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不知道郑朗的想法,更没有将狄青与杨文广高看,看到郑朗冷静,心里面皆想到,好大的胆子。

狄青与杨文广带了过来,郑朗说道:“有一部敌军大约三四千人,直奔我方而来,现在离这里仅有二三十里地,你们怎么看?”

“是否真的只有三四千人?”狄青向探子问道。

“具体人数我没有数,但不会超过四千人。”

狄青皱眉想了一下说道:“郑知府,末将以为肯定敌人听说知府来到五龙川,身边只有三百人,金明寨已经被凿穿,所以派了这支人马,想将郑知府掳走。”

让他真猜中了。

元昊是返回去了,消耗不起。

但刘平所部的血战,让元昊心中戚戚,怕宋朝大军到达,对西夏报复,将西夏勇将野利旺荣留在横山,监视延州动静。

此时从金明寨到土门就象一个巨大的黑窟窿,苏克青能出土门打探消息,西夏的探子同样能到延州附近打探消息。于是听到郑朗率领三百军队在五龙川查问三川口真相的事。

野利旺荣没有感兴趣,此战已经达到目标,没有必要为一个宋朝知府冒险。

但军中还有一个人,听说后眼睛光亮起来,鼓吹郑朗的能力,在宋朝的地位。

野利旺荣再三考虑后,反正延州似乎也没有多少兵力了,况且中路打通,自己能迅速率兵扑向五龙川,将人抓走后再返回横山本营。于是亲自率领三千五百人马,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了过来。

真相狄青不是上帝,肯定想不到。

只能就事论事分析,又说道:“苏都头(苏克青重新被授予都头之职)已经打探到西夏军队解散的消息,此时延州附近军队仅能自保,元昊不会象上次那次围点打援,故作迷阵。如末将猜得不错,有可能是驻扎在横山一部听闻郑知府仅率三百人于此,想偷袭立功所来,人数不会太多。”

郑朗点头。

狄青又说道:“派人通知保安军,紧急关闭城门,做好御敌工作。”

保安军大部让石元孙带走,狄青本人又带了两百人来到三川口,此时保安军要兵无兵,要将无将,如果敌人不止这一路,而是分成了数路,其中一路扑向保安军。保安军一失,连庆州的大门都赤裸裸向西夏敞开,西北有可能立刻糜烂。

“好。”郑朗马上吩咐斥候持他的命令前往保安军。

速度要快,三十里地,如果是走兵要走一个多时辰,纵然小跑也得一个时辰,可是骑兵有可能一个小时要不了就扑过来了。

“再用快马速召种师衡将军、郭延珍将军速分兵延州,邵元吉将军、高延德将军速派兵进驻保安城,以防有失。”

本来延州兵少,范雍前来五龙川又带了几百人过来,使五龙川兵力增加到几达三千人,但延州城兵力却更少了。

五龙川马上要迎战,不能分兵,所以必须从他处分出兵力,以防延州与保安军有失。

种师衡在青涧城,青涧城是迫不得己,离延州城有两百里路,一时半会军队到达不了,预防万一,若是到关健时候,这支援军就起到奇兵作用。

另外三部是延州东北西北部未破的重寨。

元昊破陷金明寨,遂攻安远、塞门与永平寨。

永平寨主郭延珍、监押王继元想要敛兵藏于深山避贼之势,指挥使史吉帅所部数百人遮住城门,在马上说道:“你们要逃,虽能保住军队,可城中的百姓与贮粮怎么办?异日有司查问弹劾,吉为指挥使,不免于斩。愿先斩吉于马前,不然,我不让你们此兵从行。”

王继元王懿惭愧而返。

敌至,围城,吉率众拒守,保住永平寨。事后论功行赏时史吉说:“幸不丧城寨,怎么敢论功?”

