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炮火1906-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企业想要做大,必须要有中长期的融资方式,无论是信托产品也好,公司债也好,或者其他手段,这个时代能够立即应用的,李安生都想要拿出来尝试一下。

不大胆拼命,怎么能搏得过那些财大气粗的外国银行?尤其是汇丰银行这样的巨无霸。

公司债是由企业发行的债券,企业为筹措长期资金而向一般大众举借款项,承诺于指定到期日向债权人无条件支付票面金额,并于固定期间按期依据约定利率支付利息。

李安生的打算是先让求新造船厂之类的优秀民族企业上市,然后发行公司债,凭借求新造船厂这些企业的迅速壮大来起到示范效应。

不仅是激励那些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民族资本家,也是在激励那些有富余资本的国民,将钱拿出来,让钱生钱。

有个稳妥的吃利息之处,总好过于将钱变成地产房产以及古董等死物,也好过于外国银行的超低存款利息。

关键如何来诱导这些死钱一步步的让那些保守的土老财们肯拿出来,这是个大问题,总要有个几年的时间,让土老财们看看各种金融债券的红利。

李安生想要在一战前大力扶持民族工业,来获取战争红利,但是没有战争的刺激,又无法使得民族工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良机,大量的盈利,使得他们能够轻松融资。

这倒是个可笑的矛盾,人家土老财们不见兔子不撒鹰,可李安生又希望先让鹰飞起来,自己抓兔子,多抓兔子。

也幸好从橡胶股票上头能狠狠的捞上一大笔,获得了宝贵的资金,不然他的大手笔还真的大不出来。

美国之星财团的反哺必经也有限,自身也需要发展,李安生更多的只能靠自己的力量。

想来想去,除了证券市场,还是扶持自己的银行更为关键。

上海银行必须尽快壮大起来,向外国银行发起冲击,挖外国银行的墙角,此消彼长,然后战而胜之。

汇丰银行鼎盛时有两亿多两银子的存款,这想想就叫人眼红发疯啊。

上海银行要是有这两亿多两银子的存款,别说是中华钢铁公司、中华航运公司以及江南造船厂这样庞大的融资,就是其他的民族工业,李安生也能大力扶持一番。

这两亿多银子可基本都是中国人的民脂民膏啊,就这么的给洋鬼子利用起来,反过来成为剥削与压榨中国人的工具,这怎能叫人忍受下去。

不过,李安生辛苦设下的陷阱,汇丰银行已经一只脚踏了进去,中华橡胶公司的股票基本上完成了转手,汇丰银行为首的银行团花费了四千多万两银子的代价,得到了中华橡胶公司手头剩余的所有股票。

消息传出,橡胶股票立即止跌反弹,连续上涨三日。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七十七章 股票又涨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股票又涨了

前段时间的出货打压橡胶股价,主要是中华橡胶公司的股票,南洋橡胶公司与海南橡胶公司只是做了做样子,又在低位吃进了大批股票,等待这这波反弹。

历史上原本会疯涨三月与四月,然后在五六月份依然涨势不减的橡胶股票,开始了新一轮的狂涨,这是谁都打压不住的。

李安生就等在三四月份的时候陆续出空能够出手的股票,不仅如此,他还准备将汇丰银行等外国银行狠狠的坑一把。

股票出货主要集中在伦敦市场,上海市场的容量毕竟有限,李安生就是要造成上海市场橡胶股票稀少的假象,来配合捏紧股票等待大涨势的外国银行。

等到自己的股票出干净,将全上海的橡胶股票全部烂在外国银行与外国投机者的手中。

外国银行团捏紧了股票,价格节节上涨,整个上海再次陷入了疯狂之中。

汇丰银行董事托纳斯较为遗憾的是,上海的钱庄三人组只是向汇丰银行抵押了一小部分股票,还是将手头的大部分股票留到了现在,让他们赚了一笔,不过,还好,钱庄三人组暗中将几家钱庄拖下了水,更有几家华商银行推托不过这些钱庄的苦苦纠缠,还是拆借了部分资金出来。

钱庄三人组将股票全部抵押给了汇丰银行、华比银行、华俄道胜银行等几家外国银行。

获得了大笔的资金,除了从典当行赎回部分财产,他们再次狂热的将资金集中起来,准备大肆抢购股票。

不过,股票价格节节上涨,哪里肯有人轻易的出让股票?

