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第7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见司马懿正襟危坐的跪坐在自己面前,李利随手将茶盅推到他的左手边,笑道:“仲达不必拘束。孤出身行伍。其实就是一介武夫,没有那么多规矩,也不讲究站有站姿、坐有坐相。随意就好。”
    “谢大将军赐座。”与李利相对而坐,司马懿愈发谨言慎行。有问必答,绝不多说一个字。唯恐言多必失。别看李利待人随和,脸上时常挂着温和的笑容,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但他的随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贾诩、郭嘉二人是真的很随意,因为他们是自己人,但是对他司马懿来说,李利这幅笑容可掬的神情更像是恶魔的微笑,稍不留神就会被眼前这位披着人皮的恶魔带进沟里,坠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深渊。
    最近几年里,司马懿除了研读兵书和演算之外,最大的嗜好就是打听李利的过往经历,从中捉摸李利的处事方法和性格秉性。最终得出的结果却让司马懿大为吃惊,他发现李利的性格极不稳定,多谋善变,前一刻还笑容可掬,后一刻就有可能乌云密布,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说变就变;处事方式更是不拘一格,杀伐果断,时而宽仁、时而暴戾,犹如天马行空一般无迹可寻。
    说他仁慈,他就像济世的佛陀有济急天下之心,对待黎民百姓如同亲人一般。说他暴戾,他就像来自地狱的恶魔,纵横沙场十余年,先后发动了三次百万大军的大决战,杀人如麻,尸骨成山。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李利似乎对士族和地方豪强怀有极度偏执的成见,十余年间先后疯狂屠戮了数以万计的世家大族和豪强,满门尽诛,连老弱妇孺都不放过,没有半点仁慈之心。
    所以,此刻李利那笑容满面的神情落在司马懿眼里,就是阴森恐怖的恶魔的微笑,笑里藏刀,吃人不吐骨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扬起屠刀将他司马懿大卸八块,抛尸荒野喂狼。此外,司马懿感觉自己和李利在某些方面颇有相似之处,拥有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都善于隐忍。
    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他司马懿之所以善于隐忍,是因为他形势所迫,逼得他不得不缩头当乌龟,隐忍不发,等待反击的时机;但李利则不然。李利的隐忍功夫更加了得,隐藏的无影无踪,藏匿极深,几乎无迹可寻,根本不会被人察觉;最为典型的就是此次登基称帝一事。
    其实李利早有帝王之志,并且早已具备帝王之实,只需黄袍加身,便可改元开国,君临天下;可是他却佯作漠不关心的样子,俨然将帝王霸业看做浮云,风轻云淡、从容不迫,直到河北曹操和荆州刘表都跳将出来称王称帝了,他仍然无动于衷,硬是逼得西凉一众文武上蹿下跳,一而再再而三的联名逼宫,最终他才勉强答应。这才是真正的善于隐忍,城府之深近乎达到了恐怖的程度,实在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所具有的心胸和城府。与之相比,司马懿自愧弗如,俨如小巫见大巫,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最让司马懿揪心的是,直到现在他仍然无法臆测,是不是真的想置他于死地。如果李利没有杀他之心。那么国号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何询问于他?国号是一个王朝的气运所在,其重要性无法估量。无以伦比。这么重大的决策岂是他司马懿能够参与的?
    李利究竟想干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徘徊在司马懿的脑海里,任凭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结果。反而越想越害怕,越想思路越混乱,脑袋里如同一桶浆糊,千头万绪纠缠在一起,乱七八糟的理不出头绪。
    此时此刻,司马懿真的很痛苦,头痛欲裂,绞尽脑汁却抓不住一丝头绪。以至于,他在李利面前。看着李利如沐春风的笑脸,他如坐针毡,额头上直冒冷汗,可后背却凉飕飕的,全身大汗淋漓却丝毫感觉不到一丝暖意,反而通体冰寒,骨头都冻僵了。冷,太冷了,冷得汗如雨下。冷得司马懿强忍着尿意,死撑着一口气不敢松劲,否则就要当众失禁出丑,被人嘲笑一辈子。与其让他生不如死。还不如迎头一刀来得痛快,一了百了,省得活受罪。
    看到司马懿满头大汗。全身不住地颤抖,李利笑眯眯的安慰道:“仲达莫急。孤左右无事。一边品茶一边等待,这点耐心孤还是有的。不妨事。孤不着急,仲达慢慢想,想到什么就说出来。我等坐在一起再行商议,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嘛,集我四人之智,岂能想不出一个气运深厚的国号!”
