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皇帝问道:“冯卿,今天似乎有事……?”

“是有事。”冯元将昨晚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阎文应听完后,张大嘴巴惊讶的说:“此子想做圣人?”

冯元狠瞪了他一眼,说道:“什么圣人!圣人是夫子,是陛下。他只是想舍末求本,追溯儒家本源,并不是想开家传教,何来圣人言。不过有可能成为一个大家罢了。”

不能乱说。虽然郑家子让他很苦恼,可冯元心中也爱才的。看看多少年来,有几个学子敢发此震耳欲聋的话语?不是武夫,来吧,咱拼命吧。这需要很强大的功底,没有对儒学的精通,休能想这么深入的学术性问题。

况且他的年龄也不过这么点大。

别让你一句话就糟蹋了。

“是,是,我失误了。”阎文应急得想捂嘴巴。

“那么冯卿,你认为他说得对不对?”小皇帝对此十分好奇。

“我还是不知……”不是不知,是不敢说。一直以来,不是没有学问的人,有,很多,比如冯元,只是没有在心里怀疑,所以误上加误。郑朗将这个话题挑开,昨天晚上他一直没有睡好,不但在想郑朗所说的一些话,还在想《尚书》。以他的才气,一旦持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自然立即发现了许多疑问之处。

有了疑问,心中毛骨悚然起来。

夜里没有睡好,最后爬起来,自己儿沏了一杯茶,坐在窗户前发呆,还让妻子抱怨了一下。

“这小子似乎不错。”小皇帝很高兴。

“陛下,是很好的人才,最难得的是他的心胸,在狱中他说的那几句,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界形势,尽管他自己说迂阔之言。可是此子却这么去做了,并且臣一直观察,他去做是发自内心,似连他自己都不知,这才是纯臣。”

虽夸张了一些,但说得也不是全错误的。郑朗求一,有他的用意,并不是象冯元说的那么伟大,可内心深处总有那么一点点隐隐的梦想,将迂阔的儒学强行纠正过来,加强它的实用性,而不是后来又臭又长,遗害无穷的酸儒。

小皇帝呵呵直乐,老师是一个厚道人,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居然为这个小家伙钦佩,才学看来是有些了。但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不由自主说道:“这一下不好了,想诳他很难。”

“诳他什么?”冯元紧张的问。

现在郑家子不行,无论怎么聪明,终是小了,有一个勘磨的过程,这才能重用。但未来必是国家栋梁之材,就是皇帝,也不能将他当作一个弄臣来戏弄。

“只是诳他一些字。”小皇帝不敢说,连忙改口。

“是字啊,若真是字,他并不是那种古板的人,虽然吝字,但陛下向他讨字,必然给的。不过陛下,学习如何治理国家,才是陛下的当务之急,字仅是小道,请谨记。”

“是,朕知道啦。”可心中有些小苦恼,是字都好办了,关健是长短句啊,这个小家伙读了那么多书,万一也象那些酸儒不给,到时候自己岂不是下不了台?

第一百四十四章 衣服

“大郎,为什么奴越听越糊涂?”在回去时,江杏儿坐在马车上问。

江杏儿还有听糊涂的资格,可怜四儿眼里除了茫然还是茫然。虽然四儿也认识不少字,终是小,郑朗与冯元交谈,点到为止就好了,不可能再三的论证,那不是怕自己解释不清楚,而是看不起冯元了。

因此江杏儿越听越不明白。

四儿点着头道:“是啊,听得好玄哦,比听和尚念经更玄。”

“儒家才不玄呢,要玄的是道教与释教。”郑朗说的不是道家与佛家,而成了道释二教,有很浓厚的讥讽意味。非是说道释二教不好,而是讥讽儒家的。正因为道释原来有严密的理论,最后才发展起来,从一家一跃而成一门宗教。然而儒家呢?

