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太后就道:“江舟,这事说起来容易,但是必须有一番合理的说辞。辽国国书上所言,李德明当日曾经接受过辽国的封赐,被封为大夏国王,辽国现在就以这个为借口向我们讨要兴州啊!”

江逐流微笑着说道:“太后。李德明当日接受我们大宋西平王、行夏州刺史的封赐在前,接受辽国的大夏王封赐在后,这就是我们光明正大的理由。况且臣捉了李德明之后一直不杀,就是为了应对辽国讨要兴州这一天。让李德明在朝堂之上亲口向辽国使臣萧孝穆说出兴州乃大宋的土地,不比什么证据都有效的多吗?”

刘太后莞尔一笑,说道:“江舟,怪不得你当日一再要求哀家派人好生看待李德明,务必要让其保持身体康健,原来是为今日之事做准备啊!也是,李德明在我们大宋手中。不怕他不按照我们地要求说话。”

夸完江逐流之后,刘太后又问吕夷简、王曾、钱惟演等人,认为江逐流所言之法是否可行,吕夷简等人俱都说可行。

于是刘太后就说道:“江舟,明日朝堂之上。就由你出面和辽国使臣萧孝穆交涉。如何?”江逐流躬身说道:“臣遵太后懿旨。不过太后、陛下,在朝堂上拒绝辽国使臣萧孝穆好办。如何使他们主动提出用燕云十六州交换兴州比较难。”

赵祯就问道:“江舟,你既然提出这个问题,心中可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江逐流说道:“陛下,臣这里倒是有一个主意,只是需要吕夷简、钱惟演等大人的配合。”

赵祯就道:“江舟,你说出来听一听。”

江逐流说道:“臣以为辽国使臣萧孝穆为了要回兴州,必然会对朝中主要大臣进行贿赂。吕夷简、钱惟演、王曾等大人都身居高位,深受太后和圣上的宠信,对朝政影响举足轻重。所以萧孝穆今天肯定会派人去私下和几位大人进行联络。”

吕夷简、钱惟演和王曾面色都非常难看,只是江逐流的话还没有说完,他们没有办法上前辩解。

江逐流继续说道:“吕夷简、钱惟演等大人见到这等情形,不要冒然拒绝,只要为难地说道,想要索回兴州也不是不可以,我等可以在皇帝和太后面前进行斡旋,只是难度比较大。也许辽国拿燕云十六州过来交换,我等在太后和圣上面前也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理由。大致意思如此,至于怎么样说得委婉含蓄,就看各位大人的功夫了。总之,要让辽国使臣萧孝穆明白,我大宋皇帝非常看重兴州,绝对不会放手,即使辽国拿燕云十六州来换,还需要各位大人拼命地努力说服圣上和太后才是。所以各位大人这个时候可以狮子大张口,尽可能多的向辽国使臣索要金银珠宝的贿赂,只有这样,辽国人才会认为我大宋皇帝和太后其实并不想用兴州换什么燕云十六州,是几位大人拼命地做了很多功夫,才为辽国争取到了这个理想的结果。”

吕夷简、钱惟演和王曾等人这时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面色缓和下来。

皇帝赵祯哈哈大笑,刘太后也莞尔笑道:“江舟,你的这个主意太促狭了,不过哀家看着这正是对付辽国那等野蛮人的好主意。”

赵祯就对吕夷简、钱惟演和王曾说道:“几位大人,方才江大人的话你们可曾听清楚?他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你们回去若是辽国人派联系人上门偷偷联系,你们就不要拒绝,按照江大人的言语去做就是。至于辽国人送上地金银珠宝,就当是他们替朕赏赐给你们的了。”

吕夷简、钱惟演和王曾几人诚惶诚恐地还要推辞,刘太后就说道:“列位大人,就不要推辞了,只要能促成这件事情,哀家和圣上还另有封赏。”第二天朝堂之上,辽国使臣萧孝穆趾高气扬地要求大宋归还大辽的兴州,并拿出李德明在大辽至圣二十六年(公元1008年)接受大辽封赏的“大夏国王”回的谢恩书为证据。

江逐流则迈步出了武将列班,拿出了大宋景德三年(公元1007年)李德明为了感谢大宋朝廷封赐西平王,行夏州刺史的谢恩书,证明在大辽国封赏李德明之前,兴州已经是大宋的国土,并质问萧孝穆道:“兴州、夏州乃是有主之物,尔等大辽又另行封赏,这岂不是和上门抢夺财务的强盗无疑吗?”

