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晋之初-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上,也需得费些时日来整理兵器,筹集粮草,不是一日两日便能成行的,你说是不是?”

温峤面上早已流露出懊恼之色,他原本是想着这次定要说服王导,哪知看见他不顾社稷百姓之安危,仍是一味推脱,自己便忍不住出言相讥。其实话一说完他便后悔了,毕竟他来王府的目的不是与王导置气,而是希望能借他的力量劝司马睿发兵。

“女郎所言甚是,”见王初主动出言缓和气氛,温峤很是感激。他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向王导的行了一礼,肃声道:“是峤鲁莽了,还请王公原谅。”

“阿叔息怒,温右司马也是太过忧心国家社稷与天下百姓才会如此激动的。”王初又走到王导身边劝道。原本她是想着自己绝不掺和此事,却在听了温峤的话后不自觉改变了主意。她心想便是不能促成此事,也不该只是袖手旁观。

“王公请息怒,太真确实失言了,但这完全出于他对于家国的诚挚之情,王公原谅他这一回罢。”司马绍也替温峤劝道。

王导这才转过身,他长叹道:“两位,长安失陷亦非我所愿意看到的局面啊。只是正如阿初所言,发兵之事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促成的。”

为了打消王导的顾虑,司马绍看向沉默的温峤,问道:“若是建康发兵,并州刘司空那里可会发兵相援?”

“下官离开并州时,拓拔部箕澹、卫雄等已率三万余众归附司空,司空对下官说,建康一旦挥师北上,并州立时发兵相援。”温峤斩钉截铁地答道。

说完这话,温峤满怀期待地望着王导。

“王公可愿为了天下百姓劝一劝父王?”司马绍沉声道,他的眸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仿佛除非王导同意,否则无论如何他也不会放弃为此事进行努力的。

王导没有立刻回答,这下连王初也紧张起来了,难道他连试一试都不同意吗?还是原本做出这拒不发兵之决定的人不仅是司马睿,还有他王导?

王导的目光在室内环视了一周,不知在想些甚么。半晌,他叹了口气,表情慎重地说道:“我只能对两位说,我将全力促成此事。”

听见这话,王初才算松了口气,看来她这位阿叔也不是那种心肠冷硬之人啊。

虽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但这已经是到建康半月以来听过的最好的回答了,况且这话还是出自江东管仲王导之口,他既然应允了会为这件事尽力,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便有七八成了。

然而还没有等到建康发兵,就在温峤与司马绍拜访王府的两日后,便从京师传来消息,皇帝已经出降了。

长安城,陷落了!

虽然王初早已知晓会是这个结果,但当她听到这个消息,心中还是止不住的黯然——这一日还是到了!

建兴四年,正是年仅十六岁的司马邺继承帝位的第四个年头,毫无疑问,这也将是他在位的最后一个年头了。

在刘曜大军的围攻之下,在内无粮草,外无救援的困境之下,司马邺终于出城投降了。西晋,也随着他的投降而永远地落下了帷幕。

建康城的权贵们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王初觉得自己都不用费心去想象,这不正是他们期盼已久的结果吗?这一日的到来,于他们而言,代表着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权势与官位。特别是司马睿,司马邺的出降,不正是标示着挡他登基之路的最后一块绊脚石也不存在了吗?

然而令王初没有想到的是,在司马邺出降的消息传入建康后,一直躲着不见温峤的司马睿却向天下发出檄文,声称他将立即北伐,救回圣上。

在发出檄文的当天琅琊王司马睿便身穿盔甲,带领着士兵驻扎到了郊外,他宣称只等粮草一到,大军即刻便可出发。

这一次司马睿的反应竟如此之迅速,王初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然后在建康城的老百姓翘首期待着琅琊王挥师北上的同时,王家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丞相司直刘隗弹劾王初的伯父,南中郎将王含任人唯私,贪赃枉法,暴戾恣睢,无恶不作。北伐的军队还未出发,这边刘隗却一副决心要向王家宣战的模样,一时间官场为之哗然。

