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公子-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压死冻死多少人?”说到这,那汉子激动的大叫道:“当年俺出门办事,老娘妻子呆在家中,就差点被大雪活活埋死,要不是灏二爷带着家人及时过来搭救,早就化成了一堆尸骨,灏二爷乃是俺的再生父母,你小子再敢诋毁恩人,瞧俺不一拳揍你。”

公道自在人心,无数百姓立时想起灏二爷做过的一桩桩好事,不说救过十几位大臣,这些年来,京城哪次遭了灾,英国公府不是第一个协助官府救济百姓的?那京城四家养老堂,据说就是灏二爷连同娘娘们共同出资兴办的,皇上还为此专门拨付白银五十万两整,另外天下各地,如今凡是年过六十岁的孤苦老人,每个月都有一份钱粮,这些事,百姓自是一一记在心头。

当下百姓唏嘘不已,人人称赞张灏,其中倒是有人不以为然,另有人不屑的低声谩骂,一时间引起百姓间相互破口大骂,还好众人惧怕附近的锦衣卫,没过多久,百姓们骂的累了,自是纷纷散去。

单说张宝钗一路沉着脸,周围的对话大多听在心里,身边陪着的李安,一样对张灏赞不绝口,同是武将之后,在没有龌龊嫌隙的前提下,自是毫不吝啬对灏二爷的欣赏。

那前头领路的男孩,不时得意洋洋的回头叫嚷道:“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灏二爷,哈哈,他还打赌输给我过呢,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半大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即使清楚那灏二爷的威风,倒也未往心里去,顶多当成一位高攀不上的富家少爷,那钱明明就是他输给自己的,也算不得是什么恩德。

张宝钗此时真是暗暗后悔,早知张灏有如此通天手段,当日就不该发小姐脾气跑出来,更不该把主意打到几个少爷身上,唉,真是舍近求远啊!气的宝钗姑娘银牙暗咬,暗骂张灏不知好歹,哼,要不是你张灏瞧不起本小姐,我何至于求别人?要是你稍微表露出一丝情意,我张宝钗都会甘愿为你放弃当什么皇后贵妃,哼!偏偏又多出来个沐怜雪,真是可恶透顶。

连带着,张宝钗把沐怜雪一并恨上了,一边走脑海中就反复出现张灏的可恶模样,其实她并未真的爱上张灏,只是女孩家对于得不到的东西,往往会念念不忘,兼且张灏无论长相身份,举止谈吐,手段本事,都可称得上万中无一,上上之选,自有被女孩家大起好感的雄厚本钱。

除了皇太孙比不上之外,这天下又有几人可与之比肩?亲王藩王别看身份显贵,可如今整个大明朝百姓谁不清楚?那就是一帮子猪猡而已,无非就是群高高在上的肥猪,整年关在封地里喂吃喂喝,享受荣华富贵,仅此而已,比之早年手握重兵的各大藩王,可谓是天差地远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令人蹉叹了。

神色复杂的朝前迈步,张宝钗置身在众人中间,沿着街道朝双狮子街走动,却突然看见男孩迈开步子朝前跑去,张宝钗一愣,和众人一起跟随男孩朝前看去。

第三卷 一门双贵 第145章 大修园子

第145章 大修园子

双狮子街如今已然没落,不过当年可是显赫一时的所在,皇亲国戚虽已人去楼空,但遗留的亭台古树,红墙大院依旧,即使历经风雨吹袭,后人胡乱拆建,大体外观还是保留完整,见证着当年的鼎盛繁华。

墙高丈二,一处还算整洁的院子立在街口,而旁边的弄巷里,站着一个小女孩,长得眉清目秀,娇柔柔的小模样,煞是惹人喜爱,年纪不大,六七岁而已,但显得过于瘦弱,仔细瞧得话就能看出不妥,这肌肤异常雪白晶莹的女孩,其实是因营养不良导致的脸色苍白。

一身半旧不新的藕荷色长裙,梳着丫头燕尾辫,头上斜插银簪,胸前戴着寄名银锁,女孩显然是有身份的,当瞧见男孩直奔对方跑去,未等张宝钗和李安开口,一位下人凑前笑道:

