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的田园生活-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媒人走后,苏奶奶对几个儿媳又是耳提面命了一番,并吩咐她们三天后的下聘一定要用心准备各种,不能让亲家瞧不起。

瞧,这还没接亲呢,就亲家、亲家的叫上了。

几人应了是后,苏奶奶才放人。

------题外话------

首推了呀呀!赶紧收藏,打赏啊!

二十六章 下聘

时间一晃而过,已经是三天后了。

因为苏***要求,今个儿全家人都必须到场,算是让未来姑爷看看这个家的和谐,就连苏东也请假回来了,所以即使是苏菱再不想回老宅,也被逼无奈了。

这天天还没亮,老宅里就忙碌了起来。

苏妹的好日子,穿了新衣裳。银红色棉绫褙子,石榴红的裙子,将一张含羞带喜的俏脸映的白里透红,更添喜气。

吃了早饭就,过了约有半刻钟,就听见外面有马车声响。

“来了,来了,莫家的人来了。”在外面守门的苏博(苏水的儿子)一边往院子跑,一边喊道。

莫家下聘的人来了,苏奶奶和苏爷爷带着一大家子忙迎了出来,可见对苏妹的婚事很是看重。

莫秀才,莫秀才的娘子(张翠云)还有莫文宣都来了,另外还有方媒人和一个小厮,两家人客气了一下,就都做了下来。

坐了下来,张氏忙让人将聘礼端了上来。

庄户人家下小定,并没有什么成例,一般的定礼都颇为简单,一根铜钗子,一块尺头下定的也不在少数。甚至有更为贫困的人家,这样的定礼也拿不出,不过双方请媒人说定了,便是定准了婚事。

莫家足足准备了五样聘礼。

一个深红色的大托盘上铺着素缎,上面放着两只赤金的小凤钗,两只赤金戒指,每一只足有一两重的一对鎏金的银镯子,一方紫绉纱帕子,上面拴着一副减金的银三事儿,一方明蓝方胜绸帕子,上面同样拴着一副减金的银三事儿。另一只托盘上放的则是两端彩缎。

这样的聘礼在庄户人家看来是极重的了,粗略估计一下应该值三四十两银子。

莫家的聘礼一端上来,屋内所以人的眼光都亮了当然这不包括苏菱她们那一家),(赞叹起来,这莫家是个富裕人家,对苏妹又是如此看重,要不怎么舍得下这重的聘礼,都夸苏妹找了个好婆家。

苏爷爷和苏奶奶也十分高兴。莫家准备的聘礼丰足。说明他们看重苏妹,看重这门亲事。这让他们做爹娘的觉得脸上有光,对闺女的未来也更加放心了。

苏奶奶更是,直接叫了苏妹过来,将凤钗戴在了她头上,看着苏妹那娇羞的模样,脸都快要滴出血了。

一家人正在感慨呢!

那边苏妹给大家倒上了茶水,端上了几碟小点心,十足的小媳妇模样。

苏菱端详着她这个小姑爷,只觉得哪里不太对劲,看着莫文宣那瘦弱的身躯,脸色也是苍白的,只是大家都没有察觉到,或许是察觉到了,但因苏奶奶,没人敢出声。

苏奶奶已经完全沉浸在女儿就要嫁过去享福的喜悦感了,根本没发觉什么。

而苏五婶这个中间牵线的看着苏奶奶满意的样子也是很开心,只是那虚伪的笑容怎么看怎么令人厌恶。

特别是她和方媒人之间的眼神交换,苏菱直觉有猫腻,但又说不出有什么。

苏奶奶看着几个儿媳都挤在客厅里,只觉厌恶,将她们打发到厨房准备食物好招待亲家了。

苏菱在客厅里呆着也觉得无趣,也跟着去了厨房。

中餐过后,两家算是尽兴而归了,看着莫家送来的聘礼,苏奶奶那张满是皱纹的脸笑得像菊花一样灿烂。

苏菱隐隐觉得暴风雨好像要来临的感觉。

——分割线——

“小草,这几天笋干还供应得上吧!”苏菱从来宅回来,刚好遇上小草。

“应该还能能支持一两个月!钱掌柜每次都让我们多供应,不过我已经按你和我说的物以稀为贵和他解释了。现在天悦酒楼的生意也还好,我们剩下的笋干还能供应一段时间,到了夏天,酸笋应该也能拿去卖了。”小草看到苏菱很是开心。

