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南战争实录-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格设想了一个突然大举攻入柬埔寨的方案。

莱尔德建议基辛格摸一下国会山的底。尼克松提出去找参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密西西比州的约翰·斯但尼斯看看。斯坦尼斯是1年前就知道B—52飞机轰炸柬埔寨这件事的少数人之一。基辛格同斯坦尼斯谈了1小时,斯坦尼斯勉强同意使用美军进攻鹦鹉嘴和鱼钩地区的计划。那天下午,基辛格又召集华盛顿特别行动小组开了一次会,但他始终没有透露总统打算在柬埔寨使用美军的意图。会议主要讨论了“以南越军为主力的鹦鹉嘴作战计划”。

傍晚,基辛格邀请了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班子里的5名成员到他的办公室去,对有关柬埔寨问题的各种方案尽量提出反面问题,加以讨论。那次会上“争论激烈,感情激动”。讨论集中在美国可以考虑采取什么行动来对付柬埔寨国内的“共产党威胁”。莱克是基辛格的特别助理,工作上关系最密切。他反对入侵,说:“那等于扩大战争,不管怎么说,总统只要卷了进去,就别想摆脱出来。何况这样一来,柬埔寨内部将来还要出大问题。我们在国内外都会受到反对,代价大大,不值得那样干。”

安全委员会的莫里斯也附和这种论调。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们只是从对外政策角度指出,这又是一次不智之举,徒然造成伤亡,造成破坏,而捞不到什么真正的好处。敌人的意图是什么?果真如那些人所想的那样,金边甚至柬埔寨全境很快就要失守了吗?总之,我们认为,一切还是模糊的,非常非常模糊。我们指出,目前这种情况在东南亚是司空见惯的事。我们还设想了美国国内会有什么反应。我们实际上说过,如果你们进入柬埔寨,美国就要发生街头流血惨案,这是当时的情况,毫无渲染之处。”

另一位成员瓦茨提出了最强烈的保留意见。他认为,如果今年进攻柬埔寨,明年美军就会进攻老挝,后年就要轰炸海防了。照此下去,不仅和谈将成为泡影,而且必将在国内引起更大的动乱。

会议开了1小时左右。5个人走出门时,莱克已经决定,他再不能跟着这次战争升级干下去了;莫里斯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瓦茨回家时情绪沮丧,茫然若失,打算辞职。基辛格呢,4月25日、星期六一早,他就同埃利希曼会面,向这位总统国内事务首席顾问详细地介绍了柬埔寨行动计划。埃利希曼后来回忆道:“其实他用不着对我讲得那么详细,我就立即理解总统是决定要打进去了,鹦鹉嘴和鱼钩这两个地方都要打进去。”

接着基辛格找安全委员会的林恩私下谈话。基辛格后来回忆说:“林恩是反对的。”他指出,从总统在东南亚的长远政治目标来看,如果把这份力量用在南越,要比打过边界进入柬埔寨有利得多。基辛格要求林恩“绝对保密地”审查一下柬埔寨的行动计划。当天晚上,林恩坐在情报室里一连提出了18个问题。林恩日后回忆说:“我提出的问题越多,就对这件事越感到担心。”他把这些问题交给了基辛格,这位总统顾问把它转交五角大楼,“供研究之用”。

4月26日,尼克松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阿格纽和林肯这次都未被邀请。会议由基辛格主持,讨论赞成和反对美军攻入柬埔寨的各种意见。如果军事进攻成功了,所得的东西抵偿得了由于丧失国内的支持而遭到的损失吗?会上,尼克松总统没有宣布决定。会后,他要基辛格同他一起到他在白宫里的住所。他们又把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从头到尾研究了一番。

4月27日清晨,圈内人物再次开会。会上气氛显得格外紧张。一位顾问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国内事务我不在行,不过如果你这样干的话,依我看,大学里会闹翻天的。”尼克松听了一会儿,然后说:“有意见现在说吧,等我作了决定,我就不希望听到这种意见了。如果我决定这么干,那就说明,我已经下决心付出必要的代价了。”

