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歌一曲-第5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要派出贺使!”秦公麻木的点点头。

一月的时间里,七国轰动,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向北秦国派出了贺使,确认北秦的胜利,要求和北秦建立良好的关系。哪怕是楚国,也由外地的楚商派出了人来问候,就算是楚国,在二月的时候,才堪堪的派出了使者。只是……在一月的时候,北秦人已经先行派出了使者。

这一次的使者和上次的一样,还是朱夷吾,朱夷吾本是秦人,是一个人奴商人,后来看北秦伯的发展势头好,于是就起了追随之心,北秦伯看他也算是一个可以用的人,就应下他了,可惜,本来他是替北秦伯管理北秦在秦国的投资产业,哪知道,卫鞅变法,卫鞅的变法就是重农抑商,不过卫鞅并不是一个傻B,他意识到,一个国家是不可以没有商人的,但商人得利而大于农,如果本国的国人去行商的话,就会生出影响,结果会让那些从农者心思难以定下,到时,农无耕,秦国缺粮的局面就不可能改变。对于当时的秦国,最重要的就是粮食问题。也是由此,秦公认可了卫鞅的变法,两人连手,把本国商人给定性了。

在秦国的秦国商人经商,如果生意出现资不抵债,就会没收一切,家人发配为奴。这一条法令是针对秦国人设定的,朱夷吾就是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秦人,他别无它法下,拿着他的红利,当了北秦的外交官大臣。这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却也能起到不菲作用的官职,至少,他可以和女相大人递上话,有必要的话,他也可以去见北秦伯。这也是战国时代别开生面的一种事了。那就是,一个人在本国往往不会得志,但去就它国,却是可以得到重用。

外来的和尚就是比本地的和尚吃香呀!于是,这个在秦国过去的鄙商,现在以北秦国外交官的名义,大摇大摆的来到了秦国。同时,他带来了北秦各种的骨器、书籍、纸张、笔具、白牛、西域的瓜果、胡香,还有求婚的聘书。城外步出的是白发苍苍却神采奕奕老甘龙。

甘龙和北秦的关系一向好,他也收了北秦的不少钱,对于北秦的生意也是很关照,在他的心里,有着很大的不满,那就是随着秦公的当位,和秦公把位子坐稳了之后,他就再也触不到秦国的政权中心了!从秦国借粮开始,到现在,他甘龙名义上总领国政,实际上他干了什么?当然,甘龙自己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觉得自己也是能做实事的,只是秦公不给他机会。

甘龙觉得,这是秦公把他排出了秦国的政治中心。只是用一个温和的手法罢了。这也是他可以容忍的,但当秦公变法,那就是甘龙所不能容忍的。这要从秦国的国情说起。

在秦国之中,并非是嬴氏一家的部族国。当年的秦国之民,其实是由嬴氏一族和其它大大小小的部族在一起融合成的。这就和现在的句注山下的狐氏一族一样。只是嬴氏赶上了好机会,成功的得到了宗周的册封,结果从戎部族一下子成了天下认可的一个国家。不过还是太封闭了。在秦国立国前和立国后,秦国进行着长时间的征战,打仗是秦国人生命中的主题。

在这一过程中,那些所谓的贵族并非是如东方的贵族一样坠落,而是真正的起到了中坚的力量,那么多的部族头领,那么多的贵族,在秦国打拼,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革命者做的事他们也都做过,从那些可以看出的历史文献中就可以看出来了。在秦国穆公称霸以后,秦国才开始走样,当时的秦国有了一点所谓大国的感觉,腐败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可就算是如此,打仗的时候,各家还是出人出力的。所以甘龙有理由认为,目前的秦国,还没有到把世族抛离开国家政治中心的地步,这样对那些曾经流过血,出过汗,累死累活的世族不公平。相比起来,秦献公干的就很好,秦献公当位的时候,世族已经势大了,可是秦献公并没有因为抓权,而对那些世族进行打压,他是让一步,进行一国两治,这样避免了两个阶层的矛盾,又可以恢复国力。那个时代,甘龙是唱主角的,可惜,时间不长,在献公的新政刚刚有了一点成效的时候,魏武侯死掉了。魏武侯和秦献公有约,武侯活着,秦献公不打魏国,但随着武侯的死,这一约也就作罢了,老献公可以打魏国了。吴起死了,魏武侯也死了,这个时候,不去打魏国,什么时候打?所以秦献公就转头来开始对魏国进行战争!可惜,天下第一强的魏国不是说笑的,强大的魏国那怎么也打不尽的国力,在实质上,让秦国自己走向了毁灭。

