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剩女重生记-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点燃了火折子,把小方桌上的蜡烛点了!火一遇到易燃的帷幔,很快呼呼的燃烧起来。不等火势大,俞清瑶自己早就沾了浸满茶水的手帕子,躲在高大的柱子后,藏住自己的身体。

所以,等救火的人来临,她神不知鬼不觉的,借着大柱子的掩护出来了。烧掉一座宫殿?好吧,她内心很是愧疚,但让她赔偿,凭什么?反正宫廷里宫殿那么多,不缺那一座。

倒是有人注意到她,奇怪到,“咦,安乐侯夫人不是去换衣裳吗,怎么去到现在才回来?对了,你刚刚是不是去的‘安阳宫’,那一定知道大火是怎么燃烧起来的吧?”

当然知道啦,她就是纵火犯么!

三八六章 查明

“走水啦”“走水啦”火势一起,在晚夏的干燥季节立即变成熊熊大火。关键是看守安阳宫的宫人大部分都不在——在的都是某些人的心腹。这群人玩弄阴谋、行凶作恶在行,可让她们迎着大火勇敢的奋不顾身,就难了。一发现火起,都指望别人救火,自己立马四处逃命去,还一边跑一边大喊走水。日后被问起来,也有话回,今天不是万寿节么,来了那么多的贵人,万一伤到那个岂不是大罪?

就这样,俞清瑶放的火,本是能轻易扑灭的小火苗,看着厉害,其实宫外有两大硕大的水缸呢,只要几个力气大的,来来回回挑个几趟就能扑灭了。谁也没想到最后演变成将安阳宫及周边三大宫殿变成焦炭的大火——时称端宸年间最骇人听闻的大火!

事发之后,俞清瑶衣衫略有凌乱,整理后就施施然回到皇后寝宫。其时宴席还未散,火势也尚小,旁人问起她可知安阳宫发生的大火,她淡然的回复,“清瑶逗留不久,怎会得知?”不过换了条裙子,需要多少时间啊?除非那暗害她的人,指出她是被人控制自由了,否则就谁能把她跟纵火的罪名联系到一起?

可后来的情况,实在出乎意料!小火苗变成震惊朝野的大火,把好好的万寿节变成了一场疑窦丛生的惊天大案。到底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在宫廷进纵火?当整个安阳宫被烧完了,波及到周围宫殿,皇后坐不住了。她毕竟年轻啊。惜命畏死,且定力不深,再动听的奉承也听不下了,急忙派人去看。遥遥见火光冲天,那个黑气都顺着风吹来了,骇得人当场两条腿颤抖得跟面条似地。水火无情啊。前头七皇子并彭庶人作乱的时候,坤宁宫曾经被冲击过,后来大修——不比安阳宫等是老房子易燃,但也改变不了木质的结构啊!万一顺着风烧过来,岂不是大家一起没命?

于是,伺候皇后的宫人嬷嬷急忙劝说皇后赶快避到安全地点。皇后六神无主,但面临危险的本能让她选择了“聪明”的做法。征求在场的公主、王妃的看法,要走大家一起走!等所有人一起离开了坤宁宫,皇后心想即便要怪,也牵扯不到她头上了。

奈何,这样小聪明对于一般的家族是绝对讨喜的。绝对会让夫君及家中的长辈喜爱。可对于一国之母的皇后……太过小家子气了。要么,你就大胆沉着的一直坐镇坤宁宫,谁劝说也岿然不动;要么,你就一声令下离开,不要拖泥带水。征求别人的意见?可笑啊,什么时候国母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了,那些公主和王妃品阶都不如她,都能干扰她的决定,是不是她们反对了。皇后也会听从?

这场大火足足烧了一个多时辰。之后皇帝、太后、皇后夜宴时出现在城门楼与百姓同欢自然也取消了。文武百官也不在关注敬献寿礼时谁得的风头比较多,而是关心到底是谁放的火,暗自猜度着放火的用意,以及抓到凶手后的量刑?大理寺最善于办案的几个干练官员本来在万寿节是不能露面,这会儿得了出头机会。不消片刻,就察探到了火烧得最猛烈的源头。另一方面顺藤摸瓜。查问当时在场伺候的人都有谁?谁的嫌疑比较大?