说起来刘隗这个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为人耿直,不畏权势,又对司马睿忠心不贰,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极善于揣摩司马睿的心意,常常不用司马睿开口他便已经先一步达成了司马睿的意愿,故而司马睿才会将他视为心腹肱骨。

王初原以为这件事的发生会导致王敦与司马睿之间发生正面冲突,却没想到此事是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还没等王家做出反应,司马睿便已经将此事压下了。

在洛阳时,司马睿与王导便相约要共同成就一番大事。刚至建康的那几年,朝中诸事不论大小他皆会与王导相商。但随着权势名望与日俱增,他越来越不甘心目前这种格局,所以便一心想要摆脱王家的制肘。渐渐地,他开始在尽可能不真正激怒王家的前提下做些有损王家利益的事情,比如这次刘隗弹劾王含之事。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大家都明白,此事若是没有琅琊王的纵容与默许,又怎么可能会闹得人尽皆知呢。

所以琅琊王氏家族,特别是身为王含之弟的王敦,他原本就对琅琊王不甚满意,此事的发生更是他对琅琊王与刘隗生出极大的不满来。但这次他只是不满,却没有做出任何针对司马睿和刘隗,以发泄自己不满的事情来。

这当然不是因为王敦好脾气,也不是他实力不够才需要如此忍耐。自去年王敦升了大将军之后,已经是开府仪同三司,可自行安置刺史之下的官吏,这时候他已成了真真正正地割据一方的军阀了,对于司马睿,他根本没有甚么好忌惮的。

王含这件事之所以这么快便不了了之,是因为有一件更大的事情吸引了王敦的视线,这件事同时也牵动着所有人的目光。

第一百零五章 踏雪同行

昨夜建康城下了一场好大的雪,一觉醒来,那雪仍扯絮似的漫天飘飞。

因为今日将要发生的这件大事,城中百姓几乎空巷而出,连王初与司马绍也相约要一同前去。

倘若一直飘着雪,这件大事却会变得有些不合时宜,谁知到了清早,大雪竟停住了。

新来的侍女杜若为王初系好裘衣,又轻手轻脚地替她推开房门,跟在王初身后缓步行到院中。

对面房屋的背脊上覆盖着莹白的积雪,而院中的树木上与花草间也满是积雪,放眼望去,偌大的院落中白茫茫一片,连一只鸟雀也没有看到,大概是因为今日太过寒冷了。

王初深吸了一口凌冽而清新的空气,向大门走去。她刚走出大门,正好看见司马绍披着黑色的大氅,领着两名侍卫向王府走来。

乌衣巷里的积雪已经能没到人的脚踝了,看见司马绍深一脚浅一脚的踏雪而来,他白皙的面上被寒风吹的有点发红,王初忽而恶作剧地大笑道:“世子怎得步行前来了?”

“还不是这巷子里积雪未清的缘故,若是坐在马车上,只怕半日都行不进来,倒还不如我走得快些。”司马绍朗声应道,他与侍卫踩着地上的积雪,咯吱咯吱地快步走到王府门前,他们身后余下三四串深陷进雪里的脚印。

看见司马绍仿佛没有听出自己话里的意思,王初拢了拢裘衣,但笑不语。

司马绍一个箭步踏上台阶,转身站到王初身边,笑吟吟地望着她道:“方才我坐在车上远远望见巷外停了好几辆马车。不用说我也知晓,定是你又不准下人清扫积雪了。”

正是知道王初这个习性,所以昨日天空刚一落雪,向来有先见之明的王导便命人将第二日要用的车驾都停在了乌衣巷外候着,否则今日要出门便会很麻烦。

“这不是正好给你提个醒吗?倘若到了巷口才发现这里积雪未清,还得再让马车调头。多费事儿。”王初笑道。她将拢在裘衣下的手抽出来轻轻捂着两颊,待觉得暖和一点了,便又将手藏到裘衣里去。门口的风要大一些,裹着厚厚的裘衣还是觉得寒气逼人。

