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晋之初-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吹的曲子与眼前的景致更是万分贴切,音色如同她本人一般明亮,曲调清丽,节奏欢快,如黄莺婉转啼鸣,清脆悦耳。

在颤音的连续烘托下,仿佛能听见黄鹂飞翔时的翅膀扑打声,乐曲逐渐扬升,徽音流畅潇洒,淋漓尽致,仿佛那黄鹂就在眼前欢唱,又似它在烂漫地春光中尽情飞翔,时远时近,忽高忽低。

接着由羽音因入,轻逸淡远,气韵悠长,令人悠然神往,曲调忽地一转,欢快奔放,如水银泻地,一发不可收拾。

在尾音中,仿佛看到那只鸟自远空飞落,停在眼前。

这曲子意境悠长,音色圆润,仿佛蕴着灵性,直指人心。

江南春色好,草长莺飞三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和着这江南三月的景致风韵,平添一分秀丽旖旎。

王初在笛音中悠然吟唱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曲子既有北方的奔放洒脱,又有江南的清新细腻,配上王初清朗的吟诵,让人恍然如在仙境。

阿袆吹完放下笛子,迫不及待的问道:“小娘,怎么样,怎么样?”一副等着被夸的样子。

王初不出声,故作沉思状。

等了半晌,还不见说话,阿袆沉不住气了,她有些不自信的道:“小娘,可是不好?哎,我会吹的曲子都不合此时的景致,便自己做了一曲。”

王初很惊讶:“这是你临时编的?”

阿袆揉着衣角,垂头道:“是的,小娘,人家还是第一次自己编曲呢。”

王初兴奋道:“好阿袆,真有你的。”

阿袆不敢相信地抬起头问:“小娘真觉得好?”

“是啊,我从没听过这么好的笛曲呢。”

阿袆情知自己方才被耍了,嗔道:“小娘真是的,”又展颜一笑:“小娘的诗也和得很好呢。”

“嗤,”泛在水面的轻舟不知什么时候停在了河堤,一个男孩儿在不远处的垂柳下,一副似笑非笑地神情看着王初这边,他上身一件浅羽色右衽交领宽袖褶袍,下身一件小口长袴,挟弹倚树而立。

李桓快步上前,右手按着腰间的环首刀,挡在王初前面,肃声叱道:“什么人?”

见李桓如临大敌的样子,男孩却很是从容,他依然无比悠闲地倚着树,面上还是那副似笑非笑的神情,戏谑道:“倒是尽责的很。”

被男孩儿这么一说,王初有些脸红,就像自己很胆小似的,她大觉没趣地对李桓说道:“退下。”

李桓看了男孩一眼,大概是觉得这男孩子没有什么威胁力,便退到一边。

李桓什么都好,就是不够活泛,一点风吹草动就十分警觉,但这正是王敦放心他做王初近身侍卫的原因。

这小男孩儿轮廓分明,皮肤白皙,长得如混血儿一般俊美,朗目疏眉,神采飞扬,小小年纪已经是一身的英气。在阳光的照耀下,他的头发泛着淡淡地金色光泽。可此时他没骨头似的倚着柳树还嫌不够懒散,索性一跃而起,转瞬坐在不高的树干上,双脚垂向地面,右脚上的漆色连齿屐有一下没一下的晃动着。

他将上身靠在树干上,又挪了挪,使得自己更舒适,然后优哉游哉地对阿袆说:“此曲甚好,我很喜欢,再吹一遍来听。”

虽然他说话的口气轻浮无礼,却让人讨厌不起来,阿袆笑道:“这要问我家小娘。”

这男孩衣着气度皆不凡,定然是世家子。他操着一口河洛口音,决计不会是江南长大的,然而此时还未有永嘉之乱,很少有世家南迁来此。

“你是谁?”王初好奇地问。

“你是谁?”男孩歪着头反问道。

“我是王初,你还没说你是谁呢?”

