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肥田仁医傻包子-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刘当归发现,他喜欢叫李半夏娘,每次“娘”这个字出口时,他会感到一股淡淡的温暖和幸福。

没有什么比现在更美好的了,他想。

一家人就这样生活在一起,一辈子他都愿意。他会努力地完成父母们的期望,不让他们失望,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护他们的幸福,还有这个家的温暖。

他爱他的家,爱这个家的每一个人,这是刘当归的心声,也是每一个孩子们的心声!

…………

☆、571 暖暖的幸福(2)

571暖暖的幸福(2)

“爹,娘她出门的时候可不怎么高兴,不要紧吗?”

“哦?是麽,怎么个不高兴法?当归说给爹听听~”刘东山已经想到了,却还是兴味盎然地问着刘当归。

“娘她嘟着嘴,一路上不停地碎碎念。我亲耳听到娘说,要给爹一点好看呢。”

“这样啊,那可不得了。”

刘当归额头冒出了一条黑线,爹这云淡风轻的样子,哪里有半点不得了的样子。

“那当归说,爹怎样做,你娘才会气消?”

这还需要问他,爹不都是知道了麽。娘一走,爹立马便从床上爬起来了。

“当归不想理爹?”

废话,该说的他自己都说了,没说的自己也做了,还让他说毛啊。

“义父,你是不是想去找娘啊,带小雷一起去好不好?”她早就听说义母的妙手仁心堂了,在外面可是有名得紧,早就想见识一番了。

“小雷想去,当然可以了。”

“我也要去,爹——”

“我也去。”其他三个孩子纷纷响应,都要前去瞧瞧。虽然李半夏不在的时候,甜甜也曾带刘灵芝到妙手仁心堂玩过,但娘不在,情况自然不一样。

而且,他们还想看,爹到底是如何哄娘高兴的嘞!

就这样,刘东山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后面带了四条小尾巴。这四条小尾巴可真能闹腾,一路上没半点清静的,就连当归,跟其他孩子在一块的时候。话也多了不少。

不过拜这四个孩子所赐,原先不算短的距离,很快便到了,妙手仁心堂已然在望了。

妙手仁心堂热闹非凡,远远的就能看到那外面涌起的巨大热浪。尤其是女神医归来。许多人确定今日李半夏会回来坐堂,都到药铺来了。

村里自从开了妙手仁心堂,与之相应的菜馆住宿的客栈也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有许多千里迢迢来求医的人,得知神医不在,就在附近的客栈住下。等到今天,终于得知神医回来了。还不赶快上门?

李半夏回村有些日子了,这几日,已经足够许多人听到风声。妙手仁心堂外,停驻着一辆辆的马车,马槽里系满了一匹匹的马儿。村里可算是真正地热闹了。

对于以前的马回村来说,李半夏骑回一匹高头大马那都是一件稀罕事儿。现在看到什么事,都已经淡定了。有钱的大老爷们也来了不少,看马回村是个好地方,好说要开发来着,谈得拢了,对村里人来说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当然,马回村并非一完全闭塞的村子。先前村里因为闻名遐迩的血砚之乡。也接纳了不少四方来客。但终究与村子有一定的距离,终归不如现在这般明显。

最重要的是,马回村的这一番变化。让小辈们开了眼界,也让父母们的思想逐渐进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这之前,许多人家都认为给孩子读书没用,与其让孩子们在学堂读书,还不如让孩子们在家里帮着喂猪放牛。可是经过刘家这一大家子。大家慢慢懂得知识的可贵。

有了知识,人就能学更多的本领。看看人家李大夫。那可是卞国的名人儿,对这村子有多大的贡献!

