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啊。”郑朗说道,眼中出现一丝遐思,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那一天。

好在什么地方,富弼并不知道,只知道那个黄火药普及的意义。

富弼与高智升顺利搭好盟议,两人前去特磨道与最宁府交界的地方竖立石碑。后面还有事务,盟约生效,要修道路,修好了路,虽对大理会产生危胁,不过对大理,两广、川南以及藏南各地区经济会产生良好的效应。

路的事郑朗交给余靖主持,盟议郑朗也未参加,全部由富弼在主持。

有一种爱,叫放手。

有一种安静,叫学会放权。

郑朗丢下一大堆事务,全部交给了余靖、孙抗与宋咸、朱寿隆,自己带着周沆准备再次巡视广南西路各州各县。不过此时广南西路同样人才济济,抛去余靖的军事不足,外交不足外,作为一个地方大吏,还是可以的。朝廷又听从郑朗的意见,让赵珣为容州知州,郭逵为宜州知州,张玉调回陕西,杨文广与种谔却留了下来,先后担任广南西路钤辖。

这些大将留下来,不仅是以后谋划梅山蛮,还防止交趾,并且主持广南土兵的冬训事务。

说什么郑迭赵,虽可恶,实际是一个笑话,此时两广正规的禁军,包括郑朗与赵珣带来的一万两千兵外,只有八营禁军,再加上西南战役的牺牲,此时剩下不足九千人。不要谋反应付宋朝六十万禁军,就是应付交趾入侵,都没有把握取得胜利。必须将土兵战斗力提高上去。

又调派一百名官吏前去广南东路,协助广南东路工作,但主要目的是观摩学习。开发广南西路基础条件,比广南东路要差得多。其中官吏的能力是最主要的。许多官员衙吏对水利根本就不懂,孔宗旦弄了一个小型的水利灌溉工程,便让邕州百姓感恩戴德了。一个冬天的观摩学习,会给这一百名官吏打下一些底子。

正准备离开,没移氏又来到家中做客。

很机伶的一个女子,郑朗不在的时候,时常来郑家走一走,郑朗回来的时候,却很少来。因此,至今未引起其他人怀疑注意。

看到没移氏,郑朗表情略有些讪讪。

一个郑迭赵,差一点惹出大风波,侥幸在各方自觉的压制下,事态没有扩大。即便如此,自己也不得不让狄青回朝堂受苦受难去了。偏偏狄青似乎不相信,这才是苦闷的地方。

若再来一个没移氏,自己赶快收拾行李,滚回郑州吧。

虽然没移氏越来越风姿绰约,美丽动人,可郑朗心中戚戚,幸好上次在尧山没有发生什么故事。

没移氏很平静地施了一礼。

月儿看着丈夫,又看着没移氏,两人皆没有什么异常的表情,心中狐疑压了下去,说道:“官人,明月妹妹来,是想与官人说一件事。”

“没移娘子,有何事?”

“我家想与樊家合作,多开发一些荒山,种植茶叶,不知道可否?”

“你家怎么与樊家联系在一起?”郑朗问过了,很快想到答案。怎么着没移皆山还顶着一个国公称号,就看脱变了,若能在宋朝站着脚,以后对付西夏时又立下功劳,他是一个家族,便能化身为宋朝真正的权贵家族行列。樊家财多权却很弱小,故让月儿做自己小妾,也想与没移家联手,是一次互利互惠之举。

不能说不对,史上樊家就因为力量单薄了些,所获财富又大,让别的权贵吞去樊楼所有产业。

“两广开发,有桑麻、商业、蔗糖,为何仅看中茶山?”

“妾听闻朝廷与大理盟约,又大修茶马古道,茶叶需求量必须很大。而且两广若开发成功,来广州的蕃船必然增加,蕃船也会多携带茶叶销往大食。”

“不是大食,销去的地方更远,乃是极西之地。”

“极西之地?”

“拜占庭、英格兰、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与意大利等国。”

“他们大不大?”

