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肥田仁医傻包子-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般来说,这赵晨宗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就算是成亲了,那也老实不了三天。还有这赵家,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在庙上大家可都是亲眼瞧见的,银杏嫁过去了准得遭罪受。

可谁知过去一两个月了,赵家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传过来,也没有看见银杏哭着从娘家跑回来。

时间这么一过,别说大家都觉着奇怪,就连马氏都暗暗担心,不晓得银杏在赵家过得怎么样了。

可这担心毕竟是担心,人家赵家那边也不是想过去就能随便过去的。人家都没打个招呼的,就自个儿跑过去多不好意思。

当初结赵家这个亲家,就是无奈之举,马氏压根也没打算要和他们赵家沾什么亲带什么故,唯一的就是要他们对银杏好一些就成了。都说人家有钱人家看不起他们小门小户的,他们也没必要上门讨那个没趣。

这不,马氏在河里洗衣服的时候听到人家说银杏的事儿,当着她的面别人没有明说,在这左试探一句右试探一句的,变着法儿地打听银杏与姑爷的事儿。马氏别提有多烦了,除了觉得这些妇人嘴多,还是自个儿也担心银杏的境况。

其实,就算人家赵家有什么事。外人也不见得就知道。就算是知道的那些,也未必就是事实。

马氏把这事闷在心里两天了,惦念着银杏下次啥时候回家里一趟,好好跟她说说这阵子在赵家过得怎么样了。上一次她回娘家的时候,她让她多让着姑爷一点儿,也不晓得这孩子把话听进去没有。

她也曾把这事跟银杏她爹商量了商量,她爹一直不过问这些个事儿。对这些个事儿可没她们这些妇道人家那么多顾虑,只说闺女都嫁人了,他们就算是想管也管不着。又有亲家公一再保证,亲家公是个正派人。他说话是作得数的。

马氏晓得跟刘申姜这一个大老爷们说这些也说不清楚,只好自个儿憋在心里。径自发愁去。

本来这事可以跟半夏那孩子说说,那孩子贴心,脑子又还挺好使,把这事跟她说她说不定还能让她给帮忙想个法子。只是这孩子最近几天忙得跟个陀螺似的,白天都不在家,好像是说最近来了几个外地人要她帮忙看病。又还有铁柜媳妇儿的事儿。每天回来得都很晚,累得跟啥似的,她也不好再跟孩子说这些。

喂了猪,又到草棚里去把半夏带回来的马儿给喂了,这马呀在刘家这么些日子,大概是伙食不太好,都瘦了。

马氏对这马够金贵的,在村里马可是稀罕物,尤其还是这样一匹有灵性长得又神骏异常的马。而且她叫马黄莲。自个儿就姓马,与这马不也怪有缘分的?这话在别人听来可能觉着好笑。可马氏就经常这样与李半夏说,你还真不能说她说得没有道理。

当归今着上午回来的时候,带了几位玩伴一块儿回来。这些玩伴,都是他在学堂里的好朋友。

临到这学期结束的时候,夫子给他们布置了作业,让他们集体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由他们几人一起默写出【清运黄府篇】。【清运黄府篇】一共有六篇,分别由六位学生一起完成,这些学生现在要商量的就是各自负责哪一篇。谁对哪一篇熟悉,谁承担最有难度的一篇,谁又有那个幸运默写最容易的一篇,都是需要商量的事情。

这天有空,孩子们集体来到当归家,就是为了商量这个事儿。【清运黄府篇】极难,夫子在授学的时候,孩子们即便听得再认真,也是懵懵懂懂,对许多句子一知半解。而这次默写清运黄府篇,不只要全部默写全文,还要完成一部分的注音和释义。

这位夫子,教学可和以前的那些摇头晃脑只会熟读背诵诗文的夫子不同,他要学生们不仅是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些孩子们面对这么难懂的诗文,别说背了,就是光念舌头都打结了。

刘当归刚开始还有些别扭,后来也就常常捧着课本去请教李半夏。话仍然不是很多,随便支吾几句,也够李半夏明了他的意思了。暗道这小子性格还真是倔,李半夏还是十分有耐心地为他不懂的问题一一解惑。

