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望子成龙-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魏双方你来我往,城墙一次又一次落入魏军的手中,转眼就要开始攻打成都。然而在张嶷、庞德和阎行的拼死捍卫下,城墙又一次回到了秦军手中。而且张嶷终于开始指挥士卒,利用城墙上还残存的火炮,对魏军的炮阵进行了一轮轰炸。

只是魏军反应很快,炮轰之前就已经将火炮都拉了回去,因此并没有遭受太大的伤害。整个战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然而,秦军的危机出现了……

“秦皇!我军的弹药要告罄了!”负责后勤的军官哭丧着脸跑来汇报到。

“……立刻告诉张嶷、庞德和阎行,做好巷战的准备……呃……”对于弹药告罄,司马懿并没有太哀伤。而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眼前的后勤军官趁着他不注意的时候,对着他的脑袋开了一枪。

“秦皇陛下……一路走好!”后勤军官带着几分狞笑对司马懿说道。

司马懿很想喝问他为什么要那么做,但他此刻觉得大脑一片空白,浑身仿佛散了架一般疲惫不堪,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意识正一点一点的消失。

很快,他变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而后勤军官第一时间被忠心于司马懿的士卒打成了马蜂窝,但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他笑着告别了人世。

作为一个天眼众打入秦军的间谍,他成功了。他相信自己死后,陛下会派人好好照顾自己家人的。

“陛下被暗杀了!……”混在秦军士卒的天眼众,甚至一些后续发展来的内奸在第一时间疯狂喊叫起来。

这样一来,原本就没什么士气的秦军,立刻二话不说丢盔弃甲四散而去。

没有了足够的士卒,城墙再一次被魏军所占领,而这一次他们不仅仅占领了城墙,还将庞德等人俘获,并且一举攻下了成都。

来到后宫的时候,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已经不知所踪,而皇后吕雯,此刻也成为了一具冰冷冷的尸体。接到司马懿被暗杀的消息,第一时间她就用三尺白绫上吊了。

魏军欢呼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秦国距离正式亡国已经不远了。

看着这个蜀地名城已经被自己所征服,关羽等人相视一笑,心中倍感欣慰。

而远在建宁的官道上,一名大将带着两个小孩,带着三千余士卒在飞奔。

那个大将就是司马懿的心腹爱将毌丘俭,而那两个小孩,正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昭和次子司马师。

早在三天前,毌丘俭就南下将建宁的二万士卒调走,打算在后方给予魏军致命一击。只是这个计划还没有实施,他就接到消息,司马懿阵前被暗杀,成都落入了魏军手中。

现在就算回去攻打成都,也没什么意义了。

所以他就执行了司马懿交给他的第二个命令,那就是事不可为时,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南下攻打安南等地,征服那里的土著,建立一个国家,今生今世,不要再返回中原了。

司马懿对毌丘俭有知遇之恩,毌丘俭早已宣誓对司马懿效死,所以当他带兵杀向成都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了护送两位皇子的宫人,知道了成都的现状后,毅然将不愿意跟随他的士卒解散,随后带领愿意誓死效忠秦国的三千士卒,朝着安南方向杀了过去。

他发誓,只要他还活着,司马家司马懿那一脉,绝对不会让他断绝!

第二卷黄巾乱起发展势力第七十六章 东吴称臣金融改革

随着司马懿死亡,梓潼也在魏军压境的第一时间宣布投降。投降速度之快,让关羽等人不仅暗叹:司马懿果然不是很得人心。

当然这不能完全怪他,司马懿就算家学渊博,本人出道得太早了,以至于他还没有那么高深的城府,以及足够的军事经验。说穿了,就算投入秦国,司马懿也不过是一个精于计算是文士罢了,所谓的军事才华,都是在他那精密的计算中完成的。而若非麾下将士们的配合,只怕就算他有再强悍的计算能力,也不能将计谋完全发挥出来。

张铭的出现带来了太多的蝴蝶效应,不仅改变了庞统,也改变了司马懿和诸葛亮。三人之中或许有人比历史中的他更加强悍,但司马懿和庞统在尚未到达人生巅峰之前,过早出仕的结果,就是比历史中的他们略有不如。

火器时代的先一步进入,不仅使得一批三国时期的武将跟不上这个时代,也使得精于计算的文臣变得无所适从。战场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也使得一些原本计算无误的计谋,出现了失误,一个个小小的失误,直接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尤其司马懿在成为一代名臣统帅之前,先一步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君主。以至于政治、军事逐步变成次要因素,帝王心术和平衡之术成为了他学习的重点。和历史中的他比起来,现在的他连三成都没有达到。

三个月的时间,魏军就将巴蜀之地完全占据,进一步开始南下攻打南中蛮夷。大量的先进医疗技术,以及慢慢完善的地理知识使得南中的六口毒泉完全失去了作用,保护南中的瘴气也没有了效果。

