興,王信带领亲卫一路向南,他要巡视密探的布置情况,为了将来渡江作战时能减少损失,战前情报侦察至关重要。

进入弋阳时,王信恰巧遇到同样巡视江防的陈晋,两个老朋友许久未见,心情很是激动,当夜喝得伶仃大醉,一会高声呐喊,一会低声喃喃,思绪时而飞向江南,时而回到过去。因着追随秦王的脚步,二人的生命轨迹有了巨大变化,从默默无名到名震天下,一位官拜镇南将军,一位担任鹰扬中郎将,皆是翘楚人杰。只是,喝到醉后,二人却不约而同的嚎啕大哭,将酒水洒满一地,悼念死去的战友同僚。

“看看这里,将要修筑一座港口,可以通商,可以驻防。以后整个大江北岸都会设立众多的港口,方便人物运送。”陈晋兴奋的指指点点,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等到明年江防舰队的战舰补充齐备,我军便可以试探性的渡江袭扰,此乃练兵的绝佳机会。虽说没法参加西征,但也能让部队继续进步。到时候派出你的鹰卫,趁乱混入江南,也能提高成功率。”

王信笑了笑,“不错,这个方法好。”

“对了,有件事不知道可以不可以问,此次西征,主公有没有对付安息的打算?现在统帅部内只隐约有传言,却始终没有确认过。”

“这个不好说,根据鹰扬府收集到的消息判断,安息王国内部尚算稳定,军队实力不弱,只有少数地区叛乱。如果强行攻击,恐怕会迫使敌人抱团,反而不利于吞并。所以,我认为攻打安息的可能性不大。”

“如此就好,尚有机会参与西征啊”陈晋笑道。

“哦?不是我打击你啊,西域风沙漫天,可比不得中原气候宜人,军兵过去可是要吃苦的。”王信调侃道,“而且,安息王国的西边还有不少国家,人种不一,语言不一,真要一路吞并过去,死伤不会小。”

“怕甚?既然当兵,就要做好马革裹尸的准备。而且,开疆扩土的功绩可名传千古,谁人能轻易放弃?你是不清楚,我手下各师将校因为不能参与西征,整日摆着臭脸,一个两个争抢渡江练兵的机会,总想着向那曹操、孙策出气。”

“呵呵,那你可要小心吃亏,曹操、孙策可不是好对付的。”

“是啊,不过总算看到了胜利的希望。”陈晋远眺江南岸,“荆州、益州和半个扬州,只剩下这么多了”

十一月一日,刘璋受到严密保护,顺利抵达剑阁。同日,暗中投靠刘备的成都豪族突然打开城门,迎接陈到大军入城,竟然抢在健锐营之前,先一步控制了成都。闻讯后,陈宫命令郝昭加快行军,抵达成都附近安营扎寨,寻机夺城。同时,密令健锐营分散绕过成都,破坏其与江州方面的联系,阻断其补给运输,并大肆散播谣言,破坏稳定。尽管进入冬日,可陈宫仍不打算放弃,毕竟是第一次指挥,总想留下值得炫耀的战绩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一章 汉廷将倾(4)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一章 汉廷将倾(4)

交州番禺,随着部队陆续乘船抵达,这座新修筑的港口日渐繁忙起来。第七军所辖三个师在十二月将要布防于与交州中北部,负责牵制孙策、曹操侧后。而其中,高览担任师将的71师防区正好囊括了番禺。

港口外围即是一片紧密相邻的商业居住区,仿造奉天城样式规划的城池有着标准的棋盘路,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将城内五千余户百姓联系在一起。各种物资从码头船舶卸下后,均经过这些道路运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