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了半天,没有想出。下了城头,率骑南下。经过大名府时,贾昌朝出来迎接。郑朗只是看了他一眼,一言不发,一拍马离开。大名府所有官员全部色变。

昔日,郑朗与贾昌朝同在中书,合作不算很愉快,也不算太恶劣,但郑朗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

第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

赵祯听信使讲完,心中十分奇怪,郑朗为什么去沧州。但更高兴,人终于平安回来了。诏书下得更快,郑朗与贾昌朝不和,他心中有数,朝堂有郑朗,就不能再有贾昌朝。

但他是一个念旧的人,听到这个大好消息,于中宫宴请群臣,通报这个好消息,也顺便替老师辞行。贾昌朝听了黯然,用尽机关,郑朗还是平安地回来。其实没有郑朗,他也很难再做首相。吏治能力太差,无论赵祯怎么重旧情,也不能不顾国家。可是他没有看开,灰心丧气地离开京师。

贾昌朝贬出京师,是按照汉朝旧例,中书也不仅是贾昌朝一人,于是降陈执中为给事中,宋庠为右谏议大夫,丁度为中书舍人,这是实职官,不是差遣官。实职官降了,差遣官还是宰相,未戴相职,但在履行着相权。

又改文彦博为参知政事,高若讷为枢密副使。出现这种种状况,是整个中书省诸相能力皆出现欠缺,用文彦博增加中书的活力。

郑朗到了沧州,写了第一封书奏。

赵祯阅之大喜。

很不容易的,终于能看到郑朗的字,将此奏以及郑朗逃脱的种种事迹刊于报纸之上。

这个报纸让朝廷尝到甜头,成为国家的咽喉。

有什么大事,于报纸一登,朝廷想说黑,就黑,想说白就白。渐渐成了老释之外教化百姓的重要利器。但不是郑朗所想要的报纸,教化作用有了,可监督与朝政补益的作用没有看到。更没有百花齐放,至今还是太学一家报纸。

几方推动,迅速全国各地都知道郑朗神奇般地逃回宋朝。

赵祯也是好心,用报纸客观的将经过说出来,否则民间种种传闻,传得邪。未必对郑朗有帮助,说郑朗神通广大,呼风唤雨的,只有害处,没有帮助,容易为言臣弹劾。这次回来资历年龄功绩皆有了,国家旱情严重,赵祯想重用郑朗,不想郑朗背上这莫明的包袱。

无数百姓来到郑家贺喜。

这是悲情的宋朝军事造成的,软弱,可欺,久受契丹人压迫,其实百姓不甘心。此次郑朗平安逃出来,唤醒了宋人心中的自强梦想,以及那份从汉唐留下来的自尊。

赵祯又下诏,以夏竦为枢密使。

这份诏书下达后,立引起大哗。吴鼎臣进谏道:“陛下,竦与陈执中以前证论素不合,不可使共事。”

既然以吴育与贾昌朝不和,而罢二相,求丰年,更不能召夏竦回京为相,那吵得会更厉害。

其他言官纷纷附和。

赵祯没有作声,但夏竦召回京是必然,贾昌朝前去大名府,不能二人同治大名府,必有一人召回京师。

言臣进谏越烈,赵祯盯着陈执中。

陈执中没有作声,对此,他不是很排斥,灾情一天比一天重,能推卸责任也好……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幕。

……

郑朗终于回到京城。

闻听郑朗回来,许多百姓涌出城门围观。

五个娘以及四个妻妾,两个女儿,两个养子,还有樊月儿也来到城门外。

郑朗一把搂过郑航与郑苹,将她们抱起来。

郑苹皱着小鼻子,说:“爹爹,你身上好膻。”

吃了一年多的牛肉羊肉,体质变好了,可身上似乎沾着一种狐臭味,也就是女儿嘴中的膻味。

郑朗久呆北方,闻麻木了,闻不出来,郑苹却敏感地嗅到。

“别胡说。”崔娴狠狠地在她头上敲了一下。

“别吓着女儿。”郑朗又向五个娘娘请安,几个母亲哭得象个泪人,也哭得樊月儿在边上心肝都要掉了,心里面直嘀咕,几个娘娘,你们千万莫要悲伤过度,出什么事,阿弥陀佛。

郑朗也看到了她,问:“月儿,可好?”