刘家老大。原本以为是个简简单单与大家毫无二致的庄稼汉,却听说人家是那啥雕刻大师。他的一副砚作,在江都可是能卖到上千两。这还算是少的,听说再过几年,刘家老大名气再大那么一点,那可更是不得了。

而东山的大儿子,他爹娘可真是舍得,送孩子到城里读书,好好培养,将来又是一个有用的人。

刘家这一系列的人和事,无疑给村里许多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不少人家都愿意孩子们多读点书,或学门手艺技能。

刘家的事迹让他们懂得,人要真是有本事,到哪里都不愁发不了光。

这种观念的转变直接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村里学堂一再扩建,上个月村长才发动大家出款,为孩子们再筹办个新学堂。当时李半夏和刘东山都不在,两个老也是个会做人的,捐了不少钱,毕竟儿媳妇儿那么大的名声在那里,要是表示得少了,没准别人家会闲言碎语。

令马氏意外的是,村里人都没这么想,在他们看来李大夫那是他们马回村的恩人,上次村里集体受寒,可是李大夫无私的帮助了他们,他们一个个方能脱险。马回村有今天,李大夫可是功不可没,他们怎么还会拼着李大夫家出钱?

马氏很高兴乡村们这么看得起她儿媳妇儿,但该交的银两一点没少,一码归一码,相信就算半夏和东山俩孩子在,也会这样做。

这么一来,刘家在众人口中就更为人称道。做了这么多好事,不求半点回报,也从不搞特殊,于他们而言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刘东山和四个孩子到的时候,妙手仁心堂外挤得满登登的,还是旺声,扶一个老太太出门的时候看到李大夫的“家属”来了,特地带他们从后门进去的。

赵郎中正在后院,熬着一锅黑乎乎的药,听他说这药特别考究火候,交给别人他不放心,便亲自看着。

见刘东山他们过来,将扇火的扇子交给旺声,让他帮着照应一下,自己则引着刘东山,到石桌上坐下。

孩子们欢欢喜喜地与赵郎中打了招呼,一股脑地想往前面冲,被刘东山拉住了。他们娘在忙,让他们别去打扰她。

于是四个孩子,要么围着刘东山转,听他和赵郎中说话。要么就围着旺声,看他煎药。

“嗯~这好像是柴胡泽泻汤呢~”小雷看见旺声在熬药,便凑上前去,小鼻子嗅了嗅,很快便知道他熬的是什么了。

“你知道?”旺声有些惊奇,这个小姑娘他今天才第一次见到,他也曾听赵师父说师父她这次回来收了一个义女,年纪虽小,医术却不错,与现在的小白应该不相上下,想来应该是眼前的这个小姑娘了。

“柴胡泽泻汤,是用柴胡、泽泻、橘皮、黄芩、枳实、旋覆花、升麻、芒硝各二两,配合一斤生地黄熬制而成。将这九味药分别切细,用一斗水来熬取三升汤药,去掉药渣,再加入芒硝,分作三次服用,治疗小肠实热对不对?”

旺声有些惊奇,很快便笑了,“你说得很对,这确实是治疗小肠实热的药方。”

旁边赵郎中听了,也是连连称赞。

刘东山笑着看向家里那个丫头,道:“赵大哥要是这里缺人手,不妨让小雷来这里帮帮忙,正好让她历练历练。”

甜甜本来医术还是不错的,可看见小雷露这一手,知道自己的医术比起小雷来还有差距,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她是做姐姐的,比小雷还要长两岁,不能比妹妹差对不?

再说,她可是由娘一手指导的,如果不好好研习医术,那回头丢的可就是娘的脸。当然了,现在小雷也是娘的孩子、是她的妹妹,她会好好照顾她的,与她一起研习医术,争取有一天能够像娘一样做个治病救人的良医——

家里的事不少,娘现在每天都要在铺子里坐堂,奶奶一个人可能忙不过来,她还是留在家里帮奶奶,就不到这来了。他们姐弟几个,总得把人留在家里帮着些爷爷奶奶才是,毕竟他们年纪也大了。

