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将门娇妻-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试想一下,初晴弹琴时喜焚香沐浴;那“一两黄金一两沉香”的上等品寒门士子供得起么?即便是从娘家带去,也会被指责为奢靡吧?

值得清江郡主开口的男方;怎么着家世也不能是寒门呐;落魄士族都能在生活细节上和自己闺女儿更合拍吧?

“承蒙师姐垂爱。我那女儿;唉;性子太犟;还不知能得哪家小子青睐。”长史娘子叹息一声,顺势又递了话头到郡主手里。

“小子这倒不知,但我二媳妇——崔相家如娘,可对你的十三娘赞不绝口呐,”清江郡主轻笑出声,解释道,“据说,她当年在闺中时参与聚会曾得了初晴的照拂,大约是仗义执言之类的吧。”

清江郡主今次只是受儿子之托来稍微提一提崔文康的,男方还没和长辈通气明确的说要下聘,她自然不好讲得太明白,免得闹大了又不成有碍声誉。

“哎,那可真巧了,我家初晴就爱干这种事儿!说起来,如娘这是前几日在军演中挺出色那位崔家二房嫡长子的胞妹吧?”长史娘子把崔文康那不算头衔的前缀给一整串儿都报了出来,生怕含含糊糊的弄错了人。

她听着师姐的暗示觉得不怎么真实,压根儿没指望女儿能嫁入一流世家的时候,居然亲口听郡主说愿意给自己家做姻亲,像是天上掉馅儿饼来着。

“没错,这俩是同胞兄妹。他们生母是我族妹阿莹,可惜早逝了,没了亲娘的孩子可怜——哥哥都十□了还没给说亲,妹妹倒先嫁了。”清江郡主明明白白的表示崔文康是大龄未婚男青年。

长史夫人心里有谱了,没说亲只是家里给耽误了不是这郎君自身有问题。

之后,她又听得师姐给补充了更多内容:“这俩孩子的父亲年初左迁至我夫君治下做刺史,我一眼见着如娘就喜欢,干脆抢到家当了儿媳。她哥哥也是个好模样的,还挺有志气,虽不得父母垂怜却自己奋发着准备参加武举,将来外放了做个果毅都尉之类的绝没问题。”

有的家里忌讳父母没能双全的,事先必须得说清楚,清江郡主顺便还表示了崔文康做不了文官,并且与继母不和准备自立门户,将来或许得不到家族多少照拂,但媳妇儿头上却不会有正经婆母刁难。

其实,崔文康正适合余初晴这种应付不了世家大族复杂人际往来的小娘子,只是,不知道号称书画双绝的余长史能不能接受一个有些“粗鄙”的女婿?

“一直没说亲,那得有屋里人伺候吧?”长史夫人出人意料的没怎么在意文武之事,只从内宅生活角度出发皱眉提问。

听她这么一问,清江郡主心里顿时笑开了花,这小师妹和从前一比更识时务,当初她看人可是只瞧才华不论其他的,这会竟也知道风流才子不靠谱了。

郡主郑瑜举起团扇半掩了唇,低声道:“听说之前倒是有亲长刻意安排了不少,可一想明白那都是被故意塞来消磨人意志的,哪还能倾心以待?”

这话一说,连她都觉得崔文康是个挺不错的联姻对象,这年头有几个世家子弟能洁身自好不喜女色的?

长史娘子心里自然也有自己的算盘,准备回家和丈夫、公公好好商议一回,顺便再查查关于这崔文康的各种事情,她记得这郎君前两年风评不算好,因此也没列入考虑范围,听清江郡主这么一说,仿佛是继母作祟的缘故?

若本质是个好的又有前景可观——说不定,自家也能捡个漏?