    司马懿听了李利的话后低头不语,而贾诩和郭嘉二人却面面相觑,一脸怪异之色。几乎就在一刹那间,他二人不禁对司马懿另眼相看,感觉眼前这位相貌异于常人的年轻文士不是一般人,至少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谋士幕僚,否则自家主公不会对其青眼有加。
    与此同时,贾诩和郭嘉之所以神色怪异,是因为李利之前曾与他们俩商议过国号的问题,最终拟定了两个国号,只差最后拍板,二选其一。可现在,李利竟然把这个问题抛给仅有一面之缘的司马懿,而且一语定生死。只要司马懿的回答让李利不满意,那么司马懿就死定了。报仇不成,反而送上门来找死,司马懿也算是一株奇葩。
    感觉到自家主公对司马懿青眼有加,郭嘉不免动了恻隐之心,当即开口道:“冀州之战原本是主公平定中原的最后一战,孰料最后一刻却功败垂成,幸得并州守军救援得力,主公才得以化险为夷。此次主公应允开国,同样还是在并州,由此足见并州是主公治下的一块福地,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意义非凡哪!”
    李利闻言眼角浮现一抹异彩,却笑而不语,贾诩见状后神色一动,接着郭嘉的话茬,道:“并州却是一块风水宝地,然终归偏居一隅,可为根据,却不可为帝都。而‘并’之一字,一语双关,寓意不祥,不可取也。”贾诩点到即止,与郭嘉对视一眼,遂再不言语。然而他二人的这番提点已经很露骨了,等于直白无误地告诉司马懿,不用天南海北的胡思乱想,把思绪收回来,并州之内大有文章可作。
    司马懿何许人也?听到贾诩和郭嘉二人的提点之后,顿时他脑海里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晋!”
    李利长身而起,朗声道:“借你吉言,我西凉国号就是‘晋’。奉天承运,人心所向,苍天庇佑我西凉军早日晋平天下!”
    “轰隆隆!”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咔嚓“一声炸雷,刚刚还阳光明媚的天空陡然间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前后不到一盏茶的工夫,暴风雨就落下来了。这是仲夏时节的第一场暴雨,来得突然,来得迅速,不久前领军出发的张燕、徐晃等人注定要被淋成落汤鸡,或许这场雨就是特意给他们报喜而来的。
    
    ps:衷心感谢:“中草药0318”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第209章 孔明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长安城,西门外,十里孤亭今犹在。
    三千铁骑伫立在驰道两边,两千甲士内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将望君亭拱卫在中央,虎视眈眈地注视两旁的山林。在凉亭北边的空地上,停放着一辆辆豪华座驾,数百名文臣武将站在驰道中央,不时踮着脚向西边驰道张望。
    亭中石桌上摆着一壶茶,六人围桌而坐,身后还站着十余名文官和武将充当听众,一边倾听着在座六人的谈话,一边不时向西边看一眼,留意着驰道上的动静。
    不经意间,诸葛亮率军西征已整整三年。在这三年里,天下局势相对稳定,除了常山、中山国等局部战事以外,再无其它战事。现今局势依然是三年前的防守态势,西凉军三面围困北魏曹操,两面牵制南汉刘表,牢牢占据着战争主动权,引领天下局势发展,掌控着乱世走向,将天下第一霸主的强势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