男孩不回答王初的话,他点点头,说道:“早听说安东司马的侄女年纪虽小,但才思过人,很有名士风度,颇似安东司马。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悠闲的晃着脚上的漆色连齿屐,面上居然带着一丝笑意:“暮春三月,挟伎出游,却也风雅的很。”听他口气,似是对此事极为赞赏的。

“小屁孩,扮什么老成!”他说这话的神情惹得王初直想发笑,他看上去不过比王初大个两三岁,却扮出这么一副小大人的摸样,“她是我的侍女,可不是乐伎。”

男孩满不在乎道:“乐伎也好,侍女也罢,总之她吹的曲子我喜欢,你让她再吹一遍。”

这小男孩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顿时让王初觉得很不痛快,她板起面孔:“阿袆又不是你家的人,你凭什么指使她?”

男孩慌忙跳下树干,快步走到王初面前,面上神色有些尴尬,他笑道:“喂,你别生气啊,我只是想听她的曲子嘛,”他四下望了望,道:“要不咱俩交换,你让她再吹一曲,我,我将那船送与你,如此可好?”

可能他们这种世家子指使别人惯了,所以动不动就露出这种习性,好在这男孩原不像看上去那般骄纵,小小年纪倒肯认错。

但王初很怀疑他的算数没学好,她展颜道:“这还像话,这样吧,你问阿袆,她想吹就吹,不想吹绝不能勉强她。”

阿袆不等男孩发问,便接口道:“这算什么,我吹就是了。”

王初本来还想煞煞这男孩的性子,谁知道阿袆这么爽快就应了,自己反倒成了百般阻挠的人。

男孩提议道:“咱们到船上去,就着水音这曲子一定更好听。”

王初道:“你却是也风雅的很。”

这时候一群侍卫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看见李桓面上并无意外的神色,王初也不担心,只静静的看他们要做什么。

打头的侍卫拱手道:“世……”

侍卫才刚一张口,男孩便举起弹弓对着那人,口中哼道:“恩?”

侍卫赶紧跪地道:“郎,郎君,咱们该回去了。”

他这一改口,却让王初大喜过望,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第三十三章 上已之事

王初猜测那日司马睿到王家赴宴一定是为了此地豪族无一人拥戴他的事情。

据说他到建邺上任已有半年,却鲜少有人拜访。

当地大族豪强都还处在观望状态,因为离建邺不远的寿春驻扎着一位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的周馥。

周馥性格耿直,衷心于皇帝,他认为东海王司马越毫无身为臣子的自觉,反而张扬跋扈,处处制肘皇帝,所以一说到司马越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几欲除之而后快。

而司马越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忌惮周馥。

这两人官职相当,统辖范围也多有重复,所以二人关系极为微妙。

从孙吴灭亡,到石冰,陈敏等人先后发动的战乱,江南社会这些年可以说是动荡不堪。

此地的豪族们非常希望日益不平稳的江南社会能维持安定,更希望能自己扶植一个独立的江南政权,但又不愿背负逆贼的名声受到四周晋军——特别是周馥军队的讨伐攻击。

而晋廷是绝不可能直接授予江南豪族他们所需要的名号和权力,所以拥戴有这些名号和权力的人就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他们有两个选择,司马睿和周馥。也可以说半个,因为周馥对他们很戒备,又对朝廷忠心耿耿,不可能与他们一条路;而司马睿不过是初到建邺,兵力又弱,能不能扶植得起来还未可知。出于对周馥军队的顾虑,以及对司马睿能力的不信任,所以自从司马睿来到建邺之后他们一直处在观望中,不曾前来拜会。

为了收服人心,王敦、王导与司马睿商定,要在三月三日上已节这天做一场大秀。

此时的上已节已经脱离了最开始的除灾祈福的原始意义,转而变成一个出游踏春,任情玩乐的节日。

上已节不分士庶男女,全民出动,皆至水边游乐,正是广而告之的好时机。

这一天半上午的时候,春光正好,男女老幼,与士族豪强们都以出了门,或在水边,或在路上,熙熙攘攘,一眼望去满是人。

忽然有数十位侍卫开道,大乐鼓吹而来,一个与王导年岁相仿的人穿着标识着王公身份的上皂下绛织锦九章冕服,头戴垂着八旒白玉珠冕旒的通天冠,端坐于四人抬的肩舆上。身后又有数十人身穿官服骑马随行,仪仗威严,令人望而生畏。端坐在肩舆上的那人,正是司马睿。随行在侧的,领头之人便是王敦、王导,他们身后还有与司马睿同来建邺的诸位名流清望。