“回两位主子,那宅子就是有名的何家,就是京城最是清正廉洁的何祥何大人家,呵呵,小的因有个远亲在他家做下人,是以知道他家底细,主子你瞧瞧,这何大人清廉如水,官名远播,唉,却连闺女都饿得吃不饱饭,都瘦成什么模样了?我那远亲早就求我多次,还请大爷您开开恩,赏她个差事作吧。”

“何祥,哦,想起来了,就是翰林院学士,户部郎中的何大人?”李安咂咂嘴,没有理会下人,喃喃的道:“竟没想到,这堂堂的五品大员,居然住在寡妇街,还真是清廉的名不虚传呀。”

张宝钗意外的看了眼李安,心说他倒不是想象中的一肚子草包,对于朝中百官显然知之甚详,心中惊讶,又换上亲热笑脸,轻笑道:“妹子还要请教哥哥,这何祥大人乃是什么有名人物?”

虚心求教,张宝钗自是不知朝廷之事,李安被佳人询问,立时眉飞色舞的笑道:“那何大人可是朝中有名的清官,刚正不阿,正直刚毅,其人从知县起就一路为民做主,善于断案,爱民如子,平生最恨贪官污吏,豪强劣绅,乃是有名的何青天,他家境贫寒,事母至孝,更是屡次上书直言,参奏陛下好大喜功,耗费民脂民膏无数,气的陛下几次想要诛他,不过念在他一心为国,官声清正,是以每次轻拿轻放。呵呵,如今在户部做个五品郎中,有这位铁面无私的何青天看守钱袋子,哈哈,真是人尽其才,万事无忧啊。”

张宝钗不解的道:“这种好官,应该放到刑部或是当个什么八府巡按一类的,满天下抓住那些坏官,不是更好吗?”

看着佳人难得糊涂的俏模样,李安哈哈大笑,解释道:“就是因何大人太耿直了,所以才要放在户部,呵呵,这种朝廷之事,哥哥也说不明白。”

似懂非懂的,张宝钗并未追问,不过却对这何大人升起好感,扭头吩咐道:“毕竟是朝中大员的府邸,你等守在这里,本小姐过去瞧瞧。”

丫鬟下人齐声应是,张宝钗莲步轻移,李安见状急忙追了上去,自是得亲自充作那护花使者,两人一前一后,顷刻间就走至距离两位孩子不远处停住。

先是抬头看了眼院门正面之上的钦赐铁牌,金字书写‘爱民堂’,字迹古朴苍劲,使人见之心生敬意,在看一眼两边门联,更是一股子高山仰止的廉正味道,扑面而来。

‘乔木风霜古,山河带砺新。’

张宝钗默然,不管任凭你是何人,谁不对清官敬重有加?轻轻叹了口气,侧耳倾听,没多久即含笑点头,暗道难怪如此,果然是家传渊源,有何家小姐时时教导,难怪这乞丐似地孩子出口不凡。

紧接着听到那女孩教授了一首诗后,两个孩子开始聊起家常,听的宝钗姑娘皱起眉头,后面的李安只顾盯着她翘臀,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秀儿,这是块玉佩,哥哥给你留着,今后等你长大了,在给你。”

“嗯,谢谢文柏哥哥,杨哥哥,秀儿好饿好饿。”

“唉,秀儿忍忍吧,秀儿乖,秀儿听话。”

“可我真的好饿啊!昨晚奶奶只给了我一碗粥喝,说女孩家不做事,用不着费粮食。”

“这个老乞婆真是可恨。”男孩跳脚大怒,眼珠一转,恨恨的道:“秀儿你家下人呢。”

女孩指着蹲在墙角里的中年妇人,撇嘴道:“那妈妈最坏了,老是偷着向父亲奶奶告我的状。”

“你等着,今次非收拾她不可,哼。”男孩不等女孩劝他,一溜烟的跑的没了踪影。

听到此处,张宝钗心中没来由的难过,暗怪这男孩太没脑子,手里拿着一块玉佩,也不去换些银钱给妹妹买东西吃,转身一望,指着远处一个烧饼摊子,叫道:“这位大叔,给我取来两块面食。”

李安莫名其妙,不过赶紧走过去亲自付钱,瞧得远处等候的下人们心中偷笑,又见大爷拎着吃食回来,倒也换得人家小姐一个微笑,骨头酥软的跟着走到女孩身前。

张宝钗蹲下身子,举着手中的油纸包,里面散发而出的食物香气,立时刺激的女孩小鼻子耸动,嘴馋的摇头道:“谢谢姐姐了,秀儿不能吃外人给的吃食。”