本来很零碎了,再三的曲解岐解,虽然统治者将它定为国家的宗教,可在百姓心中的影响力,自始而终没有拼过道释二教。

至于玄乎,只要将儒家各个理念综合起来,进行阐述,真的玄乎吗?倒是儒生们自己越说越玄,若仁,若礼。

回到客栈,继续看书写字。

但此事又再度传了出来。

从夏夫人哪里传出来的。史书上将夏竦批评得一无是处,那过份了一点,此人文有文才,武有武略,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才,只是为了升官,使了一些很不好的手段。但也不能就此将他一下打倒在地,若那样,欧阳修晚年与韩琦做出那件事,又算什么?

但他的随意,确实给人找到许多口舌之处,比如他的生活,喜欢吃石钟乳粥,这东西是有毒的,每天清晨醒来时全身冷如寒冰,得由美丽的小姑娘偎抱良久,才能恢复正常的身体肌能。再如他出行,把两辆豪华马车联在一起,中间用价值数千两白银的锦账遮蔽,组成了一辆超长豪华版的长型房车,夏竦就躺在里面招摇过市。

可他这个官位,这个薪俸,再加上他的聪明,小小的去经营一下,足以让他过上这种奢侈的生活。并且另一个人也是,寇准,生活奢侈无度,比夏竦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清流大臣不喜欢他的阴柔,于是对他这种生活作风,进行了种种的指责。

那一天,郑朗无意中在皇宫说出那段话,中了夏竦的心意。于是好感顿起,回家后将发生的一切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夏夫人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才女,写一手好字,还能作诗写文章,娘家来头又大,平时老夏有些畏惧。

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夏竦回家后,就当作了一桩稀奇,说给了夏夫人。夏夫人记忆力好,串门时,便也说了出来。于是这件事从闺阁里传流传到外面。

其实不用郑朗,马上浩浩荡荡的宋朝儒学就要开始了,虽没有郑朗利用后人的优势,看得这么长远,但这一番对儒学的改革,也是文坛上的盛事。不过那是循序渐进才发生的,不象郑朗这样来得突兀。

此时京城涌来多少举子?闻之全部愕然。可人家冯元都没有辨说,自己能说什么?

但很快被另一件事吸引了。

老太太要拜太庙。本来无可非议,这些年老太太也算是为大宋做了许多贡献,拜祭一下赵家的列祖列宗,不是不可以。但老太太很古怪,她下令要穿着皇帝的兖服走进赵家的太庙中。

诏令下,乱了。

先是晏殊将《周官》捧着,读上面的王后服劝之,老太太不听,然后到薛奎,举着牙笏问道:“太后大谒之日,是作汉儿拜,还是作女儿拜?”

不要弄错了,老太太,你还是赵家的儿媳妇,得规矩一点。

随着群臣附和,老太太不听,不过稍稍减去了一些服仪,仍然穿着帝兖服走到太庙中。

全城举子哗然。

杏儿都听说了,紧张的问:“太后不想其他吧?”

“想什么想啊。”郑朗敲了她的小脑袋。老太太多半让儿子的小动作搞得很无语,借这样的举动,做一个小反击,看看这天下是谁在做主!但这一对母子,这么大的事,偏偏搞得很儿戏。不是阴暗诡奇宫闱之争,倒很象两个小孩子在码家家。

所以吕夷简这一次作声都没有作声。

不就是一件衣服吗?老太太不穿,这十年来的大宋江山,就不是她当家作主啦?穿了,她还是做不成皇帝。

薛奎这是小题大作了。

这件事问题本不要紧的,可明年薛奎才做了一件很恶心的事,也是郑朗为难的几件事之一。他不知道对与错,更不知道该不该阻止,或者怎么样才去阻止。老太太虽将他扔到开封府大牢里面,毕竟严格来说终是有恩的。

将字写好,带着江杏儿与四儿,坐着马车,驶向开封府衙门。

一路有许多举子侧目而视。可此时看郑朗眼光皆有些惊异,若说字或者诗或者画,那仅是雅事,但牵及到儒学的心核,性质截然不同的。

开始的悟道,还能说一种诡争,可后来的仁义,再到冯府上的礼,一,这全部是儒学的核心所在,并且居然敢说《尚书》近半是伪篇。不管对与不对,就凭这份才气与胆略,非是自己所能比拟的。