萧孝穆则强辩道,李德明先是依附大宋,后来受我大辽皇帝仁化感召,就归附了我大辽,这实在是你们大宋德政出了问题,不能使臣民归心,与我大辽何干?我大辽封赏李德明比大宋晚,更证明兴州乃我大辽的国土。

江逐流就道,既然大宋大辽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看来需要李德明亲自出马来说明兴州是属于大宋还是大辽了。

李德明早就被押解在殿外,此时被带上大殿,自然知道该怎么说话。他当场就告诉辽国使臣萧孝穆,兴州一向就是大宋的属地,至于当初大宋景德四年他接受辽国皇帝地封赏,乃是因为辽国皇帝用武力胁迫,他没有办法之下勉强做出的违心之举,根本做不得数的。李德明还当场写下了西平府所辖十五州俱都是大宋国土的字据,签字画押安上指模,功夫做得十足,大辽使臣萧孝穆哑口无言。

第一卷 第三百六十二章 汴京盟约

这一切萧孝穆都隐忍下来没有发作,他知道,要想索要兴州,不是在朝廷上几句空话就可以,必须给大宋一点切实的压力才行,让大宋知道,假如不给大辽兴州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于是萧孝穆就打算派心腹回辽国,让大辽皇帝耶律隆绪立刻调集兵马,聚集在燕云十六州,做出一副大兵压境的态势,告诉大宋,如果不给兴州,那么只有一战。

萧孝穆这边刚把书信写好交给心腹,这时候他的随从就递过了潜伏在大宋京师的细作递过来的消息,大宋皇帝已经下令,调集各路禁军往河北路集中。

萧孝穆倒吸了一口冷气,辽国铁骑出战就胜在突然迅速,攻其不备,假如大宋提前把军队集中起来进行防守,大持久战,辽国人并不见得一定能取得便宜。关键此时大宋军队和当初澶渊之盟时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据大辽皇帝耶律隆绪陛下所言,在兴州时曾经看到大宋军队守城器具非常犀利,非战士血肉之躯可以阻挡的,而大辽兵力在攻打党项时又损失了将近一半,此消彼长之下,大宋军队又提前做了准备,真的要开战,后果如何还不好说。

这边萧孝穆正在盘算究竟该如何应对,那边随从又过来禀告,说另一个大辽细作要求紧急面见燕王大人。

萧孝穆就知道一定是出大事了,否则大辽细作不会要求亲自面见。一般都是把消息写在绢帛上或者书信里找个机会偷偷地递给接头人传过来了事,现在既然要求亲自见面,说明事态非常严重,而且这件事情之后。这个细作就不在留在大宋了,他的身份已经曝光了。

萧孝穆连忙让随从把细作引了进来,细作一见面就着急的说道,大宋朝廷内又传来消息,为了绝了辽国对兴州的念头,大宋皇帝下了诏书。准备一弘扬佛法地名义在温泉山上修建一座庙宇,并在庙宇里建造高塔。这件事情表面看着没有什么,但是实际上大宋朝廷是想借着修建庙宇大兴土木的时候掘断契丹龙脉。而那个高塔其实就是镇龙塔,死死地压在契丹龙脉上面,而且宫内已经传来密诏,让大宋各地官员寻找一种叫做“降龙木”的神木,准备压在高塔的地宫,让契丹龙脉从此烟消云散。

萧孝穆听了大吃一惊,如果大宋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大辽即使夺回兴州。还有什么用途?于是萧孝穆连忙派人到大宋宰相吕夷简、枢密使钱惟演家里去,再送出一份厚礼,让他们务必要拖延大宋皇帝这个诏书,同时让吕夷简和钱惟演尽量想办法说动刘太后,说大辽使臣正在考虑用燕云十六州和大宋交换兴州,并尽量让刘太后明白,燕云十六州对大宋非常重要,远比占领兴州,掘断辽国的龙脉对大宋更有利。

