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歌一曲-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骑兵?只是必要的一个装饰而已。

所以魏军怎么可能会是秦国轻兵的对手,他们甚至让秦国轻兵成了骑兵。

公叔痤连连拍着自己的脑门子,他想不到战局会成了这样。

每每于朝堂上,他总是能侃侃而谈,但魏王总是在兵事上多听庞涓的话,看来,的确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军事之上,的确是他公叔痤的弱项,看也是知道,战斗成了这个样子,不能说他公叔痤没有指挥不利的责任。

我是谁开始打理马匹,他给自己骑乘的那匹马包了蹄草,公孙鞅一看就知道这小子是真打算跑人了,不然的话,他不会给马包蹄草,要知道,马慢慢走,不会裂蹄,但撒欢儿的快跑,就有裂蹄子的可能,所以我是谁这正是在作逃跑的准备。

公孙鞅想了想,身子动了两下,把自己放在御手的位置上。

万一真有不对,别的不说,公孙鞅也是要落跑的了,不为他自己,也要为了老公叔。当然,最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自己,公叔痤老得死不死都无所谓了,但他公孙鞅却是年青呀。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对此,公叔痤没说话,他也真的说不出来了,事情到了这一步,他又能说什么?

难道,他大魏的丞相还能真的给秦人抓了不成?死?那样的话秦人的威风就更不知道要嚣张到什么程度了,官位高到公叔痤这个位置,已经不是可以由他自己来决定自己的生死了。

人叫,马嘶,在巨大的吼声中,秦国君主赢师隰的注意力终于投过了来。

提着那口宽大的剑,老头纵马而上,前方,魏国士兵死死挡住,但他们的身子,在那个老人的大剑下,就如布片一样薄,转眼之间,就有数人给大剑斩死。

赢师隰,骑士君主的名号岂是虚得而来的!

也许,在赢师隰回国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当他带着秦军一连打了三十多场大战,这时的他已经再不是一般人了,所谓大器晚成者,正是这位老头子,他的雄壮与他的力量一样,还有他的野心志气,这样一个人,魏武侯当初怎么想到把他放回国去的?

也许用魏武侯的话来说,我大魏虽富,也不养闲人。但,这个闲人却是一头狮子,在他落魄的时候你以为只是一只猫,但当这头狮子有了自己的爪牙之后,你就会明白这头猛兽的可怕。

“公叔痤,我来报答你啦!”老远的,公孙痤听到了赢师隰这一句话。

这算是好话,也是坏话。

因为赢师隰在魏国时,受过了公叔痤的关照,这一点可以看出公叔老头是一个讲义理的人,他对赢师隰的好赢师隰现在要用另一种形式来报达了。

打败你,抓了你,再大量的放过你,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回报别人呢?

但,就在这时,一名秦兵传令官到了赢师隰的身边,他说了什么,公叔痤听不到,但那一定很重要,因为,他在这许远的地方,都看见了赢师隰的那张原本兴奋的老脸因愤怒而扭屈到了一起,一双眼睛更是几乎突出来掉到地上。

第十一章:公子卬的雅

赢师隰向着公叔痤这边望来,虽然隔的那么远,但老公叔仍然可以感觉到赢师隰眼神中迸发出的那种不甘,不舍,不愤,与不愿。仗已经打到了这个地步,从哪儿说这都很够格了,魏军的死伤已经很重了,不算别的辅兵和魏军的骑兵,仅魏武卒就损伤了近半。

到了这个地步,再努那怕那么一点点的力,秦军就可能大胜。

赢师隰打过胜仗,就目前来说,这也算是一场胜仗,但是,现在……

隐隐中,公叔痤听到了鼓声。

这是大魏军中的建鼓。

那是必须建在大车上拉动的大鼓,十二面大鼓敲起来的声音从哪儿说都不是小的。

但这里还有一种声音,那是青铜剑敲击在大牌上的声音,在古时盾牌中,盾是小的,牌是大的,更大的,叫橹,又称大橹。拿着大橹,基本上是不用再拿别的东西了,用大橹组在一起的士兵必须用两只手才能提动大橹,如果军队要前进,还要用自己的脚来帮助,才可以一点一点的向前进。