大理寺的官员是容易糊弄的吗?且这放火的罪名太大了,一个不好就掉脑袋了,谁也不敢保证背后的主子不会拿他们当替死鬼,于是该说的不该说的,统统吐露出来。因此牵连了一大片人,等上百个人的口供整理出来,厚厚的一叠呈在皇帝端宸的桌案上,端宸翻开看了一部分,就眉头打结,狠狠的拍了一下书案!原来他的后、宫,看似一片平静,其实内里波涛汹涌,不知暗藏了多少心机算计!

那些宫人的祖宗八代都被挖出来,在皇后宫里做事,内里却是贵妃的人,为主子做了某某事情。当一切都被吃果果坦露出来,曾在宫廷里的谣言、和一切莫名其妙的事情,都找到了原因。端宸皇帝,只从为人来说,性格中有男人对权势的渴望,但也有平凡人希望祥和宁静的感情归属。可后、宫能找到如花灿烂的笑靥,找不到纯洁干净的心灵,尤其是身居高位的妃嫔,站得越高,就越要足够的心机自保。

查来查去,竟然就数年轻的皇后布下的钉子少,可她身边的宫人也太嚣张跋扈,手头竟然有十多条人命!只此一件,端宸对她的印象就大改了。女人年轻是优势,但皇后不同,太年轻了,没有足够的御下手腕,任凭底下人肆意妄为,就是愚蠢!偏她的愚蠢,等同于皇帝的。端宸怎么能接受?

再加上皇后自作聪明的“征求”其他公主王妃的意见,拖拖拉拉的从坤宁宫离开,此举令端宸心中的印象定型为——不肯担责任。这样的皇后,唉,等她生下皇子皇女再说吧。

大肆纠察了一番,最后端宸年间最大的纵火案不到三天就结案了。官方的凶手是两个管火烛的宫人因过度劳累,不慎在当值的时候睡了过去,草引起这场大火。并非有心人者的故意。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这种说法,怎么能让朝野信服呢?

万寿节啊,皇帝登基后第一个准备大办的万寿节日,竟然毁与一场大火。两个宫人?什么时候下贱的宫人敢在当值的时候睡觉了?古往今来,闻所未闻!不过已经有人意识到皇帝不肯公开明正典刑,怕是内里玄妙非常啊!说不定牵扯到后、宫**,所以不得已找了借口遮掩了。于是,有关放火之人的猜测不仅没有罢休,反而越来越厉害了。

十天后,皇帝才以惠安太后的名义召见当时在皇后宫中的公主、王妃、外命妇等。因需一个个抚厚赐,着实花费了不少时间。轮到俞清瑶的时候,已经排到一个月后。换句话说,端宸已经找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俞清瑶就是那放火之人!

换了旁人,怕是立即就拿下大狱,严刑拷打——敢在皇帝的寿宴放火,罪比谋反也差不离了,别说没血缘的郡主,就是正牌的公主也要脱层皮。不好明面上公布,暗地里慢慢的也弄死了,长公主可一直想换孙媳妇呢!可偏偏是她,皇帝犹豫了很久,选择了看似可笑的宫人作案,了解放火案。

他不想俞清瑶死,一点也不想。

进宫之前俞清瑶就有预料,所以被单独送到一封闭的宫室,也不慌张,安安静静的坐下了,喝了铺了蜀锦圆桌上的茶水,也吃了三彩碟里的点心——若是被毒死的话,也没什么冤屈的。等候了半天不见人来,她就和衣躺在榻上睡了一会儿。睡得迷迷糊糊醒过来时,发现端宸已经换了常服负手站在她面前,双眉紧皱,眸光深沉。不慌不忙的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腰带,才行叩拜跪礼,“清瑶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起来!”

