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窑窕淑女-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午拾掇了几样家常菜,青椒炒肉,韭菜炒鸡蛋,五花肉酿茄盒,炒蕹菜和一碟甘薯叶子。

段光启见水缸里没水了,趁做饭的空挡,挑了桶去井边挑了两担水回来,把水缸灌得满满的。

见他这副勤快样,范氏又是夸不绝口。

午饭后,太阳在天空中挂得老高,地晒得白花花的刺眼,段光启吃过午饭后便走了。

萧玉珠在大槐树下铺了草席,摇着蒲扇乘凉,萧玉翠拿了针线筐子,心不在焉地绣着没绣完的芍药花,头时不时地往村尾的小路张望。

“别看了,启哥儿走了。”萧玉珠用蒲扇拍了她一下。

“他有什么好看的,黑不唧唧的。”萧玉翠红着脸答话。

萧玉珠点头道,“启哥儿会砍柴,会擂鼓,力气也大,就是太黑了,跟个木炭差不多。”

萧玉翠却不依,“说不定是晒黑的,这天天上山砍柴的,是个白的也晒黑了。”

“姐,这会知道为启哥儿说好话了,留人的时候你咋不啃声?”萧玉珠笑话道。

萧玉翠丢开手里的帕子,抢过萧玉珠手里的蒲扇,过来拍人,萧玉珠跑得快,两人围着大槐树转圈儿,萧玉翠怎么也逮不住她,上演了一场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到了月底,要去拜先生,一早,魏大叔带着他家的老幺小果子来了。萧景土拿上范氏准备好的拜师礼,再拿了个小号菜坛子,给教书先生腌个剁椒豆腐乳之类的也方便。喜子爹装了一篮子鸡蛋,估摸着有百来个,萧玉涵、喜子和小果子跟在后面去段家村。

段家村就在河对面,可是念书的祠堂在村那头,离萧家村有些远,走路也得花上半个多时辰。几家商量好,午饭就不在学堂里面吃,学堂里的饭食怕是好不到哪里去,让几个孩子中午下了学,跑回来吃,孩子腿跑得利索,一去一回一个多时辰,也不耽误课。

刚下过雨,路边的稻田绿油油的,刚过了石拱桥过了河,几个大人多嘱咐两句,训着几个小的上学下学的时候不要到河边去耍,三个小的相互约束着,要是谁不听话,就告诉大人告诉教书先生。

到了正午,萧景土带着萧玉涵黑着脸从段家村回来,怨道萧玉涵太皮,在教书先生面前也是一副顽皮样,先生问话也是答非所问,哪有小果子听话,一问一答,回答得让先生级满意。

“他们三个就数玉涵岁数最小,性子自是皮滑些。上了学,让先生好好管管,收收他的性子。”范氏笑道。

第八十章 六月六起纷争

进了六月,萧玉涵、喜子和小果子要去学里念书了。

一大早,喜子爹带着喜子过来,这是上学头一天,他送几个孩子过去,前几日虽是带着几个小的往段家村走过一遭,弯来拐去的路不好认,今儿带人认认路。

喜子爹娘待喜子娇惯,范氏笑道,“男娃子没那么娇气,应让他多历练才是。”面上虽在这么说,心里却放不下,见喜子爹送去,也安心。拿了个煮熟的咸鸭蛋和几个早晨做的糯米团子,让萧玉涵带去,孩子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吃了一会又饿了,让他饿的时候打打牙祭,又往喜子手里塞了几个糯米团子。

萧玉涵走后,范氏心里空唠唠的,每日目送着萧玉涵出门后,便想着他什么时候能回家,整天魂不守舍的,家里很多活计都耽搁了。虽是中午能回来吃饭,可是萧玉涵不在她面前晃悠,她觉得少了点什么。等她适应过来,已到了六月六。

“六月六,晒红绿。”一大早起来,见日头好,范氏带着两个闺女,翻出衣箱里的衣裳出来晒,。

“六月六,请姑姑。”在这一天,有习俗,要把出嫁的姑娘请回家去,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来。

一大早,范大和和往年一样,赶了牛车过来,来请范氏回娘家。

范大和知道萧玉涵送去学里念书了,赞同道,“念书好啊,比他小舅强多了,小舅盼着他能念出个功名来,好享他的福咧。”