苏菱想想觉得也是,还好那会么有为了钱一下子就将笋干全部卖出去,要不就亏大发了。

现在笋制的产品也卖的七七八八了,看来得赶紧找个方法赚钱才行,鱼现在还能供应一段时间,但总不能守着老本吧!想想自己要实现成为小地主,有钱收,有饭吃的梦想还是很遥远的。

看来该找时间去镇上看看有什么轻松又能挣钱的活,就不行凭着一个21世纪的新新人类到了这古代还比他们都不如。

天还是有点微凉,苏菱拉了拉衣服。

“小草,到赶集日我想到镇上去一趟,现在我们的笋干也快供应完了,总不能老是靠着卖笋的这点钱过日子,我想去看看还有什么赚钱的法子,到时你要一起去么?”苏菱像小草建议道,最主要是她觉得小草真的是除了必要时,要不都不出门,很符合古代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标准,现在她家家境是不太好,要是家里的农活不用她做,估计她都不会出门,放了现代来讲就是宅。

这样可不好,她才不想她的闺蜜和那些个古人一样三从四德,在家为父母,嫁人为丈夫,生了孩子就为孩子,在苏菱看来,人的一生就该有那么一次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儿活的。

------题外话------

亲们多多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二十七章 清明

三月里的风是温和的,已没有了寒意。

早春时节天还是比较冷的,孩子们都不太爱出门。

现在已准备是暮春,虽然还透着一丝丝的凉意,但被关了一个冬天的儿童早已迫不及待的走出家门,耍了起来,草地上到处都是欢跑的孩子,笑声传遍了整个花溪村,一直回荡着。

花溪村的春天,多风。这样,风车就成了小孩最爱的玩具,镇上是有买风车的,五颜六色的很是漂亮,但是要一两个铜板一个,庄户人家是舍不得花这一两个铜板给孩子浪费在玩具商的。但是孩子爱玩的天性,即使在最贫穷的地方也不能泯灭。

花溪村的孩子们,他们都会自己做风车玩。

虽然苏菱现在算是有自己的零花钱了,但是她们还是比较节省的孩子的,也舍不得花钱去买风车玩。

“姐,我们自己做风车玩吧!”苏荷凑到苏菱面前,一双大眼睛里满是期盼。

“好啊!”苏菱立即答应了,她想或许她和荷儿呆久了,心里也成立孩子了,竟然对玩风车有些许的期待,是童年太遥远了么?

姐妹两个兴冲冲地找来了纸,花花绿绿的都有,这是苏菱收集的。做风车的纸要硬一点,这样才能保持风车的形状,转起来也快。

苏菱将一张大的纸裁成两张正方形的纸,将正方形的硬纸四角对折,然后简单沿着折线将纸从对角向中心裁开。不能全部裁开,要在中心四周留出大约两个手指那么宽,然后用铁钉或竹签子将四个裁开的角顺一边钉在中心,再用木棍固定,这样一个简单的风车就做好了。

风车做好了,苏荷很是开心,鼓起嘴巴就向风车吹了一口气,看到风车转了起来,拿着风车蹦蹦跳跳的拉着苏菱跑了出去,和小伙伴比谁的风车转的久去了。

外面风大,正好玩风车,苏荷拿着转的好的风车在小伙伴面前炫耀呢!