“不大好说,诸国并立,有几个国家强大如西夏,小的如交趾,如我朝与契丹者几乎没有。文明与经济更不及我朝,先进者与契丹相仿佛,落后者与吐蕃差不多。”郑朗淡淡说了一句。不过他没有小视这个西方国家,马上就开始产生剧烈的脱变。若历史不改变,到了明朝时就迎头赶上来,清朝已经将中原文明远远甩在后面。

不过想到那包小苏打,以及太学两百多名学格物学的学生,郑朗并没有产生紧迫感。

笑了笑说:“没移娘子,你倒是很聪明。”

确实,茶马古道扩修成功,南方茶叶种植有很远大的前景,尽管想要收效,必须等很长时间,从开耕山陵,到载植,到正式取茶叶,最少得五年以上的时间,想要盛产,更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两人淡淡地说了一些话,没有谈其他,没移氏趁月儿未注意,用幽怨的眼神看着郑朗。郑朗只顾低头喝茶,就当没有看到。

第二天郑朗离开桂州,尽管南方还是热,不过比在广南东路的巡视情况要好得多,那时才真正叫炎热。进入秋后,不但炎热减少,湿闷的空气也变得清爽起来。

使得这一行不那么辛苦。

但这一行时间会十分漫长,除了琼州之外,郑朗将巡视广南西路各州各县,甚至包括一些羁縻州。

十月中旬,郑朗来到钦州。

钦州同样可以做为一个良港的,也有部分海船来商贸。不过有很多不足之处,以广州为分界线,自登州到广州沿途多有良港,与市场舶司无关,许多地方不设市舶司,但有港口存在。若遇到大风,可以迅速进入港口避难。这也是船只技术落后的制约,海客虽航行甚远,甚至宋人的脚印到达东非,但船只仅能顺海岸线航行,害怕遇到台风。这也是平安监开发后,多设供给点的原因,正是这一个个供给点,使宋朝海船脚步成功迈到大洋洲。若没有这些供给点,船主根本不敢向大洋洲那么遥远的地方航行。

然而自广州往西开始,能避风的港湾少,这是其一。相比于远海航行,避风港湾距离还是比远海航行要好。不仅是避风港湾少,广南西路北海湾地区海岸砂土多,往往导致搁浅。北部湾地区不仅有砂土,海下还有许多尖耸的暗礁,所以海船来得比较少。

实际还是一个经济问题,钦州比较落后,人口少,获利不大,再往北去,又有郁水代替,所以海上贸易发展不起来。但事实是钦州有良好的三角洲,发展前景是很美好的。

然而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离交趾近,容易遭到交趾入侵。

正在想交趾时,特务营的斥候悄悄送来一个消息,说交趾正在备兵,将一些军队向北方移动。

自交趾使者离开后,郑朗就调动特务营四十多名斥候,潜入交趾刺探情报。

看到这个消息,周沆担心地问:“郑相公,不妙啊。”

向北方移动,要么对付大理,要么对两广不诡。大理刚刚与宋朝打了几场小规模的战争,被迫签订了三条不平等的条约。交趾没有必须与大理交恶,那么只剩下两广,恰恰狄青又调回京城,时机良好。

郑朗忽然想到狄青的话,郑相公,你想想唐朝如何战胜高丽的。想到这里,信心满满,说道:“夜郎自大,自取灭亡。若他们敢不诡,我不介意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

第六百八十一章 魔术师(上)

“郑相公,要三思。”周沆急切地说道。

郑朗军事才能肯定在自己这些文臣之上,但交趾最终是一个国家,甚至能动用十几万兵士入侵,与宋朝相碰,可能会是夜郎。但那是宋朝,这是两广,朝廷有军队不代表着两广有多少军队。

再说眼下的情形,也不适应发起国与国的战争。

“周转运,我心中有数。”郑朗拍了拍周沆的肩膀。如今两个有许多官员能拿得出手,吏政能力最好的非是曾担任御史中丞的杨察,而是程师孟,其次还不是杨察与余靖,而是田瑜,抛开学问不谈,余者,杨察、蔡挺、余靖、周沆、元绦、鲍轲、魏瓘都能说是好的官员,但实际与程师孟、田瑜略有那么一点差距。