“九月初三,到我家来赏菊、饮酒吧,好久不曾和师妹一同赋诗、作画,有些怀念呢,”清江郡主拉着长史娘子的手,做出了聚会邀请,“若是有空,还可带上你家儿女正好与我儿媳做个伴儿,她也是个爱诗画的。”

十来日时间,足够男女双方下个定论了,若余家的带上女儿赴约喝菊花酒自然是表示对这亲事有意,不带,那就当今日压根儿没提这茬。

在清江郡主和长史娘子相约聚会时,婉如则已经说动了祖母和大伯母马上着手给哥哥找个好媳妇。

既然崔文康要说亲,那聘礼、宅院与一应杂物就得准备上了,按前例这笔钱不从公中所出都由各房自行安排,大伯母犹豫着看向了自己婆母,要让长房跑腿倒还好,可还得出钱给侄儿成亲的话,那可太亏了。

袁老夫人很豪气的从自己私房中给了孙儿五百两黄金做迎亲之用,又爱怜的拉着婉如的手叹道:“你出嫁得匆忙,家里都没能来得及添妆,如今也拿三百金去,再添三套头面,就当是娘家给的私房了。”

婉如平白得了意外之财顿时很是惊喜,赶紧谢过祖母又替哥哥操心道:“五百金要在京城边上买庄子再准备点衣饰之类的倒也够,但若是要去风雅人家提亲,却需要准备点特别的礼物做纳采之用。”

五百金只能说凑合能用却不够体面,真正的好东西不可能拿着钱就能马上买到,而要求金贵之物又岂是区区几百金能办到的?大伯母卢氏微微蹙眉,心想侄女这话是在算计公中收藏还是有别的用意呢?

她没急着搭话,略一停顿就听得婉如乐呵呵的笑了:“前些日子哥哥从舅舅家取了阿娘的嫁妆单子来,我略看了看,其中有一幅前朝顾先生的《群鹿图》以及他的一对书法立轴,嗯,还有杨画圣的《八骏图》,闵家山水的《春江渔钓图》,这些都挺合用。”

“哎,没错!我都快忘了你们还有莹娘的嫁妆可用,”卢氏立刻想起了之前侄女儿拜托自己的讨要嫁妆一事,明白了婉如的意思,便跟她一起笑着憧憬未来,“十来年前的首饰款式肯定是老了点,但想必材料都不错——重新炸炸或拆散了让工匠重做也使得。二房嫡长子成亲怎么着也不能寒碜了,该用的,还是得用。”

说完这段话卢氏就看向了自己婆母,正儿八经的提议是不是该把先弟妹的嫁妆取出来给文康他们俩兄妹分了呐?两个孩子都已成年,眼瞅着就各自成家了,这亲娘的嫁妆再没让父母而且是继母代管的道理。

袁老夫人连连点头:“嗯,这话不错,还得快些派人去把那什么库房钥匙取来,该筹备的就筹备着,等春闱一过正好双喜临门!”

“不光是钥匙呢,还得请母亲拿来当初的单子再让父亲派得力的人帮忙清点一番。”婉如建议着,当场就撺掇祖母口述,自己撰写了给父亲的书信。

主要内容就两点:一是家里准备在京城给崔文康说亲,由清江郡主介绍高门大姓家的娘子,他在边地等着结果便是,切莫自作主张。

二是,前头媳妇的嫁妆得开库取来用了,让他们把嫁妆单子和钥匙都还来,由崔相做主给孙儿、孙女均分,可派心腹旁观。

这封信是由肖家派人送去的,八百里加急,怕那边先订了亲赶不及,只要信一送到就不怕崔承望再看上胡家女,京城说亲又是清江郡主插了手的,还能不好?或者说,这事儿根本就由不得他不乐意。

等信一上路,肖阳就派了细作、私兵去婉如从曹大娘那儿问出的庄子地址盯梢,日夜看守。

那嫁妆里哪还拿得出前朝字画来?据婉如所知,好些名人作品都已经在崔文远拜师时被张氏拿去送了人!

除此之外,还不知道其中缺了些什么,反正,被挪用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而且还是在崔承望不知情时偷偷下了手,想也知道,婉如她父亲他再怎么贪财却还是要脸面的,世家子弟只有极端落魄时才会打妻子嫁妆的主意,崔家嫡出的郎主还不至于沦落到此等地步。

相对的,这张氏却来自小门小户,家境并不宽裕早年也不太讲究,不然也不会去做前面有嫡出子女的继室,她祖父只是个六七品的小吏,父亲则一门心思苦读、专营,年逾五十了才当上高官。

因此,张氏一开始给自己塑造的形象是“慈母”是“贤妻”,对待崔文康和婉如也是娇养、宠溺、撺掇为主而非明目张胆的克扣,动用郑莹的嫁妆只能是背地而为。

张氏只因丈夫左迁、自己父亲当上侍郎并且尚书之位有望了,崔相却逐渐年迈眼看着即将告老还乡,在这此消彼长的形势下她才逐渐癫狂起来。

哪知,张氏还没来得及卖了继子,对方的反击便到了——由崔相做主清点、平分嫁妆,分什么啊?分空箱子么?!