“好。”樊月儿泪蒙蒙地说,然后低声说:“今年又有灾害呢。”

“我答应过你的,不会不守信诺。”

樊月儿扭头窃笑。

“娴儿,陪我走一走。”郑朗说。

问一问京城的情况。

崔娴将自己听到的大约地说了一遍。

“你说陛下想让我做首相?”

“妾感到陛下是这个意思,夏竦将枢密使职位顶下来,大约是让你做首相。”

“言官有些不乐意。”

“事情发起的那个吴鼎臣,他是贾昌朝的人。”

“我在河北也听说过这人,正是他配合贾昌朝贬罢李京,至李京郁闷而死。不过其他言臣未必全是贾昌朝的人。”郑朗道。对首相他并不排斥,可隐隐地感到时机还不对。年龄稍低,诸臣不服。诸臣不服,就难以做好实事。

“夏竦对你不恶。”崔娴道。

郑朗额首。如果按能力大小排,夏竦能力还在陈执中之上,在大名府自己听到一件事,博州军士李宗,说他夜晚睡觉的时候常有蛇入其口鼻。这件事没有过问,或者是此人喜欢做恶梦,或者如夏竦所判,以妖惹众。不可能是真的,难道他的口鼻是蛇穴不成?夏竦度其为僧,居于京师,不得外出。做法一点也不过份,特别是这个荒年,稍一鼓动,便会发生不好的事。然贾昌朝主持北京事务,王则就在他眼皮底子下,一点都没有察觉。两相对比,高下立判。不过夏竦也下了海,他陷害富弼与石介,使他臭不可闻,没有附从者,即便进入两府,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崔娴又说道:“侍讲杨安国替陛下开讲三虎四瞪事,大理寺丞朱处仁又上疏言,为天下之害,莫大乎三虎四瞪,亢旱以来,未必不由此。陛下闻之大惊,乃下公开诏书说,前京东转运使薛绅,任部吏孔宗旦、尚同、徐程、李思道等为耳目,侦取州县细过,以滋刑狱,陷害人命,时号四瞪。前江东转运使杨紘、判官王绰、提点刑狱王鼎,皆以疾苛碎察为尚,时号三虎。岂是朕之忠厚爱人意?而绅等故在,其降绅知陕州,鼎知深州,绰方居丧,候服除日取旨,今自皆不得用为监开发中心。宗旦四人,并与远小处差遣。”

崔娴所说的这几个人也不能用恶劣官员形容,颇似司马迁所写的酷吏列传诸官,专门以对付豪强、宦官与权贵为己任,方法做得不对,某些方面做得过头了,没有罪名,也要罗织罪名。其实这几人当中,有一些人还是真不错的。

但崔娴不是指这个。

郑朗明白她的意思,前用陈执中贾昌朝,后用陈执中夏竦,赵祯还是用这些人打压朋党。

心中叹息一声,范仲淹与吕夷简两个人已经将这个潘多拿魔盒揭开,想将这个魔鬼收回去,不容易的。

收不收回去,与郑朗关系似乎不大。可关健郑朗找了几个朋友,张方平,曾公亮,王素,富弼,蔡襄,王尧臣,不为首相便罢,为首相必须任用一些亲信拱卫,这样种种政策才能落实。

赵祯对君子党还在提防之中,而王素四人恰恰就是君子党,再有言臣的一些含蓄之意……

郑朗懂了。

做首相可,必须水到渠成,否则这个首相不做也罢,他还没有到五十六十岁,要急吼吼的。

嘱咐几句,还不能回家,要到驿馆等候交接,樊月儿乖巧地跟在后面,象一只小猫。郑朗瞟了她一眼,说道:“月儿,你过来。”

“喏。”

“你回去对你家里人说一声,进门可以,但国家多灾多难,我不能操办,以免招人口舌。”

“喏。”

“若你家人不反对,你就将行李搬到我家去。”

“喏。”樊月儿道。这时,激动地差一点想流泪,苦日子熬到头了。

郑朗这才让家人回去,前去驿馆。

刚到驿馆,便有太监来召,传他进宫赴宴。

带到宫中,所有大臣都在,看到郑朗到来,一起用眼睛盯着他看。郑朗也看了看大家,主要是两府的大佬,陈执中,宋庠,丁度,王贻永,夏竦,文彦博,庞籍,高若讷,再加上自己,一个超级雍肿的两府班子。他心中更加明亮。

大跨几步,伏下说道:“臣恭见陛下。”

“平身,抬起头来。”赵祯说。

郑朗抬起头。

赵祯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他面前,看着他,说道:“还好,还好,就是黑了些,回来就好。”

又说道:“坐。”

但坐也不同的,赵祯让郑朗端坐上首,第一位!

