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望子成龙-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蔡瑁也就事不宜迟地前往楚王书房,写了一封投降状,然后盖下了楚王大印。并叫来了一个蔡家的心腹,送去了上庸。

一开始这个封信到了吕布手中,他怀疑这是不是蔡瑁诈降,于是将信交给了贾诩校验。

“这封信,极有可能是真的!蔡瑁此人远非壮年,进取之心早已磨灭多时。此刻无非是趁着手中政治资本还算充裕,所以想要换取一个更好的投降条件罢了。”贾诩看了看信,微笑着递给了吕布。

“如此,就将此信交给长安朝廷吧,让他们自行定夺去!”既然贾诩已经如此断定,那么吕布当然也就肯定了这封信内容的真实性。

如此又过了三天,当这封信和荆州现状的情报来到了长安杨太后手中的时候,杨欣足足考虑了半天的时间。最后还是下诏,同意蔡瑁投。

任命蔡瑁和他的老搭档张允为朝廷水军统领,在渭水组建水军进行训练。同时封蔡瑁为高陵郡公,金银土地若干。

之所以这样安排,只能说听了官渡之战的战报,这位杨太后已经意识到一支精锐水军的重要了。

况且如今张铭那边的商人常有传言,张铭发现了海外岛屿,每年在海外赚取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帛,这由不得她不动心。

至于蒯氏兄弟的任命也很简单,一个在凉州当刺史,马腾调入长安听用;一个在朝堂当一个侍中,也算引入了新血,促进朝堂的新平衡。

诏书到了蔡瑁的案上的时候,蔡瑁拿着诏书跳起了舞,好不容易才冷静下来,立刻召来蒯氏兄弟和一干心腹议事。

听了蔡瑁的态度,以及朝廷的诏书。议事的众人有喜有忧,喜的是更进一步,忧的是要背井离乡。还好大家大部分都以及转职成为商人世家,家中已经没有多少田产,所以还不算太难做出决定。

于是,在李进奉命南下攻襄阳的时候,整个襄阳的文武系统已经全部走光,而吕布早已升起了大汉皇旗,告诫李进若敢犯,就是犯上作乱!

李进无奈,只能灰溜溜回到了新野等待上级的进一步指示。而三天后,他等到的是不是张舍或张铭的指示,而是前来投靠张铭的一干荆州文武。

他们都是不愿意干脆蔡瑁前往长安的刘表旧臣,虽说不多,但也算是精锐:文臣有伊籍、刘巴,武有文聘、刘磐。

李进安排人手护送这些文臣武将前往陈留拜见张铭,而自己也等来了张铭的指示:按兵不动!

由此,他也明白对荆州的攻击,算是已经结束了。

之后吕布派遣曹性、尹礼占据了江陵;孙策的水军看到大汉皇旗最后也不得不悻悻返回了江夏;刘备占据了荆南四郡。

就这样,荆州被三家彻底瓜分,天下已经成了三分之势。

为什么说是三分呢?只能说大家都没有将刘备看做是一个诸侯。以他现在地盘而言,根本不能对任何一个势力构成威胁。除非他能够咸鱼翻身,否则他的灭亡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天下实际上已经被张魏、汉庭、孙吴所瓜分。

只是就在这样的局面下,一张薄薄的可以改变一个人命运的纸传递到了大汉每一个角落。

“皇帝诏曰:张铭虽为汉臣,实为汉贼。普天之下,皆可攻打。”

就那么区区几句话,张铭多年维系的大汉忠臣面具,被直接扯了下来。由此,张铭和朝廷也到了摊牌的时候了。

第二卷黄巾乱起发展势力第二十一章 诏书风波请清君侧

张铭那常年营造的忠臣脸面,被一纸诏书彻底撕毁,转眼间就成为了大汉最大的奸臣,人人皆可讨伐之。刘备孙策得知了这封诏书,心情当然高兴。对于张铭这个大奸臣的真面目终于被朝廷给揭穿,两人处于一种幸灾乐祸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甚至在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要不要在这场风波之中获得一些实际上的利益。

只是在窃喜之时,麾下的头号谋主庞统和诸葛亮却对他们进言:“连张铭这种庞然大物,朝廷都敢正面与之较量。无论他们胜负如何,已经夺得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对方,会放过只占了天下三分之一的我们吗?”