陆达生等人急红了眼,这购买不到股票,就没有办法去抵押换取进一步的资金,让钱不断的生钱啊。

这橡胶股票抵押,实际上就是后世的次级债,这个时代的次贷危机爆发出来,可不是等闲的。

“他姥姥的,现在是有钱都买不到股票啊,价格节节在涨,这可如何是好啊?”

陈逸卿再次火爆起来,急得眼睛充血啊,这可是大笔大笔的钱在眼前飘,却捞不到啊。

“要不,咱们拉一批人到英国伦敦去购买股票如何?我看许多人都买不到股票,想必咱们登高一呼,定然能够一呼百应。”

陆达生脑袋灵活,立即想出了一个馊主意。

“只是,伦敦路途遥远啊,咱们大笔的的钱财电汇过去,也不知道那边的人敢不敢出手,还是自己过去好啊。”

戴嘉宝叹了口气,他这个人就是有点瞻前顾后,还在有陈逸卿与陆达生两人替他张罗。

他们炒股三人组可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既然陈逸卿跟陆达生做了决定,他就要全力支持。

现在上海富有的华人和外国人,唯恐失去大好的发财机会,纷纷抢购橡胶股票。

一些公馆太太小姐换首饰,卖钻戒,转买股票,如痴如狂。有了钱,还要四面八方托人,才能买到股票。

只有那些与洋人关系亲近的大买办,有业务来往的汉奸资本家才能够买到股票。

戴嘉宝今天到汇丰银行门口吆喝,想要求购橡胶股票,没想到许多外国人知道他是钱庄老板,手头有股票,拿着支票簿,死死的缠住他,不住的哀求,要跟他购买股票。

他娘的,什么世道,买股票的反而给硬逼着卖股票,幸好老子长的壮,人家不敢动粗。

这些洋人在上海赚够了钱,富得流油,居然买股票买的这么起劲,哼。

“那就这么决定了,造成声势,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要集中在伦敦购买股票,将资金都聚拢到咱们几家钱庄来。”

前段时间,他们为了敷衍李安生,忍痛抵押了小部分橡胶股票,并且将大半的家产能抵押的全都抵押了出去,更是卖了不少家当,从亲亲眷眷朋友圈子借遍,才得到了一笔资金周转。

他们将李安生可是恨之入骨啊,要不是这位残暴的巡抚大人,他们还能赚的更多,哪里用得着如此辛苦。

“东家,东家,好消息,好消息啊。”一位伙计兴冲冲的飞奔进来。

“有,有人卖,卖股票。”

陈逸卿本来脸一沉,想要训斥对方,可听到对方说有人卖股票,立即眉开眼笑,拽紧了对方的手,急急的说道:“快,快说,是谁要卖股票?”

的确有人卖股票,而且数目还不少,不过,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在盈利的刺激下,自然有人会按捺不住落袋为安在,这些都是胆小的人。

“一群胆小鬼而已,股票才涨了这么点,就迫不及待的出手了,哎,我真是为他们可惜啊。”

哈同让人背着钱袋前去抢购股票,却被告知给别人捷足先登,数万两银子的股票给抢购一空,不过,他懊恼的同时,也并不着急,毕竟他手中有着大把的股票。

格兰特阴阳怪气的说道:“看着吧,这些人会后悔的,我恨不得这些人越多越好,等到股票继续疯涨的时候,他们就会后悔无比,然后出高价将股票买回来,想要继续盈利。人就是这么贪心,尤其是这些毫无定力的人,没出息的人。”