自己父亲打点上峰用了郑莹嫁妆里的一箱古玩,儿子用了一箱名人书画,女儿用了嫁妆里的一箱珠宝,连崔萍那儿都给讹了一套首饰去……足足三箱,不是三件,怎么可能查不出来?

张氏看到婆母书信的当天就急得嘴角上长了好大一个恶疮,痛或者说气得连粥都喝不下去,直接装晕了躲避婆母派来管事的询问,还没解决这一茬,第二日胡家小娘子却又跑来探病了。

胡家已经和张氏有了默契,就等崔刺史松口后由男方提亲,开始行“六礼”嫁女儿,甚至,他们已经在相熟的人家放出了风声去,说自己攀上了崔相家二房的嫡出长子,这会儿却听说事情有变哪能不着急?

既然崔刺史娘子已经收了厚礼,那事情办不成也只能找着她要说法呗,商贾人家多精明,不可能平白无故做亏本的买卖,商议亲事时他们就得了张氏的字据——这会儿她便成了夹心饼,两面受压迫。

张氏即便是装病也将这事儿拖不了两三天,左右思量后,她一面和胡家敷衍,发誓赌咒说事情一定能成,一面决定在使人送回嫁妆单子和钥匙的同时行脱身之法。

嗯,可以派心腹在半路截杀送信之人。装作强盗抢去行囊,让单子和钥匙都给遗失了,反正,库房门和箱子用斧头也能劈开,没单子谁还知道自己挪用了多少?

或者,派人去存嫁妆的庄子捣乱,让库房失窃或失火,被偷了、烧了、毁了一了百了!

嗯,这主意不错,张氏暗暗心想:说不准婉如那贱蹄子有没有从平乐郡王那儿搞到备份的嫁妆单子,还是直接从库房下手较好,顺带再搬些走!

在张氏琢磨着鬼主意甚至派了人雇佣“游侠”下手时,肖阳端坐书桌前看着一张蜡丸中的小字条。

而后,他慢悠悠点了烛火将字条烧毁,同时冲那坐在一旁抚琴的婉如笑道:“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有时候,我们放弃一段爱情并不是因为没了感情,而是突然意识到,对方的智商在未来一定会拖累死自己。”

“嗯?”婉如抬起头,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道:“何为‘智商’?怎么突然想到这句话了?”



作者有话要说:沉香又名迦南香,可以焚香用也可以做成工艺品,反正,是好东西,唐诗为证。

《太平时》  陆游

竹里房栊一径深,静喑喑。

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

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

所谓“头面”,是以簪、钗、坠等首饰进行插戴头部的整套头饰,广义的俗称是包括手镯在内的一整套首饰。自宋代开始成为贵族妇女发髻的主要装饰也有了明确的形制称呼,到了明代式样又进一步翻新。其中,“挑心”主要 装饰于发髻中央;“顶簪”直插入发髻顶部,起到支持和固定发髻的作用;“分心”多插于发髻背面中部,与挑心相对;“掩鬓”为鬓角上的发簪一般为两件,分 别插于发髻下部两侧;“钗簪”插于掩鬓上部,也是起到装饰效果。

上图明代头面:

唐代首饰虽然是电视剧里的假的,但是形制可供参考:

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是男方托人送礼品于女家,表示愿意和女家结亲。问名是男女双方交换正式年庚,其中包括生辰八字及各自三代及主婚人的姓名、荣衔、里居等,俗称小定。纳吉是男方送订婚礼物于女方,主要是女子本人所用的衣饰。纳征是男方将论婚时所定的财帛钱币送与女家,又有纳币、下财、大聘等称呼,聘礼多少是按重视程度、女方的身份与富贵程度等决定的。

请期是男方将拟定的婚期写在帖上,并备上礼物送与女家,若礼物收下,则表示同意婚期,若不收,则须另择吉日。亲迎是新郎亲率鼓乐、仪仗、彩舆等,迎娶新娘以归。

谢谢各位的厚爱哟~~!么么哒~~~~

65、考场作弊

面对婉如的疑惑,肖阳挠头皱起了眉:所谓智商就是用来测试人智力发展水平的智力商数;这该怎么跟妻子解释来着?