到了开封府衙,将字交给了程琳,程琳长松一口气。这小子名声越来越大,自己压力也就越来越重,倒底是谁将这些字稿偷窃的,居然查了很长时间,没有半点线索。

现在有了这些字稿,在相国寺墙壁上拓刻上去,也能吸引注意力,减轻自己压力。

郑朗所交出来的字,不仅是字稿,还有儒家的一些经义,但相国寺的特殊性质,注定了它不能超脱世俗,况且这些字稿会给相国寺带来更多的人气。程琳劝了劝,相国寺的几个大和尚也就半推半就的同意下来。

这一下事情没有了吧?程琳如是想到。

往墙壁上一拓印,想要字的,自己再拓摹一下,就得到字了。那么字的价值下跌,案子性质同样也会下降。但没有想到事情又来了。

年关将近,郑朗买了一些礼物,让宋伯带回去,送给几个娘娘。继续在读书,现在不急,要等明年才能发生。但这一天早上起来,严掌柜哭丧着脸,跑了进来,说道:“郑解元,又有事了。”

“有什么事?”郑朗狐疑不解。

“你过来看。”将郑朗带到更后面,是严掌柜自家的卧居。有他自己的,还有两个儿子媳妇的,左边一排是下人住的房屋,右边是一个小花园,不大,随意的载着一些花卉,花园边上是两间房屋,其中一间,让严掌柜改造了一下,改成了小书房,供他孙子在里面安心读书。

不过此时书房前面围着许多下人,他那个孙子同样哭丧着脸,站在书房门口不知如何是好。

“发生了什么事?”

“你进来。”将郑朗牵进书房,里面有两排书架,上面放着一些书籍,靠窗户边上是一个书桌,与郑朗家差不多,不过没有郑朗的房间大,只是单纯的书房,不象郑朗那间房子,不仅是书房,也是卧室。角落里有一个大柜子,柜子上有一个铁链,外加一把大锁,但此时锁头被人砸了,柜门打开,里面空空如也。

“这是……”

“郑解元,你给我家小子的字,就放在这个柜子里,好让我家小孙闲时拿出来临摹。”

郑朗抹汗,这是谁啊,偷字都偷到这份上了。

“为什么不报官?”

“不用说,这有了内鬼,报官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严掌柜脸都皱到一起来。

“也不一定,当时我将那些字稿给你时,只是摘出其中有代表性的挂出来。知道此事的人不在少处,若有心,还知道你家中有我的字稿。因此,你还是报官吧。”

这个人不抓到,自己也不安心哪。指不准自己那一天半夜睡着了,然后身上冷汗一冒,借着朦胧的月色,看到房间里站着几个蒙面大汗,到处在翻找,说不定用小刀子指着自己,不让自己喊叫。那多渗人啦!

严掌柜拿不定主意,听了后,说:“好。”

程琳又带着衙役跑过来,同样哭笑不得,这个贼胆子不但大,也做得太过份了。不过这一回终于有线索了。因为知道这些字稿放在何处的人终不多,不一定有内鬼,可想知识下落,必须对严家后院的人套口风。于是对严家上上下下盘问起来,终于找到一个线索。前天严家内宅的一个小婢上街买东西,半路上撞到了一个中年美妇,长得很漂亮。小婢就说对不起,那个美妇也没有怪罪,忽然说,你就是郑解元住的那家客栈的小婢吧?

这事儿挺长脸的,小婢连说是。

于是二人攀谈起来,被这个美妇套了话,说出还有更多字稿放在书房的这个柜子里。

说完后,脸都吓白了,连连辨解,奴也不知道。

“你是无心,与你无关。”程琳说道,就是没有这个小婢,盗贼也有许多种方法获得消息。

但也未必与这个美妇有关,继续审下去,但再没有让人怀疑的线索了。程琳将郑朗喊过来,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然后说道:“难道还有女飞贼?”