“是。”

俞清瑶顺势起来了。

就跟她年幼时面对还是端亲王一样,当时端亲王可以随时捏死一个小女孩,正如皇帝可以没有道理的害死侯夫人——时隔多年,情况没有任何变化。唯一相同的是,莫名的,俞清瑶知道端王不想杀她。老观主意味深长的话语始终回荡,“你是上天的宠儿。”

多讽刺啊。她不喜欢生母沐天华,可不得不承认,没有这张生母给她的面孔,一时冲动下的放火足够她死一百次了。而她现在的镇定、平静,都来源于端王对她母亲的情感。

她曾经鄙视这份情感,不够真,太虚伪,但也要承认,皇帝的感情价值万金,哪怕从手指缝隙中流出一丁点,也是比真金还真的情,足以保护她的性命安全无虞。

“你没有什么要对朕说的吗?”

“没有。”

“好……好!好一个安乐候夫人!先帝封你夫婿安乐,封你柔嘉,实指望你们安乐、柔和,做一对天作之合的璧人!你竟然在禁宫内放火,真当朕奈何不得你么!”

“臣妾不敢!”俞清瑶顺势又跪下了,直直的抬起脖子,面无惧色,平静的好似在说天气,“陛下若觉得清瑶有罪,就请降罪。若觉得清瑶无罪,那清瑶就是无辜。”

端宸怔怔盯着俞清瑶那张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面孔,“朕想知道真相。你为什么要放火。”

“清瑶无话可说。唯一能说的,陛下怎不奇怪清瑶出现在安阳宫?”

“你……”端宸叹口气,坐下了。手指无意识的敲击着桌面,拇指上的翠玉扳指闪烁着幽幽的光芒。他的侧面看起来弧度流畅,十分俊美,可俞清瑶看到他的容颜,每每总是想起含冤而死的母亲。

到底母亲死前是怎样的?是心绞痛发作吗?那样还比较痛快。可若是受尽屈辱……

俞清瑶打了个冷颤,垂下头去,竭尽全力把一丝怨恨和无奈藏在心底。

可她忘记了,她天生不是好戏子。

三八七章 祈福

好的戏子可以让男人心甘情愿的付出,不管是一个明艳灿烂的笑容,还是一滴假惺惺的泪水,都能在男人哪里换到自己需要的,如金银珠宝、华衣美食,抑或是其他东西——端看那男人的地位和权势了。

毫无疑问,现在的端宸是普天之下最尊贵的男人了。如果俞清瑶的演技提高提高,就凭她独特的容颜,跟母亲沐天华有九分的相似程度,恐怕能得到的好处是常人无法想像的。

但前提是俞清瑶愿意、并且能够提高她生涩的演技。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若是她能虚伪的按捺自己的本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前世早嫁人了,不会有“老女”的外号。今生也也不会有现在的境遇了。

她眉宇中的怨艾和不甘,全部都被端宸瞧见了,一丝不拉。奇怪的是,她的掩饰是“礼节性”的,好比不在性格恶劣的小孩家长面前说坏话,乃是出自与自身的教养和宽容。知道自己掩饰的不过关,被发现了,索性也不费心藏着了——藏也藏不住,就那么淡淡的仰着头,一副“你生气就生气好了”。

端宸的感觉……无法形容。

时隔多年,再见俞清瑶,仍跟当初面对那个有些倔强不通人事的小丫头感觉一样,打不能打,骂不能骂,哄又哄不得,骗又骗不了,叫人头疼。

好吧,纵火他可以不计较。说实话,知道有人敢在他的生辰那日算计俞清瑶,他的心理是十分愤怒的。正好可以借着大火敲打那群不省心的东西!万寿节起火,损失也不过是几座宫殿,他还赔得起。就是应付一群花白胡子的老头儿,一口一声“禁宫之内走水不详”。烦闷的慌。

他这边还在想,怎么处置俞清瑶?是不是让她赔偿银子算了?而慈宁宫方面已经得知消息——俞清瑶一进宫就被皇帝派人截下了。目前可能正在……“私会”。

可恨啊,千防万防。还是防不住!