而大牌就好一点,士兵一组,一样可以把自己隐在其中,并且可以多拿上一把剑。

虽然青铜剑不长,短短的,但一样是很可怕的武器,特别是当这剑和大牌合在一起用时。

军事上的布军,最前是橹,后面是牌,其后是拿着盾随时可以冲出来战斗的士兵。

可以说,在一支军队里,拿戟、矛、戈、铍、殳的兵器很多,但真正混战缠斗的主力却是这些拿着剑的士兵,他们就是专门与敌人正面拼杀的前锋。

如果你在这些人身上缠斗时,你就会发现,敌人会把戟兵,矛兵等其它兵种放在侧面,向你的要害攻来。

大踏步的正是魏军,魏国的援兵。

其实,这样仍不是赢师隰害怕愤恨的理由。

真正的理由在于,这一支的援兵大将是魏国新锐公子卬。

公子卬,虽少,而多才,他豪待手下门客,其学识广博,天才纵情,天下少有,可以说是当今天下战国第一贵公子,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贵胄品味第一名号。

公子卬喜好声色犬马,讲究衣食住行、鉴赏交游、宫室建造、狩猎行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逢春必循古风,踏青和歌,与民间少女篝火相偎;行猎必驾战车、带猎犬、携鹰隼,祭天地而后杀生;每饮宴必有各等级铜爵千尊以上,使每人爵位席次丝毫不差;每奏乐必,乐师有差,必能立即校正;每入王宫遇魏王狎昵美姬,视而不见,谈笑自若;收藏古剑,品尝美酒,鉴赏妇人,更是精到之极。

这且不算,此人还有知兵之学,他虽不从兵学,但知兵事,打仗调兵极有方寸,天下除庞涓、孙膑者无敌。

但,正是因为他公子的身份,所以魏王虽用他,但不敢大用,只由他的性子。而公子卬也不以为意,安居乐道,并且在这里说一下,公子卬少年时在公叔府读书,和公孙鞅是好友,真真正正的好友,公孙鞅几次不多的机会见魏王,不是老公叔,就是这位公子卬出力,于公子卬来说,他是最想公孙鞅于大魏国出力的,但遗憾的是,魏王始终看不上公孙鞅。

哪怕公孙鞅向魏王建言去侯称王,魏王这边称王,那边就把公孙鞅给忘到了一边。

对此,公子卬很难过,他一直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公孙鞅。

因为两人的交好,所以大魏王不相信公孙鞅,他不想重用公孙鞅,这才是原因。

毕竟,身为大魏王,虽然公子卬是他的弟弟,但做弟弟的太优秀了,那哥哥的脸上也是无光呀,而且,魏王的性子上,还是一个非常非常小心眼的人,他的心气甚至达到了女性化的程度,甚至可以说,魏王之后的同性恋正是在他的身上种下了第一个基因。

身为男人,是怎也不会那么小气的,小气到不能容忍自己的弟弟。

但纵是这样,公子卬一样绽放着他贵公子的光彩。

特别是现在。

大魏国兵力足而将不足的局面,魏王再没法也要用公子卬了,反正只是用一下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作为一次的战斗,结束后,公子卬哪来的回哪儿去,总之,这位公子卬不能掌军,这一点是确定的,因为魏也好,韩也好,赵也好,他们的国家都是自己的先祖用兵力从晋国分出来的。

所以魏王有理由觉得,一旦公子卬掌兵权久了,会起自己当王的心愿。

特别是公子卬人缘广,面子大,本事高,门客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公子卬掌军?只用急于一时罢了。

而现在,正应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那句话,公子卬大放光彩,甫一出面,就吓跑了秦军。

但事实上,公子卬的心里并不开心,他本来的用意,是等着秦军打得天浑地暗的时候再行出兵,那时秦军战斗良久,体力一定会下降,古人身体自不是很好,有话说一鼓作气,三鼓而竭,这其实也是说,士兵刚列阵出来有力气,你让他们打仗,一定会起到作用,但老是不打,只是站着听那边敲鼓,时间一长,士兵的体力就会下降,这样一来怎么可能还会打胜仗呢?