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两人不由得冒出了冷汗。

的确,无论是张铭也好,朝廷也好,有着可以收回权利的机会,难道还会让两个不听命令,有着谋朝篡位野心的诸侯存活于世?

君不见汉室宗亲的刘表、刘璋朝廷都可以灭了他们的势力,更别说刘备这种要不是刘协承认,甚至连族谱都上不了的宗室了。至于孙策就更别说,一个彻头彻尾的外臣,难听点连灵帝承认的义弟张铭都不如。

就这两个没什么后台,没什么实力的小诸侯,说真的无论的张铭还是朝廷还真没放在眼里。

之所以一直没有动他们,一个是刘备之前有刘表帮忙扛着,要收拾他得先收拾刘表;而孙策,则有长江天险挡着,兼之张铭之前还要和袁绍作战,且打算将孙策作为磨刀石磨练几个儿子,否则两人实际上甚至挨不到朝廷于张铭的最终决战。

双方开始进入了战备状态,至少在他们看来,只要事先准备,无论之后会发生什么,自己至少也有一定的筹码。无论这个筹码的作用是用来抵抗,还是用来讨价还价。

而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双方又招募到了不少的人才,总算是充实了一下那空虚的人才库。只是士卒倒是没有增加多少,只因为两地人口基数本来就低,除非是强拉壮丁,否则基本上很难获得更多的兵源。

两人的忙得热火朝天,而张铭也是有点头痛。

看着手中的圣旨,这是经过天眼千辛万苦才在长安拿回来的圣旨原本,而不是昭告天下各地那种副本。

在这份诏书上,张铭发现了一个问题。诏书虽然有传国玉玺(打败袁绍后,在袁府缴获并派专人送去长安。),但在玉玺后面,没有出现太后印玺。

如今杨欣垂帘听政,在刘熙还没有长成之前,任何诏书必须有太后印玺才能具备法律效益,可如今这封诏书居然没有加盖,那么这封诏书就有待商讨了。

是杨欣打算做事留一线,给自己一个缓和的余地呢?还是这封诏书实际上真的不是出于她的手,只是由那些权臣自己颁布的?

最让他头痛的是,因为长安的戒备依然那么森严,所以想进一步刺探这封诏书的出处非常艰难。而张铭也不过刚刚打下河北三州,此时此刻还不是和朝廷翻脸的时候。

三州的经济经过常年的掠夺,除了一些地方土特产,以及一些基础资源开采出口业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行业。而其他的行业,也被各大世家垄断,而且偷税漏税情况严重,走私的情况更是屡禁不止。

就为了整治这些经济战的遗留物,都不知道需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这些胃口已经养的很叼了的河北世家,收拾起来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这一切,还是建立在三州经济还没有彻底崩坏的情况下。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张铭没有进一步下命令攻打襄阳,甚至进一步攻打江陵。所谓朝廷大军坐镇所以不敢?难道他们就不能是假冒的?!只要打下了而且问问坐住了荆北,就算朝廷心有不甘却能奈何自己吗?

之所以不打,就是因为荆州的经济已经彻底糜烂,治理已经变得困难重重。所以张铭干脆让朝廷和孙刘好好经营一下,能恢复的就恢复,不能回复自己打下来之后,借口某某世家通敌,一口气强硬地将经济恢复过来。

“你觉得,我要怎么办?”张铭最终将手中的诏书递给了下首处的张瑜。

“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问问咱们的荀总理好点!”张瑜耸耸肩,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解决方式。