随着枪炮的不断射击,刚刚统一南中不久的孟获战死沙场,祝融夫人在随后被人发现,并将她押到了陈留。其余如孟优、阿会喃等人,纷纷表示投降。

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祝融夫人的母族地位比孟获的部落要高,有她的帮助可以更好的稳定南中蛮夷的人心,直到魏国将其完全汉化为止。而最大的原因,只是因为她在野性美的基础上,透露出来的妖艳让人非常动心。

原本她是手下献给关羽的,就算关羽不要,至少可以给张辽或者马超。只是关羽看到她的模样,并且知道了她的身份之后,就派人将她送到了陈留给张铭。

其余众将虽有不甘,但既然这个蛮女是献给自己主子的,心中就算有不满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了。况且其实这样安排也合乎大家的意思,因为这样动人的可人儿,无论关羽给谁或者自己留下,都会让其他的人心中产生不满,这样对同僚的和睦共处会有不良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个蛮女并非只代表她自己。只要她登高一呼,南中十几个部落会立刻派出上万勇士前来投效。拥兵自重对于军人而言可是一个很致命的玩意,在华夏的政治环境下,谁也不希望被人抓住这点来说事。

换言之,祝融夫人能够直接投靠,帮助魏国安定蛮人部落那是最好不过。但为了进一步上一个保险,让他嫁给张铭那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若张铭觉得自己老牛吃嫩草不好意思,进而将其交给他的那些儿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结果张铭的表现果然不负当年他得到的‘风流’的称号,当祝融来到他家的院子,并且和他打上一场之后,这个蛮女仿佛牛皮糖一样赖在了张铭的身边,而张铭显然也不是柳下惠那种x无能人士,之前的战斗中祝融夫人那制服诱惑外加野性魅力,已经让他决定,一定要将其收入私房。

作为蛮夷的祝融夫人显然没有什么贞洁观念,孟获的死并没有让她产生殉情的想法,改嫁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不过显然张铭的那些妻妾并不喜欢这个作风‘非主流’的新妇,所以最后祝融夫人只能过去和田豫作伴,当起了一个外室。

田豫对此倒是表示很高兴,因为她的房子太大了,而张胜张赢开始前往荆州之后,自己一个人居住太孤单了。如今有祝融夫人作伴,对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至于益州,张铭任命马良作为州刺史,诸葛均作为别驾。任命徐盛作为守将,蜀地老将严颜和张任作为副将。至于其余如黄权、张肃、张松等人,都各有任命,年轻一代如董允、费炜等人,也进入华夏大学进行就读,两年后会另外安排他们的就职。

益州和南中开始纳入魏国的版图,在有心人的推动下,麾下百姓和学生都是叫嚷着南下灭吴,一举统一华夏。就在灭吴之战进入讨论阶段,并且即将实施的时候,东吴派出了张昭作为使者,来到了魏国首都陈留。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递交吴国的国书。至于内容很简单,就是吴国打算以从属国的身份,向魏国称臣。

国书递交之后,监国亲王张铭以及一干文武开始讨论吴国这一举动的真实含义。最终得到了一个结论,吴国并非害怕魏国,而是需要一点时间进行战争准备。

于是乎,就有人提出尽快对吴国进行宣战,趁对方立足未稳的时候,一举将其灭国;然而又有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主要论据就是魏国刚刚经历了匈牙利抗击战、秦国灭国之战,期间动用了太多的物资,并且也有不少士卒战死沙场,以现在魏国的实力虽说硬要打上一场灭吴之战没有问题,但金融改革即将开始实施,国内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再加上有更好的准备,才能减少灭吴之战中魏军士卒的损耗,所以提议不如接受吴国的称臣,并且准备个两年再行发起战争。

最后显然主和派人士的声音更加响亮一些,又或者张铭的心中依然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软弱,所以在私人酒会的场合,非正式地答应了东吴的请求。

随后,在张铭的提议并且经过荀彧等人的讨论之后,魏国拟定了一张诸如修路权、港口通商权、矿产开采权等一系列不平等条件,扬言吴国一旦拒绝,那么东吴的请求他便立刻正式拒绝,并且开始灭吴之战。

张昭当时心中带着满腔的愤慨,但孙策的命令还是让他谨记于心,于是仔细看了一遍那份合约,发现里面的条件几乎都是涉及商业的条令。并没有每年进贡、每年吴皇亲自前来朝拜什么的辱及吴国尊严的条文,仔细想想觉得没什么不妥的情况下,他代表孙策在合约上签了字。

于是,东吴正式向魏国称臣。而合约发回孙策手中的时候,孙策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便将合约交给了诸葛亮帮忙看看,结果诸葛亮一看,立刻大叫张昭卖国。

的确,他不懂得什么叫做铁路,但他知道若是给魏国修建了那条叫做铁路的东西,那么魏国的士卒沿着铁路一举南下吴国便非常便捷了。要知道不少铁路是跨江建造的,这就使得士卒南下的时候,减少了就地搭桥的麻烦。

至于港口贸易权、矿产开采权就更加不用说了,一个涉及吴国的都财政收入,一个涉及吴国工业发展的命脉。前面一个还有商量的余地,毕竟合约上并没有说不能收取赋税,只是后面那个可以商量的余地就小了许多。

