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晋之初-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舅?”

“猜错了。”

“哎,”王初觉得好无聊,她道:“不是皇帝阿舅,那是谁呢?”

“不对,再猜。”王敦不知怎么竟有心思逗小孩玩了。

这里王初也不认识谁呀,况且他说的人或许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猜到头啊。

“哎呀,不猜了不猜了,阿父你快告诉我吧。”王初扭着他的胳膊央求道。

“好好,阿父告诉你,”王敦笑道:“就是前几日在咱们这住过的鲜卑使者——慕容翰。”

“啊,是他!”王初惊喜道。

“他说走之前还要来咱们府中道别呢。”看到王初面有喜色,王敦得意道:“怎么样,阿父就知道你会开心的。”

“那他什么时候走啊?”

“这个他没说,过了明日朝会也没什么事要忙了,就在这几天啦。”

“说了跟没说一个样。”王初腹诽道。

王敦又道:“阿初,咱们今日到你夷甫阿伯家去守岁。”

亲戚们大都在外地做官,族中近亲此时在京中的只有王衍一家,王敦一向与王衍交好,因此两家便商定聚在一起过年。

“到他家去?”王初觉得过年还是自己一家就好了,王衍虽然也是近亲,但她才见过一面,和根本不熟悉的人一起过年,她总觉得不自在。

“怎么了?你夷甫阿伯一向是很疼你的,你不也很喜欢他吗?”

“没有,我没说不去啊。”王初赶紧否认,心说这也不是我能做主的。

很快到了傍晚,府中到处都燃起蜡烛,点上宫灯,照的里里外外是灯火通明。

晚饭之前,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仪式,那就是祭祖。

在正厅中立着祖宗牌位,家谱,供桌上摆满了各色供品,香炉。

听着王敦念念有词的上香,献祭,跪拜,这仪式她即熟悉又陌生,但该怎么做她一点也不懂,只是王敦跪的时候她就跟着跪。跟着一个相处不多时的人,拜着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祖先,王初心里却有种奇异的错觉,仿佛自己理当如此。

跪拜的人人还不如祖宗牌位多,仆人们不能在一旁,紫玉只是一个婢妾,也没有资格来祭拜,王初此时才强烈体会到中国人对于人丁兴旺的那份执着,光是祭祖时的这份冷清她就觉得很难熬了。

好容易挨过了这场庄严又冷清祭祀仪式,王衍府上已经差人来请了。

魏晋时期是出了名的以貌取人,美男当道的时代。王衍此人当年也算是玉人一个,他才华横溢,年轻时即以清谈著称于世,为士族名流之首,现下他已经有五十岁了,早已位列三公,虽然他已是年过半百,但仍能从举手投足间窥见几分他年轻时的风采。

王衍家中果然热闹许多,王衍妻妾儿孙欢聚一堂,还有一些与他交好的同僚也携带着家眷前来,不时有人来逗弄王初,又有年龄相仿的孩童来与她玩耍。

刚回来时随王敦来王衍府中拜访,当时不过是王衍妻子领着她玩,因此其他人她竟是一个也不认识。好在众人也只是玩闹,不需叙旧,否则王初还真应付不来,饶是这样她已是一头的汗,她本人并不算讨孩子喜欢的人,她也不是很愿意与孩子们一同玩,今日这一遭,王衍家中的小孩笑闹不休,吵的她头疼。

府中的乐伎们也盛装出席,歌舞助兴。一会儿吃完了年夜饭,还要向长辈们磕头,真是繁琐之至,本来她拜完了祖宗,只要向王敦一人磕头即可,如今要向这么多长辈磕头,真悲催。

她正皱着眉坐在那儿,一个女子翩然而至,席间众人多数都起身相迎,王衍立刻道:“惠风,怎得才来?快快入席。”

“王惠风?”王初立刻石化,她傻傻地望着王惠风往这边走来,脱口而出:“愍怀太子妃?!”