国防部长莱尔德是个披着鹰派羽毛的鸽派,他很勉强地同意了艾布拉姆斯关于使用美军的建议,因为这位将军说,否则他就不能保证成功了。国务卿罗杰斯这时自言自语地说,莫非艾布拉姆斯和其他军事将领只是讲一些他们认为是总统爱听的话?这种想法触动了尼克松。他坐下来,马上拟了一封“直发”艾布拉姆斯的电报,责成他“据实报告情况”。

当天夜里,尼克松接侵越美军司令艾布拉姆斯的回电,他“据实报告”,认为需要出动美军。4月28日一大早,尼克松把基辛格叫来,说要使用美军进攻鱼钩地区。基辛格立即拿出他自己的黄纸本,上面也列了一张利弊对照表。尼克松看了看基辛格的表,基辛格也看了看尼克松的表。两张表上的内容几乎一样。基辛格对总统说,他有责任提请他注意柬埔寨行动可能引起的各种危险。尼克松答称,他决心已下,要在柬埔寨使用美军。他知道有危险,但现在不愿回头,即使将来事情失败,他也不愿听人埋怨。尼克松当即把决定通知国防部长和国务卿。

按计划,南越傀儡军将在华盛顿时间4月28日夜间开始进攻鹦鹉嘴;美军将在华盛顿时间4月30日夜间开始进攻鱼钩;总统将在4月30日晚上9点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

1970年4月30日晚9时,尼克松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面对电视摄像机,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宣布了他本人作出的关于派遣美军和南越军队入侵柬埔寨的决定。美国千百万人在电视机前听了他这篇“杀气腾腾”的演说。

尼克松总统说:“为了保护我们在越南的人员,为了保证我们撤军和越南化计划获得成功,我断定现在是我们采取行动的时候了。”总统宣布,他已下令美军和南越军队进入柬埔寨境内,向“指挥共产党在南越的全部军事活动的总部”发起攻击。尼克松强调入柬作战的重要性。他说:“如果在危机关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在行动上像个可怜的、束手无策的巨人,极权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势力就会威胁全世界自由国家和自由制度。”尼克松辩解说,他下令采取的这个军事行动“并不是入侵柬埔寨”,“这个行动的目的并非要把战争扩大到柬埔寨,而是要使实现和平成为可能,以结束越南战争”。

其实,尼克松发表这篇演说,是很心虚的。他知道入侵柬埔寨会触犯众怒。1970年在美国是个中期选举年,1972年将是大选年。总统的真正心病是担心失掉选票。头天夜里辗转难眠,主要原因在此。他在这篇电视演说中还讲了如下一段话:

……同正在越南为我们的国家、为和平与自由的事业英勇战斗的40万美国人的生命相比,我的党是否能在(今年)11月获得更多选票,是无足轻重的。同美国是否会由于我们在这场危机中无所作为而证明不配在世界历史这一关键时期,充当自由力量的领导相比,我是否只能担任一届总统,是毫不重要的。我宁愿只担任一届总统并采取我认为正确的行动,不愿担任两届总统而眼睁睁瞧着美国沦为第二流强国,瞧着这个国家遭受它190年光荣历史上的第一次失败。

由于精神紧张,尼克松总统在电视摄像机前宣读这篇讲稿的过程中,曾一度找不到自己念到了什么地方,不得不把讲稿一页又一页地翻过来翻过去,眼睛在各个段落之间上下张望。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在那里看着总统这种失常的神态,作为美国资产阶级的政界的一位老手,发生这种情况,出乎许多人的意外。

尼克松入侵柬埔寨的消息一宣布,全国像爆炸了一颗威力无穷的炸弹似的。几十所大学的学生连夜举行抗议示威,并计划下周在华盛顿举行大示威。全国学生联合会要求弹劾尼克松。尼克松反唇相讥,大骂学生是“二流子”,“只知捣毁校园”。他的话犹如火上浇油,更加激起了群众的反对。