可事情的发展出乎了公子卬的预料,万万想不到,一向能说会道嘴皮子挺溜,出政令无数的老公叔在带兵上面真是很差的。

五万的魏武卒,公子卬想不到凭着这样的一支强兵,老头竟然不能多撑点。

眼看秦军杀破了魏军的军阵,公子卬再不出手,那一切就完了。

也许秦军会累,可如果公叔痤战败退兵,那秦军的士气就会高涨起来。

一支打疯了的军队,打到了亢奋的头上,那可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说阴晋之战,那时,秦国失了河西之地,奋十三年之功,积五十万大军,向魏国决战,要夺回河西失地。此战时,吴起未战先定胜,也就是他预言了自己的胜利,他请国君魏武侯举行庆功宴会,使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猪、牛、羊三牲皆全,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无功者坐後排,不得用贵重餐具。宴会结束后,还要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属。对死难将士家属,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此法行使了三年。

秦军一进攻河西,魏军立即有数万士兵不待命令而自动穿戴甲胄,要求作战。

面对这次秦军大规模进攻,吴起请魏武侯派五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为步兵,由自己率领反击秦军。武侯同意,并加派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人。战前一天,吴起向三军发布命令说,诸吏士都应当跟我一起去同敌作战,无论车兵、骑兵和步兵,“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

然后,吴起率领魏军在阴晋向秦军发起反击。这一天,魏军人虽少,却个个奋勇杀敌,以一挡十。魏军经反复冲杀,将五十万秦军打得大败,取得了辉煌战果。

在这里,也许秦军并不是五十万人,但也不会太少,也许秦军那时会富足一点,但战力不会因为富足而弱,老秦人的战斗力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他们一度给灭了国,钻到了陇西大山里,也没有认过输,所以当时的秦军是绝对强大的。

但那时他们面对的不是一般的军队,而是给吴起激发起士气,而精神亢奋起来的魏军。

面对这样的魏军,就如同后世项羽用三万骑兵冲杀秦章邯四十万大军一样,秦军败了。

因为秦军没想到自己会败,老秦人拿出了五十万大军,还怎么可能会败?

可吴起用五万精兵就打败了老秦人,这一点可以看出吴起天生的将领才情。

但现在还有一个人,公子卬。公子卬的性情一向交好于人,事实上他非常了解普通士兵的心理,所以公子卬对军事非常精通,这也是他大张旗鼓的行来,不战,而屈秦国之兵。

如果秦军一定要对付公叔痤的魏军,那么秦军会在公子卬魏军的威压下和公叔痤战斗,有了援兵的魏兵战力一定会强,至少公叔痤的魏军就会死死的钉在这儿不退,哪怕秦军打败杀死了老公叔。如果这样,反而会激起魏军的拼死之心。

在这种种情况下,秦军只有后退了,秦军的这种后退也一样在公子卬的算计之中。

的确,已经大战过一场了的秦军,还会有底气和重新活过来的魏军大战么?

“唉——”公叔痤一叹,眼看着秦军如潮水一样的后退,同样,给打败了的魏军一样不愿再动了,他们正在收兵整队,进行休息,还有打理战场上的尸体。

不过现在的战场上少了很多尸体,秦人拖走了大部分的魏军尸体。

公叔痤已经预见了那些魏军尸体的下场。

秦人会一点也不放过的把那些魏军的尸体扒光光,那些甲具将会刷成黑色,改制成秦国的军甲。这也是目前秦人最大的一种收入了。

好在的是,秦人会扒魏军的衣服,但不会吃人。秦人虽穷,还不是食人族,这也是东方文明的一种奇迹,东方文明,在困难时,不会大量的吃人,特别是军队的吃人行动。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名人吃人,比如说姬昌,乐羊子……但无论如何,哪怕是平民之间的易子相食,可军队都是尽可能的不去吃人。