    只要李利麾下西凉军没有兵马调动的迹象,北魏和南汉两股势力就不敢轻举妄动,时刻盯着西凉军的一举一动。是以西凉军按兵不动,这两大诸侯国便风平浪静,整个局势就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依旧保持着对峙相持的态势。
    与此同时,北魏和南汉相继立国,他们同样需要平稳过渡一段时间。借此时机,两大诸侯国积极梳理军政事务,尽可能地储备钱粮辎重。厉兵秣马,进一步巩固统治。使其步入正轨。无论是河北曹操还是荆楚刘表,他们都很清楚。他们有着共同的对手,而且对手很强大,强大到他们单凭一己之力无法抵挡的地步。所以,残酷的事实迫使他们根本无须商量,就将目标锁定在西凉军和西凉李利身上,时刻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更加严峻的战争形势,为即将到来的逐鹿之战积蓄力量,竭尽全力做好最后决战的准备。谁都知道,多一分准备。将来就多一分胜算,成功总算眷顾有准备的人或诸侯势力。
    现如今,距离北魏和南汉建国已过去一年时间,而李利麾下文武也为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足足准备了一年时间。眼下,宫殿、宗庙、祭台等相关事宜早在半年前就已准备就绪,一切都准备的坦坦妥妥当当,只等李利首肯,便可登基称帝,正式建国。然而这一等就是足足大半年。李利迟迟不动,一众西凉文武亦无可奈何,只得耐心等待,期盼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早些到来。
    十天前益州传回消息。诸葛亮率领的西征不日即可班师返回长安,随后李利钦定下个月十五日举行登基大典,至此西凉建国的日期终于确定下来。于是。最近几日,长安各处城门悉数大开。数以千计的信使哨骑全部撒出去,前往各州各郡和边境驻军传达军令。
    不难想象。未来半个月内,李利麾下各镇将军、州刺史和郡守都会快马加鞭赶来长安,还有奉命前来的各营兵马也会赶到长安,参加登基大典以及大型阅兵仪式。届时,与西凉通商多年的西域诸国、依附于李利治下的西海小国,以及北魏和南汉两大诸侯国将派遣使团前来长安观摩这一盛事;为此西域诸国和番外小国早在三个月前就已接到观摩请柬,时下就有七个西域小国的使团抵达长安,住进驿馆等候登基大典的到来,因此大型阅兵必不可少。
    就在这紧锣密鼓地筹备登基仪式的时候,李利却亲往西门外十里亭等候西征大军凯旋归来。李利此行的初衷是兑现昔日对诸葛亮的承诺,率领三千金猊卫前来迎接即可,不承想,麾下百官闻讯后尽皆尾随而来。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西凉众文武齐聚望君亭,仅是马车就有两百余辆之多,近万人堵在驰道上,将望君亭周围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场面太大了,比三年前李利从益州班师回来的场面还要大得多!
    这么大的场面,对得胜归来的西征大军无疑是个莫大的荣耀,但是对挂帅西征的诸葛亮而言却未必是好事。
    这不,望君亭中此时就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此次主公和百官出城十里相迎,这规格是不是太高了?仅仅是西征南蛮部落而已,区区蛮夷何足挂齿,却劳烦主公亲自出城迎接,众百官在此久候,这、、、孔明只怕是担待不起呀!”