看见王初的动作。司马绍责怪道:“建康城还能找不出个赏雪的去处么?何必这么麻烦,定要留着这里的雪。待会你步行出去,难免又要受一番风寒。”

“我还没说你呢。你倒先怪起我来了。”王初道,听了司马绍的话,王初想起来他大可以派侍卫来告诉自己他到了。委实没必要迎着寒风走这么一趟。

听见王初的话,司马绍一惊,忙侧身看向王初,见她面上没有不悦之色,才稍稍安心了一些。他实在是害怕再与王初闹翻,他无法忍受与王初生分的痛苦,即使像现在这样只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站在她身边。司马绍心里便觉得很踏实了。他笑道:“我哪里做错了?”

“你叫人来跟我说一声便是,何必要亲自前来?”王初嗔责道。

“无妨。我只当是松松筋骨了。况且堂堂七尺男儿,若是连这点寒风都受不住,将来还谈何上阵杀敌。”司马绍笑道,他嘴角不自觉的上扬,心中很是喜悦,阿初这话分明是在关心自己,看来她对自己并不像她刻意表现的那般疏离,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这么多年的情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抛却的。

王初听司马绍说起上阵杀敌,不由心中一凛。他与司马睿显然是完全不相同的两种人,司马睿的目光只是放在江东;但即使偏居于健康这一隅之地,司马绍始终都抱持着收复中原的雄心,所以才会毫不顾及自身利益地要求王导协助他和温峤一同劝服司马睿挥师北伐。

眼看王敦对于司马睿的不满越积越深,而司马睿对王敦的忌惮亦时越来越甚,等到两方正面交锋的那一日,等到王敦挥兵健康的那一日……

相比起来,前几个月嫌隙的起因只算一件极微小的事情,到那时司马绍与自己定然会无法避免地生出更大的隔阂来。如今还能站在一起像朋友一样的谈话,也不知到那时会是个什么情形。

想到这儿,王初不觉叹了口气。

“阿初你在想甚么?怎得突然叹起气来了?”司马绍探寻的望着王初,目光里满是关切。

“唔?”刚刚王初想得太投入,竟不知自己在叹气,她收敛心神,笑道:“你不是说步行出去,难免又要受一番风寒吗?我想了这么一大会儿,竟没想能出个办法来。”

司马绍带信不信的瞅了她两眼,王初有些心虚,为了不使司马绍生疑,她仍坚持着不让自己转开眼睛。司马绍冲她一笑,随即收回了目光,他现在最是懂得掌握分寸的,生怕一不小心会惹王初不痛快,所以即使心中再疑惑,只要王初不说,他绝不会过于追问。

“府里不是有肩舆吗?”司马绍说道,“何不叫人抬你过去。”

每次看见那个肩舆王初总忍不住想起后世民国时期姨太太们,她扑哧一笑,摇头道:“算了,咱们还是快些走吧,晚了就赶不上了。”

说着两人并肩往巷口走去,司马绍时不时侧身看看王初,越靠近巷口风越大,王初不过微微紧了紧裘衣,司马绍便立刻命侍从们聚到王初周围,他伸手解下自己身上的大氅披到王初肩上。

大氅上还带着司马绍的体温,披到身上立刻有一种暖烘烘的感觉。司马绍个子比王初高许多,他的大氅又很有几分重量,而王初身上所穿的裘衣非常轻软,几乎感觉不到什么重量。所以他的大氅一披在王初身上,王初便感到肩膀一沉,双脚立时往雪里下陷了好几寸。她又担心司马绍受冻,忙叫道:“沉死人了,快拿走,快拿走。”

“那怎么行,”司马绍劝道:“这里风大,等到了车上再拿下来也不迟。”

“谁要披它,又长又重,好不累赘!”王初说着伸手一扯,将那大氅猛地甩到司马绍身上。倒不是她存心如此粗鲁,实在是那大氅太沉,她要是动作慢点,大氅很可能会掉到雪地上去,因此不能不快一些。

“阿初你与我共用这大氅如何?”司马绍无奈地将大氅收回,却又担心王初受寒,便想出了这么个主意。

这意思不是说他得揽着自己的肩膀吗?晋朝民风开放,却也没开放到这个地步,王初眨眨眼睛,他望着司马绍,疑问道:“你是说你披着大氅,然后我躲在你大氅里吗?”