他的脸上青一块肿一块,虽说工部局迫于压力没有定莫大荣等人的罪,使得格兰特也得到了杰克的谅解,给放了出来,但是沙逊洋行这次还是损失惨重,赔了老大的一笔钱。

惹了摩根家族,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更何况,是老摩根的继承人,将来摩根帝国的继任者。

这样的人物要是刻意与沙逊洋行为难,恐怕很难应付。

用中国人的话来说,这叫花钱免灾。

哈同很是欣赏格兰特的冲劲,就跟他当年一样,不是谁都有胆量去惹摩根家族的,更何况想要追求丹皮尔家族的小姐。

“嘿,格兰特,你也应该要有定力一点。不继续追求那个美国小妞?丹皮尔家族,在美国也是大富豪家庭啊。我都有些羡慕你,为什么不年轻二十岁,这样的话我就能去追求那位小姐了。美好的身段,天使般的面容,至少我在伦敦没有见过这样出色的姑娘。”

哈同在伦敦厮混过短短的一段日子,并没有什么资格与机会见到一些上流社会的女子,他坚持认为,英国女子都是气质高雅当世绝伦的,这个美国小妞还真的能跟英国贵族小姐们比一比高下。

本来像哈同这样的,是娶不到老婆的,不然他也不会娶个中法混血的平民姑娘,所以他很羡慕格兰特这样的公子爷。

只是,有一点他很清楚,真正的贵族小姐一般不太会与犹太富商联姻,或许美国小妞是个不错的选择。

提到安琪,格兰特的脸就跟霜打茄子一般,这个美国小妞可非同一般。

他虽然游戏花丛多年,阅女无数,但是却从来没有对一个女人有过如此心动,想到之前自己还炫富来着,这些滑稽的行径落在对方眼里,还真让自己丢脸。

“我想,那真的是位天使,长着翅膀,我抓不住她。”格兰特懊恼的说道。

“听说她最近在组织一个慈善组织,专门收养那些孤儿,为上海的贫穷孩子提供教育与食宿,真不赖啊,真是个有爱心的安琪儿。格兰特,要不你去献献爱心,说不定会让那位安琪儿重新认识你。”

哈同哈哈大笑起来,在他看来,格兰特策划的那一幕所谓的“英雄救美”,实在是滑稽可笑,幼稚之极,结果,将自己弄的如此狼狈。

“是啊,说起来,那个慈善组织还有我的名字呢,我居然也是一名理事,因为我们家的洋行出面捐了30万英镑。”

想到这个,格兰特就一阵的羞愧,正是因为他的拙劣表演,导致沙逊家的面子全失,而且还赔偿了30万英镑息事宁人。

不过对方似乎也很有分寸,将这30万英镑直接作为沙逊洋行的捐款,纳入了慈善机构之中。

他苦笑着,对于这个理事头衔很是无奈,哈同撺掇着自己借着这个理事头衔去接近那个安琪儿,可是,哪有这么容易。

安琪儿啊安琪儿,我该拿你怎么办呢?

安琪这些天为了上海儿童慈善基金会的事情奔忙着,乐此不疲,就像是一只欢快的鸟儿。

她逐渐的了解了这个国家人民所遭受的苦难,逐渐的了解了这个国家的人民,她心生怜悯,并不厌憎孩子们有时候表现出来的粗鲁、脏兮兮的,以及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些都是因为贫穷,因为被剥削被压榨。

“李,你应该为这些孩子的父母做些什么,他们没有正式的工作,他们甚至拉车多年,买不起一辆便宜的只值50美元一辆的黄包车。就像你提高你所在工厂里面工人的待遇一样,他们同样需要帮助。”