“大和,你底子好。脑子聪明,村里的老夫子都夸你哩,要是把你也送去学里,说不定能考个秀才回来。只是小时候家里穷,没钱送你上学,把你给耽误了,现在想起来,大姐心里还内疚。”范氏叹气道。

“大姐快别这么说。要不是大姐紧衣缩食的。紧着我们兄妹几个,也就没有今日,我还记得以前我的鞋袜鞋底都是大姐帮我做的,现在还想着咧。”范大和这一说,范氏想起了以前在家的光景,颇有些感触。

“改日空了。我给你多做几双,知道你喜欢穿大姐做的千层底。”

两姐弟唠了会,看时辰不早了。范氏回房换了身衣裳,穿的是去年做的宝蓝色裙儿,外罩一条湖蓝色腰裙。虽不是新的,但洗过几回水的料子,越发的柔顺自然。头发简单地在脑后挽了个髻,插上一根银簪子。这副打扮与平日里大不同,看得两个闺女看愣了眼。

“娘这么一打扮。看着像年轻了十岁。”萧玉珠望着范氏,心里叹道,娘模样儿长得好看,只是平日里干活,地里灶间的忙活,顾不上收拾。

“我看着也怪好看。”萧玉翠抿嘴笑道。

范氏嘴角浅笑着,用手拢了拢耳鬓旁的头发。萧玉涵上学去了,中午要回来吃饭,家里没人不放心,萧景土在窑里走不开身,让萧玉翠留在家里做饭,让萧玉珠跟着去姥娘家。

范氏和萧玉珠拿了竹笠上了牛车。

六月的天热,不一会儿,人身上冒出汗来。范氏拿了竹笠要给范大和戴,他干着牛车,在前头正当阳晒,这六月的太阳要晒得人脱层皮来。范大和笑着不接,说大后生的没那么娇惯,倒是大姐和外甥女没晒着了。

到了姥娘家,姥娘和姥爷正在家里等着,见人接回来了,忙迎着进屋。

范氏和姥娘在屋里唠话,姥娘说春上没有蜀黍杆子,没扎扫帚,大和编了竹篮去镇上卖也换了好些钱,又说到了小姨的亲事。

姥娘叹气道,春上拖村里的媒婆说了两门亲,没一个看上眼的,不是嫌人太矮太黑就是家里得太远,不想嫁那么远的,这么个挑法,再过两年怕是连陈芝麻烂谷子都拣不上了。

小姨是个心气高的,打小眼光就高,一般的人家她还真看不上,范氏见在一旁的小姨没说话,头低得很低。

“萧家村倒是有一个后生,人实诚,干活利索,庄稼整饬得好,是个种庄稼的好手,不过……不过就是长得埋汰了点。好几回,我都想说给小妹,又怕她看不上。”范氏提议道。

萧玉珠在一边听着,知道范氏口里的那个后生是村头九斤叔家的,那人老实能干,可长得实在是不敢恭维,一张长长的冬瓜脸,斗鸡眼,一张脸拾掇得不利索,整天灰头灰脸的,像没洗干净似的。见范氏说的时候,小姨几次张口想插话,最后还是忍了下去。

“不行,那人长得难看,配不上我的小姨。”萧玉珠插话道,小姨长得白净秀丽,再怎么说也得找个差不多相当的。找那后生,那简直就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姥娘和范氏都笑了。

姥娘搂过萧玉珠的肩膀,笑道,“玉珠知道个啥?你娘只是拿出来说道说道,你就急了?”

“玉珠不喜欢,那就算了。本来见那后生干活利索,不过长得确实埋汰了些,配小妹是配不上。”范氏笑道。见小姨低头不语,像是有心事,转念一想,莫非她有喜欢的人了?