王惠风面色一变,僵在原地,虽然王初声音不大,但惊讶之下她也不懂得控制音量,此言一出,整个房间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愣住了。

第二十三章 再相见

王初发觉自己的失态,尴尬地几乎钻到桌子底下,王敦赶紧嗔怪道:“你这孩子,离开京城这么久还识得你惠风从姊呢。”

有人出言解围,房中众人开始恢复交谈,大家故作镇定地相互劝酒说笑,气氛稍见好转。

王惠风身份虽尊贵,但毕竟她与已逝的愍怀太子早就和离了。因为小孩与妇人们在同一席上,而且今日算是家宴,她便也同大家坐在一起,王初本来对这种聚会就不热心,又懊悔自己的失言,便一直不再说话,只是闷声吃菜。

王惠风走到她身边笑道:“愍怀太子去世时阿初你还未曾出世,怎么今日突然提起他来?”

王初装做很乖巧的样子道:“惠风从姊,阿初不是故意的,因为前些日子听人说起愍怀太子才智超群,阿初心中很敬佩,是以今日乍一见到从姊便想起愍怀太子来。”说完有羞愧的低下头。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揭别人伤疤,这事真不是她的个性,因此这羞愧却有多半是真的。

“从姊不怪你,”良久,王惠风叹了一句:“难为还有人记得他。”

这顿饭大伙儿都吃的很开心,只有王初王惠风两人各有心思,食不知味。

接下了就是守夜,新年的娱乐也正式开始了,王衍府中亦是灯火辉煌,小孩儿们有的拔河,有的玩弹棋,热闹非凡;大人们则是下围棋,谈天……

王初恹恹地坐在一边,无所事事的看来看去。这时候终于有一项活动吸引了王初,不知谁拿出一只腹大口小的高颈两耳金壶摆在厅中,王衍招呼众人过去,王初不知道这是要做什么,便围过去观看。

见旁边摆着箭矢,王初猜到这应该就是投壶了,从前看书里说投壶是魏晋时上层社会中极为流行的雅戏,果真在这里见到了。

虽然座中王衍职位最高,年龄最大,但因王敦是主客,所以王衍便请他开局,王敦推辞不过,也就从了。

投壶时距离那只壶也不过两三米,这个距离对于王敦这种习武之人应该是很小儿科的。

他手中持着箭矢,果然很轻松便投入壶中,那箭矢还自壶中弹出,落入王敦手中。

王衍接着也将箭矢投入壶中,“不行不行,这对处仲你来说太简单了,”他对王敦说着,唤人将屏风搬来,放置在王敦与那金壶之间。

王敦哈哈大笑:“阿兄,咱们说好了,我可只投这一次,今日应该让孩子们玩个痛快。”

他隔着屏风将手中箭矢投去,那箭矢跟张了眼睛似的,又自壶中弹出回到王敦手上。

这边人越聚越多,连在院子里拔河的小孩们都跑来看热闹。众人都嫌不过瘾,起哄让王敦再投,他干脆背过身去投,仍然很轻易的投中了,待他转过身来,一伸手,箭矢不偏不倚又回到手中。

看他投的如此轻松,王初想起那日慕容翰很轻松地只手接下敌方射来的箭,若是慕容翰在,一定也投的很漂亮。转念一想,只可惜他看不到了,地上的壶搁在那儿又不会自己发出声音,光凭听力怕是无法投准吧。

大家还在起哄,拱着让王敦在投壶,他说什么也不投了,将位置让给孩子们来玩。

后来王衍王敦与几位大人同去了书房,大厅里仍然闹哄哄的玩乐不休。

看不出来,连王惠风也是个中好手,小孩子们虽然力有不及,但与王初比起来却是绰绰有余的,王初投了几次都没投中,她也不气馁,毕竟她根本没玩过。

王敦他们回到大厅时,刚好轮到王初投壶,王初没发觉,她全部精神都在手中的箭矢上,只顾着聚精会神的盯着,恨不得自己化身成那箭矢飞到壶中。

她奋力一掷,这次终于进了,只是那箭矢没有从壶中弹出来,这样她已经很高兴了,大伙也很配合的鼓掌叫好,她一抬头刚好看到王敦,她兴奋的扑过去,摇着王敦的胳膊道:“阿父你看见了吗?我投进了!”