李半夏来到古代后,毛笔字虽然写得不怎么样,在认字上可是下了不少的工夫。再加上前世文言文的功底,对这些文艺读上一读,梳理几遍,然后再看看当归课堂记的笔记,也就串联起来了。

马氏挺喜欢孩子的,看到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孩子,还都是当归的同学,那都是平时玩得不错的,也是很高兴。正好是年边,家里吃的东西不少,瓜子花生的都炒了不少。

马氏拿出果盘,瓦了瓜子花生,还抓出几把花糖放在盆边,又给孩子们倒了茶,让孩子们专心讨论学习的事儿。

几个孩子各个都是乐呵呵的,一个叫毛妞的姑娘一边拨着小糖一边对当归道:“当归,你奶奶可真好,好热情啊~~”

“是啊,好多吃的呢,我们几个今着可是有口福了~~”

“那这样呗,当归,我们中午不走了,就在你家蹭饭吃。”

其他几个孩子也七嘴八舌的接话,一时间,堂屋的桌上好不热闹。

刘当归只是笑了笑,没说话。直到听到他们说要在家里蹭饭吃,才点点头,“好啊!”

“当归,你家其他人呢,怎么就你奶奶一个?”另外一个小姑娘,叫豆芽的问刘当归。

刘当归看了看家里四周,还真只有奶奶一个。他早上走的时候,爹跟爷爷还有婶婶都还在家的。

“我爷爷可能跟我叔叔到田里收稻草去了,小婶这会儿肯定在房里歇着呢,我姐跟我弟,去了后面山上捡蘑菇,至于我爹,应该在竹林那边~~”刘当归很少一次说这么多的话,只是豆芽这个问题问得,他不想说这么多话都不行。

“……诶?当归,还有你娘呢?”当归啥人都说了,唯独剩下他娘。

他们在一块儿读书,对刘当归家里的事儿也都了解一些。而且这些个事儿,一个村里的人都知道,当归现在的娘是他的继母,也就是村里的小李大夫。

小李大夫是个很不错的人,他们家里人生病大多都是她给治的,听他们的爹娘说小李大夫对人可好了,可为啥当归在他们面前从未提起过他这个娘呢。刚才豆芽问起他的家人,他独独不说他娘,这可真是让人想不通。

该不会就像许多故事中说的,小李大夫是个坏后母,对当归他们不好吧?

孩子们总是好奇的,尤其这李半夏在大杨村也大小算是一个名人了,许多人茶余饭后也都说了她许多的事儿,说什么医术无敌,说她爱夫情深,对丈夫一家是有情有义,千里去边城,为丈夫寻找治腿良方什么的。还有她嫁到大杨村之后,治了好几个疑难杂症,这一回还治好了她丈夫在别人看来全然没有希望的腿。

这大杨村好些个年头,都没出现过一个这么有故事的人了。

刘当归的心动了一下,不知是因为别人突然问起了李半夏,还是因为豆芽话中的那个“娘”字。

他一直不让自己想这个问题,也一直抗拒着这个问题,但其实他早已在心中把她当作……

只是他,怎么都说不出口罢了。

而且,在许多孩子看来,这无异于是对自己娘亲的背叛——

背叛或许太严重了,但这一道坎,想要过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当归,你咋啦,咋不说话,而且脸色好吓人哪~~”豆芽是这些孩子中话最多的,自打来到这后,小嘴就一直说个没停。最重要的是,她似乎对刘当归的许多事都很关心。

“没事,她……她应该去药庐了。”和他们说起李半夏的时候,刘当归总归有些不自然。他的神情很奇怪,豆芽一时看不真切,但绝对没有厌烦和不耐。

“对啊,你娘是大夫,这会儿当然是在药庐里了,你娘什么时候回来啊?”

这左一个你娘,右一个你娘的,刘当归就是想躲都躲不掉。

“……她一般到天黑才回来。”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姑娘,是最安静的。她来到这后,就独自趴在桌子上,好似听着他们几个说话,又好似什么都没听,有些蜡黄的小脸上写满了烦恼。听到他们后面的对话,才缓缓地抬起了头——

337 当归,你娘真行!

