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烽-第6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州战败了吧?”

“战败?那倒好了,大家都省心了。你看看这个,陈宫见偷袭成都不成,就想着调兵强攻,他当将士的生命是白来的吗?还有粮草辎重的耗费,运进益州的花费都快比得上乌州了,他还真好意思张口”一顿数落,让高勇狠狠的发泄了一番。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粮草辎重、将士生命,哪一样都不是白来的,都要精打细算。

“陈军师也是一时处在气头上,只要把道理讲明白,他也就懂了。况且,刘备的确不好对付,这次能够截断其与曹操的联络已经达成了作战目标,何必再计较一个成都呢。”郭嘉笑道,“不过,适当的增兵也无不可,一来吓一吓刘备,二来增强垫江、江州一线守备力量,第三嘛,派兵袭扰益州腹地,破坏他们的春耕准备,相信最多两年,就能逼迫刘备弃城而逃。如果做的绝一点,也许年底主公就能巡视成都了”

“哦?”高勇眼珠转了转,“倒是个好计策。好吧,就从十七军抽调两个师增援过去,希望陈宫能够真正领悟我军的作战特点。”

郭嘉点头:“是啊,为了胜利,无所不用其极”

四月三日,经过近一年的施工,第一条贯通乌州的国道竣工,虽然仅仅是道路基础部分,却也创造了一项新记录,也让工程兵这个新兵种进入到诸将的视线之内。趁着这股热潮,高勇下令奉天国防军事大学正式设立工兵系,与骑战系、步战系、弓战系、术略系、器械系并列。根据后世的来的经验,这个工兵系将成为未来军官的必修科目之一,且会随着火器全面普及,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月五日,高勇视察了组建中的近卫军属卫队师,根据火枪、火炮在西域战场上的出色表现,高顺、贾诩联合建议以火枪营、火炮营、机炮营为核心,扩编为卫队师,摒弃掉现有的冷兵器,全部装备火枪与火炮,并尝试摸索全新的训练、战斗方法,以为未来全军换装做实验。卫队师除师部直属部队不变外,所属五个团均采用新编制。每团辖六个火枪营、两个火炮营、两个辎重营、两个斥候营。火枪营又包括四个燧发枪连队和一个机炮连队。按照理论上的结论,只要占据地利,防御得当,一个火枪营可以阻挡五至十倍敌人的进攻,特别是在守城战中,只要弹药不断,绝对是敌人无法逾越的天堑。当然,不可否认,此时的燧发枪虽然优势比火绳枪大,却仍不足以负担进攻的重任。况且,高勇可不希望帝国的火枪兵走上西方的老路,排成方队比拼人力消耗。

兵营内的砰砰声清晰可闻,饶是山谷内习惯了的鸟雀,仍不时的被惊吓飞起。火枪射击声、火炮的轰鸣声,还有机炮的突突声,别人听来是震撼,高勇听来却是激动。为了卫队师,这支世界上第一支热兵器武装起来的部队,高勇可是拿出了最大的热情和能量,衣食住行后勤保障全部是最优先的。因为高勇知道,每一位优秀的火枪兵都是无数弹药堆积起来的,这条至理名言无论古今都是正确无误。特别是膛线、准星在高勇有意无意的提点下出现后,燧发枪的射击精度有了显著提高,二十公尺内圆心偏差不超过两公寸,五十公尺内能扔保证圆心偏差在五公寸以内。

步入军营,只见校场上正好有两队士兵列队进行交替射击,他们的旁边,另一队士兵正在演练三段射击,正前方一百公尺外的靶子上,乒乒乓乓的响个不停,火药燃烧产生的烟雾如薄纱一般笼罩在四周,竟然有了海市蜃楼的感觉。

卫队师师将杨凌、副将沮鹄陪在高勇左右,边走边进行着讲解。杨凌指着高勇手中的燧发枪道:“主公手中这支燧发枪是最新款,改进了膛线、准星和枪管材料,提高了耐久性和射击准确性。虽然仍在使用铅丸,威力仍有提高。”