第一百四十五章 唱和

“程府尹,晚生对案子……”不管什么女飞贼,别总叫着我,非我所长啊。

“此案拖得很久,现在是柜中字,将来会不会是你的书桌字?还有,你以后也要做地方官的,刑案是职责之一。”程琳不悦地说。不是你这小子,我那来的这么多麻烦?

但他心中隐隐觉得郑朗很聪明,拖一下,将他拖下水,说不定会对自己有帮助。

说得似乎有理,一旦中了进士,要授官的,在中央问题不大,象他这个年龄,那怕就是孔子转世的,在中央也只能乖乖的打酱油,做一些无关痛痒的副职。可转到地方,若是县令,或者知州,不但管民事、百姓,有了案件,也要做公安员,与其他官员一道破案审案断案。

捏着鼻子,走了几步,说道:“那么晚生只好献丑了。”

“没事,来,来。”程琳反而高兴起来,这小家伙话音在呢,献丑了,那么不但是答应协助,有可能还会主动参预。没他想的那么玄,但也有些玄。首先将那个小婢带上来,温和的说道:“你不用怕,此事与你无关,呆会儿我替你向严掌柜解释去。”

“谢过解元。”小婢大喜。

自家主人什么人都劝不动,唯独这个小解元的话必听无疑。

这与程琳做法一样,先是安慰,不然一乱,有可能想不起来前几天发生的事。

又问:“你再想一想,那个美妇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只是长得很漂亮,哦,对了,说话是北方口音。”

郑朗与程琳对视了一眼,这个很有问题的,前面有一个臊膻味,后面又冒出一个北地口音的女子,然而两人默契的摇头,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从动机上与条件上皆有可能。此次契丹对恭贺老太太正旦十分重视,先派了奉先节度使萧式、少府监张推保来贺老太太正旦,还怕礼仪轻了,接着又派了左骁卫上将军萧察、安东节度使夏亨谧再来恭贺老太太正旦。

他们是使者,除了带来契丹的礼物与随从的士兵外,不会带女眷。

然而契丹的女眷不要太多,几十年的和平,两国交往密切,虽然边防盘查得很严密,两国都有百姓渡过边境,相互经商,或者交流。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后来的《二刻拍案惊奇》里有一个故事,山东有一个叫周国能的小道士,棋艺杀遍天下无敌手。听说契丹有一个大国手,是一个美妹,于是杀到契丹境内,怎么杀的,将这个大国手杀成了自己的妻子。也算是为了宋朝争了一个小光。

东京城中也有许多契丹人,使者不会带着女眷,可这些契丹人有女眷。只要得到了字稿,将它送给了四个使者,怎么去讨要?

并且那个辽国小皇帝确实是喜欢书法绘画这些“小道”。宋朝传得邪乎,郑朗又吝字,说不定这些契丹手下的奴才们为了讨好那个小皇帝,做出什么不雅的事。

可他终是皇帝哎!

两人没有敢往上想。

郑朗继续说道:“你不要急,慢慢想她的容貌。”

说着喊人送来一块墨碳,与一把小刀子,没有铅笔了,只好用这个粗笨的办法。用刀子将墨碳削尖,拿来一张白纸,开始根据小婢的描绘进行素描。这就是郑朗参预的原因。

现在也有一些衙役根据他人的口供,进行绘画,然后利用这些图画挂图追捕犯人,不过终不是很像,所以鲁智深过着大摇大摆的幸福生活。想要象,还得用西方的素描画,中国画神似与意似有了,形似却是差了些的。

“这玩意儿好。”程琳看到郑朗根据小婢的口叙,一个活灵活现的少妇图像渐渐展现在白纸上,喜不自胜。

“程府尹,就是有它,也不大好查。”郑朗及时的泼了冷水。

真若是契丹人做的,又好查了,虽然京城有不少契丹人,可都登记在册的,即便多,也不过几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