赵郎中听刘东山这么一说,当然是满心欢迎。然而小雷,却有些犹豫。别看她小小的,却能看清别人的心思。

她知道,甜甜姐这是要把机会让给她,自己则留在家里照顾爷爷奶奶。她不能让甜甜姐一个人承担,自己也想帮点儿忙,有她们两人在,家里事情肯定很快就做完了,然后她们俩就有更多的时间学医了。

至于医术,每天义母回来可以向她请教,等时候到了再到妙手仁心堂里来历练不迟。

等晚上回去,她就把自己的想法和义父义母说,他们一定会答应的。

刘东山和李半夏不但答应,应该还会感到很欣慰。能够看到他们姐妹如此团结,为彼此考虑,没有比这更加令人高兴的事了。

赵郎中前面还有事,许多病人等着,与刘东山说了会儿话,便到前面帮忙了。让刘东山自己在这里好好走走转转,若是想半夏了,就到前面看看。

半夏一旦看起诊来,是很拼命的。他要真在后面这么等着,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赵大夫走后,刘东山安心等在后院中。此时已经是冬天了,满树黄叶飞,刚打扫干净的后院,不一会儿又铺满了一层叶子。

树叶飘零,却无半点冬日的萧瑟与惆怅,刘东山坐在树下,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等着自己心爱的妻子。

而被病人围在中间的李半夏,一边为病人号着脉,一边询问着他们近来身体的反应与状况。耳听着屋后传来自家孩子与丈夫的欢声笑语,笑容爬上嘴角,温和如风的眼里流淌的是浓浓的幸福滋味——

☆、572 半夏的幸福生活(1)

572半夏的幸福生活(1)

又送走了几位病人,李半夏终于得了空。

小白端了杯茶过来,“师父,你喝水。”

几个月不见,小白出落得更加亭亭玉立了。这孩子与甜甜一样,再过两年,可就长成大姑娘了。

在她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小白成长了不少。听赵大哥说,她已经慢慢可以给人看诊了,虽然不是多么难的病症,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

而她一回来,就听小白开心的说,他爹爹上个月在田里被蛇咬了,就是她帮忙处理的。因为处理得当,爹爹的脚很快就好了,小白很开心,爹爹也为她感到骄傲。还让她好好的学,学成以后,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了。

而小白也想着,爹爹为她辛苦了大半辈子,这些年来,爹爹几乎没有过过一天轻松的日子。如果她学成医术,以后就能好好照顾爹爹,不让他受病痛折磨了。为了这个,她吃再多的苦都愿意。

小白一直以来都是李半夏的小fans,在妙手仁心堂里,她有许多的师父。赵师父,邱师父,孙师父,唯独喊李半夏叫师父。不只是她,连小翼和旺声都是如此。就连妙手仁心堂里其他的大夫都说了,这三个小鬼是李半夏自己挑选出来的又亲自培养,这三个娃儿,就做她关门弟子。以后李半夏这一身的医术,就有人继承了。

李半夏也很喜欢这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于医术一途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心性坚定、宽容善良,是学医的号人选。旺声坚韧不拔。涉猎广泛,是三个孩子中基础最扎实的。小翼聪明练达,很有天分,就是学习不够认真,做事不愿倾尽全力。就连李半夏自己。始终都没法探清这小子的深浅。

至于小白麽,很有灵气,做事专注,对医术很有热忱。就是稍显急躁了些,还需再磨练磨练。

除了这三个小家伙,家里两个。李半夏也是很看好的。

小雷,医术来自于她的姥姥,李半夏没见过那个老人,也能想见那个老人家的医术很高。小雷这么小,就能在医术上有如此修为。确实算是少见了。尤其是听刘东山说起小雷救他的经过,那么小的小丫头,就有胆量治疗那样的重伤,还颇见成效,的确让人称奇。

只是,小雷虽然苗子不错,也有自己的问题。或许是因为她从小在桃花谷长大,与世隔绝。小雷很不通人情世故。很可能你会问,是否通人情世故与医术高低有什么关系?

