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摹!

李黄主道:“大相,属下害怕那个郑相公。”

“李黄主,你不用担心,宋朝不会对你们有多重视,再说那个郑相公虽然了得,宋朝不是他的,他一人说话不算话,况且已经好几年没有进入宋朝两府为相,当真宋朝皇上对他不忌惮。还有一件事,前几年宋朝程琳曾献计,让宋朝拉拢诺移赏都三大将,许其节度使官职,为宋朝否决。因此唯今化解之计,还是宋朝。”

梁氏蹙眉道:“大相,不能轻视宋朝。”

“我没有轻视宋朝,可是我国已经四面为敌,吐蕃不去侵犯他,他们也未必敢侵犯我们,但也没有办法寻求他们帮助。更不能求契丹,与宋朝不同,契丹数次有吞灭我国的野心。况且国内还有一个宁令哥。”

提到宁令哥,梁氏不能作声了。

“然而没藏这个贼子数次侵犯宋朝,侵略入侵,导致宋朝断绝岁赐,禁止互市,使我国民不聊生。”不呆在西夏,就不知道互市有多重要。自互市断绝后,西夏国内一匹绢再次涨到五缗多钱,若长期禁下去,还要涨,不但布帛涨,瓷器、茶叶等物资皆先后出现严重涨价风波。提到互市,各个贵族更不能作声。

漫咩问道:“王叔,就算如此,宋朝人也不是傻子,凭什么帮助我们?”

“中的也,我有方法让他们帮助我们,这些年宋朝为了屈野河,与我朝发生数次争纷。不如派使者,与宋朝议和,将屈野河一带地区答应交给宋朝,但宋朝也必须答应出兵相助,以后两国友和,重开互市岁贡。”

屈野河一带土地肥沃,听后大家一起缄默不言。

嵬名浪遇说道:“诸位,也许你们认为屈辱,但想宋朝重开互市与岁贡,又要他们出兵相助,仅是一个屈野河,筹码并不高。其实和约算什么,力量强大了,几代先主能从宋人手中抢下大片土地,击败吐蕃回鹘,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眼下之急,当先击败没藏这个老贼,以后奋发向上,为何不能重新夺回屈野河,甚至府麟二州,甚至泾渭!”

一句话点醒所有梦中人,和约,和约是什么东东,那是约束宋朝那些傻瓜的。西夏自立国以来,什么时候遵守过和约!

第七百六十五章 退

这条消息很自然地就让没藏讹庞得知。

为什么六人回归一人,用来急救没藏讹庞,没藏讹庞掌控的力量比李谅祚等人强,大义上却弱,只要在兴庆府两相不立即分出生死存亡胜败,便会形成相持局面。

必须留一人在没藏讹庞身边,即便以后再投奔李谅祚,李谅祚未必是一个好东西,梁氏更不用说了,必记恨在心,大局一定,不是留下来当棋子的,而是留下来被梁氏诛杀的。

相互间的通风报信,使得五人功劳会更大,也利于其他安排。

还有一条,周渊回国,其他五人因周渊以后就不会叛国。这个郑朗不会说出来的,会伤害这六名顶尖间谍的自尊心。

没藏讹庞一听十分担心,也派使者去了宋朝。

俺们认输,不但将屈野河侵占的领土交给宋朝,还将河南也交给宋朝,加重了筹码。

河南不是指黄河以南所有地区,那样的话,连灵州也能算进去。这个河南仅是指会州与天都山以南地区。西到兰州,东到德顺军,南到马衔山,包括龛谷、阿干城、会宁关,没藏讹庞让得更厉害,从吴山南端就开始让,这一让会宁关以北大片地区也划给了宋朝。

余下的不能再划,若再将会州划给宋朝,河西走廊都会出现危机,更失去大义。

嵬名浪遇也是这个心情,想得让宋朝出兵,若将绥州划给宋朝,筹码加重,以后可以重新夺回来,但万一夺不回来呢?并且绥州乃是西夏大本营,划给宋朝,正好给没藏讹庞借口,丢失了大义,兵力又不及没藏讹庞,接下来就不大好玩了。

宋朝得到这片地区会很头痛,有党项人,有吐蕃人,有羌人,唯独汉人很少。又多是吐蕃的地盘,以后为了这片土地,与吐蕃关系会再度出现分裂。军事价值有利有弊,宋朝一阻,若西夏不想用兵吐蕃,正好让宋朝挡住了。若宋朝有雄心伐西夏,得到这些地区,投射兵力的地区更广泛。

但没藏讹庞相信宋朝心动。

无他,宋朝缺少好的牧场!

