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的田园生活-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要发展下去只是时间的问题。

听苏菱这样一说,大伙眼睛都亮了,苏东是第一个表示支持的,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苏东也是那种敢想敢做的,考虑的并不像苏父他们考虑的那么多,像苏父,要考虑会不会养,养了之后还要考虑有没有人要等各种问题,这样反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开来。

而且苏菱也想好了,这样一个鱼塘不光是能养鱼,还可以在里面养藕,莲藕可是一到非常美味的菜式,还能生产莲子,这也能赚不少一笔。

“要是这么地,可就把那片废地变成宝了。”苏父就道。

大家都点头。

“那是大家都赞成,谁还有意见没有?”苏菱就问。

“养鱼、种藕这个事,我赞成。”苏东道。

花溪村处在北方地带,没有鱼塘,也没有水田。一般的庄户人家甚至不知道藕是什么,莲子这些,也很少有人见过。就连鱼能吃都是去年才知道的,苏东会知道这些也是从书本上来的,他学会了又说给一家人听。

“不过,咱没养过鱼,也没种过藕,这个到时候,藕还能请人,但是鱼怎么办?这还是头一次见有人养。”苏东道。

“哥说的对,这肯定得请人。就是咱们会,咱们也忙不过来啊。”连蔓儿就道,“我打算,种藕这边,咱最少也雇两个熟手的长工带着,而养鱼这里咱爹急要辛苦一下了,这鱼我知道怎么养,但毕竟没有养过,只能靠咱爹自己摸索,我在一旁指导着了,其他的是雇长工、还是短工,这咱可以慢慢商量。”

“种地这边,至少也得雇两个长工。”苏父想了想,就道。苏菱家现在也有十几亩地了,而且还要再买,如果他要是去养鱼了的话,地里的活肯定是忙不过来。

“我大概算了算,买地、买鱼苗、买藕种啥的,再加上雇工,咱家现在的钱都足够。只是还得再盖一些房子给这些个工人住”苏菱说道,在提出这个计划之前,她已经做过预算了。“那现在大家伙都同意不,还有谁有意见不?”

“同意。”

“没意见。”

众人一致通过了苏菱的提议。

当天,苏父就请来了村里的村长,说了要买下河岸大片荒地的事。

那片地在那荒着,有人肯买,村长自然高兴。

紧接着,就是丈量土地。河岸的大片荒地,离着苏菱家也没多远,干脆就一同买下了地瓜地到苏菱家的这一大片的荒地。丈量下来,一共是五十亩地挂零。

“都买下来。”苏菱决定。那些连鱼塘也不能挖的地方,还可以种树,总之不会浪费,而且将地整片地买下,以后也方便管理。

有了这样的决定,第二天,除了了村长外,苏菱还特定请了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族长和牙侩,牙侩还特地的带来一个衙门的官吏,就此写下了文书,盖上了章。

苏菱只花了不到三百两银子,就将五十亩挂零地都买了下来,其中还包括了置办酒席、办地契、牙侩的中人钱以及必要的打点费用。

那被请来的县衙官吏很是做人情,一笔下来,将这段河道都写入了地契之内。

这样,河岸起到苏菱家的一大片土地就是苏菱家的了,而请来的官吏也很懂的做事,还把靠近荒地的这半条河道都写进了契约里,这样这些都成了苏菱家的财产。

拿到了地契之后,苏菱就带着纸笔,和苏东一道,将整片土地的平面图描绘了下来。之后,就依照土地上原有的被冲刷出来的坑,因地制宜,规划出了四个鱼塘。

四个鱼塘,仅占土地很少的一部分,这是第一期工程。毕竟是第一次挖鱼塘养鱼,盲目地扩大面积并不是明智之举。

这四个鱼塘,既是第一期工程,也是实验工程。等这四个鱼塘成功了,整条养殖和销售链成熟了,再扩大面积,到时候才是事半功倍。

除了这四个鱼塘,苏菱又在图上圈出了几个地块。

“光养鱼种藕,也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今年还要多养鸡鸭,到时候干脆就放养到这。……以后再增加养猪,可以放养在这……”苏菱在图上面指指点点地计划着。