只是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合约已经签订,最多是在细节上磨磨嘴皮而已。

之后又是三个多月的嘴皮战役,最终修路和贸易权上面吴国大败,一点缓和的余地都没有,不过这没什么,交易可以带来赋税这对吴国也有好处,至于那些间谍的渗透,只能加派人马进行监控了;修路就更加没什么了,大不了战争的时候将桥梁炸毁,自从有了火药之后,破坏工作变得是那么的轻松。

而唯一有所进展的就是采矿权了,魏国承诺不参与开采吴国的铜矿、铁矿、金银矿等涉及金融和军事原料的矿产,但其余矿产的开采,吴国不能拒绝,并且第一年开采出来的矿石不能收取任何赋税。

孙策和诸葛亮都知道魏国采矿,第一年就探矿、安装设备、挖掘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都要花费四五个月的时间,正式开始挖矿都要在后半年才能进行。少收半年的赋税,就矿石尤其是那些非贵重矿石而言,也值不了多少钱,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合约正式生效之时,大量魏国商人带着他们的队伍来到了吴国进行探矿,很快一个个矿洞开始兴建,大量吴国的剩余劳动力得到安排,减少了吴国的就业压力,同时那些采矿的地方,几年甚至十几年后,也逐渐发展出一个个大小的城市。

这些当然就轮不到张铭等人头疼,他们如今正在实现魏国的金融改革。

华夏银行正式出现在了华夏大地,并在第一时间在全国各个州郡都开了一个分店,甚至连吴地也没有错过。知道了银行的性质,孙策和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于是东吴分行建设也算非常顺利。

在这一年里,张铭宣布华夏实施金本位,并正式发行经过三十多个专家研究开发出来的纸币和硬币。华夏银行更是实现了存款有利息和低息贷款业务。只是这年头的世家和个人都对银行这玩意保持怀疑的态度,所以除了一些需要在外地做生意的商人,依然很少人将积蓄存入银行。

不过这不要紧,因为很快张铭就宣布,从今开始,魏国的军队军饷,正式使用纸币支付,并且并非直接发到士卒手中,而是每月按月存入银行,存入之后会有专人通知当地军官,由军官通知士卒们前去银行查账。

至于查账之后是领出来,还是继续存在银行里面,就由士卒们自己来决定。

士卒们一开始也不太习惯这种方法,但几个月后习惯了,觉得这样也不错。至少凭着那全国通兑的业务,他们的军饷也可以在别的地方领取,不需要同以前一样,要找人帮忙送回家里。

而他们的家属在习惯了在银行取钱之后,也开始在银行里面存钱,慢慢地就带动了周围的百姓一起往银行里面存款。

华夏币开始慢慢普及,银行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个人的存取变得逐步变得更加安全与便捷,只可惜没有电脑可以使用,否则银行业务会变得更加便利。

至于一开始实行的新军饷发放制度,也使得军队的财政被政府牢牢的卡住。地方已经没办法直接插手军事,军官也不能再享受吃空饷的福利,更不能通过直接发放军饷来收买人心。政府对地方军队的控制力度,因为银行的出现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银行业的出现也带动了魏国经济的发展,对刚刚占领的益州的重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益州以过去谁也想不到的高效率迅速重建,多条进出益州的道路正在兴建,兴建完毕之后,入蜀便不在是难事。

魏国人民看着每天都在变化的华夏大地而喜悦,然而身处陈留的张铭,此刻则是陷入了哀伤之中。

那个他爱着的女人,那个因为自认为年老离开陈留返回琅邪的徐若仙,在公元二百零八年三月底的时候,病故了。

第二卷黄巾乱起发展势力第七十七章 禅让前后炎龙舞天

徐若仙和张铭的结合可以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原本作为张铭岳母的她,偶然在张铭修炼的时候进入了书房,可以说在一系列的巧合下,两人都到了一起,日子过得非常幸福,哪怕徐若仙至死,身份依然是张铭的外室,而不是妻妾。

母女共事一夫当然是一件很诱人的事情,尤其女儿青春靓丽,而目前也成熟妩媚的情况下,更是让任何一个男人心痒难搔。只是在当时的伦理道德下,这样的行为并不提倡,为了张铭的名声,所以徐若仙为张铭生下了儿女,但身份依然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地下情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文臣在叹息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论权术和心性,次子张舍比他大哥更加好。论成熟稳重,张珑也比不上他这个弟弟。只是张舍首先并非嫡子更不是长子,更兼他的母亲一个名分都没有,所以他可以继承张铭的可能性无限趋于零。

徐若仙去世,年老是一个方面,长期远离爱郎心中思念难以得到宣泄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春天冷热交替之时,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在窗前沉思了足足一个晚上,第二天就被发现受了风寒。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区区风寒居然就要了她的生命,甚至连医生前来救治的时间都没有留下。

张铭得到徐若仙去世的消息之后,张铭亲自赶到了琅邪徐家,为徐氏守了三天的灵。对外徐氏只是他的丈母娘,所以三天的守灵就足够了,表现太过,会给别人看出端疑,有心人拿着这个打击他的话,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