王敦也很高兴,他拍拍王初的头,笑呵呵地说:“阿父看到了,阿初真厉害!”

熬了半夜总算投进去了,如果接着投下一个没投进,她今晚投壶的成就感就没有了,不如保持着这个好心情,见好就收。而且王初也累了,就坐在一旁吃着点心看大家玩……

她歪在座塌上睡得正香,忽听到周围乱糟糟的。也不知现在是什么时候,她昏昏噩噩的睁开眼睛,身上不知什么时候给盖上了一件大氅,好像是王敦来时穿在身上的那件。一抬头,正好见到慕容翰与封弈二人背对厅门,面对着房里众人与他们说话,好像才刚进门的样子。

慕容翰脸上带着淡淡的笑,他的眼睛极清澈,极幽深,像是专注的望着众人,却又像是投在空处。而他身上原来已经消弭了地寒意,又淡淡地若无似有地聚拢在他周围。虽与众人轻声说着什么,却让王初觉得他离得很远,他的面容依然是那种使人生出高山仰止之叹的完美绝伦,仍然若远山之冰雪,似冬夜之零星,单单那份高远的气质已经使他超脱于千万人。

他今日穿了一件绯色窄袖交领胡袍,足蹬长靿吉莫靴,与满屋子的广袖褒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同在金迷纸醉中注入一股清风。

腰间束着黄金兽纹带钩,垂系着精美的玉佩,于英姿勃发之余更有十分高洁。而兽纹带钩的带头上铸地那匹生动地飞马更是点睛之笔,衬着这身胡袍极为利落洒脱。

王初知道他穿着那种宽广的汉式衣衫是极耀目的,此时换上合身胡服更是妥帖之极,或许是因为他穿着本族服饰的缘故,使得他那种不染纤毫的清远超俗气质有了一丝尘世间的烟火气,仿佛降临凡间的仙人,因为显得更真实而愈加引人注目了。

封弈依然是穿着一身中原士人的服饰,他面上的那道刀疤,看多了也就觉不出其中的煞气,反而更为他增添了许多男子气概。

“他们也来啦!”王初惊喜的掀开身上的大氅跑上前去,却听到有一个人悠悠然对慕容翰说道:“好大的架子啊,席都散了才到。来的这么晚,可是看不起咱们!”

语气不善,分明是在指责。

那人看上去还不到二十岁,他穿着一件价值不菲地金线织成的广袖锦袍,虽也站着,却不似旁人一般好好地立在那儿,只懒懒地倚在侍女身上。他长的倒是极好,双眉如墨染,一双狭长的丹凤眼蕴着粼粼地水波,眼尾处微微上翘,因为喝了酒,眼睛周围有浅浅的红晕,眼神有点似醉非醉的迷蒙,但仔细看时会发现此时他眼睛里尽是不屑。

虽然他如此疏狂懒慢,却也自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英气,让人直觉他的身手应当是很矫健的。只可惜他腰间松松地挂着一柄玉剑,便将他那一分英武之气破坏殆尽,只给人留下纨绔的印象。

王初从来到这儿还是第一次见有人佩剑,这时候重刀轻剑,作为随身武器使用的,一般都是环首刀,看看王敦、李桓他们就知道了。而剑基本是装饰用的,且剑身多为木质,只是贵族们为了好看和华贵,所以大多用玉作为剑首。

王初看着他的剑,恶意地想:“拔出来大概也是一柄木剑吧。自以为侠士风范,不过是个游闲贵公子罢了。”虽然他长的也不错,但因为有慕容翰在侧,相比之下他便显得黯然无色了。

慕容翰还没开口,封弈拱了拱手,抢先回道:“南顿县公,我们原先也派人同司徒大人说了会晚些到的。”

王初暗道:“这个年纪就能封公,不是特别有能力的,就只能是投胎投好啦。看他那副样子,就知道不可能是凭自己本事得来的这个封号。”“孤与你家郎君说话,几时轮到你插嘴了。”他一副自大简慢又自以为‘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的模样,依然懒懒地倚着身边的美婢。

封弈气结,慕容翰开口道:“他与你我同为臣子,不分尊卑,”王初听见他说话,仿佛有一根羽毛在轻拂着她的皮肤,痒痒地带着极细微的悸动。他那明亮,清灵又略带着喑哑的地声音还是那么迷人与动听,然而他不带一丝感情,只是冷淡的问一句:“却不知南顿县公又有何见教?”