337 当归,你娘真行!

“当归,我听我娘说,你娘的医术很厉害,几根针下去,连瘫了的人都能爬起来,健步如飞是不是?”

刘当归在村里的好友虎子钻着黑不溜秋的小脑袋过来问道。

这说的是牛奶奶的事儿,这事村里可都绘声绘色的传遍了,在李半夏看来倒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儿,但别人对这种巨大的反差和转变总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当看到躺在床上的牛奶奶,下一刻就能好好的站起来,总归觉着神奇。

刘当归也不是第一次听别人说这个事儿了,随着大舌头从边城归来,村里越来越多的人说起她的医术,别人说的他并不是十分的清楚。只知道在她的照顾下,家里这么多人很少有个病痛的,就连爹那么严重的问题都能解决,至少他还没见过有什么病可以难倒她。

而那位一直不说话的小姑娘,听到这儿身子直了直,努力想要听得更清楚,不错过一个字。

“应该……是吧!”刘当归有些心不在焉地点点头,不管是什么时候,提起那个女人的事,终归很不自在,而且还十分地紧张。

“当归,你真走运,有个这么厉害的娘,这样你以后都不怕生病了~~”说话的田鑫挠着头道。别看他长得五大三粗的,壮实得不得了,就跟一药罐子似的。大夫说他体质虚,要进补,娘为了他身体的事儿可是操了不少的心了。

先前说话的豆芽,听到这儿。拽了拽当归的袖子,有些神秘兮兮的问:“当归,你跟我们说说呗,你娘她对你咋样。没有对你不好吧?”

若是马氏在这儿,肯定得呸上好一阵子。这些个孩子们啊,说话也不注意点儿,就这么直截了当的问,多不好意思。

刘当归被问得有些急了,怎么他们老是问她的事啊。这让他怎么说呢?

正张望着想要躲开他们密集的发问时,看到李半夏正从屋外走回来。

这个时候,她怎么回来了?不是应该在药庐的麽,一般中午,她可是很少回家吃饭的。

豆芽眼尖,也看到了李半夏,忙撞了撞刘当归的胳膊,压着声音道:“当归,你娘她回来了~~”

说话的当口,李半夏已经进门了。看到家里来了这么多的孩子。眉毛挑了一下,对坐在桌后的刘当归笑着道:“哟呵!这么热闹,当归,你同学来家里做客啊?”

“夏姨好~~”

“李姨好~~”

“姨好~~”六个孩子,就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称呼,呵呵!李半夏自己也头大。每次看见这些孩子们,就得接受一个新的称呼。

“夏姨,李姨,还有姨,这称呼可真乱,这样,小家伙们,你们以后干脆都叫我夏姨好了~~”李半夏朝他们挤挤眼,又对旁边那两个又想喊她“李姨”和什么“姨”的孩子们补充道:“可别叫错了哟,叫错了我下次可不应你们~~”每次他们喊她的时候。都要反应老半天,才知道是叫她的呢。

豆芽是这几个孩子中胆子最大也是最活泼的,李半夏几句话就赢得了她的好感,也让她的胆子大了起来。

“夏姨,夫子派了任务。我们到当归这儿来商量商量呢。有可能还要呆很久呢,我们中午就在这儿蹭饭吃了,行不行啊?”

豆芽话还没说完,与她同来的一个小姑娘就拉着她的袖子,让她别说了,哪有人说话这么直的,直接就在夏姨面前说到人家来蹭饭的。

哎呀天哪!太羞了,真不该和小豆芽一块儿来,太难为情了。毛妞在心里哀嚎,她就知道与豆芽一块儿出门有得“丢人”的。

李半夏倒是很喜欢这小丫头直接的性子的,笑逐颜开地点点头:“好啊,你们几个,中午就都在家里用饭,谁都不要偷跑啊~~当归,你帮看着,让你的同学都在家吃饭,一个都不要放跑了~~”