此处的人情世故非彼人情世故,当然。也可以这么理解。作为一个大夫,通点人情世故对于治病救人是绝对大有裨益的。

诸如许多难以启齿的病症,这就要求你的脑袋“通上一通”。又譬如让病人打开心扉,拥有一颗玲珑的心思,或掌握一些说话的技巧,会顺利许多。

不过这个问题。李半夏倒不是很担心。小雷很聪明,现在又从与世隔绝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她很快便能掌握这其中的学问与精髓的。

人是群居动物,一旦融入那个环境。很多事自然而然便学会了。

甜甜麽,小小年纪,就已经承担了许多的家务,在闲暇之余还能凭兴趣研习医术,并且在不断地进去,李半夏也觉得很难得。

也许是因为甜甜在她身边,和她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甜甜许多的习惯和风格都有点像她。李半夏也说不清楚,这对甜甜来说到底是件好事还是坏事。或许再看看,能得出更确切的结论。

甜甜和旺声一样,基础十分牢靠,也很好学,李半夏回来不过几天的工夫,这丫头跑她和东山的房间已经不下二三十次了。虽然这丫头每次进来的时机可能不是特别恰当,经常给小丫头看到她爹娘年纪也不小了还在腻歪,他们二人会很没面子。但难得自家丫头这么好学,她怎能不耐着心地给她答案?

这丫头最大的问题,就是实践的经验太少了。小白他们,呆在妙手仁心堂中,每天会接触不同的病症,进步起来是很快的,也多了许多实际操作的经验。有机会,也会让这孩子到铺子里多历练历练,只有这样,这孩子才会真正明白学医的意义以及一个大夫该有的严谨与责任。

没有经历过这些,是很难真正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大夫的。要知道,成为一个大夫容易,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夫却很难。就算是李半夏自己,虽然已经在卞国有了些名气,却从不敢说自己有多么合格。因为合格并不是以一个时间段而言的,需要你不断地践行下去。

以后的路会怎么走,她还不清楚,她只知道,无论何时不会忘记一个行医者的本分,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合格”二字。

李半夏当然是谦虚了,也只有她自己,才会认为自己有一点小名气,现在放眼整个卞国,谁不知这位妙手仁心的女神医?又有谁,敢说这位女神医不合格?

然而别人说是一回事,自己如何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李半夏对别人宽容,对自己向来要求严格,尤其是在医术上,更是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学无止尽,她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又怎能为了眼前的一点成就而停止住自己前进的步伐?

更何况,她行医并非为了别人的称赞,也并未为了名誉金钱。而是要达到她医术上的理想和目标,看到一个个病人从她手上恢复健康,从而收获丰富健康的人生,这就是属于她李半夏——一个医者的幸福!

“师父,师公在后面等你好久了,你也不去看看?”

李半夏还在生气,谁叫他早上“赶”她出来来着,还有,腰不好,就躺在床上休息,跟着跑过来干嘛?她都是大人了,又不是小孩子,难道走哪儿还要他跟着?

再说了,她前脚来药铺,他后脚就跟着过来,这不是给别人看笑话呢麽。

“师父——”

“嗯?”

“师父是不是和师公吵架了?”可这样子看着也不像啊,师公在后面乐呵呵的,那样子哪里是刚和师父吵架的样子。两人的感情分明好得跟什么似的,只要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算不上吵架吧,只是你师公做了一件让师父我不高兴的事情。”

“怎么会呢?”师公对师父的好,那可是大家伙儿都有目共睹的。师公就差将自己的心肺都掏给师父了,怎么可能会做令师父不高兴的事情?

“你师公今天早上将我从家里踢出来了,还把门关上不让我进去~”(喂喂!这分明就是你婆婆做的好吧,刘东山可是自始至终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说哦!

就是因为他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