智力倒还好说;可他绝对没本事去把商数和智商测试给解释清楚,有的东西知道、会用就行谁知道原理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又没个网络百度的能帮忙搜索一下具体释义。

“智商就是——有待商榷的才智。”肖阳挠头之后果断抛出了这句简洁无比的话敷衍过去。

而后;又笑着告诉婉如:“正如之前我所猜测的那样;你那位继母确实挪用了不少嫁妆,并且不仅不打算归还;还胆大包天的准备去烧库房。”

“唔,智商;很有道理呢。”婉如虽然觉得这词儿有点怪怪的;却也连连点头;张氏可不就是才智有待商榷么?

或许因为自己从前就够蠢的缘故;倒觉得这继母还算是个精明人;至少张氏弄走了自己、占了嫁妆还毁了哥哥,她亲生儿女却都过得不错,可今世一看,用句肖阳的话来形容她【真是弱爆了】。

摆弄继女是将其嫁给握有实权的侯府,反倒给了继子出头的机会;想要绝了继子的前途将其“卖”给商户,此等逆德离亲之事绝对不容于崔氏宗族,反倒得罪了公婆。

最重要的则是,张氏过于在意钱财,挪用原配郑莹的嫁妆甚至还想瞒着再多弄一点成自己私房,犯了七出中的最末一条——窃盗。

“等着她的人下手后做实这事儿吧,就算有损失也成。”婉如望向肖阳下了决定,她知道自己夫君的手下很是能耐,绝对可以搞到切实证据。

反正,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娶了商户女的士族还有什么脸面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张氏都没给哥哥活路,自己又何必心软。

“嗯,没错,打蛇必须打七寸,既然决定下手就得绝了后患。”肖阳行军打仗时奉行的就是“斩草要除根”,为妻子献计自然也会如此。

他这是打算想法让丈人休妻一了百了,这休离之人所出子女虽也算是嫡子,可一旦张氏既为继妻又是弃妇,崔文远再能耐也不可能越过了崔文康头上去。

婉如却摇头道:“崔家不会休妻的,丢不了这个脸——识人不明、娶妇不贤、教妻无方,每一条都能被戳上一整年的脊梁骨。不过,却也能让她再无法兴风作浪,父亲身边只有任由张氏作践的妾,并没有身份高些的媵。”

“再添一把火?”没等婉如说完,肖阳就和她想到了一处去,“得问问阿娘,她陪着表姨母相看了那么久说不定有遇到合适的人选。”

休不了妻也能把她关起来不是,没了主母家里却需要人主持中馈,媳妇或者嫡出女儿是最合适的,可惜前者暂时没有,后者却是张氏亲女崔婉兰,怎么可能绕一圈又便宜了她们母女?

因此,还得给父亲塞一个身份镇得住场子的女人,媵虽也是侧室却是娶进门的,身份比妾高,暂时代掌管家之权也使得。就算她管不了家,也能狠狠去吹枕边风,从前就是没个人帮自己兄妹说话,这才任张氏拿捏了。

从前婉如即便是想得出这办法也办不成这事儿,哪儿有闺女、女婿给父亲添人的道理?如今张氏妄想给二房嫡长子娶商户女却明明白白得罪了自己婆母,正好给了机会能借着祖母袁老夫人之手给她添堵!

“说起来,也不知长公主家的温七郎到底会纳谁来着?”婉如说着就想起了自己家正蹦达欢腾的庶妹崔萍。

这个庶妹比婉如小一岁,生母只是个奴婢,据说是在先主母坐月子期间得令侍候崔承望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