惠安太后一锤紫檀八角圆桌,艳丽无匹的精致面容满是懊悔和愤恨,“无孔不入,真是无孔不入!她俞清瑶活腻了吗,真希望哀家赐死她?”底下的人面面相觑,也不好回话。

隔了一会儿,才有人小心翼翼。说起了皇后娘娘因为走水,胎像不好,这几日总囔着不舒服,是不是被火神冲撞了。若是,可要提前预备着。皇后肚子里是嫡出的皇子皇女。身份的尊贵仅次于皇太子,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太后点点头,心说借这个由头,总算可以把俞清瑶远远的打发了。因此很快下了懿旨,内里一通夸赞俞清瑶妇德罕见的话,然后说起内宫起火,恐上天预警,需要一名虔诚的贵妇为六宫祈福——赐下无数古董珍玩的同时,也派遣了二十多名宫人侍婢。名为照顾。其实为监视,指明了第二天就送俞清瑶去为皇室贵女修建的西山寺庙中祈福!

别说皇帝对俞清瑶没有私情,就算有,他亲娘直接下的懿旨也不好违背。暗叹一声,也不插手,随她们去了。

俞清瑶也无话。放火后她有一段时间惴惴不安,因为真的追究起来她的名声可就完了。没想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六宫贵人祈福?这倒是个避开漩涡的好机会。当下收拾收拾东西,顺从的跟着宫里的侍婢去西山了。

西山是一座连绵起伏的山脉,皇家在这里建了猎场,建了寺庙,自然也有临时歇脚的庄园。景暄就暂时居住在山脚,如此,夫妻两个也不算分离。

按理说,这纵火一事算是揭过了,再能挑事的人也无法借机搅乱一池春水了。可有一句话怎么说的,“无巧不成书”,惠安太后才说“上天示警”“后、宫不安”,短短的十天后,真的印证了!

无风无云的一个晚上,月食了。

如俞锦熙这样的,拥有“来历成谜”的生母留下的手札,知道月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不会迷信什么,可其他人呢?谁不相信这是老天爷发火的前兆?

先有瘟疫,其次万寿节好端端的后、宫失火,再就发生了“天狗食月”。惠安太后抓狂了。早知道她宁可明着公告天下,她不喜欢俞清瑶才打发人走,绝对不会用什么“祈福”为由。

而且发生月食后不久,皇后就因为受惊过度,早产了,生下一个病怏怏的儿子。如今没人顾得上为新出生的小皇子洗三、办满月,连皇帝的皇位都快坐不稳了!

民间的百姓太纯朴、太愚昧,也太容易被利用。月蚀这种天文现象,普通百姓都相信是“大凶”,于是慌乱成一团,抢盐、抢米、抢各种生活物资,都堆在家里准备着。这个时候有人高呼“皇帝以太弟身份登基,是老天不许”的缘故,信的人少说有五六成。毕竟,家业传给儿子这是天经地义的,老百姓可不懂广把平皇位传给端宸是什么“不欲家天下”的奇怪理由。

自然,月蚀之后,稀奇古怪的事情多了去了。有人说是朝中大臣不检点,为官鱼肉百姓,才引发老天震怒;也有人说宫廷内的侍女太多,怨气阴气太重。还有人指责俞清瑶的,说她祈福的心不诚,才找来了祸患。但诚不诚恳的,至少人家去了,再说她什么身份?一个女人而已,毕竟不是正牌的皇家人,压不住啊——面子不够大到令老天另眼相看。如今,“祈福”不再是一种惩罚手段,而是一面倒的舆论压制,皇帝是天子。老天发怒了,肯定是想对天子说些什么呗!

于是,祈福势在必行!

至于这位祈福的人选,众朝臣都倾向与地位尊贵的太后娘娘。太后娘娘经历三朝了,福泽深厚啊!再说,大周还有人敢跟太后比福缘吗?皇后本来也可,但她才生了皇子还做月子呢,哪有让做月子的女人出门的道理?

一次朝会、两次朝会,大臣们孤介耿耿的劝谏端宸,以大局为重,以江山为重。但端宸不能同意——这次祈福不比往常,万一老天不给脸面,祈福祈求不到,再来一次月蚀,或是狂风暴雨之类,那立马就是灾祸!就算是太后,性命可宝,也在全天下的眼中也是“罪人”了,再不能见外人,只能常年伴随青灯古佛了。端宸怎能接受他的生母受苦?

皇帝不答应,大臣们就不停的上奏,还有那等赤胆忠心的,在金銮殿上磕头磕出血来。闹得人仰马翻。就在这个时候,阮淑妃出面了,主动要求为太后尽孝,为皇后分忧,愿意去西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