直到魏武帝曹操开始用人肉作军粮,此后,就是五胡。

无法想象的历史,胡人们吃得上千万的中原汉人竟然只剩下了十几万,残存的汉人被迫以极度屈辱的方式和胡人进行大融合。

五胡之后,所谓的中原汉人其实都算得上是胡人血统,唯一庆幸的是,我们的古老文化让这些人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文明的我们,比如杨坚,这是一个典型的胡人,他就是一个胡人,但因为他身上那一点点的汉人血统,他就坚持自己是汉人,在自己得到皇位之后,立时把自己那带有屈辱性的普六茹姓改成了杨。

杨坚的行为遭到了其它胡人贵族集团的疯狂仇视,比如独孤家,太原李家,宇文家,等等等等。事实上,隋帝杨广的江山与其说是他本人的昏庸,倒不如说是他手下的群臣集体对他的背叛。

的确,杨广第一次到第三次征高丽失败了,但他在第三次的时候,几乎成功了,是什么让他失败的?是杨玄感。是他的内部,这让杨广明明想要作明君,可却下行不得法,成了一个亡国之君,他死时也在郁闷,为什么自己没当皇帝时做的事情都能成功,而当了皇帝之后,却什么事也做不好呢?

关键就在于,他做的事从前是自己做,后来是让臣下做。

这正是胡人集团对杨氏帝国的倾覆。

而在此时,纵然是秦国这个虎狼野蛮不讲理五世同居的国家,他们至少不吃人。

军鼓停了,换而之的是一种连绵的鹿鸣之音。

此音和以律吕,文以五声,八音迭奏,玉振金声。

如此威风,如此高雅,如此气派,如此行乐,天下间,除了魏国公子卬,再无它余了。

“哈哈……”虽然奏得是这样高美华厚的音乐,但那正由远及近的而来的那辆青铜车上,一个红衣披风的高雅贵公子高声喝叫:“你听出来了么?鞅?”

他赫然是在和公孙鞅打招呼,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视公叔痤如无物。

果然,这一声喊,公叔老头脸色很难看。

可公孙鞅不得不回答,因为那个向他发话的人是公子卬。对于有心想做出一番事业的公孙鞅来说,是不能得罪了,尽管希望越发的渺茫,但有一份的机会,公孙鞅都不想放过,能够在一个国家持一国之牛首,一展自己心中所学,兴法家之道,强国兴邦,向天下人证明自己,这正是公孙鞅的梦想。

“是禹乐,大禹的涂山韶。”韶乐,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古乐,其后的所谓雅乐,是周朝周公姬旦制礼作乐,而后孔子大行提倡,但在后世,儒学家无耻的把雅乐窃为己有。

第十二章:死不瞑目

灿烂中华五千年文化,早早的从黄帝时就有了曲乐。

比如鼓,就是那时出现的,在此之前,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打击的乐器,事实上,远在黄帝之前,就有鼓了,只是,黄帝标明了一点,用鼓来指挥军队。

其后,乐曲一一出现,各种曲乐多见于部族的祭祀大礼上,还有节日庆典等等。

在舜时,中华的古乐迎来了一次的文明高峰。载:“有虞氏舜作之乐”。同载:“帝舜乃命质修、、以明帝德。”

由此可知,舜作主要是用以歌颂帝尧的圣德,并示忠心继承。

此后,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作为国家大典用乐。如武王灭商进入殷都时,就是演奏着乐。对此,称:“王入,进。”

这就是雅乐的真正面目。

入齐后,在齐国改革、开放,“因俗简礼”的基本国策影响下,适应当地民情民风习惯;吸收当地艺术营养,从内容到表演形式都有所丰富、演变,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