虽然秦献公死了,可是甘龙有理由相信,不需要别的方法,只要重新开始过去的献公之法,进行一国两制,就可以让秦国焕然一新,回复国力,至于法家的那一套,没有看到好处呢,先把世族该有的一切给剥夺了。未见其利,先见其害,同时,取得了成就,也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要用献公的新法,人心思定,世族安稳,平民也会得到好处,有什么不好呢?

可惜,现在的秦公却并没有想过用献公的法,他固执的执行着卫鞅的法学,这让甘龙心生怨怼。因为他别无它法。秦国是一个军功为重的国家,如果甘龙是一个大将军,手上有着一定的兵权,那他还可以说点话,但可惜的是他不是,他是一个文臣,纵然是文臣之首,在这个军功为上的国家,他也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话事权。国君重用他,就会有他说话的地方,国君不重用他,他就会如同浮草一样给分拨开来。幸运的是,甘龙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显得很恭顺,没有一点违背秦公诏令的意思。所以现在这些表面上的活儿,是他的。

这样既显出了甘龙的作用,也就是这点作用了,还可以让这个老东西不至于没事干。

看到那个曾经低头垂脸的朱夷吾,甘龙心生感慨,也许真的是时代变了,曾经在他眼里,蝼蚁一样的人,现在却是一国之使,他代表的是一个强国的使者。就朱夷吾现在的地位,真是比甘龙的这种工作要真正重要的多了。“呵呵呵呵……”甘龙发出爽郎的笑声,上前相迎。

朱夷吾也是感慨万千,他可不敢端架子,当然,过于的恭顺也没有必要,适当就可以了。在甘龙上前发笑说话之后,他才从自己的车上下来,和现在战国的车不同,当时战国的车是从后门上下的,而北秦的车却是从侧边开门,并且可以选择是密封还是敞篷。

但是……甘龙也知道,这玩意貌似不便宜。在目前,除了公孙贾这王八蛋从后门的天知道用了什么方法搞到了一辆这样的车子,整个秦国,还没有其它人有。而且最妙的是公孙贾还有话说,因为他不是和北秦伯的关系好么,搞辆车,不过份吧!朱夷吾看到了这一点,可是他装没事人样子的,也是,这样一辆车,在北秦的价格,没有一两万元根本拿下来。这是在北秦用北秦的国籍才可以买到的价格,而外地要买北秦的马车,那就要死费钱了。正常要一千金左右,那玩意叫一个暴利。整个翻了十倍!普通的百金之车,在外国,就卖出十倍利,这种事也就是北秦国可以做的出来。魏国已经有人买了,也有人想要山寨版,但是可惜……

北秦出产的车子都有印迹,而且北秦的工艺技术是领先于列国之前的,特别是北秦利用工匠费时两年打造出的螺杆制成了车*,现在北秦已经可以生产钢管技术。这种钢管才可以支撑起密集厚织的毡布。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北秦的毡布随着北秦纺织技术的发展,可以织得十分密集,这一点是其它国家远远比不了的。太多的墨家技术在其中,所以仿制的话,不是不可以,不能小看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但问题在于,如果真正的仿制,也许可以成功,但那个成本……就不要提了。所以目前,市面上,只有北秦国才可以生产这种马车。