在堂屋和姥娘唠了一大会,范氏说要看看小姨的针线活,跟着进了厢房。

“你是不是有喜欢的人了?”趁着没人,范氏坐在床头问。

小姨手里绞着衣角,娇羞地不好意思开口,她是看上了邻村的一个后生,可惜那人是个读书人,是个有学识的,她怕配不上人家。近来听人说,那人正在温习功课,一心要往功名的那条路上奔,要是将来考取个秀才,那她就更加配不上了。

范氏见她不搭话,眉宇间闪烁着,想说又不想说的样子,是有心事,拖过小姨的手又问,“真有喜欢的人了?和姐说说,看是哪家的后生。”

“是……隔壁村的。是个读书人。”小姨实在是憋得难受,这心事在她心里憋了一年多,憋不住了。

“读书人好啊!”范氏心里一激动,这小妹眼光打小就比别人高,就知道她看中的肯定差不到哪去。读书人知书达理的,性子温顺,是个知冷知热的。

小姨把情况一五一十说了。

范氏想想,要是那后生考取了功名。中个秀才老爷的。自家祖上没出个读书人,几辈人种田为生,是有些门不当户不对有些高攀了。不过这也未必,那后生不是还没考,要是考不上,自家小妹配他还是有余的。她回去留个心眼。打听打听那后生。

小姨笑而不语,扭头问萧玉珠,“玉珠觉得咋样?”

“和你说正经的。见天没个正形!”范氏要过来拍人。

“我看读书人好。”萧玉珠一字一字拉长声音,点头念着,一副老夫子的口吻。

范氏又要过来拍萧玉珠。让她别跟着瞎起哄。

小姨用手一拦,脸色明朗了许多,憋在心里的心事说出来,她心里也痛快。

范氏见小姨中意那后生,心里有谱。要是那后生真像小妹说的那样,到时候叫姥娘派人去提亲。

“哪有女方上竿子往上贴的,女方主动上门那不是叫人看笑话。”小姨小声嗔道。

范氏又骂她死要面子,是面子重要还是幸福重要?这可是一辈子的幸福,难道要守着面子把自个给耽误了。

吃过午饭,范氏记挂着家里,便早早回了。

萧玉翠说大姑刚来过。

萧大姑好些年没到这个小院来了,自从她出嫁起和范氏结了心结,这砌了新屋四五年了,她是瞧都没来瞧过一眼。今儿是太阳打西边出来,头一遭。上回老爷过寿,两人的心结一解开,两人的距离近了,毕竟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范氏想着去老宅那,一边叫萧玉珠去看看萧大姑走了没有,一边叫萧玉翠去篓子里拣三十来个鸡蛋。

“娘,她和咱家历来不对付,为什么要把鸡蛋送给她吃!还不如留着换钱!”萧玉翠气哼哼道,没动身。

“叫你干个活,火气这么大,她是你大姑,你大姑家里还有两个小子和闺女,我再怎么说也是个当舅母的。”范氏黑着脸训道,这玉翠的脾气是越来越大了,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咱家鸡蛋也不多了,送三十个还不如送二十个。”萧玉翠拿了篮子,鼓着嘴进房。

范氏气不过,不想再理论,想想前阵子才卖了一筐子鸡蛋,才凑了两三日,鸡蛋也凑不了那么多,“那就拣二十个。”

萧玉珠从老宅回来,说大姑还没走,像是和刘氏较上劲了,范氏挎了篮子,急急地去了老宅。

一跨过门槛,见地上一个竹篮子,散扔着几片青菜叶子,篮子里的青菜叶子被撩开了,露出白花花的鸡蛋,一块湛青色布,还有一块用纸包裹着的东西。

杨氏靠在走廊的柱子上,背过脸去。萧大姑牵着小子脸色铁青地站在一边。

范氏见那布料有些眼熟,仔细一看是上回老爷生辰自家送的,杨氏一转手又送了些给萧大姑,这借花献佛的事范氏也经常干,只是当面儿戳穿,心里还是有些不好受。

范氏把竹篮放下,说是拣了几个鸡蛋,让萧大姑带回家去,给几个孩子蒸蛋羹吃。

“又来了个送吃食的!”刘氏倚在门槛上,冷声道,一股寒气咄咄逼人地袭来,气温骤降,仿佛六月就要下起雪来。

范氏看出些端倪出来,让萧玉珠去拣起地上的青菜叶子,免得人走来走去踩烂了。

萧玉珠刚把地上的青菜叶子捡起来,背后一个大身影移动过来。

萧大姑一步步稳如泰山走过来,脚步临危不乱,面色沉稳如山,“送吃食又咋样,这是我嫂子送的,送给几个外甥外甥女吃的,你也眼浅?”