后来听到郭遵的事迹后,敬佩万分,将女儿嫁给了郭遵弟弟郭逵。

当然,史吉也不知道郭逵有多牛,无心之举,却让女儿成了副相之妻。

另一个人立的功劳更大。

元昊主力军队径向延州来扑来,但攻打安远永平寨等寨,也分去不少兵力,其中安远寨最为极边,元昊分去的兵力也最多。

连破两门,安远寨主蔡詠、奉职曹度、借职王懿战死。攻打第三重门时,都监邵元节派人拒守城门,然后从后面用绳子将士兵放下去,亲率将士从背后杀出,将西夏军队击退,夺回失守的两门,拒守数日。敌人又于北三川口,列十余寨,分兵出东西城及两城之间,呼噪,丛射寨城上守军,城上诸军发矢石击贼,死者甚众,遂不敢攻。

塞门寨主高延德也守住塞门寨不失,不过他面对的敌人规模少,几乎未怎么战斗。

这是此次元昊入侵中的亮点,让范雍一一禀报了朝廷,但行赏还没有下来。

三寨兵力同样不足,不过相比于三寨,保安军更重要,延州城又比保安军重要,但塞门寨(有人将塞门寨当作土门,这是不对的,塞门在敷政北一百来里处,土门更在塞门东北)与安远寨皆在延州西北,不知道后方有没有西夏军队,想凿穿中部道路,到达延州会有很大风险,就象将东北的永平寨兵力调到保安军一样。至于分兵让三寨担当多大的风险,狄青也是无可奈何了,虽然事后证明是虚惊一场。

“好。”郑朗喝道。

短短一刹那时间,狄青就安排妥当,包括延州城与保安军的布防。然后转过头来看着杨文广,说道:“杨指挥使,你有什么想法?”

“末将也认为能一战。以前夏贼寇保安军与承平寨,不克,有诸多原因,我两军将士英勇,敌人虽多,诸族夹杂,军心不齐,又用弱军做为损耗,折其锐,长途跋涉而来,士兵困惫,所以一击得功。”

“不错。”郑朗额首。

苏克青也说过类似诸族不齐心的话,但杨文广分析得更全面,用弱旅做先锋,固然死掉无所谓,反正是炮灰,不过易折其锋芒,这种打法不是很高明的。长途跋涉而来,似乎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又道:“你指敌人想要偷袭我军,为了避开我们的斥候,可能是昨天开跋土门,于夜急行军而来,所以临近,我们的斥候才听到敌军袭击消息?”

“安抚使英明,末将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所以能战。不过,不过。”杨文广扭头看了看身后的士兵,说道:“就怕他们士气提不上来。”

真正的劲旅是狄青带来的两百士兵,自己带来的京城士兵虽全是骑兵,没有上过战场。大部是刘平的手下,可全部是逃兵,杨文广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郑朗说道:“士气不用担心,我来,你继续说。”

“想战,要先派出探子,看看左右与其后有没有敌人,以免中了埋伏。”

“好。”郑朗再次派出斥候。

“要战,末将有两种战法,一是过河,在河东一战,万一敌军有大部过来,能迅速撤向延州城,也能与延州城做侧应。但短处,有了退路,士兵不会死战。要么就在河西决战,成背水之战之势,若是安抚使能让士气提高,此战必胜。就怕还有敌人过来,一鼓作气,二鼓竭,三鼓衰,我军一战会胜,二战可能会失败。”

不象正月,河面上结着厚厚的冰冻,人与马在上面如覆平地,河水不成为阻隔。此时河面上还有冰冻,但很薄了,不要说马,人在上面踩都十分危险。这条小河就会成为一道小小的天然天堑。

郑朗思付一下,说道:“西夏国力贫弱,此战出动了八九万大军,虽掳获大量物资,然而为了增加国力,带走许多羌蕃百姓,掳获的物资最多勉强供应其百姓的供给,不能持久。我猜西夏大部军队必然撤回。我军新遭重创,此战许胜不许败,我认为就在此处迎敌如何?”