带着这份心中的得意与骄傲,朱夷吾下了车之后行礼,道:“老太师一别经年,一向可好?”甘龙呵呵笑着道:“好好好,看到你现在出息了,老夫很高兴哇……哈哈呵呵……”

朱夷吾道:“朱夷吾过去在秦国,多受太师的关照,这份恩情,朱夷吾是一定会牢记的!”甘龙笑眯眯的说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老夫可是听到了实情,你们北秦好哇,竟然把赵国都给打败了……唉……这赵国也太丢人了,竟然败得这样惨,不过这也可以说明是你们北秦的强大呀!”朱夷吾微微一笑,然后按照外交手册上面说的道:“哪里的话,我们打仗也是死伤良多,死伤累累,君伯难过的都无心理政了,不然我们会停止这场战争?”

说这话,朱夷吾眉头轻微的跳了两下,他觉得有点丢人。外交说谎话是自然,可是说的这样,那也有点过了,他从头到尾,没一句真话。北秦军的损失在外人看来,绝对是微乎其微的,就是北秦军方自己,也没有指责,一切都是无可挑剔的。而那个朱夷吾话中难过的都无心理政的北秦伯,现在正在白于山马场那里快快乐乐的玩多人PK,群体野战!

甘龙哪里会信,他老早就从嬴山的嘴里知道了,北秦人满嘴的跑马车,正常情况下,一句真话也没有,有的时候,北秦人的话一定要反过来听。真听他们的话,那是纯傻B。事实上很明显,北秦伯领军出战义渠的时候,轻轻松松的就搞定了义渠兵,他对外的说法是损失惨重,死伤累累。在打西征的时候,也是对外人说,他们打赢了西征,却也一样是损失惨重,死伤累累。每一次,他们都会说损失惨重,死伤累累。只是实情是什么样子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当然,这个实情甘龙是不知道的,可是话说回来,他需要知道么?他丫只是个接客的。和现代不同,现代社会,那是美女公关,要有美女才好谈话,但在当时,要的是资历。

甘龙道:“国君知道贵使前来,已经等候多时了……”朱夷吾微笑道:“那就请太师头前引路了!”甘龙发出一声笑,迈步向前,朱夷吾下了车,空着手,随后。甘龙回头,道:“贵使的节杖呢?”朱夷吾发出苦笑,道:“我们君伯与众不同,他说出使,贵情,贵心,不必执着于杖!省根木头还能烧把柴呢……失礼之处,太师不要见怪呀!”甘龙呵呵笑道:“哪里、哪里,新国新气象么。北秦伯这样做,**其意,却也不必盲从于其它……”

这就是讽刺的地方了,对于其它国家的变化,外人是乐得于见,但他们却不大容见于本国发生变化。不过话说回来,反正北秦伯这个人就是个怪,他的新玩意儿多了去啦,就说他不敬于儒,就是出乎天下之预料。要知道现在这个国家,重的是学问人,而求学者,多都是儒家士子,这是最多的,可北秦伯却指名不要这些的存在。甚至他看重医家都是那样的不遗余力。风起,风停,栎阳城中行人渐渐多了,很多人开始注视到北秦的车队。

朱夷吾道:“看来,卫鞅……哦……左庶长大人变法,颇有成效呀……这栎阳的确是热闹一点了……”甘龙心里不喜,只是话却是不能这样说,他只道:“变不变都一样,只是不打仗了,就会如此,贵使也不必见疑,秦国的事,贵使还不清楚么?”朱夷吾微微一笑,却是不再赘言了。很快,到了秦国的国府门前。卫兵排开,也颇见庄严,朱夷吾知道,这是秦国变法后的一种威严,他恭敬行礼,这是敬国,然后才随甘龙向内走去。到了政宫门外,甘龙先行进去,不多一会儿,就听见内侍的喝唱:“宣……北秦使者晋见……”