安琪气鼓鼓的看着李安生,对于李安生这个中国的“大官”不作为而感到愤怒,在他看来,李安生应该尽快的让这些孤儿全部被赡养起来,接受教育,让那些家中贫穷的孩子们能够接受免费的教育,将来改变他们的命运。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些能够改变他们命运的知识。

上海滩上的许多穷人都是黄包车夫、码头工人之类的苦力,以及一些打零工的杂工,真要暂时尽可能的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还是需要民族工业的发展。

李安生苦笑着,在后世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中国人就是多,教育永远都无法普及,总有低收入人群存在,一代接一代的延续下去。

中国人口问题,在这个时代已经凸显出来。

甚至比后世更为尴尬,至少后世工业大行其道,就业机会还是很多的。

李安生的同学曾经在江苏江阴一家全国闻名的乡镇企业工作过——实际上是家族企业的外皮,那位厉害哄哄的村支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就是多,招工不怕招不到人,嫌工资低就走人,没人留你,一时半会找一百条四条腿的狗或许很难,但是一百个两条腿的人,只要吆喝一声,就有几百个抢着来。

这话看似气人,实际上现实却是如此,这么多的人导致就业问题相当尖锐,有些当苦力的都是家中没有产业的,土地给兼并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依仗,只能卖力气。

李安生就算解决了上海滩上所有苦力的就业问题,还会有源源不断的苦力继续涌现在上海滩上。

“船厂与钢铁厂需要大量的工人,也都是些力气活,毕竟有些技术的岗位他们也轮不上,但是薪酬还是可以保证的,总要比目前辛苦卖力气要好的多。将来上海会出现许多的就业机会,我准备在上海开办扫盲班。安琪,你知道吗?中国大部分的人都不识字,这是个落后时代百年的国家。要是这个国家受教育的程度跟英国一样,早就成为了世界霸主。”

对于李安生的话,安琪很是认同,事实上,很多没有文化大字不识的中国人,照样表现的很出色,他们勤劳能干,细致谨慎。

扫盲是最好的办法,授人以渔,让他们掌握一些起码的知识。

李安生甚至想要直接借用黑龙江的扫盲经验,在整个江苏施行。

实际上,江苏的基础要比黑龙江好上数十倍,受过教育的人很多,更有许多人同时经受过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教育与熏陶。

安琪愣了愣,挥舞着手中的钢笔,说道:“那么教师呢,校舍呢?我认为应该开办学校,不仅仅是让那些孩子接受教育,还要让许多孩子们的父母也接受教育才行。”

“这个么?我已经有了打算,我国已经取消一项叫做科举的官吏选拔制度,这样一来,就有许多的旧知识分子找不到做官的道路,要是招揽他们,让他们在这些学校中任职,对国家的统治也有好处。”

李安生可一直没有忘记过教育,在黑龙江的时候,条件简陋的很,但照样坚持下来。

安琪见李安生真的有了对策,这才相信李安生并不是真的漠不关心,顿时转怒为喜。

小姑奶奶,还真是挺能折腾人的。

前段时间只是忙着,还不顾上调阅苏州巡抚衙门的卷宗,看看江苏的教育情况。

在他看来,江苏的教育底子还是很好的,他的大舅哥就是江苏学政,在江阴的时候,他也跟梅宝成探讨过江苏的教育。

江苏的私塾还是很发达的,地方上私塾覆盖率还不错,就连西学,除了教会学校,也有许多形式的西学存在。

更有许多实业家也出钱出力,开办了许多技术学校,底子相当不错。

在江苏实行义务教育,只要运筹得当,也是现实的。

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到12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

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在19世纪70年代后实行义务教育。

李安生打算在江苏尝试六年制的义务教育,并且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部分公益性的义务教育,供一些孤儿、穷人家的孩子上学。

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甚至一些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家庭子女与孤儿,都由官府来保证他们的义务教育,为他们提供食宿。

安琪创办的儿童慈善基金会就很切合实际,首先将一些孤儿赡养起来,然后给予其受教育的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