在那个相公的指导下,宋朝对马匹认识渐渐清晰起来,养不了好马,顶多十来万匹,再多不大好养了,缺少优良的牧场。河南一划,人口虽不多,可面积相当于宋朝“侵占”的怀德军、德顺军与镇戎军三州军面积总和。

这么大块牧场,足以让宋朝养七万匹良马。

宋朝能不心动?

两拨使者分别踏向去宋朝的道路。

此时郑朗正在保宰相。

六月宋文坛史坛盛事,欧阳修率领一干文臣,重修《新唐书》,一举奠定了欧阳修文坛宗师的地位。

在文学上造诣,欧阳修很了不起的,郑朗同样佩服万分。就算自己放弃政务,因天赋问题,恐怕最终还会不及,除非利用金手指抄袭。但郑朗已经不屑了,其实抄袭又有何关系?许多人命运在改变,包括大小苏,司马光与王安石,甚至以后岳飞也不会成为悲情英雄。

他们命运改变,那么所写的文章,作的诗词歌赋,也会与史上不同。

然郑朗不想,想的仅是修完儒学,改变世人的保守内敛思想。

到了七月,北方雨水依然很大,郑朗都要强行掘堤了,各个宰相也很慎重,派人昼夜防范。没有作用,七月,第六埽依然决堤。不知道为何还在第六埽,有可能埽堤确实弱了,有可能有蚁穴,黄河再次分流。

做了防范,官员撤退百姓及时,也死了几千百姓,十几万户百姓成了流民。

这些流民必然为紧张财政带来难题。

但不是没有好处,治理黄河大手笔,自古以来最大的手笔,花了这么多钱帛下去,还有一些官员怀疑的。郑朗又不想久呆,时间抢得紧,更让一些官员感到不满。

不要多,松一年,财政没有压力,大家都好做官。压得紧,只能兢兢业业,甚至一些官员投其所好,借机剥削百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此次决堤,这些不满的声音全部消失。

十几年时间,四次大决堤,无数次小的泛滥,这是国家大治,若是碰到一个内政不好的封建王朝,北方早就到处揭竿起义。

自此,再无人质疑郑朗治河之举。

大量流民产生,无家可归,家在洪水里。朝廷要救济,得花很多钱帛。不过八月到来,因为河水淹没许多地方,水势也平缓下去。正好治河,将这些百姓集中起来,开始动手济水工程,以及济水以北的运河工程,不少劳力的,成年壮丁就达到了三四十万人,还有半大的少年,以及妇女,当成半个劳力,又有三四十万人。舒缓了劳力压力。

对此朝廷没有异议。

但是诸多言臣终于爆发了不满。

灾民是安顿了,但每一次决堤造成无数人家淹没,不仅是灾民,洪水一冲,房屋没有了,桑麻地没有了,果园没有了,作坊也冲之一空。不但有私人的,还有官府的作监。

没有准备罢了,郑朗明明要来决堤,为何两府不作为。相比于滑州有准备的掘堤泄水,此次对朝廷对百姓造成多少损失?

然后弹刻两府大臣不作为。

其实原因很简单,无论富弼或者庞籍担任好几年首相,得下去吧。

不但他们二人,郑朗当时做首相时,吏治那么好,若不主动南下,也让言臣得弄下去。

听到朝堂种种消息,站在青州新运河上,司马光对郑朗说道:“郑公,若真两府宰相变动,对河工不利啊。”

“你是想我保住庞籍?”