第六百四十九章:北秦的国书

在过去的时候,朱夷吾是一个用现在说法叫鄙人的商人。但现在,他是北秦的国使,代表一国。于当时的东方六国来说,使者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外相,代表本国的形象。可惜,在这一点上,很少有人真正的对这个职位尊重。由于使者在出使的过程里往往会遇到不可预测的风险,这个职业就更加的不堪了。说白了,这是一个外交使者的职业,对于一些有志于政的人来说,上进的条件不足。假如这个时代有保险,那肯定没有人做使者的保单。

甘罗十二岁为相,可也差点给烹了,郦食其名嘴无双,也在齐国给烹了,三国时最常见的就是斩使立威!这玩意真是太不保障了。但也有不对的,北秦伯。北秦伯对外使一职赋予了极大的权利,一定要说明这一点,为了外交的工作,北秦伯曾经找朱夷吾说话。在这里要再次的申明,不是谁谁谁都可以得到这样的谈话机会的。也就是一些北秦伯关心的人事,他才会费这个口舌。所以朱夷吾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十分的热爱。充分的做到了北秦伯的要求,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这个……鸡首么,只要干得好,就总有发光发亮的机会。

用北秦伯的话说,外交大臣,外交部,那是国家的体面,整个国家的外事,都由外部掌控,甚至会影响国家战略的走向,他们一方面可以刺探它国的国情,一方面可以对本国在外的国民提供保护,这是一个再严肃不过的事了。外交一事上,要有侧重,有团结,有利用,有打击,有拉拢,这就如同一局下不完的棋,你只能占一时的便宜,但不能保证可以一直的占便宜下去,除非天下就只是你一个国家了。天下会只有一个国家吗?这是不可能的。

也许在从前,朱夷吾会怀疑这句话,不定什么时候,北秦就可以一统天下了。但北秦伯少有的给他看了一张地图,北秦的国家机密,用北秦伯的话说,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那是一份世界地图,当然,上面只标了中原的国家,还有其它目前以知的。可就是如此,北秦伯也指出了,比如希腊,罗马,迦太基,还有其它种种,远远的非洲,美洲,这些地方,都是北秦国未来的目标。最后北秦伯拍着朱夷吾的肩头说道:“老朱,任重道远,你这一生是干不完的。”朱夷吾知道自己干不完,但他却很感动,这样的秘密,的确是不能随便给人知道的,如此看来,北秦伯心志高远的简直非人类,在别人还在考虑中原争霸的时候,北秦伯想的却是雄霸天下!有了此心,朱夷吾至少不会看轻自己。有方向,有目标,才有动力。

“宣……北秦使者晋见……”听到这声音,朱夷吾压下一切杂驳的念头,拾阶而上。

还是那样,秦国的政事堂,这秦国的政事堂分为两大部分,东侧为国君聚集大臣商议大事的正厅,西侧为国君处理日常政务的书房。朱夷吾踏步进入,只见黑红两色的宽阔房间里,秦公长坐于几案高台前,脸上带出微风般的笑意,从表情上是一点也看不出其余之色。**石阶下的大厅中分两边坐着诸位大臣,分别是左庶长卫鞅、文武太子傅嬴虔和公孙贾,太庙令杜挚、书案景监、将军子岸、车英等一班秦国的重臣。由此也可以看出秦国的郑重了。

本来,在目前的秦国,国事一般都是由卫鞅处理,谁人不知,哪个不晓,秦国现在的政治中心已经不是秦公的政堂了,而是卫鞅的左庶长府,秦国的国事也在卫鞅的国事厅里举行商议并下决定。这可是秦国第一个开府大臣,那叫一个牛B。但如果说因此秦公就不管事了,那是瞎说,卫鞅的每份决定,每个议案,最后都会第一个送到秦公的面前,而秦公永远只做一件事,盖印!他承认并认可卫鞅的每一个决定,全力的支持卫鞅在秦国的变法。没有秦公的支持,卫鞅是玩不转的,别人只看到了卫鞅打拼在秦国的前线,但他们并不知道,真正在后面推手而自己默默冷眼旁观,能量巨大的那位,其实是秦公。卫鞅说到底只是一个外人,他在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