几十名重臣一起无语。

然而无可奈何,别说资历,这些大佬论资历,没有一个人能胜过郑朗,若论政绩,更不用提了,唯独便是年龄。

郑朗环顾几人表情,大咧咧坦然坐下,先吊吊你们的胃口。

赵祯又说道:“福康,你出来。”

“喏。”赵念奴从赵祯身后走出来。

“向郑卿施礼。”赵祯一本正经地说,经过郑朗详细写了奏折呈上,赵祯看了冷汗涔涔,只差两三个时辰,甚至有可能仅差一个时辰,郑朗有可能就回不来,那么必然以死明见。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不使自己女儿受辱的。

“是。”赵念奴盈盈地来到郑朗面前。

郑朗吓了一大跳,说:“陛下,臣是臣子,要守臣礼的。”

赵念奴已经欠下身,施了一个大大的万福,然后用眼睛盯着郑朗,眼中闪着一丝感谢,还有一丝异样的神情。这时代女孩子成熟得早,虽小,开始懂得一些什么。

那一抹春情很是动人,清新,只可惜大家伙一起盯着这个首座,一起疏忽……

第五百六十六章 远大的心

郑朗也没有注意。

其实宋朝公主不值钱,远没有唐朝公主尊贵,若是儿子有前程,做为父亲还不愿意迎娶公主,一娶公主,前程便没有了。象王贻永是一个另类,即便贵,实际在朝堂是一个隐形宰相,一言不发,不敢作为,否则也早让言臣从相位上掀翻下来。但不能傲慢,臣子之礼还是要守的,还了一个大礼。

赵念奴说道:“谢过郑朗公。”

“不敢。”

赵念奴又走近一步,低声说道:“你是一个好骑士。”

郑朗一愣,以为她说孩子话,笑了笑。但看着小姑娘又长高了一点,变得更秀气,眼中有些欣慰,眼神很正常,当成一个亲近的晚辈,一个没有血缘的侄女。

其他大臣更没有想到什么。

无法置疑,契丹挑了四个如花似玉的美人服侍,郑朗硬是一年多碰都不碰一下,这样的人格,也让人无法置疑。

赵念奴退下。

赵祯宣道:“曾卿(曾公亮为知制诰),替朕写诏书,诏郑朗为郑国公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吏部侍郎谏议大夫权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侍中。”

诸臣一起惊愕。

首相,绝对的首相。

这一大串官职名,前面国公无所谓,朝廷屡次封郑朗国公,只是郑朗不受。以他的功绩,授国公亦无不可。吏部侍郎也别当真,那是文散阶官,没实权,但散到吏部侍郎已是高阶官,相当的高,贾昌朝为首相时,仅是工部侍郎,谏议大夫是寄禄官,问题也不要紧。关健是一前一后。馆职官中最高者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大学士,最贵者乃是昭文馆大学士,再加上一个监修国史,大学士封顶了。差官里中书门下平章事乃是西府最高官职,还有一个兼侍中,同样也封顶了。

这是皇上力挺郑朗。

有些大臣面面相觑,不大好说的,若是以前说,还能说资历不够,但看一看现在的两府,那一个大佬资历比郑朗深,陈执中吗?陈执中仅是进入两府比较早,资历也未必有郑朗深。丁度、文彦博与庞籍虽比郑朗岁数大,严格说还是郑朗的后辈。

差的就是年龄,这个怎么好说出口?

一个个全部看着郑朗。

郑朗也看着大家,然后说:“陛下,臣不受。”

“为何?”