这两人是用了心的。

将心投入治理地方,而不仅是才华。

但周沆跟自己一路而行,无论德操或者对军事,对吏治,皆开始产生升华。

这让郑朗感到很欣喜,自己在两广时间终不会长久,有可能一年,有可能两年,顶多两年罢了。这一摊子事并没有结束,至少在这五年之内,必须良吏来完善,来稳定。

那么两广未来的走向,也许成为花,成为锦。否则就会成为宋朝一个最大的烂尾工程。

随着又看着情报,交趾北上的兵士不多,仅是三四千人。

他们也在观看,即便决定入侵,不敢国与国的发起战争,依然与以前那样,借着蛮部的旗号,严重侵害岭南各地区。但这次想要入侵,规模必胜于以前,故还在迟疑当中。

郑朗随即下了一道命令,让种谔率四千兵士前来邕州坐镇。

仅此足矣。

邕州还有兵士,再加上土兵,交趾想要大获而归,必须派两万人以上的军队,那就成了豪赌。能不能赌,交趾必会产生争议,即便还是继续入侵,也要进行更仔细的准备,最少能拖上一年时间。

自己就可以从容准备了,战可以,必须让对方跟着自己的节奏走,才能占据主动。否则,跟着对方的节奏走,自己会很被动。

周沆还有点担心。

郑朗说道:“周转运,勿用担扰,明面我们只有九千兵士,实际不止,张岊八千兵士就在荆湖南路,若爆发战争,最少能抽调六千兵士过来。土兵虽弱,可一万多土兵随狄青西上,经过诸多血战,又经过狄将军调教,这些土兵再也不是以前那种杂乱无章的土兵。交趾兵士虽然多经厮杀,战争经验丰富,不过他们缺少军纪,武器装备更不及我军。就是用这些土兵组织的军队,也略略胜过交趾的军队。克除牺牲的,与受伤的兵士,此次平安回来的土兵达到八千余人。两万多强大的兵士,还用担心?”

最妙的是狄青西上的收获。

接连攻破大理三个府城,未得到多少铜钱,但得到许多金银珠宝玉石象牙之类贵重的物资。经郑朗上奏后,朝廷同意将这些贵重物资便卖,用于奖励将士,抚恤烈士家属。正好许多商人涌入两广,迅速将这些物资吃下。让两广得到近百万缗钱。这些钱财再次化为铜钱、银子与布帛派发下去。很厚的一次赏赐与抚恤,由是将士欢心鼓舞,而牺牲兵士家属虽悲伤然不怨。若再发起战争,兵士会认为继续有收获,踊跃参加。

实际不止这么多收入,有部分让将士装入腰包了,在所难免的。狄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郑朗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听报纸上说的宋朝军队前去大理,秋毫无犯,前世是哄人的舆论,这一世还是哄人的舆论。宋军去大理未做下多少恶劣的杀戳,已算是仁慈的战争。

或者若不是郑朗考虑到不想大理与宋朝关系恶化,下令让狄青再放手狠一点,大肆搜掠大户豪强,收入会更多,甚至会多上三四倍。毕竟是三个府城,还有一个是大理第二大城市。

适可而止,若为了这些钱制做得太过份的话,大理也要给百姓一个交待,两国再无挽回余地。

郑朗藐视交趾,国家小,若是西夏与契丹,郑朗万万不可这么轻视。派出大批斥候,潜入交趾,小的举动无法察觉,大的军队部署还是能知道一点。料敌于机先。

命令下达了,郑朗就没有再为交趾分多少心思,继续察看钦州。

广南西路比广南东路情况要复杂,老百姓几乎九成是蛮人,地形也更复杂。

在广南西路的规划中,水利工程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便是灵渠,不能小视古人的,灵渠选择很巧妙,象龙川与安远水、翁水与桃水、耒水与水武溪、沲水与光水,两者距离皆不是很远,可上游水源不足,就不支持一条河渠的灌溉与航行任务。