“好。”

都在猜心思,西夏没有后军,在此处迎战最好不过。

但有了后军,在此处迎战,西夏后面军队再度杀来,四周想抽出一个援兵也不可能,那么会出现严重的失误。不但郑朗,还有延州的几个重要官员,全部有危险。

想到这里,郑朗说道:“范相公,你立即去延州吧。”

“这,这……”

“去!”郑朗喝道。

范雍被他吓着了,连忙带着数位延州官员离开。

郑朗也没有指望他们,这些人放在这里做什么,反而碍手碍脚。

然后下令全军集合,敌人很快就要到了,还要鼓励士气,鼓励完了,还要做迎敌准备。

近三千名将士迅速集合,风更厉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小战(中)

郑朗转到队伍南边,从士兵手中接过一把长枪,用枪尖在地上划出一条长长的沟痕。

将长枪交到这个士兵手中,看着左边的主力部队,也就是黄德和带出来的逃兵,说道:“你们所站在的这片土地上,自你们逃跑后刘太尉仅率领一千余士兵,与十几万敌寇血战数天,多次将敌寇打败。当时你们不逃跑,刘太尉会不会取得一场大捷?”

战争不能象郑朗这样算账的,若比士兵数量,宋朝早就一统天下。

但说得似是而非,也容易忽悠住人。

至少让这些士兵觉得十几万西夏士兵对付一千几百名士兵都如此困难,再想一想去年冬月的两场战争,会认为西夏士兵战斗力也不如此。

这样,能多少激发士兵的士气。

郑朗又说道:“但因为你们的逃跑,全军覆没,你们觉不觉得可耻?”

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不言。

“最可耻的是你们没有胆量杀敌,却跑到甘泉抢掠自己的同胞,你们是什么?是英勇不屈的我朝西北将士,还是土匪?”

“那是黄德和让我们做的。”一个士兵小声说道。

“你大声说。”

“是黄德和强迫我们做的。”这个士兵不得不挣扎着吼道。

“你说是你们并不是脓包,孬种,软货,只是因为黄德和贪生怕死,才使你们逃跑的?”

“正是。”

“那你们呢?”郑朗转过头,看着其他人问。

“是。”

“好,我今天给你们一次机会,敌寇听说你们在此,认为你们是一群孬种,所以仅派三千人马,就想将你们奸灭,你们敢不敢迎战?敢不敢用血战来洗脱你们身上的耻辱,敢不敢用你们的勇气向世人证明你们的清白?”

来了多少人,斥候来不及一个个去数,也不敢靠近去数。但斥候目测是不到四千人,郑朗再克扣了一下,说三千人。此时就有近三千宋兵,至少数量不比西夏军队数量少。

郑朗无形中在替他们算账,一千几百人就让西夏十几万人难啃如此,现在三千对三千,小孩子都知道账是怎么算的。

“敢。”几乎所有将士答道。

“但你们声音还不够大,我依然担心。”

“敢!”这次声音更大,有的士兵憋红着脸吼出来。

士气就上来了。

郑朗此时还是无意之举,其实这次迎敌虽匆匆忙忙,有狄青与杨文广谋划,远胜过那些文臣们胡乱指手划脚,郑朗的工作相当于一个教导员,替将士做好了思想工作。

双方配合十分巧妙。

狄青与杨文广对视一眼,眼中皆充满了欣赏。

“文宽夫,刘康,你们率领五十名执法队,站于此线后面,张弓准备,谁后撤半步,包括我在内,就将谁射杀。”说着,郑朗站在横线的北侧,紧临着横线,也就是说,他小半步都不能退,不然就得射杀。

文彦博嘴张了张,心里想到,郑行知,你是真的还是假的?

但郑朗的做法,更加激起这群士兵的血性。

相比于刘平,郑朗更高贵,那是史上最小的大三元,似乎是整个宋朝最有学问的人,深得皇上宠爱,前途似锦似霞,如今与他们一道共生死,还能说什么呢?