高勇点点头,拿着这支装填好火药的燧发枪走到靶标前方,压抑着心中激动,按照杨凌的指示缓缓端平、瞄准、扣动扳机,只听砰的一声,枪口微微上抬的瞬间,四十公尺外的靶标猛地摇晃了一下。“不错,比早几年的突火枪强多了啊”

杨凌笑道:“如今翰林院正在全力攻关后装弹技术,一旦火枪能够像机炮那样从后部快速装填,就可以采用弹丸、火药一体的弹装,战斗时可以大大节省射击间隔。或许,那时候才是火枪展现进攻威力的时候。”

高勇将枪交给杨凌,指着校场上辛苦训练的将士,“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因为你们正在创造着新的历史。如果眼前的场景被江南的那些家伙看到,会不会就此缴械投降?”

沮鹄道:“投降与否不清楚,但弃械是一定的,单单这份声势就足够骇人的。记得西域一场伏击战,敌人一箭未放,就被齐射产生的轰鸣声吓得转身逃跑。当然,如果能有火炮就更好了”说到这,沮鹄引领高勇走到一门火炮面前,“主公请看,这是翰林院两日前送来实验的六寸炮,重量已经减轻了三成,三匹马基本能够拖拽得动,但是行动还是缓慢。且因为重量减轻,威力亦比不过海军型号。”

“四寸炮的步军型呢?”高勇一边摸着冰凉的炮身一边问道。

沮鹄摇摇头:“还得等,炮身重量是一方面,安全性是另一方面,因为四寸炮将是火枪团的标准武器,容不得半分差池。反倒是机炮,因为技术成熟,装备起来最快。”

高勇点点头:“慢慢来,我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杨凌、沮鹄,说说你们对新兵器的战法设计,或许本王作为一个旁观者,能给你们合适的建议呢。”

二人对视一眼,杨凌出言道:“其实新战法并不难,只是脱胎于现有机步师的战法,火枪等同于标枪,机炮等同于弓弩,火炮等同于炮弩,依旧是近中远的全方位打击,不过杀伤力却不输给他们。”

高勇呵呵笑道:“等阅兵结束,卫队师就去倭岛历练一番,用敌人的鲜血检验你们的新战法。”说着话,高勇的脑海中似已浮现出小日本的祖宗成片成片倒在枪口下的情景,虽然从未嗜血,可仍会感觉到一阵阵的兴奋。随后的校场巡阅上,高勇毫不吝惜词汇的赞扬卫队师,并告诉他们,历史正在他们的手中被创造,只要坚定信念,守卫国家同样作为全军文化水平最高的部队,也担负着全军楷模的重任,“未来并不遥远,他就在你们的脚下”高勇伸手前指,“勇敢的迈步前进,用手中武器为子孙后代开辟出耕种的沃土,告诉一切敌人,我们必胜的信念”

“必胜必胜必胜”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三章 定鼎华夏(6)

第十二卷 明日帝国 第三章 定鼎华夏(6)

四月六日,政务院昭告天下,五月一日至十日登基大典期间,除特定行业外,全国其余行业全部放假,且放假期间薪俸照发,此法记入《民法典》,成为今后每年的法定假期。此诏告一出,天下震动,万民沸腾。许多想要亲自赶往奉天观看登基大典和开国阅兵却因故无法离开的百姓开始了筹划,特别是冀州、青州、并州可以在十日内完成往返的地区,人们蜂拥到长途车站,向客运方预购未来的往返车票。受此影响,原计划削减车次的运输集团们纷纷改变了运输计划,根据预购人数开通专车,目的地只有一个——奉天。

政务院内,高勇面带微笑的听取关于登基大典期间安排的汇报,心情时而恍惚,仿佛灵魂又穿越了回去,感受到了另一个时空期盼着国庆长假时的激动。

“主公这一招可算是给奉天大小官吏加了重担,面对即将到来的汹涌人流,只能尽其所能的做好准备。目前,长安大街的清理已经结束,确保阅兵时畅通无阻。内外城的道路、排水暗渠的施工全部完毕,可以保证即使遇到了暴雨,也不会造成积水。安全方面,警务府秦卫尉从幽州、冀州抽调警力,增加巡逻范围,保证每条街上随时都有一队警员值守。各大进出城的路口也设立了检查站,发现可疑人等立即检查。此外,京畿卫戍区所辖各部队将处于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可以出兵支援。”