懂事的乖巧模样,立时惹得宝钗姑娘欢喜,母爱大发的柔声道:“几文钱的炒饼而已,秀儿乖,赶紧趁热吃了吧。”

女孩还是摇头,神色害怕的看了眼远处已经站起的妇人,惊慌的道:“谢谢姐姐,秀儿要回家了。”

神色意外的看了眼那个走过来的妇人,张宝钗心中大怒,指着她骂道:“好一个猖狂的贱人,哥哥,往死里打。”

二话不说,李安奉命几步上前就是一脚,立时踢得妇人一声惨叫,狠狠的跌倒在巷子里,嘴里连声讨饶。

不屑冷笑,张宝钗转头又恢复亲热笑脸,伸手拉住就欲离去,吓得脸色更加苍白的女孩,连哄带劝的想喂她吃烧饼,可是这名叫秀儿的小姑娘,紧闭着小嘴,死活不吃一口,气的宝钗姑娘不耐烦,就要强行递到她小嘴中。

女孩人小力弱,渐渐支持不住,加上饥肠辘辘,眼看诱人食物在眼前晃荡,自是抵抗力大减,张宝钗得意娇笑,动作越加用力,眼看着就要大功告成。

正在此时,拎着一块石头的男孩出现,老远就瞧见喂食一幕,只看得眼睛瞬间睁大,险要欲裂而出,狂怒之下扔下石头,用尽全力冲了过来,一把用力推开张宝钗,大骂道:“谁允许你给秀儿吃东西了,这是要害死她啊!姐姐是恶人,是坏人,是个下九流的小娼妇,无耻不要脸的狐媚子,没人疼有人骑的下三滥,你混蛋。”

暴怒欲狂,男孩混迹于市井之中,平日听得多了粗鄙下流之极的粗话,气极之下,张口就骂的滔滔不绝,他年纪不大,本身不太清楚其中恶毒含义,糊里糊涂的倾泻而出,只听得跌坐路边的张宝钗气的浑身颤抖,尖叫道:“来人,把这个没教养的恶心东西给我绑了,重重掌嘴。”

这男孩骂人话一出口,下人们就知糟了,李安同样大怒,狠狠照着妇人肚子一脚踹下,也不管她死活,跑来过扶起张宝钗,指着跑过来的下人,骂道:“都他**的手脚快些,把这个小畜生给爷宰了。”

一位下人吓得一激灵,赶紧按住就要挥棒打人的同伴,叫道:“万万使不得啊!大爷,这附近可都是锦衣卫啊!”

心中一惊,李安面色大变,扶着张宝钗神色变得犹豫,看的宝钗姑娘愤怒如火,她何时受过如此大辱?神色恶毒的指着男孩,诅咒道:“好,现在是奈何不了你,你等着,过几天,你就永远到宫里当一辈子伺候人的太监吧,哼。”

???????????

“唤多情,亿多情,谁把多情唤我名,唤名人可憎,为多情。

转多情,死向多情心不平,休叫情重轻!”

英国公府,内宅园子。

独坐在亭下,张灏轻轻念完这首长相思,自得其乐的喃喃自语,笑呵呵的抬头看了眼附近动静。

和他悠闲轻松的模样截然相反,远处花园里可谓是动静噪杂,但见上百名匠人在大兴土木,各式木料石料堆满附近,似乎是在盖房子,看那地基都以打好。

话说自家老爹就要归来,阖府上下欢天喜地的同时,自是得整顿下家事,张灏于是受母亲之命,成了负责监督一系列大型工程的管事人。

如今随着小一辈渐渐长大,尤其是府上小姐众多,身为一家之主的张辅夫妇,自是不能住在后园子,大太太王氏早已在前院收拾好了一处清净院子,另一头住着的,就是大爷张睿和大*奶朱元香的梨香阁。

萧家姐妹和沐怜霜也不能老是留在翡翠轩,起先老祖宗有意大家都迁到对面伯爵府去,毕竟那里有个新修的园子,可是张灏不愿过去,眼不见心不烦的,把园子让给了二房,惹得张回夫妇喜出望外,赶紧收拾行李,几日之间,就一家子统统住过去了。