苏菱看着她,淡笑不语。

两人在外面玩了一会,就回家去了。

“菱儿,荷儿回来了啊!坐着休息会,一会帮娘折纸钱。”苏母做在坑头上,一边这纸钱,一边招呼苏菱,苏荷。

“娘,折啥纸钱呀?”苏菱疑惑道。

“明天清明了,你爹和你爷他们要去上坟用的。”苏母答道。

清明节到来,大伙都得去给祖宗上坟。其实也就是去修整一下坟墓,给坟添添新土,也就是俗称的扫墓,烧点纸钱,祭祀一下。

在庄户人家里,没那么多银子买精致的纸钱,一般都是自己买了大纸,然后裁出各种花样。要不就是将大纸裁小,折出元宝的模样,这样就能拿去烧了。

也有的将大纸裁成方形,拿了铜钱印子来将印子印上,苏爷爷就从隔壁借了个钱印子,将纸放在印子上,用锤子往印子一敲,大纸就能印出印子来,这样就省事方便多了,而且一次可以印多张。

第二天是清明节,苏东也在家,因为要折的纸钱较多,苏奶奶甚至将苏母和苏菱叫去老宅帮忙折,所以苏菱算是折了整整一天的纸钱了,手都酸了。

——分割线——

第二天天还没大亮,苏母就起来准备好供品,虽然说是和老宅的一起去上坟,但好歹是分家了,自己家的也得准备好!

折好的纸钱用袋子装好,苏父带上苏东急冲冲的赶到老宅去了。

这个时代女子地位低下,是没有资格去上坟的,能准备祭祀品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恩赐了。

苏父和苏东到了老宅后,老宅的供品也都准备好了。一大群人拿好东西就浩浩荡荡的往山上去了。

苏家的坟地在后山,苏菱虽然经常去后山,但她还从来没敢接近过坟地,总觉得那地方阴森森的,让人心里发毛。

苏爷爷在前面带领着,苏家大伯苏有、苏父、苏剑、苏水、就连苏勤也回来了,他们紧跟其后,苏东这一代的则在更后面。

一整个队伍,人数还是挺多的,苏剑有两个儿子:苏富和苏强,苏水也有两个儿子:苏飞和苏博,苏勤那一房有三个小孩,两子一女,儿子较小,因此今天没跟来,就只有苏有家里是三个丫头,每每到这个时候,总会发现他的头是低着的,或许是觉得没有儿子后继无人,腰板也挺不起来吧!

苏东发现苏菱和苏荷远远的跟在后面,脚步也慢了下来。

“菱儿,你们怎么来了,你知道的,爷不准你们来。”苏东很是担心

“哥,你放心,我不跟你们上去,我就远远的看一下。”苏菱看着苏东微微一笑,他发现这个哥哥自从去了学堂,身上的儒生气质更甚了,说话也是斯斯文文的,完全没有农村人的那种粗鄙,反观自己,到时越来越像一个村姑了。

“行,那你和荷儿小心一点,我先跟上去了,等会爷又生气了。”说完就追着队伍跑上去了。

一路上,村里也有去上坟的人,远远的看见苏爷爷就大声问好,夸苏爷爷是个有福气的什么的了,苏爷爷也很是开心,没没觉得这时候,一家人的团结是多么的重要啊!只是想到老二一家分了出去,抬头看看走在后面的苏宽,叹息了一声,却也什么都没说。

苏家的坟地是在一个小山坡上,面对着花溪江,这样的一个坟地算是风水好地方了吧!苏爷爷的父亲和母亲葬的地方离得不远,或许是应了那句生前同住,死后也要同眠吧!

苏家是在苏爷爷的父亲这一代才来到花溪村的,因此坟墓也只有苏爷爷的父母亲,苏家几兄弟快速的将坟地修整好!将祭品摆了上去,燃起了香。

只见苏宽在离着坟墓不远处修整这一座小坟,那坟或许是太久没修整了,已经平了下去,苏宽一铲一铲的往坟上填着心土,脸上满是凄凉。

苏菱从来没有再父亲身上看过这样的表情,那是一种悲戚,又像是在哀悼。到底这坟里埋的是谁,让父亲如此的难过。

苏东或许是感觉到了苏父的悲哀,也过来帮忙,苏父看着苏东,心里想着:……很久之后,叹息了一声,什么也没说。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苏爷爷带着大火将纸钱给烧了,纸钱烧完后,收拾好祭品,大家伙就下山了。