因为他的身份依然是张铭的责编,只要设计军政的事情,他不宜动口。而这封诏书的处理决定,牵扯到张铭与长安的战争,甚至牵扯到魏国的统一战争,所以张瑜只能闭口不言。

张铭也是无奈,只能叫人把荀大总理,也就是荀彧叫了过来。

荀彧坐上总理一职,实际上也是张铭偷懒的结果。有了这位的存在,一切大小事务经过各门各部处理一番之后,递交给荀彧批阅,荀彧在批阅一遍之后,才递交给张铭定案,这样就省下了张铭不少的麻烦,至少不必动那么多脑筋去思考。

而如今之所以叫荀彧过来,不仅因为他的身份可以知道这些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一直都是忠汉派的代表,让他处理这件事,也算是张铭想要知道这些忠汉派对这件事的看法。

不一会,本来在忙碌的荀彧就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来到了张铭的书房之中。

“文若,在我们谈话之前,你先看看这个好了!看看你能不能发现点什么!”待荀彧坐下,婢女们将茶水端了上来,张铭将手中的诏书原本递给了他。

“……问题很严重啊!”接过诏书,荀彧稍微看了看,首先便是以诧异的眼神看向张铭,似乎在说‘从哪里拿回来的这诏书原本的’?随后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仿佛立刻发现了这封诏书的不妥之处,淡淡嘀咕了一句。

“的确,现在的问题不仅是这封诏书的真假,更重要的是我们到底要不要和朝廷开战的问题!”张铭点了点案几,无奈的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主公,如今函谷关、武关已在我军手中,长安不过片刻即可到达。况且我军刚刚消灭袁绍,士气正虹,一鼓作下拿下长安,还不是易如反掌?”出乎意料的,荀彧居然赞成对朝廷进行攻击。

“文若,你……”显然,就荀彧的发言,张铭有点诧异。

“主公无需奇怪。我军只是作为一个忠臣,对朝廷‘清君侧’罢了不是吗?其实臣十几年前就曾言,‘尊天子以令诸侯’,大汉天子,还是掌握在我军手中最为妥当!”荀彧缓缓起身,朝着张铭颔首就是一拜。

张铭算是明白了。荀彧这小子,或者说忠汉派的那些家伙。说句实话,就是并不介意张铭对所谓的朝廷发起攻击,甚至全部攻打下来都没关系。他们的最终地点,就是汉室的保存,以及汉室正统的存在。

的确,武昌四年群王乱舞的确是寒了不少忠汉派的心。但这个诏命是大汉天子刘协发布的,所以他们就算伤心,也只能无可奈何。

只是经历了那一次之后,大家已经意识到,天子这个不知道以后还会玩出什么荒唐事的主,最好还在掌握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环境下,这样至少不能干涉他的行为,但至少也可以将他的行为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减少这个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

张铭军独立与朝廷控制之外太久了,臣子之间已经隐隐有鼓励张铭称帝的声音。而且这个声音,在张袁决战之后,又有了加大的趋势。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荀彧等忠汉派,已经决定要夺回天子的控制权。

而值得一说的,这封诏书还真的是假的。是荀彧借助荀家的独特体系,在朝廷安插的人马私造的诏书。之所以不盖上太后印玺,也是为了给朝廷一个缓和双方关系的手段。

只是一切做得非常隐蔽,在特意避开天眼的眼线的情况下,总算是在张铭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说甚至张铭得到这封诏书,还是荀彧特意安排的结果。

“如此,且让寡人好好考虑一下……”荀彧如此直接,显然也忠汉派长期商量的结局,对于这个建议,张铭当然要考虑考虑。

荀彧也没说什么,只是淡淡叩首,然后离开了书房之中。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啊!”荀彧离开不久,张铭背靠在椅子上,淡淡嘀咕道。

“荀彧那小子,这封假诏书只怕和他有关,甚至可能是出自他荀家之手!”张铭也不是傻瓜,常年的沉浸官场,如果还学不会察言观色,那么他就白混了。

虽然这不是他喜欢的,但身处这个世界,由不得他不慢慢进步。

荀彧若是和这封诏书无关,那倒诏书的第一时间,表情应该出现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慨。