“嗯,这样就差不多了。切记外松内紧,不能让百姓们感觉到紧张的气氛。而且,我也猜不出有谁会选择这个时候闹腾。”高勇笑了笑,手指轻轻敲打桌面,“阅兵部队将会在四月中旬陆续进驻奉天大营,我会安排统帅部与政务院碰一次头,把细节敲定。”说完这些,高勇拿起面前的文卷,翻阅道:“今年以来西北商路的销量出现了小幅下滑,政务院要提早做好筹划。根据鹰扬府的情报判断,安息帝国内部开始动荡,发生数起叛乱,国势急速衰落,基本无力保证商路畅通。而如今又值工商业高速发展时期,容不得半分懈怠。”

陈群微微点头,一边记下高勇的吩咐,一边回道:“这种情况政务院已经有了应对预案,大约两日后就能提请主公批准。预案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增加南州贸易份额,包括经海路与贵霜的新贸易通道。其二,暂时提高与匈奴的边贸额度,除战略物资外,其余商品根据价值大小提高供应量。只可惜江南的三州暂时无法开通,否则就能基本吞下积压的货物了。”

“呵呵,别着急,最快今年底,最迟明年,你的这个愿望就会实现的。”高勇站起身来,经过陈群身边时拍了拍他的肩膀。陈群一怔旋即腾的站了起来,望着高勇的背影语无伦次道:“主公是说……是说……”

高勇微微摆手,“有时间多回家看望父母,人活一世,不就是亲情、友情、爱情吗”

统帅部,贾诩、郭嘉、刘晔齐聚,连致仕的沮授也被邀请回来,高顺、陈晋、乐进、于禁、黄忠、甘宁、张辽、张颌、孙仲、朱灵、管亥等武将几乎全部到齐。对外公布是为了参加秦皇的登基大典,实则却是聚集一处,共同商讨未来大计。诺大的屋内安静非常,所有人都在仔细听着郭嘉的报告。

年老的沮授早已满头白发,如是往日,此刻正是躺在摇椅上享受休闲的时光。而眼下,浑浊的眼眸中却透露出了与平日完全不同的精光。时而微笑不语,时而闭目沉思,时而看看周围难得聚集在一起的将领。十几年的时光倏忽而逝,当年热血沸腾的青涩小校,都成了镇戍一方的边关大将,从最东边的倭岛,到最西边的乌州,从最北端的兴州,到最南端的南州,广袤的疆域,让老朋友聚会都成为了一种奢望。这是当年无论如何也不敢想像的。看着看着,沮授突然有了一种奇怪的念想,或许此生不但能够看到帝国强盛威压四方,或许还能看到一个个从未听闻过的国家被帝国铁蹄踏碎、臣服……

“根据以上各种情报做出判断,今明两年是南下的最佳时机”郭嘉斩钉截铁道,“因此,统帅部已经奏请主公批准进攻方案,于登基大典后择日渡江南下”

此言一出,众将无不倒吸凉气,来时的路上谁也没有预料到,主公登基的这一年,居然就要挥军南下。乐进神情微震,抬起头望向高顺道:“高将军,此次南下中原计划派出多少部队?可有西北军群的机会?”同样的,朱灵也翘首期盼,希望能有北疆兵团的一杯羹。

高顺扫视诸将,平静的回答:“没有,西北军群不会调回一兵一卒,第三军团、第六军团也不会参与此次南征。”看着几人怔怔的神色,高顺却是话锋一转,“不过,你们的任务也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南征之后北击战役的成败”

“什么?南征之后马上北击?”乐进、朱灵、黄忠等人无不惊诧莫名,纷纷望向高顺、贾诩。

高顺起身离座,走到郭嘉身边指着大地图道:“南征只是统帅部今年的作战计划,无论能否在年底前平定江南三州,从明年四月起,西北军群、第三军团、第六军团都要倾尽全力北击鲜卑、匈奴,用两年的时间,将他们彻底赶出我们的视线之外其后全军休整两年执行扩编方案,待新元五年,帝国大军将要开启灭亡安息的平安之战”

一字一句仿若炸雷,将屋内的将校们震得目瞪口呆。沮授更是双目圆整,难以置信的望着大地图上的一个个标识,“文和,这……这是真的?主公要继续征讨四方?”