整个周末,基辛格忙于收阅来自柬埔寨的报告。他深入研究、反复核实每一份报告。他同总统随时保持着联系。他还回答记者的提问,有选择地会见一些国会议员,约定时间接见前来抗议扩大战争的老同事,并且接了几十个认为“亨利准是发疯了”的反战人士打来的电话。

基辛格在坎布里奇的一位老同事汤姆·莱勒发来一份慷慨激昂的电报,代表了知识界普遍的情绪。这位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教授的电报说:“如果你真对总统具有所传说的那样巨大的影响,那么你应立即提出辞呈,附上一篇你同印度支那政策决裂的声明,这样也许还可能扭转历史的进程,要是你赞成那项政策,那么你就一辈子洗刷不掉这个坏名声了。”

基辛格曾向一些哈佛老同事解释,那些要他辞职的人虽然抱着好意,但是目光未免短浅。他们记得他这样说:“如果我跑去对总统说我要辞职,他就有可能心脏病发作,那时斯皮罗·阿格纽就会当总统。你们愿意吗?不吧?那就别老劝我辞职了。”

基辛格当时还存有幻想,以为自己在旧日的同事当中威望还很高,这些人的盛怒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他们了解总统作出决定的原因以及他基辛格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他们就会息怒的。可是,5月8日发生的事使他的全部幻想彻底破灭了。那天,13位同他有多年深交的哈佛教授冲进了他的白宫底层办公室,谴责柬埔寨行动,要求他拿出良心来,“去制止那个疯子”!

基辛格跟这些人很熟。他们是经济学教授、《冲突的战略》一书的作者、这批人的组织者托马斯·谢林,《总统的权力》一书的作者理查德·诺伊施塔特,曾任约翰逊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特别助理的弗朗西斯·巴托尔,历史学教授、曾任国防部军事历史学家的欧内斯特·梅,政治学和社会学教授西摩·马丁·利普塞特,化学教授、曾任艾森豪威尔总统首席科学顾问的乔治·基斯蒂亚科夫斯基,肯尼迪公用事业管理学院副院长、曾任预算局副局长的威廉·卡普伦,法学教授、曾任肯尼迪总统和约翰逊总统顾问的亚当·亚莫林斯基,生物化学教授保罗·多蒂,生物化学教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康拉德·布洛克,化学教授弗兰克·韦斯特海姆,物理学教授杰拉尔德·霍尔顿,以及政治学教授迈克尔·沃尔泽。

会见时气氛异常紧张,大家极力克制着。谢林教授一上来就向亨利·基辛格说明,我们到你这里不是来同老朋友吃饭,我们找你谈完全是因为你身任现职,希望你转告总统,我们认为入侵柬埔寨这件事本身就是外交上的一项糟糕透顶的决定。欧内斯特·梅教授对基辛格说:“你们这一下子非把国内闹得四分五裂不可。”他说这对外交政策会有长远后果,因为明天的外交政策是根据今天的国内局势来决定的。巴托尔教授说,他对这一决定特别感到痛心,“我们要向总统大喝一声,猛击一掌,让总统认识到那项决定是当前最坏不过的外交政策。”

谢林教授接着说:“依我看,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总统不懂得进入柬埔寨是侵犯别国的行为;第二种可能是,他懂得这一点。我们就是不知道哪种情况是更可怕的。而且总统似乎没有同国防部长或国务卿或参、众两院的领袖商量就这样干了。这样大规模的行动,居然那么轻率地决定下来,真使我们担忧!”