    说话之人是现任少府、兼领长安令的李儒李文优。他的这番话,乍听之下很容易让人误解,误以为他对诸葛亮心怀不满,但实际上却是恰恰相反。他之所以这么说,非但不是对诸葛亮有看法,反而是替诸葛亮担忧,抢先将大家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并且是当着李利的面挑破众人的心思。因此李儒这番话的目的就是分担诸葛亮即将面临的压力,纯粹是袒护诸葛亮,因为他和诸葛亮私交笃厚,还是儿女亲家(娃娃亲)。所以他要趁着诸葛亮还没回来的时候,把话挑明了,省得众人对诸葛亮心怀成见,羡慕嫉妒恨。
    不过李儒的袒护之心瞒不过在座的五人,看看坐在他身边的都是些什么人:他的左边是李玄、贾诩,右边是郭嘉、陈宫,李利居中,坐在正东,即李儒的对面。
    果不其然,李儒话音方落,坐在他身边的李玄便笑呵呵地道:“文优此话确是言不由衷啊。孔明尚未归来,你就急着替他辩白,未免太心急了。何况,此次主公亲自出城迎接,我等理应跟随,看看亭外的这些文武百官,其实他们并不是奔着孔明来的,而是冲着主公而来,藉此表明坚定跟随主公的立场。仅此而已,别无它意。是以文优不必担忧,一切有主公做主,你担心什么。”李玄的话很直白,却一语道破玄机,把问题看得很透彻。无怪乎,众文武一致认为他是建国之后首任相国的不二人选,目光之犀利、观察之敏锐,着实令人惊叹。
    贾诩、郭嘉和陈宫三人闻言后,纷纷微笑点头,对李玄所言深表赞同。郭嘉笑道:“据益州传回的战报来看,此次西征大军虽然折损了不少兵马,但是战绩斐然,斩获颇丰。最为难得的是,孔明率军平定南蛮之后挥军西进,一直打到大雪山(唐古拉山),遂修筑营寨,留下两千兵马驻守之后折身回来,挥师攻伐东南,抵达南疆十万大山;若不是我等一再催促孔明班师回长安,只怕他此刻已经率军打到南海沙滩上了。呵呵呵!”
    当郭嘉讲述西征大军的战绩时,李利招手示意李挚将背在背上的锦帛地图拿出来,放在桌上摊开,既而随着郭嘉的讲述,李利依次指出地图上的位置。这份画在锦帛上的地图是李利亲手绘制的,其中很多地名都与后世不一样,好在李利麾下不乏饱学之士,集思广益之下还是准确地绘制出这张地图。
    除了这张大汉全图之外,李利还凭借记忆,相继绘制了东亚地图、亚洲地图以及世界全图,只不过这些地图都很笼统,除了东亚地图相对细致之外,其他地图都很粗略,没有具体的城池和山河湖泊,只有大致方位。
    即便如此,也让李玄、贾诩和郭嘉等人大开眼界,平生第一次了解到大汉之外竟然还有如此辽阔的疆土和海域。尤其是看到李利绘制的世界全图之时,他们彻底惊呆了,堂堂大汉神州在长达一丈见方的地图上居然只占据了巴掌大的地方,充其量不过一寸之地,海域占据了六成半,余下三尺多的面积全是别人的疆域。虽然海域之外的疆域距离大汉还很遥远,但是大汉周边还有大片疆域,只要肯努力,未必不能将其纳入大汉版图之中。
    也正是从那时起,李玄、贾诩和李儒等人的争名夺利之心明显淡了很多,彼此间原本已经渐渐凸显出来的矛盾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愈发和谐融洽,配合起来相当默契。显然,他们已经意识到李利绝对不会满足于大汉现有疆域,只待平定天下之后一定会继续开疆扩土,将大汉铁骑所到之处悉数纳入大汉版图。在这一点上,他们和李利的理想是一致的;平定内乱不是最终目的,开疆扩土才是真正的丰功伟绩。足可留名青史,万世流芳。
    当李玄、李儒和贾诩等人的心神全都聚集在地图上之时,李利笑声道:“孔明此次西征将我西凉疆域拓展到南疆,绵绵数千里的蛮夷领土纳入我大汉王化之下,战绩卓著,居功至伟。是以我等出城十里相迎丝毫不为过,往后如果还有这等壮举,孤即便是出城百里相迎亦心甘情愿!”
    李利一席话不仅亭中之人听得真切,就连站在凉亭旁边的文武百官也听得清清楚楚。由此他们再无异议,一个个站得笔直,神色趋于平和,真正平心静气的等待西征大军归来。
    夕阳西下,西边驰道上传来轰隆隆的马踏声,随即一队队铁甲骑兵从夕阳余晖中走来,与等候在望君亭的西凉文武迎面相遇。
    
    ps:衷心感谢:骁骑第六位堂主“书友1503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