“嫂子?”刘氏一声冷笑,“平日里没见你叫过嫂子,今儿倒是叫得亲热。”

第八十一章 人外有人

“老二家的,别把事做得太绝,再怎么说,你也得叫我一声姐。”萧大姑气得直瞪眼,往地上呸了一声,“我真是瞎了狗眼了,把这样的女人说进我们萧家来。在刘家村的时候,我看着你人乖巧,没想到是这种腌臜货色。要怪就怪我被猪油蒙了心,为了刘家老二的亲事,挖了个坑把自己给埋进去了啊……”

萧大姑一边拍着大腿,拍得啪啪响,一边喊着嚷着拜天,说的是这刘氏蛇蝎心肠,今儿要骑到她头上来了,骑到她头上拉屎撒尿,自个好心好意为她寻了这门子好亲事,让她过来吃香的喝辣的,这样的婆家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呀。没想到,人家扶上了墙,番脸不认人,连往日在刘家村的情分都不顾了。刘氏小的时候,她可是帮村过的,米糕菜团子没少给,即使拿去喂狗,狗也会摇两下尾巴,结果倒头来,喂了白眼狼,反咬一口。

萧大姑今儿这连哭带喊的气派给刘氏来了个下马威,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

刘氏微微往后缩了缩身子扶着门框,气场有些减弱,很快挺直了身板,一手掐着腰,气势汹汹地道,“你以为你打的如意算盘,别人不知道?还不是为了你刘家老二,才会上竿子往上贴,没事献殷勤说了这门亲……这往前的事我也不提了,就说眼皮子底下的,你乱嚼什么舌根,要不是你多嘴,我爹娘今儿怎么会不派人过来接?”

刘氏一说完。想到她受的委屈,心里翻滚着的辛酸味得比酸菜坛子还酸,眼圈顿时红了。

旁敲侧击地,范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上回萧大姑给老爷拜寿之后,回去烂舌头,把刘氏有了身子的事告诉了刘老二家的。民间有习俗,要满三个月才说出去。孩子才安稳。今儿是六月六。接回娘家的闺女在别人眼里显得金贵,刘老二家想着刘氏怀了身子,一来一回的路上颠簸,就没派人过来。这刘氏脸面上挂不住,本来嫁妆的事就让她在婆家大扫脸面,现今又没人来接。更是觉得没脸见人,一天下来生着萧大姑的闷气,怪她乱嚼舌根。

萧大姑也是高兴才说出口。没想倒头来好事成了坏事。今儿临走时,刘氏拉着她的篮子不放,硬要拿下来看里面装了什么东西。不看倒好,一看更来气,来的时候是半篮子,回的时候是一篮子,这走趟亲戚还有稳赚的。

萧大姑夫家家境不好。家里地少兄弟又多,日子过得向来是紧巴巴的,萧大姑家还有几个小娃,杨氏心疼闺女又心疼外甥外甥女,会时常接济下。这点,范氏也是知道的,没想到刘氏逮住了人不放,不让家去,硬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老二家的,听嫂子一句劝,你不是怀了身子,亲家怕你路上受累,一路上好几里路呢,又是山路又要爬岭的,心疼闺女,才没派人过来接。你应该感到高兴才是,这么心疼闺女的,别家可是比不上的。往后谁要是听了,都会夸你有福气,爹娘心疼,金贵着呐。”范氏知道刘氏是个好强的,死要面子的人,话拐着弯儿,过来当和事佬打圆场。

范氏这番话,刘氏心里好受了些,但一想到那满满一篮子的鸡蛋,她心里的气就不得消,“人家走亲戚,向来只有亏本的份,她走亲戚,每回都是赚得盆满砵满,照这个送法,这家底迟早得送光了。”

萧大姑气得喘不过气来,这刘氏的厉害她今儿是见识了,没想到是个十成十的泼妇,走到地上,呼哧带喘地翻篮子,翻出一块青布,扔在地上,“今儿就给你瞧清楚了,免得你三只眼看人,看不清楚,这是我娘给的青布,有六尺来长。”一边又打开用纸包的东西给刘氏看,是半个猪蹄子上边肉多的那一部分,“这是半个猪蹄子,中午做饭用剩的一些,让我拿出去,炖给几个小的吃。”最后一不做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