司马光嘿然一笑,又说道:“也是为国家而保。相位变动,对河工不熟悉,也会影响河工进展。于公于私也。”

“如何保法?”郑朗问。

运河产生无数纠纷,若不是司马光与王安石,真的很不好办。论磨人的本领,不是欧阳修,而是这两个三郎。有的大户贪心不足,就生生让他们活活磨得哑口无言。

“郑公出面不宜,不知道韩中丞与郑公关系如何?”

“我也不清楚,为何要问他。”

“若是他与郑公关系好,可以利用。”

“如何利用?”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若是两府宰相出现人事变动,非是韩琦,而是富庞二相公。韩琦进入东府时间太短了,不可能全部换掉的。”

“你是说此次言臣弹劾,有韩琦的影子在里面?”

“我没有说,不过听闻韩公与欧阳公关系现在越来越好。是否如此,只要郑公写一封信给韩中丞,让他带着御史上书,请求郑公再度回到东府,就能看出。”

郑朗盯着司马光,太腹黑了。

过了一会儿,一笑,无论公心或者私心,眼下确实不希望两府变更,富弼与自己关系还是不错的,常书信往来。庞籍更不用说了,而且是两府中唯一的真正相才。韩琦不是不好,若让他担任枢密使倒是不错,做首相却不大好。若让韩琦接替二人为首相,对自己不是很有利的。

思付道:“这样吧,你进京叙职,向陛下禀明河工进展,代我说服韩绛,若陛下问起,切不可隐瞒。”

“向陛下说啊?”

“必须向陛下说,这几年陛下心情低落,身体也比往年差,对政事有些倦怠了。但就是如此,不能忽视陛下的智慧与心胸。”

“郑公,我有一事不明。”

“问吧。”

“这几年陛下对郑公态度,让我看不清。”

“你将王介甫喊来。”

“好的。”司马光急匆匆下去,一是想替郑朗参谋参谋,郑朗不做首相,他心里面也弊得慌。虽他很腹黑,但不能说他不重情义,史上庞籍对他载培,庞籍死后,执子礼前来拜祭,并且以子身份替庞籍主持葬礼,感恩的。

一会儿两人过来。

郑朗也不怕,王安石虽怮,但不是顽固不化,若是顽固不化,都不会发起改革。为了改革,他也不择手段,甚至篡改原来的儒学理论。司马光就不用说了,为了打击政敌,不惜颠倒黑白。

让他们坐在草皮上,不远处就是正在劳动的民工。但没人敢过来打扰他们。

郑朗说道:“你们感到这几年陛下对我的态度可疑,是否?”

两人同时点头,不但他们,许多大臣感到赵祯对郑朗的态度十分不解。而更远方的没藏讹庞与嵬名浪遇直接认为赵祯的表现,乃是害怕郑朗功高震主,赵祯有意打压。

郑朗徐徐说道:“之所以如此,乃是我犯下一个错误,当年公主殿下非是在鄂州,而是逃到会溪城。一路辛苦,走不动路了,留在竹林里休息,梁怀吉前来找我,正好我在看看风景,缓解压力。听闻后立即带着四名侍卫过去,这才中伏。”

两人嘴巴一起张大了,司马光问:“老师,为何犯下这样的大错?”

“山洞里很冷,几名西夏死士皆有亲人死于庆历战争,对我痛恨万分,因此不仅克扣我们的伙食,也不给被褥,为了取暖,不得不相互挤在一起。不管怎么说,都是犯了错。犯错了就要惩罚,所以我前面一出山洞,后面去京城,一是给皇上报一个口信,让他勿要担心,二就是认错的。现在再度兼有使相之职,仅是为了治河。若不是为了治河,我还会将所有职务放下。庞醇之年高了,纵观他人,我没有看到什么人能适合担任首相。宋朝的未来只能放在你们身上。一个善长机谋,一个善长吏治,敢于作为。若是你们二人放开一些政见上的分岐,互相联手,宋朝会更美好,也不缺少未来的宰相之才。但你们若因为政见稍有不合之处产生严重分岐,我朝必危矣。”

“郑公,你放心吧。”

“有你们这句承诺,我真放心了。所以我将这个真相告诉你们,就是让你们做好接手未来宋朝政务的准备。”

“老师……”司马光又道。

“想说什么?”