昨天萧孝穆已经送过一份厚礼给大宋这两位权势滔天地大臣。可是吕夷简和钱惟演都为难的说道,照眼下的形势,如果单纯让太后和皇帝把兴州送给大辽,谁也不敢说这些话,唯一有机会地就是用一些大宋也比较在意的土地来交换。如果辽国人能拿出燕云十六州。他们这边再去向刘太后陈情,或许还有一丝可能性。但是也并不保证能说服太后和皇帝。因为太后和皇帝都认为契丹人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有契丹龙脉之故,所以把兴州给了辽国之后契丹人就等于如虎添翼,大宋朝可不愿意辽国继续强大下去。所以纵使燕云十六州对大宋再重要,恐怕刘太后和皇帝也舍不得用兴州来交换。

当时萧孝穆还不愿意答应这个条件,毕竟燕云十六州对辽国来讲也非常重要,可以随时跃马中原,给大宋以实质的威胁。但是现在看来,事情由不得契丹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这边萧孝穆立刻换了一封口气,写了一封十万火急的书信,派手下带了两匹快马,火速赶回南京(幽州)。

此时大辽皇帝耶律隆绪正在南京急不可耐的等候消息,自从亲眼目睹了契丹神龙显身之后,耶律隆绪恨不能立刻收回兴州,好生祭祀契丹神龙。

收到萧孝穆的书信后,大辽皇帝大吃一惊,立刻召集身边近臣商量对策,此时辽国重臣多数还驻守上京,跟随他来南京的都是他倚重地心腹近臣。

这些心腹近臣包括大辽皇帝耶律隆绪当然明白燕云十六州是一块好地方,归还大宋之后,以后再想进攻大宋就要比现在艰难地多了,但是兴州也是契丹的龙脉之地,契丹国力之所以兴盛,也许就是因为龙脉兴盛。以前龙脉未曾显现,别人不知道。现在大宋既然知道龙脉所在,掘了契丹的龙脉,契丹还能像现在如此昌盛吗?

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相信神灵的保佑、龙脉的保佑,所以大辽君臣任谁也不敢保证大宋掘了龙脉之后契丹人会怎么样,而这个时候大宋朝廷上下已经有了准备,调集重兵往河北路驻防,防止辽国人突然袭击,而辽国如果把所有军队都调集过来,那么西北一线又出现空虚,若是大宋军队从兴州出击攻击辽国的兵力空虚的上京,恐怕辽国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而且大宋人更可能在得知辽国出兵地情况下恼羞成怒,立刻在温泉山动土,掘了契丹的龙脉。

耶律隆绪和手下大臣商量了数天也没有一个最后结果,最后他横下心里,就用燕云十六州来交换兴州,有亲信大臣耶律髹就冒死出来阻拦,说如此做万万不可。

耶律隆绪就不耐烦地问道,为什么不可以?

耶律髹说道,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辽国就失去了对大宋的威胁。

耶律隆绪怒声道。现在燕云十六州在辽国手里,也没有对大宋有什么威胁,倒是大宋用朕的龙脉来威胁朕。燕云十六州对大宋虽然有军事之利,但是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已经是兄弟之邦,已经息兵止戈数十年。这军事之利还有什么用处?现在不换,难道眼睁睁看着大宋在温泉山上修建镇龙塔,插上降龙木。断了朕的龙脉吗?

耶律髹说道,陛下,我们可以出兵……

“耶律髹,朕看你是混了头了!”耶律隆绪怒喝一声,“朕这边还没有出兵,那边大宋人就会断朕地龙脉,你如此阻挠朕。难道是想毁了朕地国祚。不想让朕的子孙永永远远地为契丹圣主,驰骋与塞外草原乎?”

此言一出,耶律髹打了一个寒战。

耶律隆绪继续恶狠狠地说道:“耶律髹,朕若不是看你是朕地宗叔的脸面上,必将以车刑待之!”

耶律髹俯身在地连连告罪,耶律隆绪这才息怒。耶律髹狼狈地退下,他知道再多一言句,他这个皇帝侄儿说不定真的会对他施以车裂之刑其他契丹大臣谁还敢多言一句?契丹神龙在皇帝陛下眼里已经是不可亵渎地圣物,谁会在这个是触霉头啊?