“哼,孤……”

“延祚,”那南顿县公刚开口,王敦便阻止了他。

他闭上嘴巴,停了一下却不太服气又要开口。

“阿弟,少说两句。”另有一为与南顿县公长相有些相似,却明显更老成些的男人制止道。

见他开口,原本还有话要说的南顿县公立刻收了声,只是眼睛仍然轻慢地看着慕容翰与封弈,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有多大仇呢。

王衍这时候也来打圆场:“正是,贵客来了,怎么好站在门口,快请入席,快请入席。”

王敦发现王初站在身边,向她笑道:“醒啦,本来想着你颇喜欢与这慕容翰玩耍,我便与你夷甫阿伯商量请了他来赴宴,谁承想他来的这么晚。”

“原来是阿父请他来的。”王初道。大过年的,不让人家和自己人一块过年,却把人请来同他们这伙人一起,还以为谁都稀罕他们呢。因为南顿县公的无礼,王初很替慕容翰生气。而且,王敦几时变得这么贴心了?

王敦笑着道:“一会儿你再跟他玩,我们先跟他说几句话。”

王初点点头,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敢情他们是想借着王初的人情来招揽慕容部呢。

第二十四章 骑虎难下

一众人等重新入了席,那位老成些的男人向慕容翰与封弈举杯道:“延祚他这人原本就散漫惯了,一饮了酒更是不知礼得很,我代他向二位陪罪了。”

“阿兄。”南顿县公不满的叫道,他称之为阿兄的男人瞪了他一眼,他便不再吭声。

慕容翰只是淡淡地道:“不碍事,饮多了酒难免的。”

封弈没说话,他也举杯满饮了杯中酒。

因为正餐一早用过了,想必慕容翰他们也是用了饭才来的,此时只是上些面点水果之类的食物当做守夜的零食。

众人的话题都围着慕容翰,诸如什么可汗如今可还好啦,辽东的风物如何啦,又提起昔日慕容部可汗在京中与众人都很要好啦之类的,无非就是想拉拢他们。

只是王初弄不明白他们怎么会想要拉拢慕容部,比较起来在少数民族政权中他们不算是最强的,或许是因为他们对晋廷还算尊重,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

也可能他们是为了将来打算,当日王衍派王敦与王澄分别担任青州刺史和荆州刺史时,就对他们说过:“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

青州和荆州都是此时的军事要地,物产又颇为丰饶,派王敦和王澄到青州与荆州两地是他为家族精心营造的一个退路。

王衍更多考虑的是在纷繁变乱的局势中,如何能够使自己的家族长久生存下去,从他现在就想到拉拢慕容部来说,确实是颇有远见的。可惜他算不到自己没机会享受结果,只能悲催地说一句前人铺路后人行了。

虽然众人努力活跃气氛,不停的跟慕容翰说话,但他话却很少,回答也极简短,仿佛只因处于如此喧闹的人群中,使得他愈加冷淡疏离。

封弈就不同了,很融入这个场合似的,当众人恭维说他们部族里的人个个都武艺高强的时候,封弈得意地夸口道:“特别是我们郎君,绝对地文武双全,郎君的武艺在外面部族里更是顶尖的!”

慕容翰淡淡地道:“比我武艺好的多得是,算不得什么。”

王衍笑呵呵地说道:“当日你阿父的武艺我们都是见识过的,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嘛,小郎不必过于谦虚。”

封弈道:“郎君你看,连司徒大人都夸可汗武艺好呢。”

他对王衍说:“您还记得当日我们可汗投壶的技艺吗?”

王衍点头笑道:“记得,有一次与大伙儿一同投壶,你们可汗投过之后就再没有人敢当着他的面投壶了,当真是惊为天人呐。”

封弈得意的一指慕容翰:“您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