刘当归有些无奈地点点头,这个人,好好说话着呢,都没个正经的。不过李半夏这种说话的调儿,可是颇得孩子的喜欢,到了后来,一个个小脸都红扑扑的,缠着与她说这说那的。

“默写【清运黄府篇】?这个东西我看过,好难的!”李半夏听孩子们说了夫子布置的任务,也是直摇头。那东西,她看着都头大,夫子要孩子默写这个,又是注音又是释义的,这任务还真是繁重。

“夏姨,你也晓得这个?”毛妞也凑过来问。

李半夏看了看刘当归,后者摸了摸鼻子,有些支支吾吾的道:“我那些弄不懂的注音和释义,就是她跟我讲的。”

这下孩子们算是炸了窝了,豆芽甚至激动地抱着李半夏的手眼冒花花:“夏姨,你真行,连这些都会,我爹跟我娘可是一个字都看不懂的,问他们还不如什么都不问呢。”

李半夏笑了,这豆芽的小模样还真逗。这些也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儿,她以前学过一点儿,也自然就知道一点儿。豆芽她爹娘不知道这些也是正常的,村里这一辈的人读书识字的很少,能写个自己的名字就已经不错了。这些小一辈的,相对于他们这一辈要好些,一部分孩子还是有上学堂的机会的。

与孩子们说笑了一会儿,李半夏看时间也不早了,她回来这么长时间,也没看见其他人。

“当归,你奶奶呢?”

“奶奶刚还在屋里,这会儿应该在竹林那边喂猪吧~~”正说着,马氏端着一个猪食盆进屋了。

“半夏,你今着咋回来这么早,药庐的事都忙完了?”

“还没呢,这不是中午抽着空回来给东山换下药,一会儿吃完饭还得过去呢。娘,这次煮的猪食猪还喜欢吃吧,放了那么多猪草,下回可得多给点糠~~”

“这倒是,光是猪草猪哪吃得饱,只是前两天家里的糠用完了。等过两天,碾了米,也就有糠了,到时候给猪再煮一锅好的猪食~~”

李半夏点点头,回头看看那一群孩子,笑着对马氏道:“娘,中午咱烧早点儿饭,当归这群小伙伴可是说要在咱家吃饭呢。”

“这赶情好,我把这儿收拾收拾就做饭去。”

“嗯,一会儿我给你打下手~~”

“你就甭用了,难得有会儿工夫歇着,厨房这点事就交给娘,还有甜甜帮衬着呢。你不是要给东山换药吗,他这会儿正在竹林下面捡石头,把他拉回来,太阳这么大,他身体才刚好,就别在外面晒了~~”

家里要重新做一个鸡巢,打算把鸡鸭鹅的关到那房子的一头去,这样家里也干净点儿,这些鸡鸡鸭鸭的整天在那叽叽嘎嘎的叫着,也怪烦得慌。要做新的鸡巢,就要用到石头,刘东山白天有空的时候就到竹林下边的地上去捡石头。

昨儿下午刘东山就去了,李半夏回来后听到这个事儿,很不赞成他这么做。竹林下面的那块地凹凸不平,又有碎铁片尖石子啥的,当归的腿刚恢复一点儿,还没好扎实,这要是到下面捡石子,崴了一脚,可就麻烦了。谁晓得,刘东山今着还是去了。

“这个东山,走之前都跟他说了不要下去不要下去,怎么就是不听呢。”李半夏不赞同地跺跺脚,急着出屋去了,要把刘东山给拉回来。

刘当归不晓得这个事儿,听到他爹在捡石子,也做不住了,要跟过去。马氏把他拉住了,让他不用过去。

她这个儿子,也就他媳妇儿说的话他能听得进去。早上半夏刚走没多久,他就提着粪箕到下面去捡石子了,马氏说了几次,这孩子就是不听,一直都不肯回来。这下子好了,他媳妇儿亲自去喊,她敢打赌,要不了半盏茶的工夫,他就会乖乖地被拽回来。

屋里几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没看明白这到底是咋一回事呢。

果不及然,没过半盏茶的时间,李半夏和刘东山便回来了。李半夏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