贾诩恭敬地点头回道:“整个作战计划已经完成,只等主公批准。南征计划用兵五十万,北逐匈奴、鲜卑计划用兵四十万,而平安之战预计参战总兵力将达到六十万”

“可是……可是……粮草能供给的上吗?乌州、昆州路途遥远,前方若六十万将士奋战,后方至少需要二十万人力运输作战物资,这会对国力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啊。”沮授险些喊出穷兵黩武的话语。

谁知,贾诩丝毫不怒,反而笑嘻嘻的解答道:“沮公有所不知,现在安息帝国内乱频现,只要暗中添油加柴保证五年之内必定国力大衰,而六十万大军的物资保障,这就要请子扬给您老解释了。”

不等沮授开口,刘晔先一步道:“沮公可还记得蒸汽机车?”

闻听此言,沮授双眼骤然一亮,难抑激动道:“那个大家伙可以用了吗?真的?”

刘晔狠狠地点头:“年底前就能开始铺设奉天至蓟县的第一条线路”

“好,好,好啊想不到短短几年竟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天佑华夏,天佑华夏啊这么说,南下是为了北击,北击是为了平安?想不到你们这群小子如此大手笔,驱虎吞狼,吞的好,吞的妙啊”

仔细审视过三年内的作战计划,高勇长吁口气仰靠在椅背上,默默的注视着屋顶精美的玻璃吊灯。“如果没有记错,现在应该是罗马帝国的塞维鲁时期,具体什么时间称帝记不清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塞维鲁当政的这段时间内,罗马帝国四处征战,且其本人出身军人独断专横,上台后大肆扩军,接连发动数次战争,一步步把罗马帝国拉进了深渊。也许,现在正是绝佳时机,只要能够把握的住……”目光缓缓移动,最终落在书柜内摆放的渔阳级巡洋舰船模和它旁边的燧发枪上,“或许不必等到后膛枪研发出来,单单依靠前装线膛枪和即将装备的火炮就足以横扫欧洲大陆,只是后勤补给……唉,还是得等到蒸汽机车实用化啊”

事实上,高勇的记忆大体准确,在这个时期,也即是公元二百年前后,塞维鲁结束了罗马帝国的内战,并且发兵击败了帕提亚人,吞并了美索不达米亚,而这恰恰是击败安息帝国之后取得的,也是动摇了安息帝国(帕提亚)的根基,使得延续了四百余年的安息帝国走向了末路。

现如今高勇要做的就是迅速结束内乱,让另一个时空因为东汉分裂三国内战浪费的几十年宝贵时光不再虚度。只要抓住了机会,中国将疆域延伸到波斯湾将不再是梦想,或许还能够趁着罗马帝国的内讧而将触手伸入欧洲。照此计划,即便是将来扩军完毕,帝国拥有常备军队近一百五十万,也不见得能够守卫得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时间,时间啊”高勇眺望屋外,顺着三层楼的窗户,可以将奉天城一览无余,“帝国,将从这里延伸出去……”

四月八日,高勇下令魏明部第一军、张辽部第六骑军启程南下。同时,统帅部众军师、将官正在对南征方案进行最后的讨论完善,预计四月中旬就能确定完毕,而后发给所有参战部队。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庞大战役规划,囊括了三个州,地域纵横数千里,参战部队超过五十万,可以说是在平定西域的经验总结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相比较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军队数量最多时期也不过一百余万,其余大部分时期仅仅维持在三十万至五十万左右。换句话讲,单兵对战不知道结果如何,可一旦大兵团作战,罗马帝国十有八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