灵渠在宋朝也维修过,因为两广不重视,投入的人力与物力不多,效果也不大。郑朗有两个打算,一个复引他处水源,扩大灵渠水流量,不过似乎难以办倒,还有一个办法,延长灵渠长度,使之字渠变得扁平。那么灌溉的地区更多,陡度下降,也可以减少陡门,利于船只航行。第二个办法,就是加固灵渠堤岸,挖深挖阔,不变动它的长度,继续顺着老渠修建,如此,必须增加陡门,控制灵渠陡度,船只还是能航行,甚至扩建后船只通航的吨位随之增加,可一个个陡门等候,航行速度会变得很慢,成本也随之提高,但修建难度与成本下降。

两个办法只能选一个,郑朗还没有考虑好,南下时,仔细看过灵渠,几乎全是土堤,这肯定不行的。

第二个便是明朝的相思埭。在桂州的南部,一条长达三十几里路的运河,将漓江与柳江相通,利于水运,更利于数州开发,商业来往,以及水利灌溉。这条运河开通,整个广南西路北面全部盘活,若再与灵渠联系,就会与荆湖南路,甚至中原联为一体。

第三便是陂塘,与广南东路高低分明不同,广南西路大多数大小山峰与丘陵遍布,山与山之间往往形成许从盆地与河谷,只要在两山之间筑堤,就能形成一个个陂塘,有的陂塘面积还很大,例明清时阳朔神陂可灌田千余顷,河池蒋村陂可灌田千顷,平乐壕陂、陇陂可灌田千余顷,宣化铜鼓陂可灌田一千六百顷,也有一些小陂仅能灌田几顷,类似大大小小的陂塘,在广南西路可以达到近千处。

但各自形式又不同,低洼处,常年比水位线还要低,纯是倚靠堤岸防水的类似江东圩,地势稍平,可泄可灌的,类似太湖两浙围,地势高,多引水的又成了广南东路与福建路的正宗陂坡。

前景很可观,但必须要细致规划,否则会很乱。

第四便是堰坝,堰就是能蓄水与排水的水利工程,最有名气的便是都江堰。

坝则仅是一道堤,起拦水作用的,如后来的葛州坝,三峡大坝,一是拦水,二是发电。

但在广南西路郑朗推出一种水中坝。

这个坝大多数时间在水面下,用在各条河流的上源河溪处,在广南西路合适,其他地区就大不合适了,例如黄河,本来水流量不足,一截,那会糟糕透顶。

在广南西路不存在这个问题,水流量乃是全国最高的地区。因此出现这种水中坝。

直接在上游各溪设水中坝截流,枯水时季,水中坝露出水面,将溪水截住,不往下游流淌,就可以将这些水引向岸边进行灌溉,一旦水流量增加,会自己儿蔓出水中坝,向下流淌,不会发生涝灾。这同样也是明朝出现的事物,徐霞客初来广西,听到河中有滚雷声,不解,跑来观看,然后惊叹水中坝的惊奇,刻意记载于游记里。

可钦州不同,广南西路的主体是郁水与各大支流,如漓江、左右江,这些主干与各大支流四周多是平原河谷,缺少河流的地区便成了丘陵地带。不过在南方几个小州又不同。

钦州的钦江、廉州郁林州的晏水、容州化州的龙化水、化州的吴川水,皆是独立于郁水流域之外。

这些河流流量季节明显,雨季时河流阔大,旱季时河流狭小,河流皆不是很长,下游又有大大小小的冲积平原。冲积平原的肥沃无用置疑,然治理起来颇为麻烦。想要治理,会出现各种水利形式,例如圩陂、围陂,坡陂,堰坝,车田,还有海堤,几乎集中了两广所有水利形式,有的还会相互交错在一起。不但如此,因为河流短,没有他流容纳,台风到来,山洪暴发。

现在蛮人倚山刀耕火种,危害不大,一旦开发冲积平原,山洪暴发危害会很大的。

并且因为山洪暴发的次数多,带走大量泥沙,也不仅是人为破坏,河流与地形也决定这一结果,导致北部湾地区多砂,有一个好处,会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