“是我欠思量了,阿初你千万别生气啊。”司马绍忙道,他猛然也反应过来,自知失言,心下懊悔不迭。

王初也知司马绍不是那等轻薄之人,看他一副紧张地不得了模样,王初有些不忍,她未提及司马绍失言之处,只是笑道:“看你这架势,好像我冬天没出过府门一样,我可没你想的那么娇气。”

寒风一阵紧似一阵,饶是有侍卫们挡在前头,依旧刮得人脸生疼,王初抽出双手搓了搓脸,接触过冷空气后又回到温暖的裘衣里,王初能感觉到手指微微有些发胀。

巷口的马车早已整理妥当,只等王初上车出发了。

一出巷子,王初便快步跨上马车。车内燃着熏炉,温暖非常。王初将手放到熏炉上暖了片刻,又用稍稍暖热了一些的手搓了搓自己仍然冰凉的脸颊,这才觉得舒服了一点。她隔着帘子对候在车外杜若吩咐道:“跟世子说一声,咱们可以出发了。”

“是,小娘。”杜若应道,她将这话传给前面的侍卫,又看着侍卫从司马绍那儿回到车前,她方才上了马车。

见杜若上了车,王初忙指着熏炉道:“快来暖暖。”

世家的规矩,一个做小娘的身边定要跟上好几个侍女,这规矩王初亦不能完全不遵从,但她向来是只带一个贴身的侍女,算是有这么一回事也就是了。

这个新补上来的杜若性格很温柔,话也不多,王初便将她带在身边了。只是杜若太过于守礼,这么冷的天,王初叫她一同上车,她却无论如何也不肯,一定要先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将该做的事都做了才上来,她这股子执拗劲儿令王初也拿她没办法。

“阿初,”车帘一掀,司马绍与车外的冷气一同上了马车。

“不过一会儿便到了,跑来跑去也不嫌麻烦。”王初瞥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司马绍解了大氅,随手扔到一边,他坐到王初身旁,笑道:“反正朱雀航离这儿也不远,阿初你就容我在这里呆一会罢。”

王初只做闭目养神,不再搭理他,司马绍知道她这是答应了,他探身对车夫吩咐道:“启程。”

随着清脆的鞭声一响,马车缓缓而动,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正是距离乌衣巷不远的朱雀航。

不知为何,马车一动,王初心里竟生出几分不安来,仿佛自己不该去那里似的。

第一百零六章 朱雀航上

在上古神话里,朱雀被视为凤凰的化身,身覆火焰,终日不熄。根据阴阳五行之说,朱雀色赤,属火,尚夏,在四大神兽中代表南方。

秦淮河上有二十四座浮桥,其中规模最大、装饰最华美的便是这朱雀航。

朱雀航因与建康城正南门朱雀门相对而得名,它横跨于秦淮河之上,连舟为桥,一旦发生战事,就可撤舟以隔断两岸交通。因此朱雀航被认为是建康城前最主要的桥梁,亦是出入南郊必经之地。除此之外,朱雀航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处——这里还是死刑要犯枭首示众之地。

王初与司马绍今日到朱雀航不是为了别的,正是要观看枭首之刑。

这件事还要从京师陷落,皇帝出降,司马睿准备北伐说起。

在司马睿筹备北伐诸事的同时,已经变成俘虏的司马邺被带到了汉国都城平阳囚禁,太尉麹允与群官亦随从而往。司马邺到达平阳的第二日,刘聪上殿,司马邺作为俘虏,在他面前叩头稽首,以表臣服。太尉麹允看见这一幕,心中悲愤难耐,伏地号哭不止,刘聪大怒,令人将他投入牢狱,麹允随即在狱中自杀身亡。

消息传来,建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