诺伊施塔特接下去说:“这无异是向美国高级将领和西贡政府发出信号,你们只要强调美国兵伤亡惨重,用这个办法对尼克松大施压力,就可以使总统做出非常离谱的事。这样一来,他那撤军诺言就完全成问题了。”

以学生运动为主体的各阶层人民反对尼克松政府扩大侵略印度支那战争的风暴,席卷美国50个州。运动的规模比以前扩大了。5月4日发生了“肯特大屠杀案”以后,斗争的激烈程度也大大超过了以前。用尼克松政府教育部长罗伯特·芬奇的话来说,这次学生反战运动造成了一场“全国性危机”。这就是尼克松任期内出现的美国人民反战运动的第二次大高潮。

这次大规模的反战运动,从1970年5月1日开始,并“逐步升级”。5月1日这一天,“结束越南战争新动员委员会”在华盛顿发表声明,号召全国各地举行反战示威,抗议尼克松政府大举入侵柬埔寨。全国500多所大学的学生团体负责人的联合组织“全国学生联合会”在华盛顿发表声明,要求以下令入侵柬埔寨一事为根据,依照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对尼克松总统进行弹劾。人民团体要求弹劾尼克松总统,这是第一次。

抗议示威在这一天波及全国,并且立即采取了尖锐对抗的形式。马里兰大学的学生向武装部队设在这所大学的军训中心发动进攻,烧毁了里面储存的军服和征兵档案。位于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市的联合学院的学生,在抗议示威中焚烧了尼克松总统的模拟人像,封锁了市面上的交通。在俄克拉何马,塔尔萨市的学生在军事机关前示威,高呼“尼克松是刽子手”等口号。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学生放火烧了军事建筑物。

5月2日,在缅因州,缅因大学的学生把美国联邦的星条旗和缅因州旗都下了半旗。在纽约,康奈尔大学的一群教职员工通过呼吁书,支持“对尼克松总统进行弹劾的倡议”。在尼克松的故乡南加利福尼亚的帕萨迪纳,加利福尼亚工学院的学生举着写有“尼克松是杀人犯”、“撤出柬埔寨”等口号的标语牌举行了抗议示威,从前一天午夜起,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学的学生高呼“打倒尼克松”等口号,在肯特市街上示威,与警察搏斗了几个小时。在这场武斗中,学生愤怒地砸毁了官方几十辆小汽车,还烧了一本《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在全国规模的抗议进入第三天的时候,即5月3日,美国东部11所著名的大学,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校的学生,发表联合声明,号召各大学学生罢课,抗议尼克松政府入侵柬埔寨。声明指出:对柬埔寨的大举入侵,“使得我们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之中”,“课堂上的教育已成为一种空洞的、毫无意义的事情”。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立即宣布赞同这些学生声明的立场。国民警卫队向示威学生进攻,学生以石块还击。这一天有150名学生被捕。

1970年5月4日,这是美国学生运动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这一天,由30所大学的校长、院长联名致电尼克松总统,要求迅速结束美国在印度支那的“军事卷入”,并且要求为此立即会见总统。尼克松拒绝会见,一场血腥的镇压在肯特大学开始了。这天中午,当几千名男女学生在学校广场集结时,国民警卫队的一些军官分乘两辆吉普车进入广场,向学生们喊话:“撤出广场!你们没有集会的权力!”学生们愤怒地回答:“猪猡们,滚出校园!我们不需要你们的战争!”国民警卫队向学生扔催泪弹。军用直升机上的催泪弹也从天而降。学生们赶快拾起来,回敬给国民警卫队。经过一阵对抗后,国民警卫队开枪了。十几名学生倒在血泊之中,4名学生当场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就是著名的“肯特大屠杀案”。由于这一枪杀学生的惨案是在5月4日发生的,因而由这一惨案而激发起来的反战怒潮被称为“美国的五四运动”。《时代》杂志说:“射向肯特大学学生的那些子弹打伤了这个国家。”基辛格博士说:枪杀肯特大学学生“这件事产生的冲击波把全国及其领导带到了心力衰竭的边缘”。

枪杀肯特大学生事件发生的第二天,5月5日,“结束越南战争新动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