不管是设计还是养殖鸡鸭,苏菱都是征求了家里人的意见,毕竟如果只有她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到时做起事来大家都提不起劲那也是办不成事的。

对于养殖鸡鸭的事苏荷特别的赞同,她就爱那些个毛绒绒的小动物,又爱吃鸡鸭蛋,现在鸡鸭还没养成,她就已经闹着说要去捡鸡鸭蛋了。

当然,苏菱会有挖塘养鱼,养殖鸡鸭这样的想法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苏父,苏家的人现在每个都有自己的工作,苏母春天的时候可以做笋干,制作辣笋,冬天还能制作酸菜,而且苏菱也不想苏母太过于辛苦,让她开办作坊只不过是为了让她消磨时间,而苏父平时除了去地里看看,却也什么都不做了,儿苏父的性子又是天生闲不下来的,所以苏菱只能是为他挖塘养鱼种藕了。

而苏东现在的主要责任就是念书,到时能高中就是最后的了。

对于新的一年的计划苏菱现在已经开是计划的差不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就连最小的苏荷到时也要到酸菜作坊里帮忙,当然这个帮忙不可能是让她去干重活,只是为了锻炼她,让她到作坊里监工而已。

苏菱则是负责统领全局,到了开春,她就准备在县城里买房,开自己的酒楼了,毕竟占人家的分成只是一时之计,到时要是自己开了酒楼的话,这分成她肯定不会要的了,而且自己家要养鱼的话,刚开始她肯定会花大部分的时间在这上面上,到时也没空理其他了。

买了地规划好之后,苏菱家就已经开始招工干活了,现在还只是刚开年,还没到种植的时候,大伙的空闲时间还是比较多,但是天气比较寒冷,挖池塘不是个简单的工作,很可能会整日的浸在水里,所以这活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的。

------题外话------

求收藏,求订阅

八十九章 动工

虽然挖鱼塘很是辛苦,但是开春大伙都找不到活干,现在苏家刚好有请人,所以很多人都想来试一试。

而且现在苏菱家不仅是要挖鱼塘,还要建新的房子,房子建在鱼塘边上,这样也方便管理鱼塘,而且以后养殖鸡鸭也是需要人手的。

庄户人家盖房子遇到一些大事,比如说盖房子,一般会就会有人帮工,比如说办喜酒,一般就会有人耢忙。这些都讲究个互助,只需要供饭,也就是提供饭食,并没有付工钱的说法。而且,遇到这样的事,一般也不用主人家找人,就会有亲朋好友、同村的乡亲们主动上门帮忙。

这是一种习俗。一般盖房子、办喜事,帮工、耢忙的人越多,就说明这家人的人缘越好。主人家也会越高兴,哪怕用不了那么多的人,还要额外的多预备饭菜,主人家也愿意。

但是挖鱼塘,不同于盖房子。

盖房子是满足基本的居住需要,家家户户,都得有房屋居住。而挖鱼塘养鱼,是为了卖鱼挣钱,是某一户人家的特殊需要。

所以,即便是有人愿意帮工,苏菱还是在村头贴了告示。挖鱼塘要壮劳力,每人每天供应晌午饭一顿,两素一荤一汤,管饱,另外按开挖的方数核算工钱,当天结算当天付清。

告示贴了出去,口耳相传,来报名做工的人就更多了。

挑选人工。让两个养鱼长工领着开挖的事,苏菱就没有深管,而是交给了苏父,毕竟以后要长期呆在鱼塘上的苏父,和长工一起工作的也是苏父,所以必须要选择能和苏父自己和得来的。她只负责每天收工时。按苏父给她的单子,核算、兑付工钱。

四个水塘,其中一个开挖面积为八亩。深度较浅,这是打算用来种植莲藕的荷塘。另外三个为鱼塘,每个开挖面积平均为六亩,深度较深,打算用来养鱼。

荷塘和鱼塘都沿着河堤开挖,并与小河之间修筑有水渠相连,用于引水。另外在荷塘另一侧还设有出水口。通过出水水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水排放到地势低洼处,并引入河水的下游。