因为朝廷刚刚拿下荆州,不仅需要安抚整顿荆州,更需要提防孙刘的攻击,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居然还主动向张铭发起宣战,完全就是一种不智的举动。

因此荀彧看到这封诏书的内容,必然会先是带着一丝愤慨,然后才会发现这封诏书的不妥之处。然而荀彧并没有出现愤慨之情,只能说要么他已经对汉庭没有了半点感情,要么就是他早已知道了这封诏书的内容。

可让张铭相信荀彧已经对汉庭没有半点感情,还不如让他相信太阳今天从西边升起来了好点。因此,可能性只能是他根本一早就知道了这封假诏书的内容。

“打吗?”张铭戏谑地看着张瑜。

张瑜假装不知道,悠然自得地看着眼神杯中那漂浮着的茶梗。

“切……”张铭淡淡靠在椅子上闭上了眼睛。

次日,张铭就在王殿之上,宣布了对这封假诏的处理:“此封诏书并未加盖太后印玺,明显不具备实际效力!由此可以看出,这封诏书极有可能是长安的奸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假冒的矫诏!

今天他们可以制造矫诏,明天就能架空皇室,后天甚至能行废立之举!

陛下年幼,太后一介女流之辈难以力压群臣。放着天子在长安,大汉正统将不保矣!

寡人身为大汉诸侯王,先帝义弟!自当扫清朝堂,将天子应有的权利夺回来!

故今日寡人宣布,即日整兵待发,攻入长安,为君清君侧!”

当张铭的话说完之后,朝廷彻底轰然起来,因为这已经表明了,张铭已经打算和朝廷打仗了。

第二卷黄巾乱起发展势力第二十二章 三路出击杨后问策

次日,张铭就通告了天下,起兵攻入长安清君侧。

通告指出,太后乃杨家人,政治非为大汉谋利而是为杨家谋利;董家霸占朝廷三分之一的话事权,蛮横霸道,有可能成为董卓第二;有言吕布不听天子命令,兵权独立在大汉统治之外,拥兵自重。

张铭乃是先帝义弟,大汉魏王。不忍大汉江山因为这些奸臣祸害,导致大权旁落甚至有废立之危。因此,起兵讨伐吕布等奸臣,迎接陛下前来治下,总领天下,大兴汉室。

反正一句话,就是‘汉帝我要了,谁抢打谁!’

通告完毕,整兵行动立刻开始进行。虽然不少人觉得刚刚打完袁绍,疲惫都还没有消除就攻打别的势力,甚至因为这次攻击形成长期对战状态,是不是有点太劳民伤财了?

但经过宣传部门的宣传,大家才明白这次是为了迎接汉帝前来张铭治下的战争。换句话说,就是目标仅仅限于长安的攻击。甚至可以说,就算打下长安也并不占据它,而是只将里面的汉帝取出就算了。

如此,不少将领和士卒就安心了。至少大家明白了,这次战斗不会太长。其实也是,要不是那封诏书引起的风波,这次战役甚至都不会发生。

最先行动起来的还是豫州的张舍,接到命令之后,率先派出赵云为主帅,李进、黄叙为副将,荀攸作为军师南下,目标对准了刚刚占领了襄阳的吕布大军;随后张铭派遣田豫为先锋,黄忠为主帅,太史慈、曹洪为大将,郭嘉、满宠为军师,自武关出击与第三路军会合之后攻打长安。

第三路军则是一直盘踞在函谷关的关羽和李通二人,原本张铭打算另派军师,可戏志才毛遂自荐请求作为军师,张铭拗不过这个老臣子,就答应了下来,只是另外派遣了两个军校毕业的参谋官从旁协助一二,对此戏志才感激涕零。

这个在张铭起兵就跟随他东征西讨的老军师,虽然年不过四十几岁,但因为原本体格就弱,就算有华佗张仲景的不断治疗,身体还是一天比一天差了。张铭不给他出征,无非是让他好好养养身子,可戏志才也明白自己的身体情况,所以他选择死在战场之上,而不是死于病床之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