狄青眼中都闪出异样的光彩。

有的人好奇地盯着郑朗,见到他笔直的站在哪里,身体稳丝不动,更是敬佩。

但郑朗心里安定,有他的原因,有狄青与杨文广两员虎将在此,军队数量不少多少,以生力军迎战惫军,再怕,以后不要来西北了。

还要安排,敌人知道自己手中有一支骑兵,第一批到达的宋军就是三百骑兵。但实际不止,狄青带的也是骑兵,还有逃军中有数百骑兵,实际这支军队中骑兵数量接近一千人。

只留下三百骑兵,其他的让苏克青率领,用马嚼塞住马嘴,掩于不远处的山后,听旗号做为奇兵杀出。

留下的三百骑兵因为狄青骁勇过人,由他指挥,对敌军进行冲陷,步兵交给杨文广指挥。刚才一番安排,杨文广也展示了他的指挥才华,何况他父亲杨延昭也是宋朝赫赫有名的勇将。

时间紧张,迅速布置,刚列好阵,就看到远处有烟尘扬起。

但也幸好,三千人都是正规的军队,平时训练有素,这几天来,又让狄青与杨文广重新整编操练,不然西夏军队到达,都未必能布置好。

郑朗默默看着两位将领布置,然后看着远方越来越近的烟尘。

不算大规模的作战。

元昊虽然有些小聪明,但绝对不是雄才大略的英主,更不是英雄,在他的带动下,西夏军队行军作战就象一群小流氓一样。

在同等兵力情况下,与宋军作战,从来没有讨得了好处。

只能利用骑军的速度,与宋朝文将指挥的愚蠢,不断地调动宋军,以多打少,往往是十比一,还啃得牙齿咯嘣嘣的响,才艰难的取得胜利。

相比于元昊动辄几万,十几万军队的出动,此次西夏人出动三四千人,只能说是一次中小型战役。

但这一战对宋军影响很重要,至少能让鄜延路将士恢复信心。

烟尘更近。

……

野利旺荣兴冲冲的挥军南下。

一路畅通无阻,与宋军对峙多年,还没有这么舒服过。

眼看三川口到了,忽然前面斥候来报,说是宋军不止三百人,而是两三千人。

野利旺荣顿时愣住。

那几天宋兵的凶悍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自己人多,可悬殊不是很大,有可能就讨不了好。

带着先锋人马,先杀到三川口。

站在一处高岗上眺望。

略略估摸了一下骑兵数量,大约只有三四百人,不过增加了许多步兵。

步兵也不能小视,还有这些新增加的士兵从何而来,难道宋朝援军到达?

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思付后,下令从四周抓捕百姓。

元昊撤兵许久,没有归顺西夏的百姓几乎全部返回家园,此次野利旺荣来得突然,大多数百姓没有来得及逃离。

斥候迅速抓来几名百姓。

野利旺荣亲自询问。

黄德和都率军逃跑了,更不能指望这些百姓为了宋朝,不顾性命保守消息。刀往脖子上一架,一五一十吐露出来。

野利旺荣一会儿就知道了大约情况,原来是三川口那支逃跑的宋军,让宋朝那个状元带到三川口,依然在查询三川口战役的真相。

心里面想了一下,为什么将这支逃军带过来,大约是这个状元也害怕,延州与保安军兵力不足,只好将那支逃军带到三川口保护他的安全。

这样想是错误的,郑朗也没有料到西夏人居然能杀回马枪,之所以带到三川口,是让这些败军自责惭愧,激起他们的血性与士气。真要是为了安全,何须如此,原来是清一色的骑军,只要派出一些斥候,野利旺荣杀来,退到延州城就是。

野利旺荣问完消息,下令将这几名百姓杀死。

与凶残无关,宋军以后同样用这种方式对待西夏人的,甚至比西夏人更凶暴,连战俘也全部处死。

又再次下令,让斥候抓回第二批百姓,再次询问,依然如此。

野利旺荣一颗心定下来。

这是一群贪生怕死的军队,有什么可怕的?

而且宋军骑兵只有三四百人,其他的全是步兵,即便情况不妙,也能立即撤退。

于是率领军队缓缓逼近五龙川滩头。

郑朗不知道西夏人的底细,野利旺荣也不知道宋军的底细。

牌面上双方都有胜算的把握,宋军这边,让郑朗激了激,成了一支哀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