耶律隆绪何尝不知道燕云十六州的重要。但是大宋的轰天雷神炮给他造成地威胁太大了,还有大宋那些巨型投石车和飞轮水炮,虽然杀伤力不及轰天雷神炮,但是契丹铁骑都无法抵挡,所以冒然进攻大宋。若是契丹铁骑遭到更大的伤亡。那战场形势就会逆转,大宋说不定会挥兵北上。进攻契丹。再者说来,大宋又捏着契丹人的命门,随时可能发狠掘断契丹龙脉,这让耶律隆绪如何能承受的起?

耶律隆绪一边快马传书给燕王萧孝穆,又立刻派了第二个使团赶往大宋京师。这第二个使团多事携带金银珠宝,供燕王萧孝穆贿赂大宋重臣。耶律隆绪此刻担心的就是刘太后和大宋皇帝赵祯如果铁了心不换兴州,那么辽国只有一战了。耶律隆绪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和大宋开战,尤其是大宋百胜将军江逐流担任了副枢密使,指挥大宋军队,其战斗力可不是一般大宋武将所能比拟的。

萧孝穆有了大辽皇帝耶律隆绪地秘旨,又得到了从辽国送来地大量金银珠宝,就开始贿赂刘太后和皇帝赵祯最亲信的大臣,足足做了近半个月的功夫,大宋皇帝这才吐口,派江逐流过来与萧孝穆谈判交换燕云十六州的具体事宜。

疆土谈判本来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但是江逐流这边占尽了优势,动不动就摆出一副甩袖子怒气冲冲走人的姿态,萧孝穆只能受尽百般委屈,在江逐流的压迫下一让再让。最后宋辽两国的条件终于趋于一致,达成了条约,辽国把幽、蓟、瀛、莫、涿、檀等燕云十六州全部割让给大宋,而大宋则拿出兴州、定州、怀州、白马强镇军司、黑山威福军司、右厢朝顺军司和黑水镇燕军司这些党项人的属地划给契丹。

从面积上来说,大宋拿出地土地是燕云十六州的七八倍,但是这些土地都是江逐流经过精心计算的,都是长城要塞之外的土地,多数都是草原和沙漠。而党项人那些在长城之内的富庶之地比如夏州、银州、盐州、龙州、灵州、甘州、凉州、瓜州等地仍在大宋地控制之下。这样大宋就把中原到西域地交通要塞牢牢的控制在手中,而且还有大片地草原可以用力放牧战马,可以说李德明控制下的西平王府辖地的精华都被江逐流为大宋保留下来了。而且大宋还如愿获得了燕云十六州,让整个长城要塞连为一体,把契丹人牢牢地挡在了关外!

由于条约是在大宋国都汴京签订的,所以后世史官将这个条约称为汴京之约,并认为汴京之约是宋辽两国战略力量对比的转折点,并感叹说:“宋之所兴,辽之所衰,在此一约!”

条约签订之后,大宋朝廷上下并没有表现出欢天喜地的场面,而是很多大臣纷纷上书谴责江逐流卖国求荣。

最先上书的是范仲淹,当然这是江逐流和皇帝赵祯、刘太后事先安排好的戏码,因为现在仅仅是签下了条约,并没有真正把土地交换过来,所以一定要做足戏份给契丹人看,让他们觉得签订了这个条约是契丹人赚到了,大宋人亏死了。

范仲淹上书慷慨激昂,在奏折中激烈地谴责了江逐流,认为他是国之佞臣,竟然将契丹龙脉之地割让给契丹,这不是让契丹人如虎添翼吗?如果辽国国势就此强烈,那么罪责全在江逐流一人身上。

接着参政知事王曾也上奏折弹劾江逐流,说江逐流此举有以大宋之土地,资他国之嫌疑。

既然有两个人起头,很多大臣也就纷纷上奏折弹劾江逐流。他们之中有一些不明真相的迂腐官员,认为契丹龙脉如此重要,断不可还给契丹。燕云十六州要不要无所谓,但是契丹龙脉被辽国人拿回去,那么辽国以后“几无可制矣!”

如果说这一部分大臣还是出于堂堂正正的“爱国之心”的话,另外一部分大臣就居心险恶了,江逐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