声势如此浩大,果真很能震慑人,江南士族首领顾荣、贺循相继拜于道左。

其实江南豪族们早有此心,他们发现司马睿对周馥并无妥协之意,反而对自己这些豪族们百般笼络,而司马睿的心腹王导又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人,很值得信赖,所以他们已经下决心拥戴司马睿。

三月三日于道左望司马睿而跪拜,就是一个让他们表明臣服姿态的契机。

虽然这件事史书已有记载,但身在其中王初心中仍然有种见证历史的期待,直到亲眼看见顾荣与贺循拜了司马睿,王初才渐渐平复了心潮。

王初冷眼瞧着,觉得王导、王敦这些人倒是头脑灵活,反正司马睿即位之前他们琅琊王家的势头是直线上升地,也不必过分担心,只需在过程中注意分寸,懂得退让,不要被司马睿猜忌便可。

她又想,除非整个王家退出政坛,不然怎么可能在全力辅佐皇帝上位的过程中不被猜忌呢,倒不如索性就来个权势滔天,使皇帝忌惮到下不了手才好。难题在于王导是一个很愿意韬光养晦的人,为人处世一向谦虚谨慎;而王敦此人向来锋芒毕露,决不肯委曲求全的。将来琅琊王氏家族,难免会因为这两位领头人的步调不一致而生出乱子。

她自嘲地摇头暗笑,这是十来年后的事,自己想的也忒远了些。

待到车队与蜂拥着地人潮都离得远了,她顿时觉得周身为之一松,忍不住猛吸了几口新鲜空气。

此时这里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几堆人,因为百姓与豪族们都跟着瞻仰司马睿去了,剩下的几个皆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自然身边少不了随从侍卫。

她抬头看见司马绍与一个比他矮点的小孩在侍从的环卫下站在一辆无篷牛车上眺望,那小孩不用说就是司马裒了。

王初乘的也是无篷的车舆,不过在她的要求下,王导将拉车的动物给她换成了马。

司马绍他们都是小孩子,自然不用跟着大人们参与这件事,但生在皇族的孩子们天生比别人敏锐,虽然大家同是出来玩乐,司马绍和他弟弟司马裒却一直关注着司马睿那边的动静。

王初让车夫驱车到他们身边,只听到司马绍道:“别看了,他们都走远了。”

司马绍自己很快收回目光,便对司马裒如此说。

司马裒依然望着那被人群簇拥地几乎密不透风的队伍地背影,他稚嫩地面庞上现出无限崇拜的神色,开心地说道:“父王好威风啊,他今日一定很高兴!”

“哼,”司马绍很瞧不上他那点出息似的哼道,“这有什么,今日不过是个开头。”

司马裒只是安静地笑笑,道:“阿兄说的是。”

司马绍虽然长得极俊美,却总带着一股子张扬不羁,司马裒性格却很平和,小小年纪这般宠辱不惊,怪不得琅琊王格外宠爱他。

王初见他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弟弟,总觉得他在欺负司马裒,她忍不住出声跟司马绍唱反调:“我也觉得今日琅琊王很威风。”

说完她就后悔了,因为王初一心想着能讨司马绍喜欢,希望将来王敦犯了事,他念在大家一起长大的份上能对自己宽大处理,可她一看见司马绍那副臭屁样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这样下去若是招了司马绍的厌烦,可就前功尽弃了。

司马绍回头,见说话之人是她,很高兴的说:“你也来啦。”

“是啊,今日琅琊王声势如此浩大,只怕整个建邺城都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呢。”

司马绍不以为意,他好笑地看了看王初:“你说是便是,这样可好?”