每个荷塘和鱼塘之间,还修筑堤坝。堤坝上留出空地。可栽种树木,并修筑有可通行一辆大马车的通道。

这边忙着开挖鱼塘,苏菱已经和苏东往白县赶去了,这次他们去白县可不是要游玩的,而是要去买房的,不仅是要买自己住的房子,要是有合适的店铺苏菱也想一并买下,算是为自己家里积累不动产吧!苏菱和苏东两人要去,苏母明显的不放心,想要跟着前去。

“娘,你要是和我们一起去了那我爹要怎么办?谁在家照顾他呀?还有荷儿要怎么办?您别担心了,钱掌柜刚好要到白县去一趟,我会和他一块去的,到时有了他的照顾你能放心了吧!”苏菱劝苏母道。

“你们俩还从没有离家那么远过,我怎么能不担心。”苏母忧心忡忡,“要不咱们不去县城买房了不行么?现在咱们家也要挖鱼塘,还有种藕,还有你说的什么养殖场的事,那么多事已经够咱们家忙活了,并不一定非得去县城啊。”虽然苏菱说有钱掌柜的照顾,但是苏母对于他们两个要去县城还是放心不下。

“娘,我和大哥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特别是大哥,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走出青石镇,到别的地方去的,您想想,到时要是我大哥高中了,圣上派他外任,他也得去吧!所以说趁着现在又机会刚好能锻炼一下正好。”苏菱抱着苏母的手,安慰她道。

“诶,娘说不过你,你们都长大了,就像长大了的鸟,迟早要飞出娘亲的怀抱,但是不管怎样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苏母不在说什么,苏菱决定要去白县的日子就在后天,苏母害怕有什么不周到的,忙着去帮他们两个收拾。

“爹,我去了白县后,这家里的事情就都靠您了,挖鱼塘的事有李叔看着应该出不了什么差错,但是工钱的事咱们家一定要每天结算,不能失信于人。”苏菱嘱咐着,虽然知道苏父一定会把家里的事都办的妥妥当当的,但还是会忍不住担心,她在家的时候,这些个琐事都是她在管,像发放工钱什么的,她都不假于人手的。

“傻菱儿,你就放心吧!爹一定会把这些是都办得妥妥当当的,倒是你和东儿到了县城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可以和钱掌柜商量着。如果不是家里那么忙的话爹都要和你们一起去了。”对于两个孩子第一次离开青石镇,苏父也很是担心,但是他的想法和苏母不一样,他知道这孩子总有一天会远离父母的怀抱,飞向自己的天空,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乐于成见,不但不会阻拦,还会多多支持,只是这第一次他很想要作陪,可是却也分了身,只能是话语的嘱咐了。

见苏父陷入了沉思,苏菱又开口道,“爹,家里请长工的事等我回来咱们再一起去挑选,我会尽快回来的,还有这段时间家里晌午煮饭的事咱们可以请人,我不在家帮忙,我娘一个人会忙不过来的。”苏菱想到了家里请人干活的时候说了每天管一顿饭,如果她去了白县的话,那么多人的饭菜苏母一个人肯定会忙不过来的,所以必须的请人。

“好了,小不点一个的,想那么多,这些事爹都会安排好的,你好好照顾好自己就好了。”

“爹,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菱儿的。”苏东也表态道。

“嗯,有你在爹就放心多了。”

“什么呀!难道我一个人的话爹就不放心么?”苏菱佯装生气道。

“你这鬼精灵,你一个人的话爹确实是不放心。”对于这个女儿,苏父也算是很了解,那性子,一旦沉迷于一样东西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记得了,叫也不应,而且那思维还有些跳脱,苏父真真是放心不下。

“二哥,来了呀!”张生看到苏父过来了,就打招呼道。他也在苏菱家帮忙着挖鱼塘,他算是一个小队的队长了,领着大伙这干得热火朝天呢!虽然还是冬末,天气比较严寒,但大伙都不觉得冷,甚至有些人的额头还冒出了丝丝的汗液。