“殿下的那个孩子……”

“如你所猜,是我的儿子。”

两人差点晕倒,不过郑朗将这段隐秘说出,心中却如释重负。

司马光想了一会,说道:“也未必不是好事,郑公,你一生做为,太过完美,功劳又大,如今陛下是仁主,能容郑公,未来却未必。有了这个把柄在手中,未来人主却反而敢用郑公。”

司马光这番话与崔娴说得颇为相似。

“未来。”郑朗又想到那个高滔滔,道:“未来,再说未来吧,只要我宋朝后继有人,管谁担任首相?除非朝廷需要,否则治河后,我想隐居了。”

司马光与王安石两人相视一笑,这个真相让他们感到震撼,但事情已发生,又是自己的老师,如何责备?不为君子讳,但要为老师讳。不过对郑朗这句话就当成耳边风。除非未来人主是昏君,否则换谁放着这个人才,也不敢不用。想隐居,那个人主肯让你隐居?

司马光说道:“那我就去京城了。”

“好,你去吧。”

司马光去了京城,先是中书,后就去了韩绛家中。赵祯也接见了他,但司马光看到劝动韩绛,没有将真相说出来。都算半个女婿了,何必要解释。

韩绛开始弹劾中书三相,然后上书请求郑朗回京担任首相。

又说了感到不解,为何郑朗越立功离中书越遥远,难道陛下也学习暴君,打压残害忠良?未提西北,朝廷早得到西北的消息。先是感到愕然,然后在心中感到惋惜,这才明白郑朗为什么说有八分把握一举将西夏拿下。

知道真相的人不多,知道六名间谍真相的人更少,这番变故中,不仅是六人,有许多人叛叛复复,有党项,也有汉人。例如叛逃到西夏境内的李清,此次开始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很难甄别出那些人乃是朝廷最机密的间谍。知道所有真相的人少之又少,仅三四人而己。

但事态发展到这地步,有些人感到很可惜的,毕竟灭掉西夏同样是一场大功,与黄河之功,孰轻孰重,难以判决。当初之所以一致认为要将治河放在首位,是没有想到西夏演变到这种地步。

至于那几个知道更多真相的人,心中更是感到惋惜。

不过河也治了,钱也花了,西夏这场变故,无可奈何了。

韩绛也不提它。

宋庠听他将奏折念完,站出来说道:“韩中丞,非是朝廷不用郑朗,他现在治理河工,如何分身中书?”

“难道在中书就不能治河?”

宋庠语塞。

韩绛说法颇有市场。宋朝的惯例,升升贬贬,郑朗下去快九年时间,按照资历,也能重新返回朝堂。于是有许多大臣附和。

韩琦终于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郑朗可以重新返回中书,任为首相,但不是这时。虽说在中书同样可以兼顾河工,然与亲力亲为终有区别。河工南自扬州,北达沧州,东赴大海,西到三门,规模之大,胜过隋炀帝之大运河,财帛之广,自古未有。于公于私,朝廷不当此时诏回郑朗为相。”

说完徐徐退下。

诸臣不敢再言,这可是两亿多缗钱。仅是第一年就砸下六千多万缗钱,今年工程量更大,最后会用多少钱帛,都未必可知。一个首相位置与之相比,真不算什么。

但说来奇怪,随着弹劾之风也就消失。

司马光临行前让庞籍喊去,说了几句话,司马光离开京城。

见到郑朗说道:“郑公,未来你将有几大政敌啊。”

“何解?”

“我在朝中看到数公身体,庞公身体越来越差,富公虽身体好,仍不及其他诸公魄力,特别是韩公与文公,身体好,还有手腕高妙之极,又与郑公政见多有不合之处。”

“无妨。”郑朗淡淡道。无论文彦博,或者韩琦,或者欧阳修,那一个都不及你与王安石的对手。

但郑朗也在发愁,是为钱帛发愁。具体有多少工程量,用多少钱帛,郑朗无法计算出来,大约的,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