显然司马绍只把她当成小孩子,当然如今的王初确实比司马绍小那么一点,又矮那么一点,怎么看都是个货真价实的小孩。

有台阶就赶紧下,王初笑咪咪地说道:“好说。”

司马裒在一边问道:“阿兄,这位女郎是……?”

见他问了,司马绍清一清嗓子,得意地介绍道:“阿裒,这位女郎正是安东司马的侄女——王初!”

司马裒大喜道:“真的是你,上次去安东司马家没见到你,父王与我都很遗憾呢。不想今日在这里遇见了,你一会儿同我们去见父王可好?若是父王见了你一定会很高兴的。”

听这话便可知他与琅琊王是极亲近的,况且琅琊王去王导那样的心腹重臣家中赴宴,居然带着司马裒,而不带身为是长子,同时又是世子的司马绍,可想而知谁在琅琊王心中更重要些。

“我也很想去呢,不过现在我得回家去,一会儿阿父找不到我该着急了。”王初遗憾地说道,其实她也不是真要回家,只是她觉得对于司马绍应该使点欲擒故纵的手段,省得他见过自己几次便觉得无聊了。要让他总想跟自己玩,这样才能培养出青梅竹马的感情来,日后他才有可能放过自己。

“才来就走啊,”司马绍似乎有些遗憾,随后便释然了,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对了,你那侍女笛子吹得实在是好,别忘了她还欠我一首曲子呢。”

还记着这事儿,看来这些位于上层阶级的世家子弟当真是对音乐极为注重,大概亦是极精通的。

王初笑道:“上次说的现在已经过了时效,下次见了面你再问她吧。”

司马裒颇有些不舍地道:“哪日我去安东司马那里看你可好?”

王初对司马裒这孩子印象很好,她微笑着说:“恩,你若得闲便到乌衣巷来找我玩。”

“喂,你怎么不邀请我?”司马绍不满地问道。

“好哇,你也和他一起来,正好可以问阿袆还愿不愿吹那只曲子给你听。”王初笑了,心道:“我求之不得,你要不来我还得想法子接近你呢。”

第三十四章 春色满园

由于上周用力过猛,存稿消减太过神速!……所以本周二至周六改为一日一更,周日会有加更!~(*^__^*)~

……

这日一早刚睁开眼王初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异样。

以往都是阿袆帮她穿衣打扮,今日到了起床的时间阿袆还不来,王初更觉不对劲。她等了好一会儿不见阿袆来,便自己穿了衣裳起床。到古代日子久了,晋朝的衣服王初倒是也能差不多穿上了,就是不似阿袆那般得心应手。

她穿好衣裳,披散着头发走到房门口。听见阿袆在和一个男人说话,仔细一听,原来是王敦的声音。

只听他对阿袆说:“如今天气渐暖,我看你的春衣不够鲜亮,改日叫人给你做几身新衣裳。”或许早起精神好,他的口气倒不似以往那么严厉。

阿袆答道:“多谢郎主。”似乎有不尽的欢喜,声音随着低了低,像是在行礼。

王初暗道:“是我疏忽了,有哪个女孩儿不爱漂亮,只因自从来了这里我的穿着从不用自己操持,就没在这上面留心,王敦倒是知道体贴我身边的人。”

王初心里对他很是感激,正要开门,又听见王敦道:“你刚近府的时候还是个小女孩,如今越发长得好了。”

“多谢郎主。”阿袆还是那句话,不过听着更温柔了,末尾两字还带着些些颤音。

又听阿袆柔声道:“阿袆不过泛泛之姿,哪能比得上紫玉姐姐呢。”

王敦笑道:“我看着你倒比她好看些。”

“这话?”王初搭在门扇上的手不自觉的有些用力,“听着可有点不对劲!”

她猛的打开门,两个人站的有些近,上身都有一点倾斜向对方。两人眼中都荡漾着还未退去地春意,阿袆更是因为害羞脸色微微地泛红。

阿袆被开门声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