起先几个兄弟不情不愿,毕竟姐妹们都在这边,不过到底清楚那可都是哥哥护着的,自己还是打消妄念吧,遂老老实实的跟了过去。

如此一来,后园子自是宽敞不少,不过张灏不喜大家彼此相隔老远,就奉了母亲之命,按照自己的心意,设计了一系列的图纸,召来京城最有名的工匠,花费几万两银子,准备修建几个新院子。

但见泥水匠正在打地炕,墙外有人点火,查看下通风如何,这工匠自有独门手艺,夹墙之间,地基之下,都设置了层层特制材料,又用些罕见花草安放,不但美观,还不会使煤烟渗出,熏触到人,端的是技艺巧夺天工。

正看的有趣,张灏自得一笑,他设计的图纸,自是上下水管配套,梳洗间,卫生间俱全不说,里面还用的上好特制瓷砖铺就,此时已经从南洋运回来无数火山灰泥,经过匠户研究,已经发明出简单的水泥。

至于其中过程,张灏也不懂,无非提些简单建议,即使如此,这明初的工匠手艺可非同小可,还有那未失传的各种珍贵书籍,自是得以研制出一些新鲜玩意,还有跟随郑和过来的上千名南洋工匠,举凡玻璃制品,香料等一些手艺,都得以因此传入中土。

对于此等可以使人一夜暴富的生财手段,张灏并未占为己有,反而传播天下,让其在天下百姓手里得以焕发无穷生机,为国为民,想必大有裨益。

连同姚广孝等一些有见识的大臣,几番在朝廷之上驳斥一干迂腐文臣,皇帝朱棣对于增大商税,开辟财源自是默许,其中几位宁死不同意与民争利的文臣,因张灏手中掌握东厂锦衣卫,自有手段使其乖乖就范,再说此时乃是明初,远不是后世文官集团可以比拟的,顺理成章的,如今商税已经按照一年的收益,上缴额度不同的税费,至于对于后世影响是好是坏,这就不在张灏考虑之内了,还是那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谁又管得了未来百年之后的事态发展?

(推荐一本都市小说,平步青云,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瞧瞧!)

第三卷 一门双贵 第146章 巧遇鸳鸯

第146章 巧遇鸳鸯

看了会儿各处进程,召来领头的几位匠户,张灏随口嘱咐了几句,指着附近环境详细解释了下,选择的动工地点,介于醉梦居和翡翠轩之间,本就是园子内景致最好的所在。

这时候修建阁楼,加上周围环境点缀,少说也得耗费数月时间,张灏不愿耽搁这么久,请的工匠又是手艺最好的,重赏工钱下自是格外卖力,除了添加两处小院外,就是翻修下沐姐姐花园后的阁楼。

数个院子将来会挨得很近,中间几个相连小花园全都并在一处,借助现有的假山游廊,亭台楼榭,动用上千人力物力,重新规划整修,估计不出一个月就能完事,不过真要住人,恐怕还得等风干油漆,散去怪味,三个月之后了。

周围全都用粗布幔帐阻隔,园子里的女眷,一起搬进老祖宗附近几个院子中暂住,张家家大业大,自是不愁安顿家人,不过到底园子内进了男人,姑娘丫鬟们只得成天陪着老祖宗,不敢随意出来。

老管家张大柱不放心,成天过来亲自坐镇,蔡永和朱银丰带着习武堂的亲随,作为监工四处巡视,张虎则严厉约束下人,竟把修个园子小题大做,当成了一次大事般严阵以待。

张灏头前不当回事,并不想折腾大家伙,可架不住众人死活不松口,无奈下只得顺从民意,他见几个心腹如此郑重其事,心生警觉,暗中调派家中仅剩的三十位青衣卫,混居在女眷之中。

清明节一晃而过,因三日寒食,自有嘴馋的家人过来诉苦,老祖宗这几日天天被儿孙环绕,心情愉悦,吩咐今日大摆筵席,闹得满府上下兴高采烈。

张灏和身边丫鬟原本要住进静心堂,却被姐妹们鹊巢鸠占,只得躲到紧挨着的一个院子里,一大早,张灏做完功课,洗澡沐浴,一身清爽出来,却被一个丫鬟告知,家人都去了水榭附近看戏吃酒了。

几天来都是陪着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