“有三,臣年龄尚轻,在两府勘磨时间并不长,不敢担此大任,臣出使契丹,为了逃命,做了一件不大好的事。”郑朗说着将官帽摘下来。这个头型很古怪,有的大臣不顾场合,低下头偷着乐。

“陛下,虽不是大错,也有小过,不罚反升,朝廷奖罚不明也,故臣二不敢受之。臣出使契丹,对阵西夏,看到许多事与物,人与俗,对军旅思虑更多些,故中书暂不适合臣。有此三,故臣不敢受之。”

此时受才是脑子坏掉了。

赵祯不相信君子党,不会相信自己所挑选的几人是一个原因。一些大臣因为自己年龄,对自己产生怀疑,是二个原因。两府超雍肿,办不好事,是三个原因。

还有人。

夏竦虽没有敌意,可是他也会想上位,沾到权利,不仅夏竦,可能连陈执中都未必能放得下来,夏竦手段厉不厉害?

还有人呢。

庞籍手段更厉害,贾昌朝虽厉害,终是落了下乘,靠陷害人能有什么做为?只要沾到这个名声,一辈子休想翻身。除非将时光往后推五六十年,到宋徽宗时代。

庞籍没有陷害多少人,相反,他还适度地救了一些人,可他对时局的把握能力,几乎无人能及。这才是最上乘的手段。

还有文彦博呢。

这个人同样不可小视,去年担任成都知府时,是士大夫,喜欢风流,是这时代的时尚。成都又是现在宋朝有名的富裕所在,因此风俗喜行乐,并且四川出美妹子。文彦博也就入乡随俗,多燕集,邀众挟妓欢宴。

而且他很有能力,治理成都十分出色,捧抬的人更多,声势闹得大,传到京师,赵祯闻听后有些不高兴,便让御史何圣从以请假回家的理由,暗中去成都察访。

文彦博听闻,让幕僚张少愚冒充同乡之好接待,迎到汉州,摆酒接风,宴间叙述同乡之情,又多营妓助兴,气氛十分火热,何圣从迷失方向,又看到一位杨氏营妓善舞,长相美艳,于是狎之,还给她起了一个艺名,叫杨台柳。张少愚乘热打铁,在杨氏罗帕上题了一首诗,蜀国佳人号细腰,东台御史惜妖娆。从今唤作杨台柳,舞尽东风万万条。

让杨氏配上柳枝词的调儿歌唱,何圣从十分高兴,极相赏洽。

何圣从来到成都,准备严肃调查,整顿成都官场风气。文彦博热情招待,或是接风,或是修契,依然打动不了何圣从。一日赴宴,文彦博请来一群府妓,歌舞相伴,忽然传出一首歌,正是那首杨台柳,并且唱的人就是那个杨氏。

何圣从晕了,得,你是好官,你是大宋五好青年,是宋朝最完美的人才,回到京城,不但没有贬低文彦博,相反,将文彦博狠狠夸奖一顿。于是文彦博今年才被赵祯授于西府副相。

但问题是何圣从是秘察的,前来没有几个人知道,文彦博远在成都,是怎么得到消息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手段,连夏竦对其都有些含糊。

这样的朝堂,做一个伴相,西府首相,国家二号人物,以今天自己的功绩,问题不会大,但做了首相,等着找刺儿吧。

不能做,不但做不了任何事,相反,顶多几个月,便被轰下台。

当然,他说的也是理由,也是原因,虽不是主要原因。

赵祯说道:“郑卿,你一路前来,可看到百姓乎?”

朕不是让你担任首相,也是为了国家救急。

郑朗徐徐答道:“陛下,臣看到了。以前臣就对陛下说过,我朝重视内治,人口膨胀,北方水土破坏,往后灾情会有很多,只能丰年积余,荒年救急。且我朝因为冗费,虽财政为历代之首,却无大积余,更无大水利,灾年将流民召集,恰是兴修水利,道路,城郭之时。丰灾两不耽搁。又,这几年也算是太平,风调雨顺,新仓法多有仓备粮食。本不该出现问题的,然陛下重用贾昌朝为首相,此人吏治之能低下,陷害别人的手段却颇多,上行下效,官场自上而下渐渐昏暗。就连新仓粮食又再次被吏贪墨,账面有粮,仓里无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