苏菱见大伙要下来,就拉着苏荷先早了。

笑话,她可不想被苏爷爷发现,然后又要承受他的冷眼。

------题外话------

首推中,再传一章,感谢大伙的支持,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给我留言

二十八章 摘杨梅

清明过后,天气已失渐渐的暖和了。

大家伙都脱下了重重的棉袄,但也还没到能穿夏衣的时候,天气有时候还是会微凉,特别是早上和晚上。

苏菱现在穿的是去年的衣裳,一穿上,都露出半截手臂了,看来经过一个春天的调理,这具身体不但好多了,连个子也长高了不少。

这衣服是穿不了了,还是捡了薄点的冬衣凑合一下,现在再买布做也赶不及了。

天气已暖和,就是杨梅成熟的季节了。苏菱这几天都在念叨这要去摘杨梅,将杨梅酿成杨梅酒,虽然大致的酿酒步骤苏菱懂得,但没有实际操作过,她怕将杨梅给毁了,要知道这杨梅酒要是酿成了,那可是一大笔银子啊!就算不卖出去,留着自己喝也是非常不错的,夏天闷热时有一杯杨梅酒解渴消暑,那是何等美事。

苏菱这会是万分想念她的便宜外公(即苏母的爹),据说那是一个酿酒高手。

自己能等那杨梅可不能等了,说干就干。

苏菱赶紧娶和苏母说了她的想法。

“娘,上次我在山上发现了颗果树,现在正好是成熟的时候,你和我一起去摘呗!”苏菱拽着苏母的手臂,撒着娇。

苏母看着这个女儿,是有多久了,她已经记不清是有多久她的女儿没有这样向她撒过娇了,总觉得这女儿自从摔了跤,醒了之后就过分的成熟,又是赚钱,又是让哥哥去念书,甚至是东儿回来时,也会让东儿教她识字。

看着女儿这样子,总算是有点孩子的样子了,她还有什么不答应的。(要是苏菱知道苏母心中所想估计会吐血,要不是有求于人,她会扮小孩撒娇,要知道她的心理年龄已经二十来了,还扮小孩子,想想都觉得鸡皮疙瘩掉满地。)

“好好,娘和你一起去摘,不过那树高么?要不要叫上你爹一起呀!”苏母想着那树要是太高的话,她和菱儿就算去了也没用,又爬不上去。

苏菱想了想,也觉得是,凭她和娘到时肯定摘不完,就算摘下来了也那边回来。

“孩子她爹,菱儿让你和我们一起上山摘过呢!说是之前发现的现在已经熟了。”苏母走到后院,苏父正在后院里建一个简单的鸡笼呢!准备要养小鸡仔,到时能有鸡蛋吃,也不用整天花钱去买了。

“摘果,什么果是这个季节成熟的啊!你问清楚孩子了没。”将最后一根木板钉好,苏父太起头到。

“你又不是不懂这孩子,自从那次后脑子里就是奇奇怪怪的想法,咱家现在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因为她的新鲜点子,这次不知道是又发现了什么稀奇物了。”苏母似无奈,又似开心的说道。

“好,那我就和你们去看看吧!问问菱儿要准备什么东西去装。”苏父站了起来。

几人准备好了之后,拿了一根长竹竿,一头开了个叉的,还有几个大篮子,苏菱也不懂那颗杨梅树摘下来有多少,还让苏父将家里平时用来装麦子的箩筐也洗干净了拿去装杨梅。

提篮子的提篮子,挑箩筐的挑箩筐,当然摘果子这种事可不能忘了我们爱玩的荷儿,带上苏荷,四人就往上山去了,因为选择的是小路,一路上也没上什么人。

苏菱可不想一路上都被别人问拿着大箩筐干嘛去,特地让苏父和苏母选择小路,估计苏父和苏母也是想到这个问题,也同意了她。

几人没一会就到了山上,很快找到了那颗杨梅树,得亏着苏菱特地记住了这个位置,要不然还得找很久呢!

看着那满树的杨梅,都熟透了,甚至有些许还掉落地上了,看着觉得甚是可惜。

苏菱摘了一个有红大又的放进嘴里,‘唔‘酸酸甜甜的,真好吃,苏荷本来是不敢吃的,看着苏菱吃,她也摘了一个吃,一吃,还上瘾了,大呼“爹娘,你们赶紧试试,很好吃呢!”说着还不忘摘一个杨梅放进嘴里。

苏父一试,也觉得不错,“菱儿,这是什么果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