“嗯,大伙也都饿了吧!现在也是晌午了,大伙都先吃了饭再来干活吧!”苏父喊道。这边众人也停下了干活的脚步,有些个还没忙完了的也加快步伐,装满了箩筐,等吃了饭回来再把泥挑上来。

苏父在前头领着,二十来个的汉子,当然这不可能是花溪村全部的男人,还有一些和苏菱家关系不好的,瞧不起苏菱家的,都没来,他们觉得苏父这是在胡闹,哪里有人自己养鱼的,这鱼从来都是天生天养的,认为苏父养不成鱼,不仅是养不成,到时还付不起他们的工钱,担心他们会白干活。

当然也有一些个事想要来干活的,但是平时他们都是好吃懒做的,别人家一有要帮忙的,他们也会去,但是去了从来都不会干活,到了吃饭时有特别的快,对于这样的人苏父从来都是敬而远之的,当然也不会请他们的了。

“哇!真香,二哥,二嫂这做的都是什么呀!大老远的就能闻到香味了。”张生笑道。

“我也没看,等会吃你就知道了,香的话等会就多吃点。”

苏母将饭桌安排在院子里,院里比较宽敞,能容的下比较多的人,二十来人就分了三桌,当然这里面还包括了苏菱一桌。

虽然先前说的是二荤一素,但是真正上饭桌的并不止,苏母做了一个红烧猪肉,五花肉做那是喷香喷香的,刚端上桌,还有丝丝的热气往上冒,让人不禁胃口大开。还有那酸菜鸭,这是苏菱特地的拿出了一桶要卖的酸菜来给大伙吃的,酸菜早在元宵过后苏菱就让钱掌柜派人过来拉,果然不出所料,酸菜算是再青石镇欣起了一股狂潮,很多人到天悦酒楼都是为了能尝尝酸菜。不止能入菜,单着吃也是一道开胃的小菜。

现在不止是天悦酒楼,就连其他的酒楼也都在苏菱家订购酸菜,本来苏父苏母还担心卖不出去的酸菜,现在都要实行限购了。可想而知酸菜是有多好卖了。

“这就是大伙正在热议的酸菜了吧!没想到咱也有机会吃上,听说镇上一小碟的酸菜都卖到一两多的银子了。”牛天偶尔会帮着牛爷爷赶车到镇上,对于镇上的情况也比较熟悉,现在看到这东西,听起来和镇上人形容的也像,而且读是从苏菱家传出来的,肯定错不了。

“真的啊!那我们科这是有口福了,大伙一定得好好尝尝。”马上有人应和道。

此话一出,众人都附和,有赞叹苏菱家大方的,也有的已经动筷开吃了,那些说话的一见已经有人开始吃了,也不在废话,主饭的白馒头,真真是管够,还有汤是大骨熬的,香浓香浓的,陪上白白的馒头就更是美味了。

------题外话------

大伙都冒个泡呀!评论一个

九十一章 买房了,买房了(求订阅)

苏菱进城这一天,风和日丽。苏父早早的就驾好了牛车,送他们两到镇上和钱掌柜汇合。

钱掌柜也早早的就在天悦酒楼等着了,马车也早早就驾好了等着苏菱兄妹俩。

“这次就拜托钱掌柜了。”苏父说道。

那边已经装载好了,其实几人的行李也没多少,苏菱并不打算多呆,只要一办完事她就会回来了,钱掌柜到县城也是因为采购还有视察,时间也是不用多少的。

三人同坐一辆马车,白县离着青石镇也不算太远,白县负责管辖这好几个镇,其中青石镇算是离着最近的了,从青石镇到县城里大概也就四五个时辰。

一路上,苏菱虽然已经算是习惯了这古代落后的交通工具,可是差不多十个小时的车程,她也受不了了,昏昏欲睡,靠着苏东睡着了。苏东好歹是男孩子,虽然去读书了,但是回到家还是会经常跟着苏父下地干活,所以体力还算是好的了。直到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